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提取

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提取

论文摘要

地下结构的揭示(包括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是地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接收函数因其简单实用的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原理是基于远震平面波近垂直出射和水平层假设,所以并不适用于复杂结构成像;而勘探地震学中的叠前深度波动方程偏移可用于复杂结构成像,但叠前深度偏移要求速度场比较准确才可以得到准确的地下结构的像,勘探上通常采用偏移速度分析(MVA)来进行速度场的构建,进而得到准确的地下结构的像。本文实现了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PS-RTM),对比了其在两种成像条件对透射转换波数据的成像差异;采用极性矫正的标量成像条件进行偏移,实现台站下方结构进行精细刻画。但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场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发展了被动源转换波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CIG)的提取方法(包括波前矢量法,局部平面波法和局部移位法)用来实现被动源转换波偏移速度分析。为了探究基于道集拉平的被动源转换波速度分析可行性,我们测试了被动源转换波共成像点道集对不同纵横波速误差的响应:当P波或S波速度偏大时,CIG上翘,速度偏小时,CIG下弯,其变化趋势与主动源转换波情况相反。而当P波和S波一个速度偏大,另外一个速度偏小时,CIG也有可能呈现平的状态。因此基于道集拉平的被动源转换波速度分析同时反演纵横波速度并不可靠,故本文引入纵横波速度比作为先验信息来约束反演。在求解反问题时,利用互相关自动拾取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深度残差,定义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深度残差的最小二范数作为目标函数。为方便目标函数对速度的梯度推导,建立中间函数将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差与偏移速度联系起来,然后利用伴随状态法求解反问题。其中利用弹性波散射公式分别计算得到目标函数对纵横波偏移速度的梯度,然后将对应位置处拾取的深度残差通过梯度反投影到偏移速度上,利用线性搜索中抛物线拟合得到的最优步长,利用最速下降法迭代更新偏移速度。本文的方法实现不需要震源信息,可利用天然地震、微地震、诱发地震或人工震源进行速度建模,速度模型可用于偏移成像(莫霍面和强速度间断面)或震源定位(天然地震、微地震和诱发地震)。经过被动源偏移速度分析得到的纵横波速度场也可以作为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实现结构的精细刻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及论文选题依据
  •   1.2 论文研究思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
  •   2.1 概述
  •   2.2 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
  •     2.2.1 纵横波分离
  •     2.2.2 成像条件
  •   2.4 数值测试
  •     2.4.1 弹性波纵横波解耦测试
  •     2.4.2 二维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测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被动源转换波共成像点道集
  •   3.1 概述
  •   3.2 被动源转换波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
  •     3.2.1 时移扩展成像条件
  •     3.2.2 空移扩展成像条件
  •   3.3 被动源转换波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     3.3.1 波前矢量法
  •     3.3.2 局部平面波法
  •     3.3.3 局部移位法
  •     3.3.4 基于射线理论的推导(水平层状介质假设)
  •   3.4 角道集拉平和能量聚焦准则
  •   3.5 被动源转换波共成像点道集对纵横波速误差的响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被动源转换波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初步结果
  •   4.1 概述
  •   4.2 目标函数和梯度
  •   4.3 共成像点道集上拾取剩余残差
  •   4.4 梯度测试
  •   4.5 基于道集拉平的转换波波动方程层析流程
  •   4.6 数值模拟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丁超

    导师: 张伟

    关键词: 被动源地震,转换波,逆时成像,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弹性波散射波理论,非唯一性,速度建模偏移速度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 P631.4

    总页数: 92

    文件大小: 11091K

    下载量: 121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条件分析[J]. 江汉石油科技 2008(03)
    • [2].转换波处理关键技术应用及效果[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S2)
    • [3].频域谱反演提高转换波薄层分辨率方法研究与应用(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 2017(02)
    • [4].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 石油物探 2013(05)
    • [5].三维转换波关键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S2)
    • [6].基于深度约束的转换波速度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1)
    • [7].多分量转换波技术在常规三维地震采集中的应用——以永太三维为例[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12)
    • [8].复杂区三分量转换波数据处理技术[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1)
    • [9].苏里格地区转换波初至识别方法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0].三维叠前转换波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方法研究[J]. 石油物探 2008(02)
    • [11].利用转换波初至进行转换波剩余静校正[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01)
    • [12].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新场地区的应用[J]. 新疆石油地质 2008(03)
    • [13].初至叠加法在宣汉地区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03)
    • [14].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在四川地区的应用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4)
    • [15].金属矿转换波地震勘查技术模拟[J]. 物探与化探 2012(04)
    • [16].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纵波与转换波时间域匹配[J]. 石油科学通报 2018(02)
    • [17].基于模型道的转换波时变静校正[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2)
    • [18].罗家地区转换波地震勘探分辨率定量分析[J]. 石油物探 2014(01)
    • [19].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4)
    • [20].基于近震转换波的沉积层地区震源深度测定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1)
    • [21].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S2)
    • [22].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技术在大庆地区的应用研究[J]. 石油物探 2008(03)
    • [23].大面积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技术[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S2)
    • [24].波形匹配转换波剩余静校正实用技术[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6(02)
    • [25].基于体波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综述[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9(06)
    • [26].一种改进的转换波快速成像方法研究(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 2019(02)
    • [27].裂缝性气藏转换波3D3C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选[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05)
    • [28].地层倾角对转换波抽道集的影响[J]. 中国煤炭地质 2009(04)
    • [29].数据驱动型转换波静校正技术研究及在双复杂工区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8(11)
    • [30].火山岩地震屏蔽层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6)

    标签:;  ;  ;  ;  ;  ;  ;  

    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提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