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流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页岩,数学模型,缔合,尺度,聚合物,疏水,粘弹性。
渗流数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纪凯,宋付权,薄利文[1](2018)在《低渗透碳酸盐岩不同结构类型水驱渗流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由于溶蚀作用和地层构造的影响,一般裂缝发育,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有些低渗透碳酸盐岩基质中虽有裂缝存在,但并未形成裂缝系统,很难用传统的单一介质模型和双重介质模型来描述这类岩石的水驱渗流特征。通过引入裂缝密度来描述裂缝在整个渗透过程中的占比,可将未完全发育的裂缝系统认为是等效介质系统,从而简化低渗透碳酸盐岩模型。研究表明:岩心的表观渗透率随裂缝密度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基质型碳酸盐岩储层水驱时,无水采油期长,见水后产量递减较缓慢;基质-裂缝型无水采油期最长,见水后产量递减快;裂缝型无水采油期短,产量递减快。(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5)
刘华,王卫红,陈明君,刘启国,胡小虎[2](2018)在《页岩储层多尺度渗流实验及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储层中存在纳米孔隙、微米孔隙、微裂隙和裂缝等多尺度孔隙结构。为了认识页岩储层的多尺度渗流规律,采集涪陵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利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开展了吸附/解吸、应力敏感和扩散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解吸基本符合兰格缪尔方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符合Fick扩散定律。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分析了页岩储层的多尺度渗流机理,认为页岩气在基质中的流动包括由压力差所引起的渗流、浓度差引起的扩散以及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页岩气解吸,裂缝中的流动为压力差引起的渗流。基于实验及理论分析,建立了页岩储层多尺度综合渗流数学模型,为页岩气井渗流规律研究、产能评价及生产动态分析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剑辉[3](2018)在《稠油热化学驱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化学剂驱替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现有研究成果对稠油热化学驱的数值模拟还有许多不足,缺少准确描述非等温驱替过程中各组分、相间的物理化学变化和渗流规律的模拟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应用渗流实验方法、非线性渗流力学基本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编程等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不同温度下稠油相对渗透率、稠油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实验分析,分别给出了稠油相对渗透率与温度、稠油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的拟合公式,建立了新的考虑温度影响的稠油渗流运动方程。对不同种驱油剂进行了热分解实验,建立了驱油剂有效率与温度的关系方程。进行了新型乳化降粘剂遇水增粘、溶胀、原油乳化和岩心驱替的实验分析,提出了新型乳化降粘剂的浓度与水相、油相粘度的关系模型。(2)建立了一个针对稠油热化学驱的叁维叁相多组分渗流数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各组分的对流、扩散、化学反应、吸附、流体的非牛顿特性、非线性渗流特性和非等温特性。建立了稠油热化学驱的叁维叁相多组分数值模型,使用半隐式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求解程序,实现了关于启动压力梯度、高温驱油剂和新型降粘剂的程序功能的添加。(3)利用本文模拟器,在理想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启动压力梯度、高温驱油剂、新型乳化降粘剂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本文模拟器与主流热采模块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模拟进行了对比验证,证实了本模拟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以胜利油田胜83区块的地质模型为基础,在遵循等距布井原则和尽量不改变油田方案井位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实例模拟分析,为稠油热化学驱的现场实施提供了技术方案。本文所建立的稠油热化学驱数学模型以及稠油热化学驱数值模拟器,可为未来热化学剂的功能添加搭建了便捷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06-15)
李雪,李艳玲,张鹏,李倩[4](2017)在《瀑布沟水电站坝体渗流监控优化数学模型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构建合理的瀑布沟坝体渗流监控数学模型对其坝体渗流安全评价至关重要,利用水位动态效应影响权重概念构建水位因子,并在引入主成分分析理论深入分析库水位滞后影响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瀑布沟坝体渗流监控优化数学模型。结合瀑布沟大坝坝体渗流原观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较传统模型形式更加简洁,提高了分析精度及合理性,可合理评价瀑布沟大坝坝体的渗流状态,对相似工程的坝体渗流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钟会影,张伟东,刘义坤,尹洪军[5](2017)在《粘弹性聚合物驱普通稠油微观渗流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海上稠油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受到海上条件等因素限制,聚合物驱成为提高海上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因此深化聚合物溶液驱稠油微观渗流机理对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粘弹性聚合物渗流机理的理论研究主要局限于弹性聚合物溶液的单相流体在微观孔道内流动特征研究,而针对粘弹性聚合物、油两相流体渗流机理的研究甚少,特别是针对稠油聚合物驱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为此,借助于计算方法较为成熟的OpenFOAM开源平台开展了聚合物驱稠油两相流体渗流机理的研究;以收缩孔道为微观物理模型,建立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普通稠油两相渗流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及本构方程,并采用VOF(volume of fluid)界面追踪方法建立两相界面相方程;以OpenFOAM开源平台为基础,开发了粘弹性流体、幂律流体两相流体求解器;绘制了不同弹性聚合物溶液在微观孔道内驱油的饱和度分布、速度分布及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水驱,纯粘性聚合物溶液前缘突破时间慢,波及面积大,驱油效率高.相比于同等粘度的纯粘性聚合物溶液,粘弹性聚合物的弹性有助于挖潜凸角内的残余油,聚合物溶液的弹性越大,稠油驱油效率越高.随着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增强,第一法向应力增大,当聚合物溶液进入到孔道突变处时,其弹性发挥的作用最大,法向应力的值最大.研究结果可为矿场实施聚合物驱设计、筛选聚合物溶液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8期)
汪士凯[6](2017)在《疏水缔合聚合物渗流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水缔合聚合物因为分子结构中存在少量疏水基团,其溶液在多孔介质中表现出与普通线性聚合物溶液不同的渗流特征,而目前主流的聚合物驱模拟器,均是以普通线性聚合物的溶液性能为依据建立的模型,不能准确地模拟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使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溶液性能及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物化参数进行表征,建立符合疏水缔合聚合物渗流特征的数学模型,从而推广其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的应用。通过对叁种不同聚合物,包括常规聚合物HPAM和疏水基团含量不同的两种聚合物HAWP-A和HAWP-B,分别对他们的黏浓关系、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和常规聚合物的溶液性能差别,并分别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黏浓关系和流变性进行了表征,建立了相关的表征方程;同时,通过研究单一流速以及变流速条件下的叁种聚合物溶液的渗流特征,得到疏水缔合聚合物不同于常规聚合物的渗流特征,主要表现为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压力达到平稳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在于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中的缔合作用在受到剪切作用时会发生缔合与解缔合作用,流动过程中溶液的吸附量并不是瞬间达到平衡,而是随着注入时间变化,并最终达到平稳。为此,采用动态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函数表征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在已有的聚合物驱模拟器的基础上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物化参数进行改进,建立了相应的吸附模型,描述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并建立了符合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渗流特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编程求解。通过对不同流速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渗流特征进行模拟,并与物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的趋势;所建疏水缔合聚合物渗流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渗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渗流模型建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刘嘉璇,尚新春[7](2017)在《页岩气水平井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结合Beskok-Karniadakis二阶近似修正模型,建立了致密页岩气水平井非稳态非线性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将偏微分方程及相应的定解条件通过相似解变换,转化为积分方程,再进行数值离散给出压力场的显式迭代格式。最后通过计算预测了产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滑脱系数和解吸效应对产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1-14)
李培超,王克用,陈曦,卢德唐[8](2016)在《页岩气藏多重介质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将水力压裂后的页岩气藏视为多重介质,即基质-微裂缝-人工裂缝叁重介质。考虑到基质内的孔隙直径为微纳米尺度,其内部流动具有"微尺度流动"特征,并不符合达西线性流,因此用微流动理论取代传统的达西定律以表征基质渗流。并考虑到页岩气藏基质物性参数对于温度和压力的强敏感性,引入了非线性演化模型来描述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场和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应力场平衡条件和渗流连续性方程,详细推导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叁重介质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其有限元数值解法。(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黄灵武,杨宗宇,王衎[9](2016)在《干施工围堰渗流稳定数学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电厂取水工程为例,对干施工围堰渗流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计算,论证了各工况下围堤典型断面的渗流稳定性,研究了帷幕深度对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28期)
何增,田宙,王铁良[10](2016)在《气液两相多组分非等温渗流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气液两相在多孔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了一套描述两相多组分非等温渗流的数学模型。所建立的控制方程中,既包括对流、弥散和源汇作用,也包括非达西流动、水气转变以及辐射传热等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特殊物理过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使控制方程封闭的本构关系,并推导了比能和比焓的计算公式。利用本文模型对地下爆炸气体的迁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气相渗流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更合理地描述气体在地质介质中的输运行为。(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6年02期)
渗流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页岩储层中存在纳米孔隙、微米孔隙、微裂隙和裂缝等多尺度孔隙结构。为了认识页岩储层的多尺度渗流规律,采集涪陵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利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开展了吸附/解吸、应力敏感和扩散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解吸基本符合兰格缪尔方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符合Fick扩散定律。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分析了页岩储层的多尺度渗流机理,认为页岩气在基质中的流动包括由压力差所引起的渗流、浓度差引起的扩散以及由于压力降低而引起的页岩气解吸,裂缝中的流动为压力差引起的渗流。基于实验及理论分析,建立了页岩储层多尺度综合渗流数学模型,为页岩气井渗流规律研究、产能评价及生产动态分析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流数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纪凯,宋付权,薄利文.低渗透碳酸盐岩不同结构类型水驱渗流数学模型[C].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8
[2].刘华,王卫红,陈明君,刘启国,胡小虎.页岩储层多尺度渗流实验及数学模型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李剑辉.稠油热化学驱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4].李雪,李艳玲,张鹏,李倩.瀑布沟水电站坝体渗流监控优化数学模型精度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7
[5].钟会影,张伟东,刘义坤,尹洪军.粘弹性聚合物驱普通稠油微观渗流数学模型[J].地球科学.2017
[6].汪士凯.疏水缔合聚合物渗流数学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7].刘嘉璇,尚新春.页岩气水平井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7
[8].李培超,王克用,陈曦,卢德唐.页岩气藏多重介质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9].黄灵武,杨宗宇,王衎.干施工围堰渗流稳定数学模型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6
[10].何增,田宙,王铁良.气液两相多组分非等温渗流的数学模型[J].现代应用物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