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伟郭仁光(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7301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069-01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误诊误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被误诊为高血压病2例、血管性头痛1例、颈椎病1例、脑炎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急性胃肠炎1例、癔病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美尼尔氏病2例、急性左心衰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酒精过量1例、癫痫2例、脑梗死1例、青光眼1例、脑出血1例。结论凡遇前述症状,尤其老年患者,要思维宽泛、及早做头颅CT及腰穿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
1临床资料
1.1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2例、冠心病史5例、颈椎病史2例。活动状态下发病12例,饮酒时发病2例,安静状态下发病6例。误诊最短6小时,最长7天。
1.2方法20例行头颅CT扫描,15例确诊为SAH,检出率为75%,其余均经腰穿发现均匀红色、淡黄色脑脊液,离心经化验室检验而确诊。
2结果
颈后枕部疼痛1例、恶心呕吐眩晕3例、意识障碍1例、抽搐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偏侧肢体障碍2例、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左心衰1例、青光眼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
3讨论
SAH是多种病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脊髓表面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为自发性SAH,由脑实质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卒中的20%[1],约93%以上者是即刻、急性起病,但是6%的患者为亚急性起病,数日后症状方才明显,故极易误诊[2],尤其老年人更易误诊,同时与出血部位、量、时间、速度等有关。
(1)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大脑皮层及丘脑下部有体温调节中枢,而下丘脑尚有植物神经中枢存在,当其受压或受到刺激后可出现畏寒、发热、多汗症状,故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当丘脑下部交感神经麻痹,可致胃肠道粘膜血管扩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3)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当椎基动脉瘤破裂或出血刺激血管痉挛使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呕吐症状,及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等体征。(4)美尼尔氏综合症:老年患者多存在耳鸣、耳聋,故如不详细询问,亦易误诊。(5)误诊为脑梗死:当一侧大脑中动脉破裂时压迫或损伤脑实质,可出现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而误诊为脑梗死。(6)癫痫发作:当天幕上出血时,颅内压急剧升高,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等因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元短时间内因严重缺血、缺氧致大量异常放电表现为癫痫发作。(7)误诊为高血压脑病:由于血液刺激植物神经中枢及颅内压增高可出现血压代偿性增高,加之严重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8)血管性头痛:部分SAH患者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为血液刺激脑膜表面颅内感觉神经所致(9)颈椎病:部分患者颈髓上部或基底动脉小量渗血,出血早期仅表现为颈项部不适,疼痛,加之老年人多存在颈椎生理性退变,故易误诊。(10)误诊为精神障碍:SAH有精神症状者占2-3%,主要表现为躁狂,近事遗忘,头痛,幻觉,轻微头痛,失眠,可能为血液刺激额叶或颞叶所致。(11)误诊为青光眼:血液刺激枕叶视皮质中枢时可出现视物模糊,加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故误诊为青光眼,1例患者请眼科会诊后,经腰穿得以确诊。(12)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由于脑心综合征,加之原有冠心病,故加重心肌缺血,致使心肌收缩功能下降,诱发急性左心衰。(13)误诊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血液刺激、高颅压的挤压效应、动脉瘤占位效应、脑干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核因脑梗死等致神经麻痹,2例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
教训与体会:(1)要重视脑膜刺激征:是SAH的重要体征。本组20例早期脑膜刺激征阳性者10例,占50%,文献报告有1/3-1/4高龄患者早期不出现脑膜刺激征,占60-65%[3]。老年人脑萎缩,脑室及蛛膜下腔扩大,颅内高压得以缓冲,可无头痛或脑膜刺激征,当出血量少或缓时可不明显,而出血量大,短时间进入深昏迷患者,各种反射消失亦不明显,部分患者1-3天后方出现布氏征或克氏征[4],因此发病24小时时脑膜刺激征可阴性。(2)酒精中毒可以掩盖症状对酒精中毒患者当按酒精中毒治疗效差时,要考虑SAH。(3)重视早期头颅CT检查:出血量不大时,血液被脑脊液稀释,可使CT对比度降低,而且蛛网膜下腔本身较狭窄,故CT上不易显示。文献报道[5]13.3%SAH患者24小时内头颅CT正常。(4)思维要宽泛,尽早行腰穿检查:对头颅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SAH患者应及时行腰穿检查,腰穿仍是临床诊断SAH最重要,最可靠的方法[6]。要注意CSF中红细胞形态完整性,红白细胞比例等。SAH12小时后部分红细胞破碎,3天内(急性期)[7]显示大量红细胞,包括新鲜、皱缩、溶解的红细胞,高比例的嗜中性粒细胞,单核样细胞,少数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病后4-10天(吸收期)有皱缩或溶解的红细胞,半数以上可见到红细胞吞噬细胞及特征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此期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单核样细胞仍高,2周后,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并出现红细胞的破裂、分解,CSF变黄,继而转为无色透明,故对CSF不明显时可做CSF离心,取上清液检查是否变黄。(5)重视CTA、MRA、DSA查找原因。(6)DSA为金标准:DSA可确定动脉瘤部位,显示血管走行及痉挛,为寻找病因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150.
[2]蒋雨平.临床神经疾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75.
[3]王友芳.貌似精神病的SAH7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1):48.
[4]孟建华.老年SAH7例误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0):44.
[5]牛平,田江,王耀山,等.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1):36.
[6]唐冰山,左彦方,郭毅,等.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3):141-144.
[7]何俊瑛,孔伟丽,李奕.脑脊液细胞学诊断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