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计利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盈余,利润,模型,琼斯,操纵性,方差,实证。
应计利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燃,王亚平[1](2016)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基于对被查处盈余操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比较了文献中主要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希望通过一个直接的、系统的实证检验,研究这些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我们使用的数据是手工收集的由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裁定的实际发生盈余管理样本,考虑的模型包括基本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Kothari模型、DD模型和修正DD模型的不同具体设定共16个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考察的模型都能帮助识别是否进行盈余操纵事件;但只有几个使用总应计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能解释盈余操纵的幅度,能帮助预测是否进行盈余操纵以及盈余操纵的幅度。在这些模型中,基于总应计利润并带截距项的两步计算的修正Jones模型的效果最好。我们还发现,同时使用基于总应计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和基于流动应计利润的模型可以显着地提高预测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会计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王金[2](2016)在《亏损企业会加强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纵应计利润模型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切入点,利用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基于可操纵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方法研究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表明:对于盈利企业而言,亏损上市公司总体的盈余管理力度更强,亏损越严重,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具体而言,亏损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虽不是显着增加,但呈现增长趋势,同时,负向盈余管理随着亏损程度的增加显着减少,且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6年11期)
曹琼,卜华,邱强[3](2014)在《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模型改进及检验方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模型的解释力度和效度亟须提高和完善。对总应计利润进行理论分析,在模型中加入存货变动和财务费用两个变量,构建系统性修正琼斯模型,并选取其它叁类琼斯模型作为对比模型,利用2007~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各模型进行R2检验、异方差检验、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检验。结果发现,系统性修正琼斯模型的调整后R2为0.3469,其解释力度是基本琼斯模型的2.5倍;Jones对各变量同时除以上一期总资产能降低模型的异方差,但未能完全消除异方差,在使用WLS法时模型的异方差被完全消除;在1%和5%显着性水平下,使用WLS法估计的系统性修正琼斯模型的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都最低。(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4年09期)
郑晓欢[4](2014)在《全部应计利润模型在盈余管理识别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盈余管理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A公司的数据,运用全部应计利润模型来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同时也简单介绍其它几种常见的识别方法,这些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利用会计信息做决策时,给以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4年10期)
刘一佳[5](2014)在《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对于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盈余管理问题是实证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如何量化、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继而产生了众多的模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模型都是将应计利润分离成操纵性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两部分,并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确定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大小,以此来代表盈余管理,这类模型统称为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是目前实证会计界普遍认同的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方法。然而在广泛使用的同时,这类方法也饱受争议:批判者认为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在设定上存在着问题,此外,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法本身也无法全面客观地计量盈余管理,具有很大局限性。尽管如此,很少有人关注在众多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反映盈余管理现象,众多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模型中到底哪一个能最好地反映盈余管理的程度,哪一个模型最符合中国目前的企业情况。本文运用1999—2012年A股市场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司年报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检验和真实数据检验的方法,研究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对于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本文选取了目前为止运用较多、较有代表性的八个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进行比较,它们分别是: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扩展的Jones模型(陆建桥模型)、业绩控制模型I(a)(业绩匹配Jones模型,收益当期)、业绩控制模型I(b)(业绩匹配Jones模型,收益前期)、业绩控制模型II(a)(业绩匹配修正Jones模型,收益当期)、业绩控制模型II(b)(业绩匹配修正Jones模型,收益前期)、D-D模型(现金流量Jones模型)。笔者运用分行业、分年度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模型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本文通过对各变量和残差的描述性统计,运用R语言编程、计算机模拟,检验八个模型犯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的频率,以及证监部门的真实违规数据,检验了各种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对于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情况。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模型二(修正Jones模型)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可能性均比较小,对于真实违规数据的检验也较优,是比较好的盈余管理检测模型。模型八(D-D模型)虽然在犯第二类错误的检验和真实违规数据检验中有很好的表现,但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较大,易夸大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模型一(Jones模型)在犯第一类错误的检验中表现较好,但在犯第二类错误的检验和真实违规数据的检验中表现一般。模型叁(扩展的Jones模型)、模型六(业绩控制模型II(a)(收益匹配修正Jones模型,收益当期))、模型七(业绩控制模型II(b)(收益匹配修正Jones模型,收益前期))的表现相对比较一般在上述检验中的表现均不太突出。模型四(业绩控制模型I(a)(收益匹配Jones模型,收益当期))、模型五(业绩控制模型I(b)(收益匹配Jones模型,收益前期))在上述检验中均表现比较差,不宜作为盈余管理的度量模型。(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期刊2014-05-01)
丁辰[6](2013)在《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模型的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总体应计利润模型在盈余管理的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贡献最大。但这种方法并不完美,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回顾了这种方法的演变过程,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贸》期刊2013年15期)
刘大志[7](2011)在《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效力检验——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计利润分离法是盈余管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本文使用2006年新准则颁布后的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对研究中常用的四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进行了效力检验。这四种模型分别是基本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研究发现:无论是综合样本估计还是分行业样本估计,四种模型的拟合性都较好,但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的表现更为突出;分年度、分行业样本估计的效果要优于综合样本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盈余持续性检验结果说明四种被检验模型都能有效地揭示盈余管理;二项检验结果显示,基本Jones模型、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犯第一类错误的频率较高,容易夸大盈余管理。综合比较而言,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修正Jones模型设定较优。(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黄梅,夏新平[8](2009)在《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统计模拟方法,通过测试各模型产生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频率,比较基本琼斯模型、修正琼斯模型等七种常用的截面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检验效果。检测结果发现,基本琼斯模型、修正琼斯模型和无形资产琼斯模型相对较优,它们所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频率较小,但在收入操纵检测上,修正琼斯模型检验能力更突出;现金流量琼斯模型、非线性琼斯模型检验盈余管理的能力较强,但存在较为严重的第一类错误,易夸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前瞻性修正琼斯模型计算复杂,第一类错误明显,检验盈余管理能力相对修正琼斯模型没有明显提高;收益匹配琼斯模型在费用操纵的检验能力上明显较弱。综合考虑,本文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分年度分行业回归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模型的设定和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方面表现更佳,建议未来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以该方法为主。(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09年05期)
黄梅[9](2008)在《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计量盈余管理水平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具体模型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其计量偏差存在的证据与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产生计量偏差的主要原因。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开发更优的总体应计利润模型、修正现有模型以及扩大总体应计利润法运用范围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学术版)》期刊2008年11期)
应计利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切入点,利用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基于可操纵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方法研究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表明:对于盈利企业而言,亏损上市公司总体的盈余管理力度更强,亏损越严重,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具体而言,亏损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虽不是显着增加,但呈现增长趋势,同时,负向盈余管理随着亏损程度的增加显着减少,且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显着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计利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燃,王亚平.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基于对被查处盈余操纵的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6
[2].王金.亏损企业会加强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纵应计利润模型的实证[J].财会通讯.2016
[3].曹琼,卜华,邱强.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模型改进及检验方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系统工程.2014
[4].郑晓欢.全部应计利润模型在盈余管理识别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
[5].刘一佳.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对于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检验[D].新疆财经大学.2014
[6].丁辰.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模型的评述[J].中国商贸.2013
[7].刘大志.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效力检验——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
[8].黄梅,夏新平.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
[9].黄梅.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计量偏差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