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词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词,教材,图式,汉语,听力,口语,难度。
生词量论文文献综述
余彩[1](2017)在《图式理论视域下的话题熟悉度和生词量对留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必修课程之一。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是衡量汉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其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标准。在汉语学习的中级阶段,学习者所使用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对汉语学习者今后的汉语学习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研究,吸收前人研究经验,发现了图式理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缺,因此以“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展研究。又因在实习期间担任兼职教师,所使用教材为《发展汉语中级口语》,所以本文又以该课本为研究对象,为此次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对象。图式理论认为已知知识和经验在人脑中以图式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长期储存,图式之间层次分明,不仅涵盖已知的知识,还包括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层级有序的网络系统。图式与图式之间彼此联动,当一图式被使用时,其他关联图式也会被激活,这样,人就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忆。由此可见,当学生头脑中存在熟悉的知识、生词、话题等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将起到消极作用。由此,本文以统计的方法计算出该课本的生词量,调查出每篇课文达到生词难度,其次,本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问录音的方式统计出了学生对该课本的话题熟悉度。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哪些篇目对学生来说较难,哪些较为简单,从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选出5位学生对指定话题做出语音输出,从时长、流利性、逻辑性等方面对录音进行分析。本文以实验结果为根据,分析该课本的科学性,指出其编写的不合理指出,同时对其科学之处加以彰显。最后,针对其不合理之处,本文从教材的编写体例、生词量的把握、话题的编排等方面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婉茹[2](2007)在《话题熟悉程度和生词量对中等汉语水平留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图式理论中话题熟悉程度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表现,结合语言知识中生词量水平这一自变量,讨论了这两个因素相结合对外国留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作者首先对整篇论文进行了简短的介绍,重点强调了选题的原因和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作者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外有关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其次简短地介绍了国内英语教学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图式理论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在第叁章中,作者详细考察了汉语本科中级听力教材(《汉语听说教程》)中语篇生词量比例的确定,发现在上册中,近82%的听力语篇的生词比率控制在3%-7%之间,下册中近94%的听力语篇的生词比率控制在2%-6%之间。在此章中,作者还总结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听力语篇生词量的相关研究。从第四章开始,本文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了实验设计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话题熟悉程度和生词量比率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四个研究假设。本实验的被试为61名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学习的二年级汉语本科生。研究发现话题熟悉程度效应十分显着,生词量因素的显着性要弱于话题熟悉程度因素,但是也呈显着意义,但两者的交互效应并不显着。研究还发现,当学生熟悉所听语篇的话题,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图式时,更倾向于应用“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方式;但是当学生在听话题不熟悉的语篇时,学生无法利用图式知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运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另外,根据图式理论和实验结果,本文建议可以将中级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教学分成叁阶段:听前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阶段,而听力课本中生词量的设置应该结合其他变量,例如话题熟悉程度、语法项目分布来设置。在学生话题比较熟悉,新的语法项目出现不多的语篇中,不妨可以加大生词量。最后,作者提出了本次实验研究的缺陷以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7-06-01)
何涛[3](2002)在《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六部典型的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生词量的详尽统计,分析了各部教材的词汇难度水平,并比较了六部教材之间词汇难度水平的高低。在对六部教材生词量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与词汇难度水平相关的因素,进而提出控制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的词汇难度水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阅读材料的内容应该与学生共同相关,一方面是增加阅读量,二者应该科学地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期刊2002-05-01)
生词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考察了图式理论中话题熟悉程度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表现,结合语言知识中生词量水平这一自变量,讨论了这两个因素相结合对外国留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作者首先对整篇论文进行了简短的介绍,重点强调了选题的原因和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作者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外有关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其次简短地介绍了国内英语教学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图式理论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在第叁章中,作者详细考察了汉语本科中级听力教材(《汉语听说教程》)中语篇生词量比例的确定,发现在上册中,近82%的听力语篇的生词比率控制在3%-7%之间,下册中近94%的听力语篇的生词比率控制在2%-6%之间。在此章中,作者还总结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听力语篇生词量的相关研究。从第四章开始,本文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了实验设计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话题熟悉程度和生词量比率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四个研究假设。本实验的被试为61名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学习的二年级汉语本科生。研究发现话题熟悉程度效应十分显着,生词量因素的显着性要弱于话题熟悉程度因素,但是也呈显着意义,但两者的交互效应并不显着。研究还发现,当学生熟悉所听语篇的话题,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图式时,更倾向于应用“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方式;但是当学生在听话题不熟悉的语篇时,学生无法利用图式知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运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另外,根据图式理论和实验结果,本文建议可以将中级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教学分成叁阶段:听前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阶段,而听力课本中生词量的设置应该结合其他变量,例如话题熟悉程度、语法项目分布来设置。在学生话题比较熟悉,新的语法项目出现不多的语篇中,不妨可以加大生词量。最后,作者提出了本次实验研究的缺陷以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词量论文参考文献
[1].余彩.图式理论视域下的话题熟悉度和生词量对留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婉茹.话题熟悉程度和生词量对中等汉语水平留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7
[3].何涛.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