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论文_柳康,许世森,李广宇,任永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液态,空气,储能,合成气,精馏,风险。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柳康,许世森,李广宇,任永强[1](2018)在《基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燃烧前CO_2捕集工艺及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减排作为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而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为研究燃烧前CO_2捕集系统关键技术,以华能(天津)265MW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示范电站为依托,从气化装置抽出合成气约10000m3/h(标况下),进行一氧化碳耐硫变换、甲基二乙醇胺(MDEA)硫碳共脱、PDS硫回收等技术研究,同时完成我国首套工业规模级燃烧前捕集工艺模拟、系统分析及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满负荷运行工况下,每年可捕集CO_2 7.811万吨,系统单位能耗2.35GJ/t(CO_2),CO_2捕集率≥85%;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相吻合。其中MDEA工段能耗占捕集能耗的93.3%,热再生部分则占MDEA工段能耗的81.61%;同时分析了捕集系统各工段CO_2损失过程,增加四段变换可使系统能耗基本不变同时捕集率增加至92.29%;考察了CO_2压缩液化工段能耗及成本。本研究结果可为燃烧前CO_2捕集的设计、工业放大及过程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于洋[2](2018)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中空气分离系统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空气分离技术已达到第六代工艺的水平,我国第一家示范电站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建成后,为其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空气分离系统向IGCC电站气化装置提供高压氮气、中压氧气等产品,其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IGCC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本套空气分离系统的大型压缩机全部由电机拖动,耗电超过发电量25%,对电站的供电效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确定本论文研究方向为空气分离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降耗。结合我国第一台IGCC示范电站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空气分离系统的结构特点,采集实际生产数据,对其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着重对空气分离系统进行了效率分析,主要核算空分装置功耗,氧提取率,转机运行效率包括空压机、增压机、膨胀机的效率,高压换热器冷损、低压换热器冷损。发现增压机效率偏低;启动阶段主冷凝蒸发器积液速度慢;氧气放空阀有开度造成浪费。分析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研究并提出了实际解决方案,包括增压机碳环密封改造;液氮反灌精馏塔;降低空压机压力;氧气放空阀全关投自动。将上述技术改造方案应用于空气分离系统,通过对技改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技改后效率明显提高,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降低空分系统氧纯度,空分总功率减小2070kW,降低4.92%,创造效益3.6万元,厂用电率降低约0.85%。(2)IGGC系统由于润滑油泄露会造成经济损失146元/天,通过对增压机碳环密封改造,在2017年IGCC机组总计运行的4552小时内,共减少经济损失2.78万元。(3)IGCC机组启动时,采用液氮反灌主冷,每次可缩短启动时间5小时,节约用电180MWh。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对实际工程中空气分离系统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解决成本和技术问题,突破IGCC技术推广的瓶颈,保障整套设备更有经济性,运行更稳定。以尽快达到可推广、可复制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梅溢灵[3](2017)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工艺设备安全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简称IGCC)是先进的低污染、高效率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主要由煤气化系统和燃气循环发电系统两部分所组成,潜在危险性较大。但是,目前针对IGCC系统的工艺设备安全风险分析相对薄弱,所以亟需进行研究以弥补。论文以国内某IGCC电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设计资料、现场勘查、参考类似装置事故等方式,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和集思广益法,对其工艺设备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建立了具有层次的IGCC工艺设备安全风险因素集合,涵盖IGCC装置整体风险因素,工艺设备系统单元的6个一级风险因素,以及27个具体的工艺设备二级风险因素。论文选定了以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作为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论文通过层次分析,确定IGCC各风险因素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其中"二段投煤量过大"的权重最高。然后通过确定含有四级风险的模糊评价集合,建立隶属度矩阵,构造数学模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IGCC工艺设备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估,以避免专家的主观因素对总体分析评价结果造成影响。结果表明,IGCC装置的整体工艺设备风险等级为Ⅰ级,其中,空分系统和气化炉系统的风险等级最高,为Ⅰ级。综合而言,提示IGCC装置安全风险巨大,针对其安全风险等级,提出了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风险控制对策,为IGCC系统的安全、稳定、长效运行可以提供有效的研究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0)

王赞宇[4](2016)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中煤粉气化系统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是将气化炉气化出来的合成气体经过净化后送入燃气轮机中做功,燃气轮机的排气余热送入蒸汽系统产生出力,由此而产生电能。它是把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联合循环相结合而成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效率高并且环保性能出色,特别是今后可与CO_2回收技术相结合,是最有可能实现基本无温室气体排放的洁净煤技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起国外开始研发IGCC技术,其核心是大型煤气化技术。本文主要的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能源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对IGCC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将IGCC发电技术和传统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以及其他主要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优劣进行了对比。其次,本文以我国首座IGCC电站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的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煤粉气化系统为目标,对其所采用的气化子系统的特性进行细致研究,详细阐述其工艺原理、特点以及相比其他气化技术的优点,立足生产实际,对其气化工艺流程及重要参数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我国两段式气化工艺技术并对其普及应用起到有益作用。根据两段式气化炉的特性可以得知二段对气化反应是否有正面效果是气化炉高负荷运行的重点所在,由此设计工程应用试验。试验发现,在同煤种且相同一段投煤量的前提下,尽管一段反应蒸汽投入量增大,二段的投用仍可保持煤气出口温度未增长,并且提高了煤气产量,这体现了二段的降温效果,但二段投入量达到一定值后会影响气化系统的碳转化率,故需要根据实际负荷调整其最佳投入量;另外,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出氧煤比和水煤比对气化性能的影响,其中气化炉温度随着氧煤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煤比的增加而下降,氧煤比的影响大于水煤比,操作人员在生产中根据不同煤种、不同负荷有针对地去加以调节,可以帮助气化系统更加稳定、高效地运行。本文针对两段式气化炉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诸如磨煤系统煤粉过滤器布袋烧损、除灰系统过滤器滤棒断裂以及烧嘴罩频繁烧坏、炉内堵渣等进行剖析,改善操作方法并对异常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给出预防措施。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帮助并促进了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为两段式气化工艺技术的成熟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0-01)

陈星,赵明,梁俊宇,李孟阳,陆海[5](2016)在《基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好、容量大的电能存储技术,将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相结合,利用液空储能技术获取燃气轮机发电所需的高压空气,提高燃气轮机的出功,同时提高IGCC发电系统调峰、调频的能力,提高电能质量。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对该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建立系统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了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净功率为150MW的液态空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净功率为95.9MW,汽轮机功率为53.9MW,系统热效率为52.8%;相同参数下未应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功率为151.4MW,而传统简单循环燃气发电机组热效率仅为35.8%。(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 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9-24)

余汶,种玮,李永强[6](2016)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粗煤气净化系统及设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粗煤气净化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就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粗煤气净化系统及设备技术研究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该项技术提供一定帮助,促进其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21期)

吉桂明[7](2016)在《东京正在推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据《Gas Turbine World》2014年9~10月刊报道,由MHPS(叁菱-日立电力系统)公司领导的一个国际财团正在为TEPCO(东京电力公司)设计一个大型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该项目设计要求在福岛建造2个500 MW IGCC装置,以便帮助在2011年的海啸和地震以后当地工业的恢复。在最近授予设计合同后,该国际财团,它也包括叁菱重工公司、叁菱电气公司和叁菱重工机械电子系统(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王治亚,何理,张垚,张诗悦,李鹏[8](2016)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热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IGCC系统整体的热力特性分析,从而明确系统各部分能量损失,以便于针对系统各个子环节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基于Aspen plus过程模拟软件,首先完成了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的整体模拟,然后采用火用分析法对系统各主要部分进行了热力特性分析。采用德士古气化炉对原煤浆进行气化,常温湿法脱硫以及叁压再热锅炉回收燃气轮机乏汽,系统循环热效率达到42.8%,排烟温度仅为89℃,满足了电厂对热效率和排烟标准的要求。结果进一步表明,热量损失最大部分发生在粗煤气净化处(火用损率分别为11.2%、22.8%),其次是余热锅炉和气化炉,加快高温干法脱硫技术或炉内脱硫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系统热效率的有效方向。(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6年03期)

陈星,赵明,梁俊宇,李孟阳,陆海[9](2015)在《基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好、容量大的电能存储技术,将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相结合,利用液空储能技术获取燃气轮机发电所需的高压空气,提高燃气轮机的出功,同时提高IGCC发电系统调峰、调频的能力,提高电能质量。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对该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建立系统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了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净功率为150MW的液态空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净功率为95.9MW,汽轮机功率为53.9MW,系统热效率为52.8%;相同参数下未应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功率为151.4MW,而传统简单循环燃气发电机组热效率仅为35.8%。(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7)

赵明,陈星,梁俊宇,张晓磊,张会岩[10](2015)在《基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好、容量大的电能存储技术,将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相结合,利用液空储能技术获取燃气轮机发电所需的高压空气,提高燃气轮机的出功,同时提高IGCC发电系统调峰、调频的能力,提高电能质量。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对该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建立系统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了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净功率为150MW的液态空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净功率为95.9MW,汽轮机功率为53.9MW,系统热效率为52.8%;相同参数下未应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功率为151.4MW,而传统简单循环燃气发电机组热效率仅为35.8%。(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5年S1期)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空气分离技术已达到第六代工艺的水平,我国第一家示范电站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建成后,为其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空气分离系统向IGCC电站气化装置提供高压氮气、中压氧气等产品,其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IGCC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本套空气分离系统的大型压缩机全部由电机拖动,耗电超过发电量25%,对电站的供电效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确定本论文研究方向为空气分离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降耗。结合我国第一台IGCC示范电站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空气分离系统的结构特点,采集实际生产数据,对其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着重对空气分离系统进行了效率分析,主要核算空分装置功耗,氧提取率,转机运行效率包括空压机、增压机、膨胀机的效率,高压换热器冷损、低压换热器冷损。发现增压机效率偏低;启动阶段主冷凝蒸发器积液速度慢;氧气放空阀有开度造成浪费。分析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研究并提出了实际解决方案,包括增压机碳环密封改造;液氮反灌精馏塔;降低空压机压力;氧气放空阀全关投自动。将上述技术改造方案应用于空气分离系统,通过对技改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技改后效率明显提高,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降低空分系统氧纯度,空分总功率减小2070kW,降低4.92%,创造效益3.6万元,厂用电率降低约0.85%。(2)IGGC系统由于润滑油泄露会造成经济损失146元/天,通过对增压机碳环密封改造,在2017年IGCC机组总计运行的4552小时内,共减少经济损失2.78万元。(3)IGCC机组启动时,采用液氮反灌主冷,每次可缩短启动时间5小时,节约用电180MWh。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对实际工程中空气分离系统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解决成本和技术问题,突破IGCC技术推广的瓶颈,保障整套设备更有经济性,运行更稳定。以尽快达到可推广、可复制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柳康,许世森,李广宇,任永强.基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燃烧前CO_2捕集工艺及系统分析[J].化工进展.2018

[2].于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中空气分离系统的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梅溢灵.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工艺设备安全风险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4].王赞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中煤粉气化系统的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

[5].陈星,赵明,梁俊宇,李孟阳,陆海.基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分析[C].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16

[6].余汶,种玮,李永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粗煤气净化系统及设备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6

[7].吉桂明.东京正在推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J].热能动力工程.2016

[8].王治亚,何理,张垚,张诗悦,李鹏.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热力特性分析[J].节能.2016

[9].陈星,赵明,梁俊宇,李孟阳,陆海.基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分析[C].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

[10].赵明,陈星,梁俊宇,张晓磊,张会岩.基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分析[J].化工进展.2015

论文知识图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简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图双循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1-2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IGCC工艺流程

标签:;  ;  ;  ;  ;  ;  ;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论文_柳康,许世森,李广宇,任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