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羰基化法论文_尹娇,张国强,阎立飞,贾东森,郑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羰基化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羰基,碳酸,催化剂,甲醇,甲酯,微孔,酪氨酸。

氧化羰基化法论文文献综述

尹娇,张国强,阎立飞,贾东森,郑华艳[1](2019)在《反应过程中Cu物种演变对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H_4Y分子筛为载体、乙酰丙酮铜为铜源,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无氯Cu Y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结合不同反应时间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热重(TG)、程序升温脱附/还原(NH_3-TPD/H_2-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结果,分析了反应过程中Cu物种演变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铜物种主要以Cu~+形式存在,占铜物种的48%;随着反应的进行,活性中心Cu~+逐渐被氧化为Cu~(2+),进而生成CuO物种,部分CuO逐渐迁移至催化剂外表面.在反应100 h内,Cu~+含量逐渐减小至36. 7%,CuO含量增加,导致DMC的时空收率及选择性不断下降,副产物二甲氧基甲烷(DMM)和甲酸甲酯(MF)的选择性逐渐提高.当反应时间延长至190 h时,Cu~+含量为33. 6%,略有下降,DMC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趋于平稳.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至300 h,催化剂中铜物种状态基本不变,催化剂催化性能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贾东森[2](2019)在《碳微球表面性质调控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材料负载Cu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中Cu物种的分散度和价态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碳微球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粒径均匀可调、比表面积高、结构丰富和表面性质易修饰等优点。将Cu物种限域到碳球介孔孔道或空腔中可有效提高活性Cu物种的分散度,抑制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团聚,但活性Cu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氧化,导致催化剂失活较快。同时,碳球壳层和介孔对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传质和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会降低催化反应速率。若将Cu物种负载于碳球表面,可大大减小反应中分子扩散阻力,从而提高催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调控碳球的表面性质,可提高Cu物种的分散度,并抑制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本论文分别合成了表面缺陷密度不同的有序微孔碳球和原位N掺杂碳球,然后以其为载体制备出表面负载Cu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通过多种表征和催化性能评价,研究了载体的表面性质对催化剂的结构、组成以及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苯酚(R)和甲醛(F)为碳源,叁嵌段聚合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在不同的原料浓度下合成的碳球(CS-1、2、3)具有类似的有序微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和孔容等织构性质也较为相似。随着合成原料浓度提高,CS粒径逐渐增大,CS表面缺陷密度也随之提高。(2)Cu/CS催化剂中Cu物种均匀分散于CS载体的外表面,且主要落位于碳球微孔孔口处。随着CS载体表面缺陷密度的增加,Cu物种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逐渐提高。同时,增加CS载体表面缺陷密度能够增强载体与Cu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CuO自还原为活性物种Cu_2O和Cu。其中,CS-1载体的表面缺陷密度最大,Cu物种分散度和活性Cu物种含量最高,催化性能最佳,STY_(DMC)和C_(CH3OH)分别达到276.6mg/(g_(cat)·h)和3.4%。(3)以盐酸多巴胺(DA)作为含氮碳源,采用低温水热法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合成的聚多巴胺碳球(PDA-T)均为平均直径500nm左右的微孔碳球。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PDA-T载体的石墨化程度越来越高,碳骨架中的Sp3 C逐渐转变为Sp2 C,当碳化温度达到700℃及以上时,Sp3 C全部逐渐转变为Sp2 C;同时,载体的总N含量逐渐减少,含N基团由吡咯N逐渐转变为吡啶N,再转变为石墨N。(4)Cu/PDA-T催化剂中Cu物种均匀分散于PDA-T的外表面。载体中的吡啶N和石墨N是影响催化剂中Cu物种分散度的主要原因,且两种含N基团总含量越大,Cu物种分散度越高。PDA-T载体中的含N基团能够增强载体与Cu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稳定Cu物种的价态,抑制Cu物种被还原或者氧化,且载体的N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DA-500载体由于其碳骨架中含有部分Sp3 C,使得其电子阻抗较高,导电性较差,不利于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催化剂的STY_(DMC)、C_(CH3OH)和TOF_(DMC)仅为20.6mg/(g_(cat)·h)、0.6%和0.2h~(-1)。Cu/PDA-700中Cu物种粒径最小,分散度最高,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其STY_(DMC)、C_(CH3OH)和TOF_(DMC)分别达到278.1mg/(g_(cat)·h)、3.6%和3.3h~(-1)。(5)活性Cu物种的团聚和氧化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两个原因,且团聚是最主要的原因。载体的表面缺陷或含氮基团能够抑制反应过程中活性Cu物种的氧化,但表面缺陷密度大或N含量高的催化剂中Cu物种颗粒尺寸较小,表面能较高,容易发生团聚,导致催化剂失活较快。(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侯艳艳[3](2019)在《钯催化有机硅烷经氧化羰基化反应合成酰胺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氧化羰基化反应由于其较高的反应效率、温和的反应条件、广泛的官能团兼容性以及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引起了化学家们广泛的关注。本论文首先综述了过渡金属催化下的氧化羰基化反应以及有机硅试剂参与的偶联反应的研究现状。之后以一氧化碳作为羰基来源,利用常压下芳基硅烷和芳胺氧化羰基化反应构建了一系列仲酰胺和叔酰胺化合物。我们对实验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出了包括金属催化剂、添加剂、溶剂、反应温度、以及羰基来源等在内的最佳条件,并考察了反应性质与反应底物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以CO做为羰基来源,Pd(PPh_3)_2Cl_2(10 mol%)做为催化剂,二氟化铜(2.0 equiv.)为添加剂,乙腈(3.0 mL)做为溶剂,在80°C下反应24 h,以63%-92%的产率得到37种酰胺类化合物。该体系中反应条件十分温和且不需要惰性气体的保护,对不同的取代基都有较好的普适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体系中添加剂二氟化铜在反应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可以作为活化剂活化芳基硅烷的碳-硅键,又可以作为氧化剂将零价金属钯氧化至二价钯继续参与反应,有效地促进了有机硅试剂氨酰化反应的发生。该方法的提出不但进一步丰富了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同时也为有机硅试剂参与氧化羰基化转化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贾东森,张国强,尹娇,张亮亮,赵丹[4](2019)在《碳球表面缺陷密度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表面缺陷密度不同的有序微孔碳球(CS),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表面负载铜催化剂(Cu/CS),用于催化气相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结合表征结果,研究了载体表面缺陷密度对Cu/CS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的表面缺陷密度随其粒径增大而增大,且其缺陷密度越大,催化剂中Cu物种分散度越高;同时,较大的表面缺陷密度有利于增强载体与Cu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CuO自还原为活性物种Cu2O和Cu,从而提高催化活性。长期评价结果表明,Cu物种的氧化和团聚是造成Cu/CS催化剂失活的原因。CS的表面缺陷抑制了反应过程中活性Cu物种的氧化,且缺陷密度越大,Cu物种抗氧化能力越强;但表面缺陷密度大的催化剂中Cu物种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因而更容易发生团聚。(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5](2019)在《一种甲醇氧化羰基化制备碳酸二甲酯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4892423A(45)申请公布日20150909(21)申请号CN201510254626.X(22)申请日20150518(71)申请人太原理工大学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79号(72)发明人李忠,王霞,郑华艳,付廷俊(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刘宝贤(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尹娇[6](2019)在《NaY介孔构建和反应过程中Cu物种演变对CuY催化氧化羰基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中,Y分子筛独特的超笼结构使得CuY相比于其他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催化活性。然而,原始Y分子筛的微孔结构并不利于铜离子与B酸位发生离子交换;其次,由于分子筛笼窗口大小的限制,反应物分子只能与落位在超笼中的Cu~+接触并显示出催化活性,而落位于小笼中的活性中心Cu~+无法得到有效地利用;而且Y分子筛的微孔结构也极大限制了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扩散。通过酸和碱溶液对Y分子筛进行后处理,可以在原始微孔结构上引入介孔,使得小笼中交换位点暴露,Cu~(2+)与分子筛的交换度提高,进而提高活性中心Cu~+的利用率;同时,产生的介孔能够降低分子筛孔道扩散阻力,提高反应及生成物分子的扩散性能。另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在CO和O_2气氛下进行,活性中心Cu~+在反应过程中状态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催化性能。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uY催化剂初始状态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上。本论文首先采用H_4EDTA和NaOH对微孔Y分子筛进行酸碱连续处理,结合XRD、N_2吸附-脱附、NH_3/CO/CH_3OH-TPD、H_2-TPR、~(29)Si/~(27)Al MAS NMR、TEM、XPS等表征考察了处理条件对NaY分子筛结构及CuY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随后,对CuY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长时间的评价,研究了反应过程中Cu~+演变对CuY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反应机理探讨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单独采用H_4EDTA和NaOH处理并未显着改变NaY孔道结构,其介孔孔容变化不大,介孔孔容仅由0.10 cm~3 g~(-1)提高至0.13 cm~3 g~(-1),而采用H_4EDTA和NaOH连续处理明显改变了NaY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六棱柱笼和方钠石笼笼壁被破坏,形成孔径为2~16 nm的介孔,介孔孔容介于0.23至0.37 cm~3 g~(-1)之间。(2)经H_4EDTA处理后,分子筛骨架铝被脱除,使得酸量稍有降低,并产生新的中强酸峰位,结晶度明显下降。在随后的NaOH处理过程中,随着碱液浓度的提高,不仅发生骨架脱硅,还发生了骨架的重构,之前脱除的非骨架铝重新插入到骨架发生二次结晶,酸量逐渐恢复,相对结晶度逐渐提高。(3)酸碱连续处理脱除骨架硅铝,六棱柱笼和方钠石笼笼壁被破坏,形成了丰富的介孔,促进了更多的Cu~(2+)进入到分子筛笼中并经自还原生成活性物种Cu~+,催化剂中Cu~+含量明显增加。此外,大量介孔的引入降低了分子筛孔道扩散阻力,提高了催化剂对反应分子CH_3OH和CO的吸附性能,CuY催化剂的活性显着提高。但是随着碱液浓度的提高,反应过程中Cu物种容易发生迁移和氧化,反应后催化剂表面CuO颗粒逐渐增大,导致催化剂稳定性逐渐下降。(4)以NH_4Y分子筛为载体、乙酰丙酮铜为铜源,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无氯CuY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反应过程中Cu物种演变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Cu物种主要以Cu~+存在,占Cu物种的48%;随着反应的进行,活性中心Cu~+逐渐被氧化为Cu~(2+),进而生成CuO物种,部分CuO逐渐迁移至催化剂外表面。在反应100 h内,Cu~+含量逐渐减小至36.7%,CuO含量增加,导致DMC的时空收率及选择性逐渐下降,而DMM和MF的选择性逐渐提高。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至190 h,Cu~+含量为33.6%,略有下降,DMC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逐渐趋于平稳。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至300 h,催化剂中Cu物种状态基本不变,催化剂催化性能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富[7](2018)在《纳米级金属氧化物的合成及氧化羰基化性能的研究—不同形貌Ag-MnO_2载体及其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二苯酯(Diphenyl Carbonate,DPC)是合成制造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的主要材料。DPC的合成路线有光气法、酯交换法、苯酚氧化羰基化法等。其中苯酚氧化羰基化法是由苯酚、CO、O_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制得DPC的绿色合成线路,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势。从8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者对该法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该方法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需要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且反应所需的催化剂价格较贵,与光气法和酯交换法相比,它的转化率低,无法适应工业生产要求。因此该工艺的关键点在于对高活性、高寿命以及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进行筛选,使得DPC的收率得到提高。氧化羰基化法包括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均相催化存在卤素离子的加入而加剧设备腐蚀、催化剂不能回收;产品后续分离等缺点。非均相复合氧化物载钯催化剂用于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不仅可以使催化剂能够重复使用,而且可以替代均相氧化还催化剂,对于开发绿色化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非均相催化法成为目前国内外合成DPC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的金属催化剂因其良好的低温催化性能成为研究热点。过渡金属锰氧化物由于具备良好的储氧和释氧能力,能够在不同价态之间转换从而进行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其成为一种优良的载体材料。银具有价格相对低廉和低温活性较好等优点,可以作为很好的掺杂金属。本文合成了叁种不同形貌的Ag-MnO_2载体并利用XRD、TEM、SEM、BET、H_2-TPR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探求了不同银锰比对海胆状和线状Ag-MnO_2载体的结构、性质及Pd后催化剂对DPC产率的影响;优化了Pd/Ag-MnO_2催化剂在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并得出以下结论:1.银掺杂调控了二氧化锰的性能,提高了二氧化锰的氧化还原性,从而使其催化活性提高,DPC收率可达20.4%。银在二氧化锰表面分布的越均匀、颗粒越小,催化活性、选择性也越高。海胆状Ag-MnO_2载体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较好的氧化还原性,加速了Pd~(2+)的再生,催化活性也较高。线状Ag-MnO_2载体表面容易形成高分散且小粒径银粒子,增强了银-锰相互作用,使线状Pd/Ag-MnO_2催化剂活性增强。2.银锰比的改变不会改变二氧化锰的晶型;对载体比表面积影响不大。相比于棒状和线状Ag-MnO_2载体,海胆状Ag-MnO_2载体在负载活性组分钯后催化剂寿命相对较短。银在二氧化锰表面分布越均匀,载体孔容、孔径越小,载体的氧化还原性越强,催化活性也最高。催化活性最高的载体组成为:对于海胆状Ag-MnO_2,银锰比1:20;对于线状Ag-MnO_2,银锰比1:30。3.优化后Pd/Ag-MnO_2催化剂在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总压力5.5MPa,反应时间4h,在此条件下,碳酸二苯酯收率可达20.4%。(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12-01)

董兴刚[8](2018)在《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氧化羰基化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皮质氧化羰基化蛋白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0.2 mg·kg-1·d-1,DN+Tl组)、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0.4 mg·kg-1·d-1,DN+Th组)、治疗阳性对照组(贝那普利10mg·kg-1·d-1,DN+Ben组)五组,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治疗前后检测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血糖、肾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肾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硝基化酪氨酸(Nitration of tyrosine,NT)的变化、oxyblot检测大鼠肾皮质氧化羰基化蛋白(oxidative carbonyl protein,OCP)的的表达。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显着增加,肾SOD显着下降,肾MDA显着升高,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胞浆中硝基化酪氨酸的表达显着增加。经过雷公藤甲素大剂量治疗后,大鼠24小时尿蛋白排泄减少((61.96±19.00)比(18.32±4.78) mg/d,P<0.001),肾SOD水平升高((82.50±19.10)比(124.00±20.52) U/L,P<0.001),肾MDA水平下降((8.09±0.79) vs(5.45±0.68)nmol/L,P<0.001),肾硝基化酪氨酸的表达减少,肾皮质氧化羰基化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显着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使肾硝基化酪氨酸的表达减少,肾皮质氧化羰基化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因此,雷公藤甲素的治疗作用与改善肾脏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10-11)

闫俊芬[9](2018)在《炭材料负载铜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炭(AC)负载的Cu及其氧化物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初始活性,然而AC的孔道主要是微孔,Cu物种很难进入其微孔,主要落位于AC载体的外表面,在催化剂前驱体焙烧和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过程中易发生烧结团聚,导致催化剂中Cu物种分散度较低,且催化剂容易发生失活。有序介孔炭(OMC)和碳纳米管(CNT)含有丰富的介孔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催化剂的载体,其均匀的介孔结构有利于将活性物种分散于其介孔孔道内,通过孔道限域效应抑制活性物种颗粒的团聚长大,提高并保持活性物种高度分散,进而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此外,炭材料表面化学性质易修饰,通过氧化或氮掺杂能够增加其表面含氧或含氮基团数量,为活性物种提供更多的锚定位点,同时增强活性物种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活性物种的分散度,并保持活性物种颗粒尺寸和价态的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论文首先以HNO_3氧化处理的叁种不同孔道结构(AC、OMC和CNT)的炭材料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铜基催化剂,考察了炭材料孔道结构和表面含氧基团对Cu物种落位、分散、组成和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其次以CNT为载体,通过先用0.5M HNO_3溶液水热氧化后高温氮掺杂的方法对其表面进行了高效掺氮,制备了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的铜基催化剂,研究了氮掺杂对铜基催化剂活性物种分散、组成以及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催化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的影响。结合BET、TPR、FTIR、TEM、XPS、ICP等表征分析手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由于AC的微孔结构,Cu/AC催化剂中的Cu物种分散于AC外表面上。对于Cu/OMC催化剂来说,一部分Cu物种高度分散于OMC相互连通的介孔中,而另一部分落位于介孔外。对于Cu/CNT催化剂,大多数的Cu物种都落位于CNT的介孔空腔内。(2)所负载Cu物种的平均晶粒尺寸取决于载体的结构特征。Cu物种平均粒径按照以下顺序增大:Cu/OMC<Cu/CNT<Cu/AC。(3)活性Cu物种(Cu_2O+Cu)的百分含量按照以下顺序增大:Cu/CNT<Cu/OMC<Cu/AC,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表面含氧基团增强了Cu物种与炭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促进了CuO自还原为活性中心Cu_2O和Cu。(4)Cu/OMC表现出了比Cu/AC和Cu/CNT更好的初始活性,这是由于其较小的Cu颗粒尺寸和适量的活性Cu物种含量。由于CNT空腔充足的限域效应,Cu/CNT催化剂比Cu/AC和Cu/OMC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造成Cu/CNT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主要是活性Cu物种的氧化。而催化剂Cu/AC和Cu/OMC的失活是由活性Cu物种的团聚和氧化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的。(5)直接进行氮掺杂后的NCNT表面被引入了吡啶氮和吡咯氮,而先经过氧化后氮掺杂的NCNTx表面引入了吡啶氮、吡咯氮和氧化吡啶氮。此外,先经过水热氧化后经高温氮掺杂的NCNTx的氮掺杂量要远高于未经氧化而直接进行氮掺杂的NCNT,且水热氧化温度越高,氮掺杂后的NCNTx载体表面氮含量越高。这表明CNT的水热氧化处理有利于氮原子的掺杂。(6)NCNTx载体表面增加的含氮基团为Cu物种提供了锚定位点,其中吡啶型氮是Cu物种的主要锚定位点,有利于促进Cu物种高度分散,从而能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提高催化剂活性。此外,NCNTx载体表面增加的含氮基团增强了Cu物种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保持反应过程中Cu物种颗粒尺寸、价态的稳定,抑制了Cu物种的氧化和团聚,同时减缓了反应过程中Cu物种的流失,催化剂稳定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涂永良[10](2018)在《芳基肼的氧化羰基化反应以及炔酰胺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氧化羰基化反应由于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以及条件温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范畴,故而可发展此类反应合成酰胺,酯,酮类化合物。随着金属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钯催化的氧化羰基化反应也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进步。因此,发展新型绿色的钯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炔酰胺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性质,是合成很多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分子的关键中间体。因此开发炔酰胺化学,尤其是炔酰胺的合成方法研究一直都是化学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内容,一是以芳基肼为芳基试剂,利用钯催化氧化羰基化反应来合成芳基酯以及吡唑类化合物;二是以对甲苯磺酰胺为亲核试剂,一步高效合成炔酰胺。主要内容如下:1.开发了一种以芳基肼为芳基试剂,在[1,3-双二苯基磷丙烷]氯化钯催化下,以氧气为氧化剂,一氧化碳为羰基源,合成芳基酯的新方法。2.开发了一种钯催化芳基肼氧化羰基化反应选择性合成叁取代吡唑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芳基肼作为芳基试剂,与末端炔烃发生氧化羰基化反应原位生成炔酮,继而与芳基肼加成缩合,一锅法合成吡唑类化合物。3.开发了一种以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为亲核试剂,二氯烯烃为炔烃前体,无过渡金属催化下,一步高效合成炔酰胺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氧化羰基化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材料负载Cu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中Cu物种的分散度和价态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碳微球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粒径均匀可调、比表面积高、结构丰富和表面性质易修饰等优点。将Cu物种限域到碳球介孔孔道或空腔中可有效提高活性Cu物种的分散度,抑制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团聚,但活性Cu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氧化,导致催化剂失活较快。同时,碳球壳层和介孔对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传质和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会降低催化反应速率。若将Cu物种负载于碳球表面,可大大减小反应中分子扩散阻力,从而提高催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调控碳球的表面性质,可提高Cu物种的分散度,并抑制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本论文分别合成了表面缺陷密度不同的有序微孔碳球和原位N掺杂碳球,然后以其为载体制备出表面负载Cu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通过多种表征和催化性能评价,研究了载体的表面性质对催化剂的结构、组成以及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苯酚(R)和甲醛(F)为碳源,叁嵌段聚合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在不同的原料浓度下合成的碳球(CS-1、2、3)具有类似的有序微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和孔容等织构性质也较为相似。随着合成原料浓度提高,CS粒径逐渐增大,CS表面缺陷密度也随之提高。(2)Cu/CS催化剂中Cu物种均匀分散于CS载体的外表面,且主要落位于碳球微孔孔口处。随着CS载体表面缺陷密度的增加,Cu物种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逐渐提高。同时,增加CS载体表面缺陷密度能够增强载体与Cu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CuO自还原为活性物种Cu_2O和Cu。其中,CS-1载体的表面缺陷密度最大,Cu物种分散度和活性Cu物种含量最高,催化性能最佳,STY_(DMC)和C_(CH3OH)分别达到276.6mg/(g_(cat)·h)和3.4%。(3)以盐酸多巴胺(DA)作为含氮碳源,采用低温水热法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合成的聚多巴胺碳球(PDA-T)均为平均直径500nm左右的微孔碳球。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PDA-T载体的石墨化程度越来越高,碳骨架中的Sp3 C逐渐转变为Sp2 C,当碳化温度达到700℃及以上时,Sp3 C全部逐渐转变为Sp2 C;同时,载体的总N含量逐渐减少,含N基团由吡咯N逐渐转变为吡啶N,再转变为石墨N。(4)Cu/PDA-T催化剂中Cu物种均匀分散于PDA-T的外表面。载体中的吡啶N和石墨N是影响催化剂中Cu物种分散度的主要原因,且两种含N基团总含量越大,Cu物种分散度越高。PDA-T载体中的含N基团能够增强载体与Cu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稳定Cu物种的价态,抑制Cu物种被还原或者氧化,且载体的N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DA-500载体由于其碳骨架中含有部分Sp3 C,使得其电子阻抗较高,导电性较差,不利于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催化剂的STY_(DMC)、C_(CH3OH)和TOF_(DMC)仅为20.6mg/(g_(cat)·h)、0.6%和0.2h~(-1)。Cu/PDA-700中Cu物种粒径最小,分散度最高,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其STY_(DMC)、C_(CH3OH)和TOF_(DMC)分别达到278.1mg/(g_(cat)·h)、3.6%和3.3h~(-1)。(5)活性Cu物种的团聚和氧化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两个原因,且团聚是最主要的原因。载体的表面缺陷或含氮基团能够抑制反应过程中活性Cu物种的氧化,但表面缺陷密度大或N含量高的催化剂中Cu物种颗粒尺寸较小,表面能较高,容易发生团聚,导致催化剂失活较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羰基化法论文参考文献

[1].尹娇,张国强,阎立飞,贾东森,郑华艳.反应过程中Cu物种演变对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贾东森.碳微球表面性质调控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侯艳艳.钯催化有机硅烷经氧化羰基化反应合成酰胺类化合物[D].陕西科技大学.2019

[4].贾东森,张国强,尹娇,张亮亮,赵丹.碳球表面缺陷密度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9

[5]..一种甲醇氧化羰基化制备碳酸二甲酯的工艺[J].乙醛醋酸化工.2019

[6].尹娇.NaY介孔构建和反应过程中Cu物种演变对CuY催化氧化羰基化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7].李富.纳米级金属氧化物的合成及氧化羰基化性能的研究—不同形貌Ag-MnO_2载体及其催化性能[D].武汉工程大学.2018

[8].董兴刚.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氧化羰基化蛋白的影响[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9].闫俊芬.炭材料负载铜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10].涂永良.芳基肼的氧化羰基化反应以及炔酰胺合成方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氧化羰基化法合成DPC反应产物的T...氧化羰基化法合成有机碳酸酯的研...管式反应器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氨基甲酸酯的清洁合成路线甲跳任压麟鑫合成幽吐工艺流怪珑工为nr...净化黄磷尾气制碳酸二甲酯工艺图

标签:;  ;  ;  ;  ;  ;  ;  

氧化羰基化法论文_尹娇,张国强,阎立飞,贾东森,郑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