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探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探伤,放射源贮存,放射性环境污染,环境风险
移动探伤论文文献综述
程芳,王蕾,李兆轶[1](2019)在《移动探伤用放射源贮存的环境污染及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移动探伤用放射源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确定贮存场所的辐射污染水平,为放射源贮存库的辐射环境管理,控制环境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工作人员和公众的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以典型的Ⅱ类γ射线探伤放射源贮存库为例,进行了辐射污染环境检测,就辐射污染源项、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辐射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10台移动探伤用放射源置于源库内时,源库周围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00.0~112.3n Gy/h。结论:在落实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移动探伤放射源贮存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的辐射污染是可控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较小,对环境的风险也是可控的。(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李苑[2](2019)在《凌晨两点突查现场》一文中研究指出“请出示你们的报警仪,个人剂量计佩戴了吗?”“请你拿出放射源出入库记录和使用记录……”夜里10点30分,夜幕已深,江苏省、市联合检查小组乘坐执法车辆到达了某厂区门口。到达作业现场后,执法人员一边提问,一边打开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03-22)
吴玉磊,李兆轶[3](2019)在《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管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强化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管理。本文通过分析移动γ探伤行业特点,总结移动γ探伤事故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强化辐射安全对策,并从增加γ射线探伤机固有安全性、加强单位自身核安全文化建设、丰富监管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辐射安全管理建议。总之,γ探伤行业有其特点,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增加纵深防御、强化自主责任、创新监管方式,才能促进移动γ探伤行业安全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2期)
楼淑芬,徐向红,张萱,胡毕强[4](2017)在《移动探伤事故风险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移动探伤单位的探伤作业情况的调研,分析了野外探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辐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野外探伤作业辐射安全监管对策与措施。(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姚颖[5](2016)在《基于纵深防御理念构建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管理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目前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电厂安全原则中提出的"纵深防御"的理念,从3个层面构建移动γ探伤行业的辐射安全管理体系,旨在从根源上降低移动γ探伤作业的环境风险,确保公众健康和辐射环境安全。(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20期)
宋宏图,徐其瑞,丁韦[6](2016)在《移动闪光焊钢轨接头超声波探伤疑似伤损的解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钢轨进行移动闪光焊时,部分焊接接头经超声波探伤发现回波幅度超标。采取逐层抛磨制取小试样、破断试样的方法,进行断口宏观形貌观察,确定断口性质;随后结合金相组织观测手段,分析各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超标灰斑是造成回波超标的主要原因,过热区存在的粗晶是次要原因。提出避免超标灰斑和预防粗晶的措施。(本文来源于《铁道技术监督》期刊2016年08期)
武攀峰,陆炜,姚颖[7](2015)在《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源库建设若干问题及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防止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避免γ射线移动探伤辐射事故发生。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方法,以某探伤企业在江苏南通作业为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实现和做好移动探伤γ源异地源库建设。结果从建设主体、辐射防护措施、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落实建设要求,实现了γ射线移动探伤源库异地建设,满足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且方法实际可行,操作性强,提供了很好的实际借鉴。结论落实异地源库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减少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作业过程中辐射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5年06期)
李祥明,吴玉磊,袁久林[8](2015)在《山东省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现状与安全管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强化γ探伤作业辐射安全。方法通过分析山东省γ探伤行业现状,找出存在的辐射安全问题。结果根据国家法规和对γ探伤作业安全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结论山东省γ探伤行业发展总体健康,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创新管理方式,强化企业自身责任意识,就能提高γ探伤作业安全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5年04期)
弓泽业[9](2015)在《移动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分区边界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现场X射线移动探伤作业工作人员快速确定控制区及监督区提供参考。方法计算300 k V、250k V、200 k V这几种常用的X射线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放射防护距离。结果给出不同工况下控制区、监督区边界距离,并提出相应放射防护措施。结论参考值的给出,可以防止人员在已开机但未划定控制区边界时进入控制区造成不必要的照射,在实际作业时,需要通过现场实测的方法最终确定边界。(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5年03期)
李青,马君健,刘伟,陈庆锋,高新国[10](2015)在《某工厂移动顶棚式X射线探伤室环境监测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451P加压电离室巡测仪对某工厂工业X射线探伤机在移动顶棚式探伤室内正常运行时其探伤室周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曝光室防护门两侧门缝监测点位超标,其余监测点位辐射水平在0.15~0.37μGy/h范围内,能够满足2.5μGy/h的限值要求。据此对曝光室防护门进行了屏蔽核算,提出了整改建议,并在防护门整改后进行了检测,其结果满足2.5μGy/h的限值要求。并对职业人员及公众人员可能接受的年有效剂量进行了估算。(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5年02期)
移动探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请出示你们的报警仪,个人剂量计佩戴了吗?”“请你拿出放射源出入库记录和使用记录……”夜里10点30分,夜幕已深,江苏省、市联合检查小组乘坐执法车辆到达了某厂区门口。到达作业现场后,执法人员一边提问,一边打开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探伤论文参考文献
[1].程芳,王蕾,李兆轶.移动探伤用放射源贮存的环境污染及风险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2].李苑.凌晨两点突查现场[N].中国环境报.2019
[3].吴玉磊,李兆轶.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管理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
[4].楼淑芬,徐向红,张萱,胡毕强.移动探伤事故风险及对策分析[J].大众科技.2017
[5].姚颖.基于纵深防御理念构建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管理体系[J].山东化工.2016
[6].宋宏图,徐其瑞,丁韦.移动闪光焊钢轨接头超声波探伤疑似伤损的解剖分析[J].铁道技术监督.2016
[7].武攀峰,陆炜,姚颖.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源库建设若干问题及实例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5
[8].李祥明,吴玉磊,袁久林.山东省移动γ探伤行业辐射安全现状与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辐射卫生.2015
[9].弓泽业.移动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分区边界估算[J].中国辐射卫生.2015
[10].李青,马君健,刘伟,陈庆锋,高新国.某工厂移动顶棚式X射线探伤室环境监测及评价[J].辐射防护.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