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连贯论文-刘雨竹

人际连贯论文-刘雨竹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连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际连贯,声音,《荒原》

人际连贯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竹[1](2016)在《《荒原》中的人际连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荒原》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语诗歌之一。自其1922年出版以来,它难解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使得文学评论家一直就本诗的连贯问题争论不休。诗中刻意回避场景之间的连贯,并存着许多时刻变幻的声音,这样的表现手法使得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连贯理论适合用于阐释本诗。篇章连贯一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的热点。人际连贯是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的结合,其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包含两个部分:1)人际衔接,其中包括语气衔接和情态衔接;2)语域一致性,包括语旨和语式两方面。受人际连贯理论和应用发展启发,本文将人际连贯框架应用于研究《荒原》中不同声音在文本中的表达特点和以此建立的联系,为研究本诗难解的主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对诗歌前两章的逐句分析显示本诗的人际连贯主要体现在语旨和语式两方面,人际衔接则在文本中实现不同声音的联系。人际连贯在诗节中、诗节间、章节中和章节间都有体现。前叁章中跨章节的人际连贯主要体现在:说话人逐渐丧失说教性;声音和空间逐渐多样化;过去和现在的并列愈加亲密。第二章《棋戏》中出现的交流双方同时在文本中发声和一般将来时的运用是两点突出的不连贯。第叁章《火诫》的结尾处随着声音和场景的毁灭,出现了人际意义上的重大断裂。第五章《雷语》中出现了一个基本包含之前所有出现过声音的统一性声音,它所在的场景荒芜且充满否定,随后这个统一的声音崩塌成碎片式的诸多声音。从人际连贯角度看来,《荒原》是一场多样化声音群与单独的统一性声音间的拉锯战。诗人描绘了多样化是如何可能导致混乱和毁灭,以及统一带来的抽象和荒芜。最终雷的话语暗示了经历了死亡和重生后得到教训。《棋戏》中的不连贯也暗示沟通能够通向未来。(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0)

王璐[2](2014)在《学术语篇中的人际连贯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连贯是指语篇为了有效地传达人际意义而表现出来的连贯性。本文主要根据程晓堂(2005)的人际连贯概念和表达人际意义的两个手段,即角色定位和知识预设,以学术语篇为研究对象,联系与人际意义相关的语境因素——话语基调,对欠连贯的学术语篇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际连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学术期刊投稿稿件的样本分析可以看出,角色定位不准确和知识预设不匹配是学术语篇中影响人际意义表达的主要问题,也是有可导致语料语篇欠连贯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4年11期)

孙千惠[3](2014)在《英文电视访谈节目的人际连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下,韩礼德将语言的元功能划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而连贯作为判断一段文字能否构成语篇的标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范畴。韩礼德与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指出,语篇连贯是指构成语篇的各种要素表达过程中的连续性以及作为结果的整体性。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将连贯划分为人际连贯和概念连贯。随着对连贯研究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人际连贯的分析上。在张德禄对连贯的研究的基础上,杨才英博士首先为研究人际连贯提出了研究方法,即人际衔接手段与语域一致性的共同体现。她本人也将其方法分别应用在了对法律文本和广播采访中新闻语篇的分析上。在其后,又有学者将这一研究方法应用于新闻评论及广告文本的分析中。本文以韩礼德、哈桑以及张德禄等人的研究为基础,以杨才英博士提出的研究方法为参考,得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在英文电视访谈的文本分析中,且分别对其人际衔接手段及语域一致性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人际意义的衔接机制不但可以从语气和情态系统进行考察,还包含表达态度的评价衔接。而语域的一致性主要通过语旨和语式共同体现。鉴于英文电视访谈节目这一文体的特殊性,本文在已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还简要增加了对语调和身体语言的分析,以进一步体现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人际连贯。本文的研究文本皆选自CCTV-9的电视访谈节目《对话》,并均以文化为主题。研究结果显示,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评价资源及语调都可以作为人际衔接的手段来反映语篇的人际连贯;语旨和语式的一致性也动态地体现了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人际连贯。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概述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分别对人际连贯的研究和英文电视访谈节目的先前研究做了一定的陈述。第叁章主要列举了本文所需使用的理论框架,包涵对衔接与连贯的认识,对衔接手段的了解,以及对人际连贯中衔接与语域一致性的分析。第四章,作者简要陈述了研究的工具和方式方法以及语料的收集途径。在第五章中,作者从人际衔接手段和语域的一致性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人际连贯在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体现。第六章则是对全文做出了总结,概述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合理地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4-06-14)

刘秋成[4](2013)在《外加状语的人际连贯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加状语在语篇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外加状语的人际意义连贯框架中,外加状语可以通过发挥语篇内人际意义衔接功能和语篇外协调语域的一致性而最终实现其语篇人际连贯功能。(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李忱阳[5](2013)在《论广告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连贯与衔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英语的衔接》一书出版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将连贯视为语篇分析的焦点。我们可以把连贯作为一种标准来判断一段语篇。经过了叁十多年,很多语言学家都对语篇连贯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但是,现在依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连贯理论,而且也没有确立一个操作性强的分析框架。作为社会的一种符号,语言包含着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从两个功能方面看,语篇连贯可以被划分为概念和人际意义的连贯。在过去,很多人重视研究概念功能,相比较而言,很少人重视对人际意义的连贯的研究。但是在语篇分析中,人际意义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衔接是保证语篇连贯的内在机制。因此,本文以广告语篇为语料,通过描述性的分析方法,探讨广告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连贯与衔接,拓宽语篇分析的研究领域。根据以前对语篇连贯与衔接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衔接机制和语域的一致性在广告语篇的人际连贯。在人际意义的衔接机制方面,本文从语气、主语链、情态和态度词等四个词汇语法层面对其进行了人际意义的连贯性分析。广告商通过选择不同的人际意义的衔接机制,即对语气和情态等的不同选择,形成一个连贯的广告语篇,达到了它的交际意图。Halliday认为“衔接概念可有效地由语域概念来补充,因两者可以有效地决定一个语篇”。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笔者希望通过对人际意义的连贯性的分析能够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分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对广告语篇的研究起到有益的补充。给予读者及广告撰写者以积极的帮助,使其在实践中受益。(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付元元[6](2013)在《零连接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中,建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往往是一项困难和艰巨的任务。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二语习得者在英语写作中倾向于通过过多的使用连接词来达到语篇连贯的效果。然而,很多研究都表明过度使用连接词并不能提高写作效率及文章的可读性和连贯性。受以上现象的启发,本文把零连接语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相关的理论研究,尝试建立一个零连接语篇人际意义连贯的模型,最后通过把该模型应用到具体的零连接语篇中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解释零连接语篇人际意义连贯方面的可操作行和可行性,进而证实了零连接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性。在建构理论分析框架之前,本文首先阐述了语篇与语境、衔接与连贯、连接与零连接的理论概念,分析了国内外对零连接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并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对语气和情态系统、评价系统理论以及语域一致理论进行了论述,最终建立了一个零连接语篇人际意义连贯的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由人际意义的衔接和语域的一致性这两大部分组成。人际意义的衔接由以下衔接机制构成:语气衔接、情态衔接、评价衔接(态度词汇衔接);语域的一致性体现在语篇内人际意义的衔接机制与情景语境中的语旨和语式这两方面的一致性。本文的最后结合实例,把以上的模型应用到具体的零连接语篇中,运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可操作性,最终证实了零连接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3-05-10)

李然[7](2012)在《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的人际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都必须考虑评价。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解答作者如何利用新的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2年03期)

罗宇新,赵凯[8](2011)在《CNN网络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一文中研究指出遵从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语篇人际意义连贯体现在语篇人际意义衔接和语域一致两方面这一理论,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新闻语篇人际意义连贯分析框架,并通过分析CNN网络新闻语篇重点探讨人际意义衔接中时间推进衔接如何在语篇中展开。(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1年12期)

罗宇新[9](2010)在《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英语的衔接》一书出版以来,连贯便成为语篇分析研究的焦点问题。在过去的叁十年里,许多语言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阐释。然而,目前仍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连贯理论,也没有一个可操作的分析框架。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韩礼德认为衔接是实现连贯的必要途径,而且语篇连贯在语篇内部受衔接的影响,同时在情景语境上受到语域因素的制约。遵从韩礼德的连贯理论和叁大元功能的划分,我们将语篇连贯分为概念连贯和人际连贯。尽管目前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发展迅速,但是人际意义连贯却一直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Martin(2008)认为新闻语篇最具人际意义特征,因此本文通过选取CNN网络新闻语篇作为语料,通过描述性的分析方法,试图拓宽语篇分析的研究领域,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闻语篇人际意义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包括两个方面:人际意义衔接和语域一致尤其是语旨一致和语式一致。其中,人际意义的衔接机制不但可以从语气和情态系统进行考察,还包含表达态度和引入其他声音进入语篇的评价衔接。而语旨等的一致主要通过交际者的角色定位和作者读者的知识预设来体现,其中,作者在某些新闻语篇中的叙述者角色尤为突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0-04-28)

刘婷婷,刘丰[10](2008)在《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对The Man in the Water的人际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都必须要考虑评价。而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揭示作者是如何利用新的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人际连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际连贯是指语篇为了有效地传达人际意义而表现出来的连贯性。本文主要根据程晓堂(2005)的人际连贯概念和表达人际意义的两个手段,即角色定位和知识预设,以学术语篇为研究对象,联系与人际意义相关的语境因素——话语基调,对欠连贯的学术语篇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际连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学术期刊投稿稿件的样本分析可以看出,角色定位不准确和知识预设不匹配是学术语篇中影响人际意义表达的主要问题,也是有可导致语料语篇欠连贯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连贯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雨竹.《荒原》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王璐.学术语篇中的人际连贯问题[J].英语教师.2014

[3].孙千惠.英文电视访谈节目的人际连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

[4].刘秋成.外加状语的人际连贯功能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5].李忱阳.论广告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连贯与衔接[D].东北农业大学.2013

[6].付元元.零连接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D].黑龙江大学.2013

[7].李然.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的人际功能分析[J].考试周刊.2012

[8].罗宇新,赵凯.CNN网络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J].林区教学.2011

[9].罗宇新.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连贯[D].黑龙江大学.2010

[10].刘婷婷,刘丰.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对TheManintheWater的人际功能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人际连贯论文-刘雨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