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腰升静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脉,造影,椎管,形态学,腰椎,导管,高血压。
腰升静脉论文文献综述
崔迎春,成娟娟,计胜峰[1](2013)在《左腰升静脉入左肾静脉伴副半奇静脉缺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解剖一具成人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左腰升静脉注入左肾静脉并伴有副半奇静脉缺如,与已有文献报道不同,为积累国内血管变异资料,也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形态依据,现报道如下:该例左腰升静脉以一细小静脉连于左髂总静脉(图1),并于左侧第3腰动脉的上方、下腔静脉左侧1.7cm处与左侧第3腰静脉汇合,汇合后以横径为11.6mm的静脉血管水平向右连于下腔静脉。左腰升静脉以横径为6.6 mm的主干在汇合处上方行向左上,并与腹(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刘剑伟[2](2008)在《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骶段静脉的解剖结构特点,为临床腰骶段前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男17具,女3具)的双侧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和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进行解剖。观察髂腰静脉,腰升静脉的引流特点和汇入髂血管的位置,并进行解剖结构分型。测量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开口处的直径与主干的长度;测量它们到髂总静脉汇合点和到L5椎体下位终板的距离以及分清它们与腰骶干(lumbosacral trunk)、闭孔神经(obturator nerve)、髂腰动脉的关系。向内侧牵拉下腔静脉和髂总动静脉至暴露L4到S1椎体,以此来明确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是否有撕脱的危险。结果:20具尸体标本的双侧均存在髂腰静脉,但有5侧没有发现腰升静脉。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引流着髂肌、腰大肌和第五腰椎椎体的血供。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髂腰静脉有11种引流方式,腰升静脉有5种引流方式。髂腰静脉主干的平均长度是7.89±3.30mm,开口处的平均直径是4.95±1.08mm。髂腰静脉到髂总静脉汇合点的平均距离是49.1±14.93mm,到L5椎体下位终板的平均距离是13.94±6.94mm。腰升静脉主干的平均长度是12.94±5.89mm,开口处的平均直径是5.20±2.69mm。腰升静脉到髂总静脉汇合点的平均距离是43.98±10.77mm,到L5椎体下位终板的平均距离是15.60±8.28mm。在所有的标本中闭孔神经都是走行于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的浅外侧。35侧标本中有26侧的腰骶干位于腰升静脉的外侧,其余9侧位于腰升静脉的深部。40束腰骶干中有29束是在髂腰静脉深面下行,有8束是在其浅面下行,余下的3束腰骶干分浅深两支夹住髂腰静脉下行,这是以前的研究没有报道过的。结论: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分布在L5椎体的侧方,引流L5椎体的血供,实际上相当于第五腰椎的节段血管。因为它们与闭孔神经和腰骶干关系密切而且解剖学变异非常大,所以在行前路手术处理腰骶段各类脊柱问题时,应该仔细解剖并结扎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以避免损伤大血管和神经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们不主张电凝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因为电凝容易损伤它们周围的腰丛神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8-01-01)
潘力,马廉亭,余泽,杨铭[3](2007)在《腰静脉、腰升静脉及奇静脉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腰段脊髓主要引流静脉回流异常与椎管内静脉高压发病的解剖基础。方法30具成人尸体采用加压灌注后从腹侧重点观察腰静脉、腰升静脉及奇静脉系来源、分布及瓣膜。结果腰静脉变异较大,腰静脉及交通支均未发现静脉瓣。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半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副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中、上部肋间后静脉的回流。结论腰静脉、腰升静脉和奇静脉系是脊髓胸腰段静脉回流的主要途径,其狭窄可造成脊髓静脉系的血液淤积,导致椎管内静脉压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11期)
高秀华,丛芳[4](2006)在《溶栓导管刺破腰升静脉进入腰大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4 5岁。因左下肢胀痛1周入院。体格检查:自主体位。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下肢较对侧明显肿胀增粗,浅静脉明显扩张,皮温增高,Homans征阳性。化验检查:D-二聚体5mg/L。左下肢静脉彩超示:左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王志为,苏庆军,王庆一,王昊,曲铁兵[5](2005)在《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和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形态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变异情况,为前侧腹膜外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依据,以减少术中血管副损伤。方法:解剖40例成人尸体标本L3椎体以下左侧以及骶前的下腔静脉属支,重点观察左侧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左侧L3、L4、L5静脉存在于85%、97.5%和67.5%的标本中,位置与外径相对恒定,内侧汇入下腔静脉或左髂总静脉,外侧与左腰升静脉相交通;左腰升静脉存在于47.5%的标本中,位置较恒定,但起点、外径以及形态均有较大的变异;所有标本中均可找到骶正中静脉,其外径变异不大,但是数目及止点均有明显变异,并且可不伴行骶正中动脉。结论:下腔静脉于下腰椎水平左侧及骶前的属支变异多样,从左侧腹膜外手术入路暴露下腰椎间盘时,需要术前了解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情况并在术中做相应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05年10期)
潘力,马廉亭,龚杰,余泽,张新元[6](2002)在《腰升静脉狭窄致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腰升静脉狭窄致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3例患者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及经股静脉插管到腰升静脉造影证实狭窄部位后 ,用MAGIC B1微导管插入静脉狭窄处 ,反复充盈不可脱球囊扩张 ,消除静脉狭窄 ,恢复腰升静脉的正常血液回流 ,解除椎管内静脉高压。 结果 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随访 1至 2年 ,2例痊愈 ,1例症状减轻。 结论 腰升静脉狭窄是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治疗应首选腔内血管扩张成形术。(本文来源于《中华外科杂志》期刊2002年10期)
赵宝权,郝立君,杨学伟[7](1990)在《国人腰升静脉及腰静脉的解剖学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哈尔滨地区50具尸体的腰升静脉、腰静脉、腰升静脉的交通支走行、口径及有无瓣膜情况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孙百强,俞寿民[8](1985)在《腰升静脉下端的观察——兼论经股—腰升静脉插管造影术的形态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31例(62侧)成人尸体的腰升静脉下端的形态、注入口的部位、管径、与髂腰静脉的关系;与隐股点、腹股沟韧带深方股静脉、L_5椎间孔的距离以及与所注静脉角度的观察,就经股—腰升静脉插管作椎静脉系造影术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期刊1985年04期)
余柏辉,张家瑚,罗兆明[9](1985)在《经股腰升静脉插管法造影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股腰升静脉插管法硬膜外造影是放射学诊断的一项新技术。本文观察了40具尸体共80例腰升静脉的形态学特点。根据腰升静脉至第五腰椎椎间孔的形态,分为四型,以保持一条粗主干的Ⅰ型为最多(78.75±45.7%)。左、右腰升静脉的下端分别注入髂总静脉的外侧壁和后壁,两者各占每侧的一半。两侧注入口的位置多见于平对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椎间盘之间。我们还对腰升静脉的口径、与所注入静脉间的夹角和至隐股点、腹股沟韧带和第五腰椎椎间孔的距离进行了测量。(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丁成萦,曾庆云[10](1982)在《选择性腰升静脉插管造影的应用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股腰升静脉插管(TALC)造影是近年来显示椎内静脉丛,是否移位及中断来诊断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一项新技术。Gargano报告自1968年以来采用TALC检查那些怀疑椎间盘突出但经脊髓造影是正常或可疑的病人,其术前诊断正确率达91%。随后许多作者亦报告了类似的结果,国内刘德华等自1978年以来应用选择性插管法硬膜外静脉造影检查腰腿痛患者,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本文来源于《湖北医学院学报》期刊1982年01期)
腰升静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腰骶段静脉的解剖结构特点,为临床腰骶段前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男17具,女3具)的双侧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和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进行解剖。观察髂腰静脉,腰升静脉的引流特点和汇入髂血管的位置,并进行解剖结构分型。测量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开口处的直径与主干的长度;测量它们到髂总静脉汇合点和到L5椎体下位终板的距离以及分清它们与腰骶干(lumbosacral trunk)、闭孔神经(obturator nerve)、髂腰动脉的关系。向内侧牵拉下腔静脉和髂总动静脉至暴露L4到S1椎体,以此来明确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是否有撕脱的危险。结果:20具尸体标本的双侧均存在髂腰静脉,但有5侧没有发现腰升静脉。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引流着髂肌、腰大肌和第五腰椎椎体的血供。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髂腰静脉有11种引流方式,腰升静脉有5种引流方式。髂腰静脉主干的平均长度是7.89±3.30mm,开口处的平均直径是4.95±1.08mm。髂腰静脉到髂总静脉汇合点的平均距离是49.1±14.93mm,到L5椎体下位终板的平均距离是13.94±6.94mm。腰升静脉主干的平均长度是12.94±5.89mm,开口处的平均直径是5.20±2.69mm。腰升静脉到髂总静脉汇合点的平均距离是43.98±10.77mm,到L5椎体下位终板的平均距离是15.60±8.28mm。在所有的标本中闭孔神经都是走行于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的浅外侧。35侧标本中有26侧的腰骶干位于腰升静脉的外侧,其余9侧位于腰升静脉的深部。40束腰骶干中有29束是在髂腰静脉深面下行,有8束是在其浅面下行,余下的3束腰骶干分浅深两支夹住髂腰静脉下行,这是以前的研究没有报道过的。结论: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分布在L5椎体的侧方,引流L5椎体的血供,实际上相当于第五腰椎的节段血管。因为它们与闭孔神经和腰骶干关系密切而且解剖学变异非常大,所以在行前路手术处理腰骶段各类脊柱问题时,应该仔细解剖并结扎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以避免损伤大血管和神经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们不主张电凝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因为电凝容易损伤它们周围的腰丛神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升静脉论文参考文献
[1].崔迎春,成娟娟,计胜峰.左腰升静脉入左肾静脉伴副半奇静脉缺如[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
[2].刘剑伟.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08
[3].潘力,马廉亭,余泽,杨铭.腰静脉、腰升静脉及奇静脉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
[4].高秀华,丛芳.溶栓导管刺破腰升静脉进入腰大肌1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
[5].王志为,苏庆军,王庆一,王昊,曲铁兵.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和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形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
[6].潘力,马廉亭,龚杰,余泽,张新元.腰升静脉狭窄致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J].中华外科杂志.2002
[7].赵宝权,郝立君,杨学伟.国人腰升静脉及腰静脉的解剖学观测[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0
[8].孙百强,俞寿民.腰升静脉下端的观察——兼论经股—腰升静脉插管造影术的形态基础[J].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85
[9].余柏辉,张家瑚,罗兆明.经股腰升静脉插管法造影的解剖学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5
[10].丁成萦,曾庆云.选择性腰升静脉插管造影的应用解剖研究[J].湖北医学院学报.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