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阿拉伯古代诗歌的发展及其特点

略论阿拉伯古代诗歌的发展及其特点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摘要:诗歌是阿拉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在阿拉伯文学中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在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其不可替代性。诗歌是阿拉伯人的文献和史册,因为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诗歌既是阿拉伯人最重要的消遣娱乐方式,也是主要的媒体传播工具。阿拉伯民族因此被称作诗歌的民族。

关键词:阿拉伯民族;阿拉伯诗歌;特点

一、贾希利叶时期的诗歌

贾希利叶时期起始于伊斯兰前大约一个半世纪,结束于公元622年。

贾希利叶时期,即蒙昧时期,这一时期的阿拉伯文学,来源于这个时代的民间口头文学。所以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诗歌全都是吟唱诗,一般认为,阿拉伯诗歌起源于沙漠中赶骆驼的吆喝声,诗歌韵律是和着骆驼的脚步声产生的。从形式上看,伊斯兰前的阿拉伯诗歌伴以音乐弹唱,是完整意义上的吟唱诗。这一时期的阿拉伯诗人是在类似古希腊诗人创作吟唱诗歌的氛围中创作自己的诗歌的。诗人们先自己吟唱,然后配以器乐,再由歌女吟唱。当然,也有的诗人只朗诵,不吟唱。在贾希利叶时期,诗人在部落中享有崇高地位,被尊为本部族的先知、英雄,甚至是领袖。

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诗歌是沙漠环境的缩影和产物,尽管诗歌题材十分丰富,但都与广阔的大沙漠有关。沙漠中的游牧部落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经常发生的械斗和战争,为古代阿拉伯文学供了大量的诗歌题材,可以说,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诗歌是当时沙漠环境和游牧部落生活的一面镜子。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诗歌是《悬诗》,它是七个(也有说十个)名诗人作品的汇集。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他们每年在麦加举行集市,阿拉伯各部落来到这里进行贸易,各部落的诗人也到这里来朗诵他们的诗歌,进行比赛,有公认的诗人为他们评定。当选的诗歌用金水抄写在细麻布上,并悬挂在天房,因此称为《悬诗》或《描金诗集》。据记载,这些诗歌是阿拔斯朝初期古诗收集家哈马德·拉维叶(694-772)收集的。

二、伊斯兰教时期的诗歌

伊斯兰教时期始于伊斯兰教兴起的初期到公元750年,即倭玛亚王朝的衰落和阿拔斯王朝的建立,分为两个时期:伊斯兰初期(包括穆圣和四大哈里发时期)和倭玛亚朝时期。伊斯兰初期的阿拉伯诗歌: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大力倡导伊斯兰旗帜下的阿拉伯民族整体意识,这无疑触犯了各部落贵族、富商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于是遭到了众多部落的反对,并随之形成了以麦地那为中心的伊斯兰阵营和以麦加为中心的古来氏阵营的长期对峙,在两大阵营的交锋对抗过程中,宗教矛盾已经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宗教意味明显加强。

穆罕默德时期的阿拉伯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是从氏族部落社会向城市化文明社会逐渐过渡的时期。随着社会宗教、政治矛盾的不断激化,这一时期的诗歌较为明显地分为两类:第一类诗歌由早期皈依伊斯兰教的诗人所作,以歌颂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颂扬诗为主。第二类诗歌由后期皈依伊斯兰教的麦加保守派诗人所作。这些诗人作为麦加各部落的代言人,在伊斯兰教初创时期,以创作贬低、讥讽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讽刺诗为主。

倭玛亚朝时期的诗歌:

倭玛亚时期,政治体制的变革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度衰退的阿拉伯诗歌重新走向复兴。统治阶级开始重视精神享受并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朴素的、单纯的宗教意识不再像过去占据整个文学艺术领域,同时,随着伊斯兰征战的深入,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但是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参差不齐,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歌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

在沙姆地区,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较早,发展较快。大马士革作为倭玛亚朝的首都,并逐渐发展成为倭玛亚朝的阿拉伯文化中心,大量诗人来此地献诗,为迎合贵族和城市化部落的情趣,诗人们的创作倾向出现了很大变化,为贵族吟诵颂扬诗和讽刺诗成为重要的消遣娱乐活动,对诗歌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积极的影响。

在汉志地区,作为宗教中心的麦地那,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麦加作为穆斯林的朝觐圣地日益富足起来,并逐渐成为不愿问津政治的迁士和辅士的隐居地。倭玛亚朝的统治者极不希望圣门弟子及其后代过问政治,因而向他们提供了大量金钱,任他们享乐挥霍,以此要求他们保持沉默。在当时的娱乐活动中,最流行的是听歌赏乐,诗风因此发生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爱情诗。

在伊拉克地区,伊斯兰征战开始后,来自半岛的各阿拉伯部落互相倾轧,斗争持续不断,使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此外,倭玛亚人排斥其他其他阿拉伯人,独霸政权,在此社会条件下,伊拉克迅速成为反对派的所在地,不同民族的聚集地,社会矛盾十分复杂。伊拉克地区的各派、各部落在文坛上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诗人,他们或歌颂,或讽刺,各尽所能,因此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政治诗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倭玛亚时期的一大诗歌特色。

三、阿拔斯王朝时期的阿拉伯诗歌

公元八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建立,历经五个多世纪,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代表阿拉伯伊斯兰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它的前期(约一百年)是阿拉伯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帝国的政治经济稳定,统治者大力支持境内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阿拉伯穆斯林有能力吸收和消化诸多的外来文化。鼓励广大穆斯林从事学术翻译、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活动,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和书局,拓展图书流通市场,奖赏学者文人。阿拔斯王朝重用波斯穆斯林,因此在波斯人的影响下,统治者们奉行开明的各族联合统治政策,文化上实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政策,大量吸收了波斯、希腊-罗马和印度文化的精髓,从而阿拉伯文化变得开阔,内容丰富多彩。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阿拉伯文学艺术也趋向繁荣,文学作品硕果累累,因此,阿拔斯王朝时期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所有这一切对阿拔斯朝的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无论在形式抑或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的传统主题——政治诗和矜夸诗日益衰落,在日趋奢华、追求享乐的社会风尚前,纯洁的爱情诗也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探索宇宙万物奥秘的哲理诗,崇尚精神领域和神秘主义的苏菲诗,专门阐述知识学问的教谕诗,借助酒兴抒发心中所思的咏酒诗,以及远离尘世的苦行诗等等。

结语

阿拉伯诗歌在灿烂的阿拉伯文学长卷中占有特殊地位,阿拉伯诗歌的发展折射出阿拉伯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变。

参考文献

[1]蔡伟良,周顺贤.阿拉伯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汉纳·法胡里.阿拉伯文学史[M].郅溥浩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3]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M].译林出版社,2010.


[4]薛庆国.阿拉伯文学大花园[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5]蔡伟良.灿烂的阿拔斯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刘亦尧(1993.1-),女,黑龙江人,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阿拉伯文化。

标签:;  ;  ;  

略论阿拉伯古代诗歌的发展及其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