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抱囊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虫,大豆,鉴定,位点,食道,机理,细菌。
大豆抱囊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1](2019)在《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刚[2](2019)在《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大豆孢囊线虫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孢囊线虫(SCN)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合理种植抗病大豆品种是当前防治SCN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但是长期种植单一抗性品种致使SCN新的毒性生理小种出现,导致原有抗性丧失。因此,解析SCN逃避寄主免疫防御的致病机制对抗病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效应蛋白是一类由线虫食道腺、头感器、尾感器和表皮等组织分泌到寄主细胞的蛋白或肽类小分子化合物。在与寄主互作过程中,植物寄生线虫利用口针刺穿植物细胞壁,并将效应蛋白经口针注入植物细胞中帮助其抑制或逃避寄(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王欣,李长锁,孔宇[3](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的高产品系,以抗线虫品种抗线虫12号为供体亲本,高产品种垦保2号为受体亲本,以杂交及回交选育方法为基础,结合SSR分子标记辅助进行目标性状的低世代选择与高世代鉴定,在BC_1F_5中选育出1个具有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品系,产量较抗线虫12号提高8.4%,较对照(嫩丰18)增产17.5%。(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王家军,李进荣,张必弦,张瑞萍,刘秀林[4](2019)在《抗胞囊线虫大豆新品种安豆162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安豆16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与安达市春丰现代农业研究所以抗线虫12号为母本,以(垦丰18×Hartwig)F_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南繁北育穿梭育种及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系编号为安豆13-162。该品种2016-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年均产量2 587.1 kg·hm~(-2),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10.9%;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91.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3.6%。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蛋白质含量42.07%,脂肪含量20.30%,蛋脂总含量62.37%;3年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打破了抗性基因与褐色种脐的基因连锁,提高了抗线品种的外观品质,是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型大豆新品种。(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欧师琪,杨飞燕,史树森[5](2019)在《大豆孢囊线虫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设计对大豆孢囊线虫ISSR-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酶、模板DNA、d NTPs、引物),在4个用量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q DNA聚合酶(5 U/μL) 0. 34μL、模板DNA 1. 2μL、d NTPs(2. 5 mmol/L) 1. 5μL、引物(10μmol/L)0. 8μL、10×PCR Buffer 2. 5μL。引物PTY26最适退火温度为55℃。用引物PTY188和PTY888对大豆孢囊线虫最佳ISSR-PCR的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和程序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练云,李海朝,李金英,王金社,魏荷[6](2019)在《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位点Rhg1和Rhg4优异等位变异在黄淮育成品种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大豆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SCN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黄淮地区SCN发生普遍,通过对该地区育成大豆品种中抗SCN的基因型分析,为指导抗病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针对抗SCN主效位点Rhg1和Rhg4开发的4个KASP标记,先对已知抗性表型的ZDD2315、中黄57、山西小黑豆等16份抗病材料和Willams、Lee等3份感病材料进行基因分型,验证所选用KASP标记的有效性;然后对黄淮海育成的豫豆系列、商豆系列、周豆系列等170份大豆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选择含有多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通过温室接种黄淮地区分布较广的2号、4号、5号以及强致病力小种X12,对这些品种进一步进行表型抗性鉴定。【结果】含Rhg1-2(CC)和Rhg1-5(CC)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5份和6份,含Rhg4-3(TT)和Rhg4-5(CC)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6份和7份。同时含2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有6份,分别为:开豆4号、商豆1201、鲁0305-2、漯4903、潍豆12和潍豆91861,占所检测品种的3.53%。通过接种鉴定,发现这6个品种对2号、4号、X12号小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而鲁0305-2和潍豆91861对5号小种表现高抗(FI分别为(10.00±0.48)和(7.00±0.63)),商豆1201对5号小种表现抗病(FI=(26.20±0.91)),开豆4号、漯4903和潍豆12对5号小种表现感病或高感(FI分别为(35.00±2.48)、(64.80±3.91)和(58.20±2.19))。【结论】黄淮育成品种中,含Rhg1或Rhg4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偏少,育种中应注重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的引入,结合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情况,培育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这些KASP标记可用于中国大豆资源表型鉴定、抗源的快速筛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罗宁,李惠霞,郭静,徐鹏刚,张淑玲[7](2019)在《甘肃省陇东南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分布和发生程度,采用Z字形取样法,对甘肃省陇东南地区9个县(区)37个乡镇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比对鉴定线虫种类。共采集土样411份,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检出率为87.2%,其中镇原、西峰、正宁、华池和环县的检出率最高,达100%,镇原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11.4个/100 g土;陇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检出率为63.7%,成县和徽县分别为64.0%、63.0%,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9和1.2个/100 g土。经形态学特征观测和rDNA-ITS序列比对,甘肃省陇东南采集到的孢囊线虫均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王宁[8](2019)在《大豆抱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溶菌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是大豆上最重要的土传病原物之一。线虫在发育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原菌的威胁。为了抵御病原菌的危害,线虫往往会表达抗菌蛋白质,如溶菌酶,但是线虫对病原菌的具体防卫机制至今还不明确。溶菌酶是线虫中重要的防御酶,对植物线虫溶菌酶基因的功能研究,有助于解释线虫的具体防御机制,为植物线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筛选转录组文库,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分离了3个溶菌酶基因;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确定溶菌酶基因在大豆孢囊线虫中的表达部位;采用qPCR方法检测溶菌酶基因在参与线虫防御作用中的转录特性,分析细菌感染线虫后线虫叁个溶菌酶基因的表达模式;通过对溶菌酶基因RNA干扰后的大豆孢囊线虫放置叁种细菌中1-7天存活率的测定来对溶菌酶的防御功能进行初步研究;采用计算菌落数、浊度测定法两种方法测定体外表达的溶菌酶蛋白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g23324、Hg21698和Hg17337这3个溶菌酶基因均在肠细胞中表达。基因表达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诱导下,Hg23324基因表达显着上调。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下Hg21698和Hg17337基因表达显着上调。由此推测溶菌酶参与了线虫的防御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对溶菌酶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经过dsRNA浸泡后,通过qPCR技术检测溶菌酶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下降。线虫存活率的检测实验表明线虫溶菌酶基因Hg23324干扰后,线虫在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存活率均降低;溶菌酶基因Hg17337干扰后,线虫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存活率均降低;溶菌酶基因Hg21698干扰后,线虫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存活率均降低。推测是溶菌酶基因的干扰使得线虫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对细菌感染变得敏感,存活率下降,以上表明溶菌酶可以发挥特定的作用来帮助线虫抵抗细菌。烟草瞬时表达溶菌酶基因后提取烟草蛋白,通过计算菌落数、浊度测定法两种方法测定粗提蛋白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Hg23324重组蛋白可以抑制枯草芽孢杆菌;Hg17337重组蛋白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Hg23324和Hg21698重组蛋白可以抑制苏云金芽孢杆菌。从这些结果可知溶菌酶可在体外发挥作用。本研究首次分离了大豆孢囊线虫的溶菌酶基因,详细研究了其在线虫抵抗细菌中的表达水平和抑菌功能,为线虫防御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线虫生物防治机理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屈楠[9](2019)在《大豆孢囊线虫生防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SCN)系一种重要的定居性植物内寄生线虫,在全世界范围的大豆产区均有分布,是大豆上最重要的土传病原生物之一。本研究从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宿州市和山西省太谷县等地受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潜在生防价值的细菌,并通过盆栽试验等生物测定方法验证其生防功效,对主要生防细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探究,取得以下结果:1.从大豆植株的根系病土中分离筛选得到112个细菌菌株,选取其中菌落形态不同的菌株进行了对大豆孢囊线虫的生防评价,经离体试验发现:有8个菌株对卵的孵化和二龄幼虫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编号为A2-4、HZ-6和SH-1的菌株作用效果显着,3个细菌菌株发酵滤液原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分别为89.9%、92.4%和93.2%;对二龄幼虫(J2)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74.2%、66.3%和72.6%;随着稀释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减弱。此外,发现以上3株菌株菌液对农林业生产上有重要影响的其他线虫——水稻干尖线虫(Aphelechoides besseyi)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chusxylophilus)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例如A2-4对松材线虫的毒性较强,致死率达到70.9%,对水稻干尖线虫的致死率也达到52.3%。2.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特征,结合质谱和脂肪酸分析,鉴定A2-4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HZ-6为坚强芽孢杆菌(B.firmus)、SH-1为内生芽孢杆菌(B.endophytic)。3.生物测定试验发现3个菌株菌液及其等量混合后的混合菌液对大豆孢囊线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巨大芽孢杆菌(A2-4)、坚强芽孢杆菌(HZ-6)、内生芽孢杆菌(SH-1)及混合菌液(1:1:1)的发酵液滤液对孢囊抑制率分别可达72.3%、57.4%、52.2%和64.1%;在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方面,地上茎长和地上鲜重也均有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巨大芽孢杆菌(A2-4)的增加率为24.7%和31.0%、坚强芽孢杆菌(HZ-6)为18.8%和16.9%、内生芽孢杆菌(SH-1)达到11.5%和38.5%、混合菌液(1:1:1)的增加率为7.8%和22.9%。此外也发现菌株发酵液对大豆主根长度和根系鲜重也表现出一定的增加量。4.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2-4最适碳源为α-乳糖,蔗糖次之;最适氮源为氯化铵;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最适生长pH值为7;当NaCl浓度为10%时,对该菌株的生长表现为抑制。在碳源利用方面,菌株HZ-6与A2-4的表现一致;当氮源为硫酸铵时,最利于其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pH为中性条件下生长最适宜;NaCl浓度为10%,菌株同样无法生存。蔗糖为SH-1的最适碳源,此外SH-1在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也有较好的生长;氯化铵、硫酸铵、尿素对SH-1的生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35℃时最适于菌株的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7;当NaCl浓度为10%时,仍可以生长。(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练云,雷晨芳,王树峰,王庭峰,张辉[10](2019)在《郑196耐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及耐病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郑196是从黄淮海大豆产区选育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在SCN2病圃中鼓粒情况良好;2017年,郑196在黄淮海9个试点的产量与在SCN2病圃中产量相比较,差异不显着,说明该品种具有耐SCN病的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来自Rhg1/Rhg4位点的4个SCN-抗性基因(Glyma18g02580, Glyma18g02590, Glyma18g02610, SHMT)在郑196及其他不同抗性水平大豆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受到SCN2侵染的0~25 d,4个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表达量均持续提升;在受到SCN2侵染的10 d/15 d,这4个SCN-抗性基因在郑196及感病材料中表达量达到最高点,之后表达量下降,该结果表明,郑196的耐SCN病机理不同于SCN抗性基因在抗病材料中的抗病机理,其耐病性不是由SCN抗性基因单独调控的,有可能存在其特有的耐病通路或是由抗性基因与耐病基因共同调控其耐病机制。本研究可对抗SCN种质资源创新和抵御SCN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3期)
大豆抱囊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孢囊线虫(SCN)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合理种植抗病大豆品种是当前防治SCN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但是长期种植单一抗性品种致使SCN新的毒性生理小种出现,导致原有抗性丧失。因此,解析SCN逃避寄主免疫防御的致病机制对抗病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效应蛋白是一类由线虫食道腺、头感器、尾感器和表皮等组织分泌到寄主细胞的蛋白或肽类小分子化合物。在与寄主互作过程中,植物寄生线虫利用口针刺穿植物细胞壁,并将效应蛋白经口针注入植物细胞中帮助其抑制或逃避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抱囊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2].刘刚.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大豆孢囊线虫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9
[3].王欣,李长锁,孔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系[J].现代化农业.2019
[4].王家军,李进荣,张必弦,张瑞萍,刘秀林.抗胞囊线虫大豆新品种安豆162的选育[J].大豆科学.2019
[5].欧师琪,杨飞燕,史树森.大豆孢囊线虫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6].练云,李海朝,李金英,王金社,魏荷.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位点Rhg1和Rhg4优异等位变异在黄淮育成品种中的分布[J].中国农业科学.2019
[7].罗宁,李惠霞,郭静,徐鹏刚,张淑玲.甘肃省陇东南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J].植物保护.2019
[8].王宁.大豆抱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溶菌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9].屈楠.大豆孢囊线虫生防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练云,雷晨芳,王树峰,王庭峰,张辉.郑196耐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及耐病机理初探[J].分子植物育种.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