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市彭场高中胡艳琴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长期以来,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问,二要指点”。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问”。教师要努力树立提问意识,养成提问习惯,培养提问能力,提高提问效果。课堂提问有很深的学问,教师既要在思想政治课中能紧扣重、难点,又要简洁明了、难易适中,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就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一、提问设计要紧密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事先设计好所要提问的问题,它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①何处提问,即在每一框题中会有几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应如何切入,运用问题把握好重难点;②何时提问,一般几个知识点之间都要过渡,在此提问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到承上启下;③提问什么,提问的内容应是大部分学生熟知的,包括生活中的常识,或是已经学过了的知识,在此可以顺便复习一下;④如何提问,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假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介入,在此设问,让学生集体解答或分小组讨论解答,也可以单独提问某一位同学;⑤提问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提问的对象也应不同,尽量考虑到全班同学;⑥可能出现的情况,即教师提出问题后,有可能没有同学会作答,或被点到要求作答的学生都不会,也有可能过于简单,而同学不愿意做答。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更应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⑦如何评价,学生作答后,教师应有简要的评价,不是单纯的判断对错,而主要以鼓励为主,把问题简要化,答案讲解清楚。要做到以上七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即熟练掌握教材,在开学初就应将一学期的教材事先通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课前熟练掌握每一课的内容。最好做到提前一周备课,这样方便前后有关联的内容能做到及时补充。
二、提问前后有关联
高中政治课中每一课都有总的学习目标,而每课都有两节,而每一节又一般有两个框题,每一框题都有自己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于是每一课的学习都是由很多个小知识点组成。这时,学习的总目标就必须通过每一框的分类目标来实现。每节课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结果是一节课上下来,提问了什么问题连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问要把握每框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而这些三维目标也必须前后相关联。例如讲述“感受文化”这框内容时,设问就有这样三个维度的目标:①什么是文化———认知目标。②文化对塑造人生有什么意义,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力目标。③如何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包含参与意识的培养。如本框所学的目的,将来你走上社会后,要用你所学的文化知识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当然,每一框题三个目标的提问权重不能一样,要有侧重。一般情况下,书上已经讲得非常明确的内容没有提问的必要。在每课结束的时候,就要把所有框题中的目标列出来,寻找彼此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教材的主线。教师在上后面新课的时候也应提及前面的内容,做到承前启后。
三、提问对象观神态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即从学生的行为状态而看出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顾全班学生,为什么呢?因为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的反映如何:①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②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渴望着眼睛的重逢”,则表明他极愿意试一试;③托腮挠首,“举头望明月”,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4.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谓之“低头思故乡”,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回答。
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回答。比方说这节课你想锻炼几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那么,你就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及时捕捉你需要的对象,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发现作答的学生神情紧张,思维混乱时,教师应做积极的引导,从学生知道的地方切入,带领作答的学生寻找正确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提问效果看评价
有些教师往往提问学生后,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反应。学生回答完成后,不予任何评价指点,一句“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荡然无存。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这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所提出过的“效果律”。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特别是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赞美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都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积极性,反之,也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这时,评价更不能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忌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某一问同学的答案做出完全否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例如,你可以说:“你的问答很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再多考虑一步或再多转一个弯,那么这个问题就回答得非常好了。或“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这样想是不是会好点。”等等。即使是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不能发火,或显示出鄙夷的神态,可以说:“好,你先坐下,我想你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下面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请你注意听一听好吗?”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要让学生怀着一颗充满希望好奇的心去学习,而不要让他们感到更加的迷茫。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所以教育也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而创新贵在质疑,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做为一个引导者去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