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络合吸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铁,络合,烟气,生物,氧化物,二氧化,液相。
络合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燕,赵景开,郭天蛟,孙铖,李素静[1](2018)在《络合吸收-生物还原烟气脱硝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NOx)是引起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之一。为有效改善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开发高效、低耗的NOx控制技术迫在眉睫。络合吸收-生物还原法作为一种耦合了化学吸收及生物还原两种方法的烟气脱硝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络合吸收-生物还原烟气脱硝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络合吸收-生物还原反应器的运行机制;探讨了生物还原过程的反应机理和强化机制;综合讨论了络合吸收-生物还原反应器的结构优化,并展望了络合吸收-生物还原NOx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靖,张俊丰,宫学会,吴敏[2](2018)在《基于亚铁螯合物络合吸收的NO和NO_2协同净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乙二胺四乙酸亚铁螯合剂络合吸收的NO和NO_2协同净化工艺,一级净化采用铁屑填料床,利用螯合物吸收、铁屑还原净化NO,二级吸收采用鲍尔环清水喷淋塔,考察协同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NO进口质量浓度约为200mg/m~3、NO_2进口质量浓度约为70mg/m~3、螯合剂为0.02mol/L、液气比为3L/m~3、空塔气速为0.078m/s的条件下,一级出口NO降至75mg/m~3左右;在一级吸收塔螯合剂为0.02mol/L、液气比为3L/m~3和二级吸收塔氧化度(NO_2占NO_x的体积分数)为50%、液气比为4L/m~3的条件下,二级出口NO、NO_2分别可稳定在20、8mg/m~3左右。(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8年07期)
梁岑[3](2018)在《亚铁络合吸收—硫自养生物还原耦合脱除NO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O大量排放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城市雾霾等重大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去除NO是当今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化学吸收耦合生物还原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烟气脱硝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基于此,本论文针对中小型工业锅炉提出亚铁络合吸收硫自养生物还原脱除NO的新思路。研究Fe(Ⅱ)EDTA-NO和Fe(Ⅲ)EDTA还原过程反应动力学;构建微生物填充床反应器,研究单底物和双底物还原反应器运行性能;利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反应器内分子生态学。研究取得结论如下:1.动力学研究过程得出,Fe(Ⅱ)EDTA-NO还原过程氮元素基本守恒。Fe(Ⅲ)EDTA和Fe(Ⅱ)EDTA-NO单独还原过程均符合米门方程,当11 mmol时 Fe(Ⅲ)EDTA 有最大 Vmax,为 1.87 mmol·L-1·h-1;当 16 mmol 时Fe(Ⅱ)EDTA-NO有最大Vmax,为2.11mmol·L-1·h-1,同种底物的Km变化较小。双底物还原体系,用米门方程和底物抑制模型分段描述,Vmax随着总铁浓度增大而增大。2.单底物反应器运行性能研究表明,反应器运行期间,还原率达90%以上。当Fe(Ⅱ)EDTA-NO浓度为5.7 mmol·L-1时,还原负荷最高为6.6 mmol·L-1·h-1。双底物反应器当总铁浓度为8mmol·L-1时,还原负荷最高为3.4 mmol·L-l·h-1。高浓度的总铁抑制Fe(Ⅲ)EDTA还原,不影响Fe(Ⅱ)EDTA-NO还原,还原率达75%以上。两套反应器S042-的生成量和铁的还原量都呈线性相关,进出口 pH稳定在6~8之间。3.通过qPCR和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两套反应体系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两套反应器中,古菌和细菌都随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细菌含量远大于古菌,Proteobacteria和Betaproteobacteria都为门和纲水平上优势菌群。属水平,单底物反应器优势菌群Thiobacillus、Rhizobium和 Dechloromonas,双底物反应器优势菌群为 Thiobacillus、Ferritrophicum、Sulfuricmonas 和 Rhizobium。其中,Rhizobium 和 Thiobacillus 含量较为丰富,对底物还原有重要作用。Thiobacillus是典型的硝化细菌,随铁浓度增高而减少,可能高浓度铁对Thiobacillus存在毒害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张颖,黄妍,李元元,唐南,张俊丰[4](2017)在《铁碳材料还原NO络合吸收体系中Fe(Ⅲ)EDTA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湿法烟气脱硝中,Fe(Ⅱ)EDTA是一种常用的螯合剂,对NO有良好的络合吸收能力,但是Fe(Ⅱ)EDTA容易被O2氧化成对NO无络合能力的Fe(Ⅲ)EDTA。因此,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实现Fe(Ⅲ)EDTA的高效还原是络合脱硝的关键技术之一。比较了铁碳(Fe/AC)和铁粉(Fe)在不同搅拌速度下对Fe(Ⅲ)EDTA的还原,系统探讨了铁碳质量比、O2浓度、铁碳中Fe与Fe(Ⅲ)EDTA的摩尔比、pH值和Fe(Ⅲ)EDTA初始浓度对铁碳还原Fe(Ⅲ)EDTA的影响,考察了Fe/AC投加前后NO吸收效率的变化,同时通过BET、XRD表征技术对铁碳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AC能很好地再生Fe(Ⅱ)EDTA,从而提高NO吸收效率。提高搅拌速度、铁碳中Fe与Fe(Ⅲ)EDTA的摩尔比、Fe(Ⅲ)EDTA初始浓度,Fe(Ⅲ)EDTA的还原速率会相应增大;O2浓度及pH增大会降低Fe(Ⅲ)EDTA的还原速率。表征结果表明,铁碳表面形成的氢氧化物为γ-Fe OOH。(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张颖[5](2017)在《Fe~ⅡEDTA络合吸收脱硝液的铁碳微电解再生性能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NO_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控制NO_x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络合吸收法通过添加亚铁络合剂与NO形成易溶的络合物,能有效吸收烟气中的NO,具有吸收速率快、吸收效率高、与现有湿法脱硫系统相容等优点,在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对于该技术,络合脱硝液(Fe~ⅡEDTA(NO)和Fe~ⅢEDTA)的经济高效与高选择性还原是关键步骤,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论文采用价廉易制的铁碳材料为还原剂,开展络合吸收脱硝液的铁碳还原性能与机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开展了铁碳还原Fe~ⅡEDTA(NO)的性能和机理研究。比较了活性炭、铁粉和铁碳对Fe~ⅡEDTA(NO)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铁碳质量比、溶液初始pH值、Fe~ⅡEDTA(NO)初始浓度等因素对Fe~ⅡEDTA(NO)还原速率的影响和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还原产物的组成,探讨了铁碳还原Fe~ⅡEDTA(NO)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铁碳对Fe~ⅡEDTA(NO)的去除效果要远优于铁粉和活性炭。铁碳质量比为2时Fe~ⅡEDTA(NO)的去除效率最佳,降低pH可以提高铁碳对Fe~ⅡEDTA(NO)的去除效率。铁碳微电解还原Fe~ⅡEDTA(NO)的还原产物有NH_4~+、N_2及N_2O,而且pH对还原产物的选择性有一定的影响。铁碳还原Fe~ⅡEDTA(NO)的反应是关于Fe~ⅡEDTA(NO)的一级反应。(2)开展了铁碳还原Fe~ⅢEDTA的性能研究。比较了铁碳和铁粉在不同搅拌速度下对Fe~ⅢEDTA的还原,系统探讨了铁碳质量比,O_2浓度,铁碳中Fe与Fe~ⅢEDTA的摩尔比,pH值和Fe~ⅢEDTA初始浓度对铁碳还原Fe~ⅢEDTA性能的影响,考察了Fe/AC投加前后NO吸收效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反应能有效还原Fe~ⅢEDTA。增大O_2浓度和pH会明显降低Fe~ⅢEDTA的还原速率,且在有氧条件下,铁碳材料表面有氢氧化合物γ-FeOOH的生成;增大搅拌速度、铁碳中Fe与Fe~ⅢEDTA的摩尔比和Fe~ⅢEDTA的初始浓度可提高Fe~Ⅲ-EDTA的还原速率。铁碳还原Fe~ⅡIEDTA的反应速率常数随着Fe~ⅢEDTA初始浓度的上升而增加。(3)开展了Fe~ⅡEDTA络合吸收-铁碳还原脱氮同步实验研究,重点比较活性碳、铁粉和铁碳体系同步实验性能,分析了气流速度、O_2含量及Fe/Fe~ⅡEDTA摩尔比等因素对再生络合液吸收N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铁粉体系,铁碳微电解还原络合吸收液,能更好实现络合吸收与还原的同步,提高脱硝效率。(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6-07)
俞磊[6](2017)在《Fe~(Ⅱ)-EDTA/(CyS)_2/TEA络合吸收NO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 FeⅡEDTA、FeⅡ(CyS)_2、FeⅡTEA叁种铁基螯合溶液络合吸收NO的反应机理以及在CO_2、S02下的各种影响因素对络合吸收NO的影响。通过定相界面吸收反应器,研究了温度、pH、O_2等影响因素对FeⅡEDTA、FeⅡ(CyS)_2、FeⅡ溶液络合吸收NO吸收效率的影响,并探究了 FeⅡEDTA、FeⅡ(CyS)_2、FeⅡTEA溶液在不同的02、CO_2、S02浓度下络合吸收NO的反应增强因子。对FeⅡEDTA、FeⅡ(CyS)_2、FeⅡTEA叁种亚铁螯合溶液,S02能够促进亚铁螯合溶液对NO的络合吸收。其原因是SO_2进入溶液形成的SO32-可以还原溶液中Fe3+,使得溶液中的亚铁螯合物浓度增加;当S02的浓度增大,溶液中的FeⅡ(SO3)L产物增多,与NO反生反应生成了生成FeⅡ(SO32-)(NO),使得NO的吸收效率增加。S02能够促进亚铁螯合溶液对NO的络合吸收还与亚铁螯合剂配体本身的性质有关,FeⅡ(CyS)_2在碱性溶液中形成了具有还原作用的SO_2/OH-体系,使得对NO的吸收效率升高。CO_2会抑制FeⅡEDTA、FeⅡ(CyS)_2、FeⅡTEA叁种亚铁螯合溶液对NO的络合吸收。原因一方面是CO_2进入溶液形成CO32-,与Fe2+形成沉淀物,降低反应物浓度,NO的吸收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是CO_2进入溶液导致溶液pH降低,从而偏离铁基螯合剂络合吸收NO适宜的pH。这叁种亚铁螯合溶液络合吸收NO效率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NO进口浓度的增加而缓慢降低。通过定界面反应器对FeⅡTEA络合吸收NO的动力学区域的研究,确定了 FeⅡTEA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1级反应;研究了FeⅡEDTA、FeⅡ(CyS)_2、FeⅡTEA叁种亚铁螯合溶液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络合吸收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叁种亚铁螯合剂螯合溶液络合NO吸收速率会随着反应物的浓度增加而上升,随着NO进口浓度的增加而上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对FeⅡ、FeⅡ(CyS)_2、FeⅡTEA叁种亚铁螯合溶液在不同02、CO_2、S02浓度下的反应增强因子进行了探究,结果证实了,叁种螯合溶液络合吸收NO的吸收效率会随着0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S02浓度的升高而上升。(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3)
孟凡跃[7](2017)在《Fe~ⅡEDTA络合吸收-(NH_4)_2SO_3还原脱除NO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燃烧过程产生大量的NOx,引发了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酸雨、雾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业已成为我国“十叁五”大气污染减排和治理的重点。以FenEDTA为代表的铁基络合物以其对NO具有较好的络合吸收性能优势,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FeⅡEDTA络合剂与NO分子间的配位作用,能直接将NO从气相转入液相,极大地提高了 NO溶解度,克服了 NO湿法吸收中液相传质受限的问题,使直接湿法吸收成为可能,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同时,湿式氨法脱硫技术在燃煤烟气SO2控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氨法脱硫后产生的脱硫液主要成分为(NH4)2SO3,可利用(NH4)2SO3的还原特性将NO还原为N2,实现同时脱硫脱硝,还可回收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产品,研究应用潜力较大。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合现场处理工艺,考察了制备参数和工况条件对FenEDTA吸收NO性能的影响,着重探究了吸收NO宏观动力学,并对FenEDTA/(NH4)2SO3混合溶液吸收NO的性能进行了探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FeSO4和Na2EDTA为前驱体制备了 FeⅡEDTA络合剂,对制备参数(pH、液气比、初始CFeⅡEDTA、n(FeⅡ)/n(EDTA)]和操作条件(温度、氧含量、烟气流量、入口 NO浓度)进行了考察,并采用FTIR和Raman等表征手段对吸收体系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初始pH和CFeⅡEDTA对NO络合吸收量影响显着,液气比和n(FeⅡ)/n(EDTA)次之;温度和氧含量的升高不利于NO吸收,温度由30℃升高到60℃、氧含量从0%增至6%,NO络合吸收量分别降低了 71.69%、63.3%;而烟气流量和入口 NO浓度的增加对NO络合吸收量无显着影响。确立了最佳反应条件:pH 为 7、液气比为 2.87 L/m3、初始CF CfeⅡEDTA为 0.02 mol/L、n(FeⅡ): n(EDTA)=1:1、温度为30℃、无氧、烟气流量为900 mL/min,此时NO最大络合吸收量达到0.727 mol/mol,NO最大脱除率达到96.23%。FTIR表征结果显示,前驱体中FeⅡ和EDTA有效结合形成FeⅡEDTA是显着增强NO在溶液中溶解度的主要原因。其次,对FeⅡEDTA吸收NO宏观动力学研究,确定了 NO吸收的反应级数,并结合相关动力学参数数据,计算得到FeⅡEDTA络合吸收NO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k1的平均值为6.82×105 L/(mol s)、k2的平均值为2.54×109 L/(mol-s),增强因子β的数量级均为102。明确了在不同FeⅡEDTA浓度范围内,吸收NO过程的控制步骤,为探究FeⅡEDTA/(NH4)2SO3吸收还原脱除NO提供数据参考依据。最后,(NH4)2SO3的添加对FeⅡEDTA络合吸收NO和FeⅡEDTA(NO)中NO的还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延长并提高了 FeⅡEDTA高效络合吸收NO的时间,NO最大脱除率达到96.68%,且在600 min内NO脱除率维持在70%以上。同时,通过碱析和酸析对EDTA、Fe(OH)3、Na2SO4进行有效回收,回收率分别达到68.84%、83.1%、75.95%;剩余的EDTA铁铵盐用作感光材料、冲洗加工漂白剂和减薄剂,(NH4)2SO4作为化肥原料,废液得到有效处理和再利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李梅芳[8](2017)在《络合吸收—生物还原两段式烟气脱硝系统的性能研究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的氮氧化物,会造成包括酸雨、雾霾、臭氧层破坏等在内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它的治理也日趋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也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限制氮氧化物的排放。针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新建锅炉(65t/h以上)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超过100mg/m3。针对工业锅炉烟气的排放,新建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地区要求不高于300 mg/m3(特别地区要求不高于200 mg/m3)。因此,如何研究并开发具有脱销效率高,投资运行费用低的烟气脱硝技术一直是我国脱硝技术研发需要努力的方向。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技术(CABR)是当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物脱硝技术。其原理是利用Fe(Ⅱ)EDTA吸收烟气中的NO,生成含氮络合物Fe(Ⅱ)EDTA-NO。生成Fe(Ⅱ)EDTA-NO需要通过脱氮菌将其还原为N2,并实现Fe(Ⅱ)EDTA的再生。由于烟气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氧气,部分Fe(Ⅱ)EDTA会被氧化为Fe(Ⅲ)EDTA,因此生物还原过程还包括铁还原菌将Fe(Ⅲ)EDTA还原为Fe(Ⅱ)EDTA。基于光照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本文开展了一部分光照对铁还原菌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另外,为了让CABR技术能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本文建立了一套新型的络合吸收-生物还原两段式脱硝系统,并对其挂膜时间和最大处理负荷与传统的一体式脱硝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本文就如何从削减运行成本的角度来对两段式脱硝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进行了探讨。主要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1.对比了光照培养与无光照培养下的Fe(Ⅲ)EDTA生物还原过程,无光照培养下的还原效率和还原速率更高。对造成两者生物还原效率的差异性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EDTA降解不是导致光照条件下还原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比研究了两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显示,无光照和光照培养的菌群有了较大差异;无光照培养下,菌群中的优势菌种中包含叁种具有铁还原能力的菌属Bacteroides,Klebsiella,Desulfovibrio,叁者合计占全部菌群的47.09%。光照条件下,菌群中的优势菌种中只有一种具有铁还原能力的菌属Desulfitobacterium,占全部菌群的12.4%。2.采用混合菌对新的络合吸收-生物还原两段式脱硝系统进行挂膜,比传统的相继用铁还原菌和脱氮菌进行挂膜的时间更短。并且,新型的两段式脱硝体系抗氧气冲击能力已大大提升,且在同等烟气工况下处理负荷有较大提升。对高进气量下NO脱除效率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原因是体系中的脱氮菌和铁还原菌的量不足。3.从削减运行成本的角度对新型的两段式脱硝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确定葡萄糖采用连续补加方式优于间歇补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NO脱除效率,降低体系运行成本;系统在初始Fe(Ⅲ)EDTA浓度高于4mM的情况下,出口NO的浓度可以维持在40ppm以下;降低初始Fe(Ⅲ)EDTA浓度可以减小Na2EDTA的损耗速率,从而降低为补充Na2EDTA损耗所需的运行成本。(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1-01)
夏银锋[9](2016)在《络合吸收-电极生物膜反应器集成系统处理烟气中NO_x的过程强化与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络合吸收-生物还原法(CABR)是近几年提出的氮氧化物控制新技术,结合了络合吸收法吸收速率快以及生物法经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络合吸收-电极生物膜反应器(CABER)集成系统是针对传统生物还原速率慢的限制开发的新技术,可以大大强化生物还原过程。本文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深入分析CABR存在的问题,在电极生物膜反应器(BER)内,考察了Fe(III)EDTA的生物电化学还原机理,通过电子供体衡算探明阴极电子的产生、消耗和转化规律;研究了有机电子供体葡萄糖和无机电子供体阴极电子之间的竞争与协同关系;在探明Fe(III)EDTA生物电化学还原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Fe(II)EDTA-NO的生物电化学还原机理;并从微生物群落结构角度阐明了生物电化学作用的强化与调控机制,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生物量、生物膜表面结构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论文取得以下一些结论:(1)在BER中,Fe(III)EDTA还原速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生物电化学还原作用。单独电化学作用下,阴极产氢是主要的电子供体消耗途径。而在生物电化学作用下,微生物可以利用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Fe(III)EDTA。经过电子衡算得到了阴极电子的四个利用途径:直接还原、间接还原、储存和释放。其中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是BER强化Fe(III)EDTA还原过程的关键途径。此外,在缺少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微生物可以通过氢自养作用合成有机物,如甲醇,为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提供能量。在电子供体不足时,微生物又可以重新利用合成产物用于生物还原。(2)通过比较有机电子供体和无机电子供体为单一电子供体时的Fe(III)EDTA还原速率发现:阴极电子是Fe(III)EDTA生物还原的优势电子供体。这主要得益于阴极电子产生的氢气可以被微生物原位利用,在传质推动力上相比葡萄糖优势明显。然而,在不添加葡萄糖时,由于氢自养作用,阴极电子无法完全用于Fe(III)EDTA还原。添加适量葡萄糖可以释放阴极电子的还原潜力,此时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阴极电子可以全部作为电子供体,两者表现为协同关系。当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时,过剩的葡萄糖也可以作为电子供体,此时两者表现为竞争关系。基于两种电子供体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电子供体组合下的Fe(III)EDTA还原速率进行了考察,并通过析因分析发现0.06 A和200 mg L-1葡萄糖是最佳的电子供体组合。(3)阴极电子可以直接还原也可以通过还原Fe(III)EDTA间接还原Fe(II)EDTA-NO,其中阴极电子的直接还原贡献率只占20%左右。通过氮元素平衡分析得到Fe(II)EDTA-NO的还原终产物为N2,N2O为中间产物。但是当液相中Fe(Ⅱ)EDTA浓度不足时,会出现Fe(Ⅱ)EDTA-NO的氧化途径,终产物为NO2-和NO3,保证一定浓度的Fe(Ⅱ)EDTA是减少二次污染的关键。同时,生物电化学作用可以降低N2O的积累。通过电子供体衡算得到87%的Fe(Ⅱ)EDTA-NO还原来自无机电子供体的贡献,由于阴极电子的贡献率有限,所以Fe(Ⅱ)EDTA-NO还原的优势电子供体是Fe(Ⅱ)EDTA。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了BER中Fe(Ⅱ)EDTA-NO的最大还原速率,为13.04mol m-3 h-1。相比于之前在传统的生物滴滤塔中测得的最大还原速率,这一值提高了近50%。(4)电流密度对生物量、生物膜表面结构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均有影响。100 Am-3 NCC电流密度(0.06 A外加电流)条件下,虽然生物量最低,但是微生物多样性最好,物种分布最均匀,生物膜表面结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裂隙和空洞,是比较理想的生物膜状态。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发现,在没有外加电流时,脱氮菌占绝对优势,铁还原菌的占比仅有3.58%。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铁还原菌的占比逐渐上升。铁还原菌丰度的上升,提供了更多的还原位点,从而提高了Fe(Ⅲ)EDTA的还原速率。综上所述,100 A m-3 NCC是该电极生物膜反应器的最适电流密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01)
王靖,黄妍,张俊丰[10](2016)在《基于亚铁螯合物络合吸收的NO和NO_2协同净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基于亚铁螯合物络合吸收的NO和NO_2协同净化工艺,一级净化采用铁屑填料床,利用亚铁螯合物吸收、铁屑还原净化NO,亚铁螯合剂浓度为0.02 mol/L,pH为6.25,液气比采用3 L/m~3,一级净化后出口NO浓度降至75 mg/m~3左右;二级吸收采用鲍尔环清水喷淋塔,利用一级吸收还原的产物NH_3与NO和NO_2反应,液气比采用4 L/m~3,氧化度为50%,可使出口NO浓度降至40 mg/m~3左右,出口NO_2浓度维持在8 mg/m~3左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SO_2、NO_X、PM_(2.5)、Hg 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5-07)
络合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乙二胺四乙酸亚铁螯合剂络合吸收的NO和NO_2协同净化工艺,一级净化采用铁屑填料床,利用螯合物吸收、铁屑还原净化NO,二级吸收采用鲍尔环清水喷淋塔,考察协同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NO进口质量浓度约为200mg/m~3、NO_2进口质量浓度约为70mg/m~3、螯合剂为0.02mol/L、液气比为3L/m~3、空塔气速为0.078m/s的条件下,一级出口NO降至75mg/m~3左右;在一级吸收塔螯合剂为0.02mol/L、液气比为3L/m~3和二级吸收塔氧化度(NO_2占NO_x的体积分数)为50%、液气比为4L/m~3的条件下,二级出口NO、NO_2分别可稳定在20、8mg/m~3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络合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燕,赵景开,郭天蛟,孙铖,李素静.络合吸收-生物还原烟气脱硝系统的研究进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
[2].王靖,张俊丰,宫学会,吴敏.基于亚铁螯合物络合吸收的NO和NO_2协同净化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
[3].梁岑.亚铁络合吸收—硫自养生物还原耦合脱除NO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4].张颖,黄妍,李元元,唐南,张俊丰.铁碳材料还原NO络合吸收体系中Fe(Ⅲ)EDTA的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7
[5].张颖.Fe~ⅡEDTA络合吸收脱硝液的铁碳微电解再生性能与机理[D].湘潭大学.2017
[6].俞磊.Fe~(Ⅱ)-EDTA/(CyS)_2/TEA络合吸收NO的对比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7].孟凡跃.Fe~ⅡEDTA络合吸收-(NH_4)_2SO_3还原脱除NO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8].李梅芳.络合吸收—生物还原两段式烟气脱硝系统的性能研究与参数优化[D].浙江大学.2017
[9].夏银锋.络合吸收-电极生物膜反应器集成系统处理烟气中NO_x的过程强化与调控机制[D].浙江大学.2016
[10].王靖,黄妍,张俊丰.基于亚铁螯合物络合吸收的NO和NO_2协同净化实验研究[C].第二十届SO_2、NO_X、PM_(2.5)、Hg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