试论如何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实施情感教育

试论如何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实施情感教育

试论如何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实施情感教育

徐邦桃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美;情感教育

作者简介:徐邦桃,任教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会发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提出了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教材本来就具有情感性,那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领悟字里行问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美,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广采博览,发掘文本蕴藏的情感美

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教师就应将精力集中在“情感”上,“发掘”出作品的内蕴。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课前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进入角色,深入剖析作品,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中受到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比如:教师如果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讲不好《天上的街市》,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情的输入,如此就不必说以情动人了。

二、创设情境,营造赏析文本情感美的氛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氛围,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创设情感氛围,善于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进入“共振”的境界。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笔者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三、表情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情感美

有表情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朗读,细细体会语言的韵味,可以进入作品的氛围之中,亲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身心受到陶冶,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境地,从而使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熔为一炉。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对这一段,读时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强,“法兰西万岁”要一字一顿,铿锵有力,以表达韩麦尔激昂的爱国热忱。最后一节“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在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时须读得轻而缓,末句可按三个音节断开,每一个音节均应有气无力地细声拖读,以传达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手势含义。于是,学生就会进入角色,体会出韩麦尔先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选好动情点,把握体味情感美的切入点

抓住情感,只是一个整体把握,初步感觉的过程,要学生仔细的玩味作者的感情,还要选好动情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去深切体味情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动情点,就应该选描写父亲爬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这个镜头。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爬铁道的动作,“探、攀、缩”等动词,让学生想象攀的吃力,并体会从“肥胖的身子”、“蹒跚的走”等语句,突出爬的困难。从这些语言体味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又如,《紫藤萝瀑布》中,应重点体会作者在看花后的驻足凝思,紫色的花将作者笼罩在宁静与喜悦中,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领会全文的主题“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而领会作者婉曲有致的情感流露,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

五、剖析文路,整体探究文本的情感美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势必要精心构思,巧妙剪裁,且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如果教师此时能讲述、品析这种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其思路,就能解开作者的情感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一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十分明晰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这个标题已经点明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的生活,即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回忆三昧书屋的读书生活。首先,文章紧扣“乐”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尤其是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写作顺序是很清楚的,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的景色;“鸡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的景色;“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覆盆子”是秋季的景物。这一段的记叙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直三霄里去了”,既写出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意;“低唱”“弹琴’’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欣赏;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个奇妙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好奇逗乐的心理;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喜爱之情。写百草园的冬天,主要写雪地捕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接着,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时去了”一句,巧妙地将笔锋从“百草园”过渡到“三昧书屋”,写三昧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通过文路的剖析,学生不难体味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把情感移进去,与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情怀、教师的体会融为一体,产生感情共鸣。

六、情感迁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情和创造力的源泉,语文教材是通过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文章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丑,对学生思想感情的陶治,道德品质培养以及是非的辨别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冰心《成功的花》,启示人们:只有努力奋斗,不怕牺牲,才能成功。《社戏》、《端午日》、《苏州园林》等课文,又是民俗文化的大展示台,向人们展示着我们具有丰厚底蕴的民族文明。认真探究这些课文中的民俗成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的关怀,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样达到了利用情感塑造人,教育人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爱萍.浅谈情感教育的层次和实施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1998(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

邮政编码:215153

HowtoDiscoverSentimentBeautyinTextstoImplementSentimentEducation

XuBangtao

Abstract:ItisanimportantcontentinChineseteachingthatcultivatingstudents’loftymoralsentimentandhealthyaestheticsothattheycanformcorrectvaluesenseandpositiveattitudetowardslife.Howtodiscoversentimentbeautyintextsandreinforcesentimenteducation?Thispaperthrowssomelightsonit.

Keywords:Chineseteaching;sentimentbeauty;sentimenteducation

标签:;  ;  ;  

试论如何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实施情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