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子尺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子,尺寸,量子,纳米,密度,结构,晶形。
原子尺寸论文文献综述
Lorena,Vega,Hristiyan,A.Aleksandrov,Konstantin,M.Neyman[1](2019)在《利用密度泛函计算阐明Pd-Rh纳米颗粒在与催化应用相关尺寸下的原子排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所周知,Pd-Rh纳米颗粒在反应环境中容易发生表面再构.本文借助密度泛函(DFT)计算和一种新的拓扑方法,对组成分别为1:3、1:1和3:1的(多达201个原子,约1.7nm)的Pd-Rh粒子中的原子排序和表面偏析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所得数据用于可靠优化用DFT无法研究的、含有数千个原子且尺寸超过5nm的Pd-Rh粒子能量优先原子排序,这是典型的催化金属粒子.概述了在现有的模拟装置中,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评估偏析效应对吸附质诱导的Pd-Rh纳米合金催化剂表面排列的影响.(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田壮壮,周晓平,宋国林[2](2018)在《锂薄膜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尺寸效应和原子氢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Li (110)、(100)和(111)叁个表面方向3至30层自由薄膜的表面能和氢原子的吸附能.随着层厚变化出现量子振荡现象,即量子尺寸效应.重点计算Li(110)表面吸附氢原子吸附高度、吸附氢原子前后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和功函数.这些量都随着层厚变化出现明显的量子振荡,且与表面能或吸附能的振荡有明显的相关性.计算发现Li(110)薄膜表面的功函数由于吸附氢原子而降低了约0.9 eV,吸附的氢原子拉低了最外层Li原子和真空层的静电势,导致吸附氢原子后功函数下降.(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8年06期)
朱明,汪勇[3](2016)在《大尺寸陶瓷膜原子层沉积过程的CFD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膜具有耐高温、耐酸碱、强度高等优点,在液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陶瓷膜进行表面改性,可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但基于表面化学反应的改性方法工艺过程复杂,难于控制。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是基于表面自限制化学反应过程的气固相薄膜沉积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精确调控孔道结构,特别适用于多孔分离膜的改性和功能化。目前尚无适用于大尺寸陶瓷膜的ALD设备,需要对ALD过程进行专门的优化设计。通过CFD模型对1 m长的单通道陶瓷膜的ALD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数学模型中考虑了两种气体源交替进入腔体中所引发不同的表面反应,并考虑了脉冲边界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1.69%。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向交替旋转脉冲的ALD模式,为陶瓷膜的ALD沉积改性的装备设计和过程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王皓,熊兵,郝智彪,罗毅,齐京[4](2015)在《微型化原子磁力仪灵敏度上限的原子气室尺寸依赖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碱金属原子在原子气室中的自旋弛豫作用,得出了原子磁力仪灵敏度上限受气室尺寸影响的理论模型。计算了不同气室尺寸下,工作物质为87Rb、工作温度为383.15 K时缓冲气体Ar的最优压强,此压强值随气室尺寸减小而快速增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气室尺寸下磁力仪灵敏度上限。结果表明,磁力仪灵敏度上限随原子气室尺寸减小而快速恶化,当气室直径由1 cm减小到0.1 cm时,磁力仪灵敏度上限由0.4 p T Hz-1/2恶化为15 p T Hz-1/2。(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15年04期)
张宝龙[5](2014)在《小尺寸合金团簇和一维原子链的非共线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国内外物理学工作者对于低维磁性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奇特的现象;理论上也有不少的进展,为一些实验结论提供了初步的解释。由于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都有重要性,从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低维非共线磁性团簇和原子链的研究,对进一步设计新型纳米器件、揭示低维纳米体系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来设计不同的低维磁性材料,期望我们的结论能够给以后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有意义的理论指导。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团簇和原子链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派尔斯相变和旋轨耦合的概念,最后给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所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并对基于平面波赝势法的VASP程序包作了简单介绍。第叁章到第六章主要介绍我们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在第叁章中,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我们对合金团簇(FeCr)n(n≤6)的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n≤3的合金团簇,其基态具有共线的反铁磁序。而对于n≥4的合金团簇,其基态具有非共线磁序。因此在n=4时体系发生了共线磁序向非共线磁序的“相变”。此外,虽然3d过渡金属原子中电子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比较弱,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某些小尺寸的合金团簇其轨道磁矩不能忽略。最后我们对非共线磁性团簇的成键性质以及产生磁序“相变”的物理起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第四章中,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我们系统的研究了叁明治团簇CpTMC6o(TM=Sc-Fe)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基态团簇中C60的配位方式是不同的,在CpScC60、CpTiC、CpV60和CpCrC6o团簇中C60作为η6配体存在,然而在CpMnC60和CpFeC60中确却是η5配体,配位键的不同引起了结构的转变。另外,CpScC60、CpVC60和CpMnC60的光学性质也被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体系在紫外、可见或者近红外区表现出很高的吸收能力。在第五章中,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我们系统的研究了4d过渡金属原子链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虽然预测的Zr、Nb、Mo、Tc和Rh之字型原子链的结构参数很好的重复了以前的结果,但是我们发现Y和Pd之字型原子链的基态是非共线磁序,Ru原子链磁序是反铁磁的,更重要的是Ru原子链由于二聚化引起了磁相变,同时我们研究发现非共线出现的物理原因是由于金属键的增强所引起。另外,在一些体系中轨道磁矩非常大不能被忽视,例如在Tc、Ru和Rh链中。特别的,对于两个非共线体系轨道磁矩更大,这暗示了在非共线体系中存在强烈的旋轨耦合效应。在第六章中,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我们系统的研究了3d和5d过渡金属原子链的稳定性和磁性。计算结果表明它们的基态也是之字型结构,3d和5d过渡金属原子链中均没有发现二聚化的基态结构,但是在3d过渡金属原子链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体系出现了由铁磁到反铁磁再到铁磁的相变,这种相变的原因最后归结于原子间增强的共价键。3d过渡金属中轨道磁矩对总磁矩的贡献很小,可以忽略,但是在5d体系中,总磁矩主要由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提供,5d体系有着强烈的旋轨耦合效应,轨道磁矩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辛旺,吴仍来,薛红杰,余亚斌[6](2013)在《介观尺寸原子链中的等离激元:紧束缚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紧束缚模型对介观尺寸原子链的等离激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量子响应理论和相无规近似得到了等离激元的本征频率方程,通过该方程计算了系统中等离子体的激发能量,并分别对体系的本征振荡以及外电场作用在原子链上发生共振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在外场作用下发生共振时,偶极矩的峰值与等离子体的激发态相对应,说明外场此时激发了等离激元;体系处在共振情况下,电荷振荡的幅度远远大于非共振的情况,相对来说体系的电荷虚部的共振更为明显.对于体系的本征等离振荡频率,同等长度时等离子体的激发能量总是大于同级的单电子激发能量;等离激元的能谱与原子链的长度和电子密度以及系统的库仑关联强度都有很大关系;在原子链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的激发能量随电子数目的变化以半满为中心呈对称关系.(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7期)
胡健[7](2013)在《不同尺寸Fe原子量子围栏中Gd原子运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尺寸效应(Quantum Size Effect)自从被提出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前的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量子尺寸效应会影响很多性质,例如薄膜的生长、光学性质、磁性、输运、超导以及表面扩散。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维的尺度,即垂直样品表面的方向。在二维尺度上,量子限制效应会产生更多新奇的现象。尤其是在贵金属的(111)面上,其表面有准二维自由电子气的表面态。这些电子在被散射源散射之后,会形成振荡的局域态密度,从而影响在其上吸附物的在不同位置的吸附能量。我们系统地研究了Ag(111)表面6-nm,10-nm以及14-nm直径Fe原子圆形围栏内部Gd原子的运动情况。并通过蒙特卡洛运动模拟以及Gd-围栏相互作用势的理论计算,确认了Gd原子倾向占据的轨道位置严格对应Gd-围栏相互作用势的极小值点,并且这一位置非常靠近LDOS的高密度位置处,之间位置的偏差不超过0.2nm。此外,我们通过在蒙特卡洛运动模拟中输入实验中围栏内每一个Fe原子的实际位置,非常好地重现了实验中Gd轨道分布出现的一些不对称性和不均匀性,证明了圆形围栏的位置偏差(0.1-0.2nm)会直接影响内部的作用势和LDOS的分布,从而影响Gd占据轨道的分布。特别地,对于14-nm围栏的情况,Gd原子在围栏内部有两个轨道,通过进一步地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Gd原子倾向选择相互作用势极小值点更低的位置或者说LDOS更高的位置。此外,在围栏外部,Gd会形成一个类似圆形围栏的新结构,位置同样是围栏外部的作用势的极小值位置和LDOS高密度位置。我们的研究证明可以通过调节量子围栏的尺寸来改变其中原子的运动分布以及创造新的结构。同时,我们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即打开围栏缺口,等待Gd原子自发运动到围栏内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Gd-围栏相互作用势的分布,创造了一条通往围栏内部的跃迁通道。Gd原子可以自发地填满围栏内的所有轨道。这为我们产生新的纳米微结构和研究确定数目的原子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率的实验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郑兴旺,孙民华[8](2012)在《原子尺寸差效应对Au的势能曲面及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镶嵌原子势,研究了金属Au和AuAu′(Au为正常尺寸的金原子,Au′为半径尺寸变大10%的金原子,两者的原子比例为3:1)在发生玻璃转变过程中的势能曲面,探讨了原子尺寸差效应对势能曲面的影响.我们发现增加原子尺寸差会导致Au的势能曲面发生显着的变化:它使高-低温的内在势能差变大;导致每个温度下内在能量分布变宽,势能曲面变得粗糙;使得体系的海森矩阵特征值分布曲线的峰值变矮,势能曲面上的结构重排方向更少,重排几率更小;导致过冷液态区的流变激活能随温度降低增加更快.以上原子尺寸差效应导致的势能曲面的所有的变化,都有利于提高非晶的形成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2年06期)
陈春玲[9](2011)在《原子尺寸因素对块体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块体非晶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而非晶形成能力是决定非晶制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研究原子尺寸分布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计算了原子尺寸差函数与合金非晶形成能力间的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其机理,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原子尺寸差函数可以估计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相同合金体系中,非晶形成能力与基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存在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弭光宝,李培杰,Попель,ПС,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а,Н,Ю,何良菊[10](2010)在《金属熔体的结构与性质Ⅲ——运动黏度与原子集团尺寸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坩埚扭摆振动法测量铝熔体的运动黏度,获得935~1383K温度区间的黏度-温度关系曲线v(T);利用液态结构中原子集团演变行为的计算模型,得到该温度区间的原子集团尺寸-温度关系曲线d(T),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铝熔体黏度与原子集团尺寸均为温度的单值函数,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的函数关系v(d),即v=v0+K·d(T),该关系间接验证了金属熔体结构信息的计算模型.对于深入研究金属熔体微观结构与宏观物性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0年10期)
原子尺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Li (110)、(100)和(111)叁个表面方向3至30层自由薄膜的表面能和氢原子的吸附能.随着层厚变化出现量子振荡现象,即量子尺寸效应.重点计算Li(110)表面吸附氢原子吸附高度、吸附氢原子前后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和功函数.这些量都随着层厚变化出现明显的量子振荡,且与表面能或吸附能的振荡有明显的相关性.计算发现Li(110)薄膜表面的功函数由于吸附氢原子而降低了约0.9 eV,吸附的氢原子拉低了最外层Li原子和真空层的静电势,导致吸附氢原子后功函数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子尺寸论文参考文献
[1].Lorena,Vega,Hristiyan,A.Aleksandrov,Konstantin,M.Neyman.利用密度泛函计算阐明Pd-Rh纳米颗粒在与催化应用相关尺寸下的原子排序(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2].田壮壮,周晓平,宋国林.锂薄膜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尺寸效应和原子氢的吸附[J].计算物理.2018
[3].朱明,汪勇.大尺寸陶瓷膜原子层沉积过程的CFD模拟[J].化工学报.2016
[4].王皓,熊兵,郝智彪,罗毅,齐京.微型化原子磁力仪灵敏度上限的原子气室尺寸依赖性分析[J].真空.2015
[5].张宝龙.小尺寸合金团簇和一维原子链的非共线磁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4
[6].辛旺,吴仍来,薛红杰,余亚斌.介观尺寸原子链中的等离激元:紧束缚模型[J].物理学报.2013
[7].胡健.不同尺寸Fe原子量子围栏中Gd原子运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
[8].郑兴旺,孙民华.原子尺寸差效应对Au的势能曲面及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2
[9].陈春玲.原子尺寸因素对块体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弭光宝,李培杰,Попель,ПС,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а,Н,Ю,何良菊.金属熔体的结构与性质Ⅲ——运动黏度与原子集团尺寸的关系[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