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芽胞杆菌论文_顾梦恩,陈蒙,王东澍,吕宇飞,王恒梁

导读:本文包含了炭疽芽胞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炭疽,杆菌,基因,层析,定量,荧光,抗热性。

炭疽芽胞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顾梦恩,陈蒙,王东澍,吕宇飞,王恒梁[1](2019)在《炭疽芽胞杆菌sig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炭疽芽胞杆菌A16R株sigB基因缺失突变株,通过分析其表型,为后续的炭疽杆菌生命过程展开系统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以sigB为目标缺失基因,利用Golden-gate法构建含同源臂的打靶载体,结合基于I-SceⅠ酶驱动的芽胞菌高效敲除体系,筛选出炭疽杆菌sigB缺失突变株。通过生长曲线绘制、芽胞形成率测定、糖代谢能力比较,以及抗逆性实验等进行表型分析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炭疽杆菌sigB缺失突变株,发现SigB对细菌生长能力、芽胞形成率和糖代谢能力均无显着影响。在抗逆性实验中,经不同浓度H_2O_2作用下,与野生株相比,sigB缺失突变株抑菌环无明显差异。经过48与55℃处理后,与A16R野生株比较,sigB缺失突变株菌落数减少,说明sigB缺失突变株抗热性减弱。结论成功获得了炭疽杆菌sigB基因缺失突变株。该研究表明SigB不影响芽胞形成,对细菌的抗热性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袁利思,陶好霞,江巍,关清,王博文[2](2018)在《炭疽芽胞杆菌nprR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炭疽芽胞杆菌npr R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基因缺失对菌株的影响。方法:利用PCR、免疫印迹等方法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绘制生长曲线比较突变株和A16R株的生长性能;芽胞形成实验分析突变株形成芽胞能力,糖酵解实验分析二者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突变株npr R基因缺失无回复突变,与出发株A16R相比,突变株蛋白酶活性大大降低,保护性抗原降解现象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但芽胞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结论:与A16R株相比,突变株蛋白酶活性降低且芽胞形成能力下降,可作为一种新的抗原表达宿主菌用于相关疫苗的抗原表达与制备。(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李婵媛[3](2018)在《铁岭市一起皮肤炭疽疫情中炭疽芽胞杆菌的快速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2015年7月铁岭市发生一起皮肤炭疽疫情中运用UPT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描述与分析,探讨可以快速现场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方法。方法采集疑似皮肤炭疽患者的焦痂下涂抹样本10份和炭疽疫区外环境样本19份,运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10份患者的痂下涂抹物样本和2份病死牛血污染土壤样本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细菌分离培养技术仅分离到1株炭疽芽胞杆菌。结论实验室检测结果充分证明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炭疽芽胞杆菌的感染。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出炭疽芽胞杆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马青,喻欢,刘英,王铭,姚光海[4](2018)在《2012-2015年贵州省炭疽芽胞杆菌分离鉴定及MLVA分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贵州省炭疽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贵州省间不同地区的409份标本(外环境388份、患者19份和牲畜2份)进行炭疽芽胞杆菌分离培养,采用革兰染色镜检、青霉素抑制试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对可疑炭疽菌落进行鉴定,分析菌株检出情况。运用MLVA-15技术对炭疽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获得各VNTR位点的扩增长度并计算重复单元的重复数目。结合各VNTR位点重复数目,利用NTsys 2.10e软件对不同地区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09份标本中分离出34株炭疽芽胞杆菌,检出率为8.31%。其中341份土壤检出33株,检出率为9.68%;17份患者皮肤病灶渗出液检出1株,检出率为5.88%。2015年分离出炭疽杆菌的阳性率最高,占48.72%(19/39)。MLVA-15分析显示,34株菌株被分为3个MLVA型;聚类分析显示,34株菌株被分为A和B两簇,其中A簇又被进一步分为A1和A2分支。来自相同地区或年份的多数菌株聚类关系相对较近。结论 2012-2015年贵州省间各种疑似炭疽送检标本中,土壤的检出阳性率最高,贵州省炭疽芽胞杆菌菌株具有MLVA型别多样性,型别分布和聚类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5](2018)在《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λBa03基因PL3作为靶基因,利用在线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优化多重PCR引物以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序列,对探针进行LNA标记并优化荧光PCR反应体系,构建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以3对引物PCR扩增并克隆靶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倍比稀释后进行敏感度试验,以炭疽、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杆菌、蕈状杆菌以及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特异度试验,利用炭疽弱毒株污染土壤及奶粉进行模拟检测。结果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迅速检出3个炭疽杆菌靶基因,常用的探针法荧光定量PCR反应液均适用;pagA、CapB、PL3基因克隆标准品序列正确;该方法对pagA、CapB、PL3基因的检出限分别为63、398、114copies/μl,且仅检出炭疽杆菌基因,其余4种蜡样芽胞菌扩增均阴性。土壤及奶粉样品检测均阳性,其中pagA近检出限为6.6×104/ml,PL3基因检出限为6.6×105/ml。结论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适用性广,检测迅速,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等特点,能够将炭疽杆菌与蜡样芽胞菌群中其他细菌相鉴别,可试用于炭疽杆菌的感染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王甜甜[6](2018)在《炭疽芽胞杆菌atxA基因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anthrax)的病原体。炭疽危害巨大,作为五大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可以通过食草类哺乳动物传染人类。感染途径主要有叁种,即皮肤、肠、肺途径,分别造成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其中,皮肤炭疽约占炭疽总感染率的95%以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痈,肠炭疽和肺炭疽约占5%,肠炭疽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黏膜水肿和淋巴结肿大,肺炭疽主要表现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障肿大,常并发炭疽脑膜炎,若不及时治疗,皮肤炭疽和肠炭疽可发展为败血症引起死亡,肺炭疽的死亡率也很高。此外,炭疽还可见其他感染型,如甲沟、眼结膜感染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炭疽为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国家十分重视炭疽的防治工作,多年来一直将炭疽列为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此外,炭疽杆菌在有氧的大气环境中可形成芽胞,芽胞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常用的消毒手段如高温、化学试剂、电离辐射、紫外线等都难以将其灭活,并且其传染性可保持20到30年,便于储存和运输,因此炭疽芽胞杆菌长期以来被某些国家作为致死性生物战剂加以研究和使用,给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威胁。atxA基因参与了诸多毒素基因的调控,是炭疽芽胞杆菌调控网络的核心,但是,在Atx A调控的级联反应中有一个或多个毒力基因调控子仍旧没有鉴定,且atxA的调控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围绕atx A基因展开,旨在利用组学的手段进一步揭开atxA基因功能,完善炭疽杆菌毒性调控网络,从而为更好的防治炭疽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构建炭疽芽胞杆菌B17D2菌株的atxA基因缺失突变株B17D2△atxA::spc和回复株B17D2△atxAR,从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两个方面分析atxA基因调控的蛋白。由于炭疽芽胞杆菌基因敲除效率偏低,在本研究中首先改进了炭疽芽胞杆菌的基因敲除方法,提高了炭疽芽胞杆菌的基因敲除效率。该体系采用Golden Gate克隆和I-Sce I反筛位点相结合的方法,利用IIs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和识别位点不在同一区域的原理,合理的设计了IIs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酶切和连接在同一体系中同时进行,成功构建了atxA基因敲除载体,并在载体中插入了I-SceI酶切位点,提高了同源臂的重组效率,成功构建了炭疽芽胞杆菌B17D2菌株的atxA基因缺失突变株B17D2△atxA::spc,并通过测序和RT-PCR以及Western Blot多种方法验证了菌株的正确性。回复株的构建是在B17D2△atxA::spc菌株中导入atxA基因表达载体pBE2A-atx A质粒,并用RT-PCR的方法验证了atxA基因已得到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B17D2和B17D2△atxA::spc两株菌进行细胞总蛋白及分泌蛋白双向电泳及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两个方面分析了atxA基因所调控的基因,得到如下结果: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共发现B17D2菌株与B17D2△atxA::spc菌株的差异蛋白50种,其中在B17D2△atxA::spc菌株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0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0个,发现已知受atxA正调控的S-层蛋白基因eag基因,并发现其他未报道过的基因主要集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丙酸代谢和丙酮酸代谢通路;质谱鉴定的结果显示,未报道受到atxA基因正调控的基因有tkt-2、BA3760、yqiQ、BA4202、BA2500;受到atxA基因负调控的基因pfl、BA0541、rpsB、sodA-1。在转录组学研究中,发现在无CO_2条件下培养的B17D2菌株与B17D2△atxA::spc菌株的表达差异基因2487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11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376个;在5%CO_2条件下培养的B17D2菌株与B17D2△atxA::spc菌株的表达差异基因1049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44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604个;在5%CO_2条件下培养的原始菌株B17D2相对于无CO_2条件下培养有差异基因2042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06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977个;在5%CO_2条件下培养的B17D2△atxA::spc菌株相对于无CO_2条件下培养有差异基因1833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037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796个;发现已报道的atxA基因调控毒力基因pagA、pagR、cya、sap等基因;在无CO_2条件下发现了atxA调控了一些未报道的芽胞形成相关蛋白和脱氢酶,如BA_1290、acoL、BA_5570基因;在5%CO_2条件下同样发现其调控的未报道过的多个芽胞形成相关蛋白sasP-1、BA_0524、BA_1324、BA_3127、BA_0519等。综合分析B17D2菌株与B17D2△atxA::spc菌株双向电泳结果的差异蛋白和基因芯片杂交实验结果中转录水平的差异基因可以得到如下结论:atxA基因调控多个毒力因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对pagA、pagR、cya、sap基因的调控已在双向电泳和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中得到了验证,与文献报道相符,此外,atxA基因还对一些芽胞形成蛋白和代谢相关蛋白具有调控作用,这些基因与atxA基因的调控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如BA1290、sipW、acoL基因等;CO_2可能对atxA基因的调控有一定的影响,但还需要后续实验的验证;不论是原始株自身还是atxA基因缺失株自身,在5%CO_2条件培养下都与无CO_2条件培养下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而且上调表达的基因较多。hutU、pfl、BA_0010基因在B17D2△atxA::spc菌株中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说明atxA负调控了hutU、pfl、BA_0010,并分别影响了组氨酸代谢、丙酮酸-甲酸盐裂解酶的合成和维生素B6生物合成酶的合成;hpt-1基因和sodA-1基因在B17D2△atxA::spc菌株中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但转录水平下调,两基因分别编码次黄嘌呤鸟嘌呤转磷酸核糖基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调控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8-03-20)

张慧娟,刘东立,贺莉,李伟,张恩民[7](2016)在《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特征、噬菌体裂解试验、青霉素敏感试验、溶血试验、生化试验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对炭疽疫点现场分离的5株菌进行蜡样芽胞杆菌的鉴定,通过PCR扩增、小白鼠毒力测定试验和MLST基因检测等方法对该5株菌和本实验室保存的3株被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毒力和基因测定。结果确定了8株可被AP631炭疽噬菌体不完全裂解的蜡样芽胞杆菌。从疫点采集分离的5株菌青霉素敏感试验阴性,炭疽毒力基因PCR扩增阴性,排除了炭疽芽胞杆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染色试验为阴性,排除了苏云金芽胞杆菌;根据溶血试验和生化反应等一系列鉴别实验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8株菌的MLST基因检测发现5株菌有新的等位基因位点或ST型。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我国使用的炭疽芽胞杆菌诊断AP631噬菌体可以不完全裂解部分蜡样芽胞杆菌,存在非特异性裂解现象,提示在今后使用噬菌体鉴定炭疽杆菌时,对于外环境分离到的可疑芽胞杆菌,特别要注意关于噬菌体不完全裂解的问题,这将为炭疽诊断标准的正确制订提供新的认识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姚雪晶,赵芳坤,魏颖,陶好霞,袁盛凌[8](2016)在《减毒炭疽芽胞杆菌inhA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anthrax)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病原菌是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炭疽病是世界公认的五大人畜共患病之一~([1]),由于炭疽芽胞杆菌感染具有致病力强、传染途径多、潜伏期短、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2-5])。因此,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荚膜和毒素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5期)

姚雪晶[9](2015)在《减毒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双缺失突变的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芽胞杆菌(简称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被人类证实的第一个细菌病原,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体细胞呈竹节状排列,没有鞭毛,炭疽杆菌在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外界环境或人工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芽胞,它对热、干燥、辐射、化学药物等具有极强的抵抗能力,是炭疽杆菌被用来当作生物武器的最主要形式。由炭疽芽胞杆菌感染引起的炭疽(anthrax)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它是世界公认的五大人畜共患病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炭疽疾病显得尤为重要。InhA基因与nos基因都是炭疽杆菌的重要毒力基因,前者对调节菌体及宿主内蛋白的分泌有重要作用,后者对清除宿主产生的抑菌物质及抑制宿主内氧化反应起显着作用。本研究首先在已有的炭疽芽胞杆菌减毒株AP422、AP430基础上,构建了inhA基因缺失突变株,以B.anthracis AP422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上下游同源臂,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对炭疽杆菌基因敲除方案进行了优化,利用Cre-LoxP系统筛选到减毒炭疽芽胞杆菌inhA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在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进行了鉴定,最后对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PCR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inhA基因已经完全缺失;经Western blot鉴定无InhA蛋白表达;突变株的生长能力有所减弱,其他分泌蛋白的表达受到影响,并且芽胞形成率明显下降。虽然该突变株无法进入下一步的芽胞疫苗研究,但这一部分内容为今后inhA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建立高效的基因敲除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我们以已有的炭疽芽胞杆菌减毒株AP430为出发菌株,构建了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nos缺失突变疫苗候选株。首先以B.anthracis AP430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上下游同源臂,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利用优化的基因敲除方法,成功筛选到减毒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双缺失突变株(?mnt A?nos),并在DNA水平进行鉴定,最后对基因双缺失株进行生理特性分析。PCR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nos基因已经完全缺失。nos基因缺失株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增强,生长能力有所减弱,但芽胞形成能力没有受到影响,为炭疽疫苗优良的候选株。最后,对疫苗候选株进行了安全性评价与免疫性评价。小鼠和豚鼠肌肉注射免疫剂量为2 10~7CFU的疫苗株芽胞,用ELISA检测小鼠和豚鼠血清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我国炭疽疫苗A16R、基因双敲除候选疫苗与空白对照的小鼠血清抗PA IgG滴度、小鼠血清抗芽胞IgG滴度以及豚鼠血清抗PA IgG滴度分别为0.56、0.57、0.06;0.64、0.65、0.02;0.63、0.61、0.14,结果说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16R组与基因双敲除候选疫苗组引起的免疫反应极显着增加;与A16R相比,基因双敲除候选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没有显着改变。对小鼠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剂量为210~8CFU的疫苗株芽胞,观察小鼠死亡情况,结果显示,一周内,肌肉注射条件下的A16R组小鼠死亡7只;基因双敲除候选疫苗株组小鼠没有死亡情况,皮下注射条件下的A16R组小鼠死亡6只;基因双敲除候选疫苗株组小鼠没有死亡情况,结果说明:与A16R相比,炭疽杆菌的基因双缺失疫苗候选株毒性已大大降低,安全性提高,为研究炭疽疫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期刊2015-06-01)

贾晓琳[10](2015)在《PlcR在炭疽芽胞杆菌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lcR是蜡样芽胞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十分重要的多效调控因子,多种毒力因子编码基因的表达都由它激活,例如磷脂酶、蛋白酶和溶血素等。改变plcR基因的序列可使蜡样芽胞杆菌与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溶血素和细胞毒素的表达与活性减弱。比较基因组学显示,炭疽芽胞杆菌中的plcR基因序列是与蜡样芽胞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同源的,但plcR基因在炭疽芽胞杆菌当中发生了一个无义突变,导致在炭疽芽胞杆菌中PlcR不能够正常表达。为了研究plcR基因对炭疽芽胞杆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蜡样芽胞杆菌CMCC63301基因组为模板构建了pBE2A/A16R、 pBE2A-FplcRpapR/A16R、 pBE2A-papR/A16R、 pBE2A/B17DD、 pBE2A-plcR/B17DD、 pBE2A-plcRpapR/B17DD、 pBE2A-papR/B17DD、pBE2A-FplcRpapR/B17DD十个菌株对其进行表型分析,对其中的pBE2A/A16R、 pBE2A-plcR/A16R、 pBE2A-FplcRpapR/A16R、 pBE2A-plcRpapR/A16R、pBE2A-papR/A16R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单独对pBE2A/A16R、 pBE2A-plcR/A16R及pBE2A-FlcRpapR/Al6R中的atxA、 sph、 plc叁个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单独将papR和plcRpapR全基因序列导入炭疽芽胞杆菌后重组菌株pBE2A-plcRpapR/A16R、 pBE2A-papR/A16R、 pBE2A-plcRpapR/B17DD、 pBE2A-papR/B17DD与重组菌株pBE2A/A16R、 pBE2A/B17DD一样其溶血活性及卵磷脂酶活性均没有恢复。重组菌株pBE2A-plcR/A16R、 pBE2A-plcR/B17DD的溶血活性没有恢复,恢复了部分卵磷脂酶活性,而pBE2A-FplcRpapR/A16R、 pBE2A-FplcRpapR/B17DD重组菌株的溶血酶活性及卵磷脂酶活性均恢复。表明将蜡样芽胞杆菌的plcR单独基因导入炭疽芽胞杆菌后,可以直接激活部分卵磷脂酶活性,但不能激活溶血酶活性;将融合基因FplcRpapR导入炭疽芽胞杆菌后,溶血酶及卵磷脂酶活性均恢复,但pBE2A-FplcRpapR/A16R重组菌株的溶血活性没有pBE2A-FplcRpapR/B17DD稳定。PlcR蛋白的表达受自身所调控,其较为保守的N端,属于DNA结合区域,在plcR调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高度保守的回文序列TATGNANNNNTNC ATA,我们推测他可能构成了plcR的识别位点(即PlcR-box),根据该回文序列我们查找出92个可能受PlcR调控的蛋白,通过对pBE2A/A16R、 pBE2A-plcR/A16R、 pBE2A-FplcRpapR/A16R、 pBE2A-plcRpapR/A16R、 pBE2A-papR/A16R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我们查找的差异蛋白中有4个蛋白是受PlcR调控的。在转录水平上分析了atxA和plc、 sph等与溶血素、卵磷脂酶相关的基因,plc、 sp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溶血活性及卵磷脂酶活性呈正相关,atx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芽胞形成率呈负相关,虽然单独导入plcR和FplcRpapR均不影响芽胞的形成,但影响A16R的芽胞形成率,在重组菌株pBE2A-plcR/A16R与pBE2A-IFplcRpapR/A16R中其芽胞形成率均降低。(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5-05-01)

炭疽芽胞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炭疽芽胞杆菌npr R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基因缺失对菌株的影响。方法:利用PCR、免疫印迹等方法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绘制生长曲线比较突变株和A16R株的生长性能;芽胞形成实验分析突变株形成芽胞能力,糖酵解实验分析二者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突变株npr R基因缺失无回复突变,与出发株A16R相比,突变株蛋白酶活性大大降低,保护性抗原降解现象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但芽胞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结论:与A16R株相比,突变株蛋白酶活性降低且芽胞形成能力下降,可作为一种新的抗原表达宿主菌用于相关疫苗的抗原表达与制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炭疽芽胞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顾梦恩,陈蒙,王东澍,吕宇飞,王恒梁.炭疽芽胞杆菌sig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研究[J].军事医学.2019

[2].袁利思,陶好霞,江巍,关清,王博文.炭疽芽胞杆菌nprR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8

[3].李婵媛.铁岭市一起皮肤炭疽疫情中炭疽芽胞杆菌的快速检测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

[4].马青,喻欢,刘英,王铭,姚光海.2012-2015年贵州省炭疽芽胞杆菌分离鉴定及MLVA分型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

[5].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

[6].王甜甜.炭疽芽胞杆菌atxA基因功能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

[7].张慧娟,刘东立,贺莉,李伟,张恩民.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

[8].姚雪晶,赵芳坤,魏颖,陶好霞,袁盛凌.减毒炭疽芽胞杆菌inhA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9].姚雪晶.减毒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双缺失突变的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评价[D].天津农学院.2015

[10].贾晓琳.PlcR在炭疽芽胞杆菌中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噬菌体重组前后对类炭疽芽胞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基因芯片的点阵图一2炭疽芽胞杆菌大质粒pxol的第1...与蜡状芽胞杆菌菌株户JCC145...炭疽芽胞杆菌质粒DNA与芯片杂交结...电镜下类炭疽芽胞杆菌噬菌体03Z-...

标签:;  ;  ;  ;  ;  ;  ;  

炭疽芽胞杆菌论文_顾梦恩,陈蒙,王东澍,吕宇飞,王恒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