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改性沥青论文-李政

高粘度改性沥青论文-李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粘度改性沥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粘度改性沥青,SBS,C9石油树脂,废油

高粘度改性沥青论文文献综述

李政[1](2019)在《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水性沥青路面因其孔隙率大、噪声低和摩擦系数大的特点,赋予了道路一定的排水、降噪功能,满足了人们对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成为目前道路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粘度改性沥青以其优异的高温指标和粘附性能,成为制备排水沥青道路的关键粘结剂。本文以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添加剂和稳定剂作为原料,采用溶胀-高速剪切-发育的工艺路线制备了高粘度改性沥青,探究了添加组分对样品性能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芳烃油和废油的基本性质,比较了芳烃油和废油作为相容剂对SB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老化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废油能够明显提高SBS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展性,可以代替芳烃油作为SBS改性沥青的相容剂使用。其次,为了改善添加相容剂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采用4种不同类型的C9石油树脂作为改性剂,研究了树脂的软化点、C/H和分子量的高低对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以及C9石油树脂的含量对高粘度沥青粘结剂的常规指标、流变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微观结构的观察和红外分析,提出了C9石油树脂的作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软化点越高、分子量分布越窄的C9石油树脂所制备的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粘附性越好;C9石油树脂与沥青间存在优异的互溶能力,C9石油树脂首先溶解到基质沥青中,进而随着SBS的分散和溶胀进入到SBS中的PS段,增强了改性沥青中SBS的网络结构的强度,因而可以加快SBS在基质沥青内的溶胀和分散,提高SBS改性沥青的强度最后,研究了硫粉的含量及反应时间对高粘度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物理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熔融共混的工艺条件,在SBS含量为8%,废油和C9石油树脂的含量均为4%,硫粉含量为0.2%、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制备的高粘度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为91.0℃、粘韧性28.6 N·m、韧性18.4 N·m、135℃旋转粘度为2.7 Pa·s、离析软化点为2.1℃,能够达到高粘度改性沥青的质量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0)

严江[2](2019)在《高粘度改性沥青研制及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粘度改性沥青是多孔沥青路面的关键材料,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各方面性能优良的高粘度改性沥青相对较少,且对于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方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对于高粘度改性沥青研制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各组成材料对叁大指标及60℃动力粘度的影响规律,根据不同SBS结构及是否添加B(增粘剂)制备了同一类型的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并以基质沥青、海川高粘和日本TPS高粘沥青为对照进行以下研究:采用显微镜及红外光谱研究其微观结构;采用高温常规指标、60℃零剪切粘度、多应力重复蠕变评价其高温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采用5℃延度、当量脆点T_(1.2)、PG分级温度、临界分级温度T、综合柔量评价其低温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采用感温常规指标、低温流变指标、动态剪切流变指标及粘温曲线评价其感温性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采用RTFOT、PAV、疲劳因子及LAS试验评价其耐久性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选用四种高粘度改性沥青,通过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及评价方法准确性。通过微观分析表明,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中聚合物改性剂分散均匀,热稳定性好,且发生了一定的化学改性。通过性能分析表明,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感温及耐久性均较好,且优于海川高粘和TPS,但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之间的性能有一定差异,因为SBS结构和B会对其性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高粘度改性沥青评价方法的分析表明,60℃零剪切粘度、多应力重复蠕变评价高温比较合理,临界分级温度T评价低温比较合理,、GTS′、M(叁个指标均为感温系数)评价低、中、高温度区间感温性比较合理,LAS试验评价疲劳性能比较合理。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与沥青指标相关性分析证明其结果与沥青指标评价结果一致。综合考虑性能及成本,本文优先推荐HMA-2(线型SBS加增粘剂)用于多孔沥青路面。(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6)

刘永伟,张楠楠,彭仕军,刘华,杨光勋[3](2019)在《高粘度沥青改性剂SPSC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高粘度沥青改性剂SPSC及其性能研究。SPSC由热塑性橡胶、增粘剂、增塑剂、胶连剂等按比例组合而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SPSC而形成的改性沥青具有超高的动力粘度,而且可以维持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低温抗裂性和储存稳定性。此外SPSC熔点低,拌和性好,容易施工应用,在海绵城市排水沥青路面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程金梁,熊子佳,黄冲,洪锦祥[4](2018)在《高粘度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沥青及沥青改性剂制备的高粘度改性沥青进行剪切速率扫描、温度扫描、频率扫描和应变扫描,并对其流变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制高粘度改性剂制备的改性沥青在零剪切粘度和高低温性能上有较大优势;采用SBS改性沥青替换基质沥青制备的高粘度改性沥青不仅可以降低改性剂掺量,而且低温性能更好;通过车辙因子随路面温度、行车速度和荷载等的变化关系,可以根据路面服役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改性沥青。(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周开宇[5](2018)在《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了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研究,并且说明了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应用,以期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为高粘度改性沥青长远和持久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卢杰[6](2017)在《透水沥青路面专用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水铺装对降低城市内涝风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提高雨天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透水沥青路面采用大空隙、开级配设计,导致路面易发生剥落掉粒、坑槽等病害,严重影响透水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旨在研发一类专用沥青材料,可以满足透水沥青混合料对沥青材料的性能要求。首先,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及前期试验研究选取了制备透水沥青路面专用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原材料。根据各原材料属性研究了沥青制备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控制参数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透水沥青路面专用改性沥青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组分配比的原材料对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并结合透水沥青混合料对沥青材料技术要求确定了最佳组分配比范围。其次,根据前文研究成果制备了两种高粘度改性沥青PA1及PA2,选取基质沥青、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为对照组进行性能分析。对不同种类沥青的常规性能、流变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荧光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了沥青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沥青性能指标普遍优于基质沥青,橡胶沥青低温性能及各黏度指标均较差,SBS改性沥青60℃黏度较低,PA1及PA2具有较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性能,其动力黏度很高,与石料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可有效抵抗水损害,能满足透水沥青混合料对沥青材料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普遍得到提高,PA1与PA2具有更强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低温抗开裂能力,耐老化能力好;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分散效果良好,橡胶沥青及SBS改性沥青在改性过程主要为物理共混,PA1及PA2在沥青改性过程中同时存在物理共混和化学反应,PA2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了PA1、PA2大空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飞散性能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结果表明,PA1、PA2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沥青与集料有足够的粘结强度,抗水损害能力强,同时其透水性能优异,能够满足大空隙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铺筑了PA1大空隙透水沥青路面试验路,对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与压实进行分析,并对试验路进行质量观测,试验路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庄伟龙[7](2016)在《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对路用沥青的要求严苛。高粘度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集料裹覆性能,是未来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类改性沥青类型。为深入了解和揭示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特性,掌握其关键性技术指标,了解相关施工技术的适用性,本文对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开展了研究。首先通过试验获得了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配方,并进行中试生产,得到工业化制备工艺;其次通过对SM(SBS改性沥青)、SPM(SBS+增塑剂改性沥青)和SPCM(SBS+增塑剂十交联剂改性沥青)进行流变性能测试和微观形貌观察,揭示增塑剂和交联剂在SBS改性沥青中的作用;对自制和叁种市售成品高粘度沥青进行路用性能测试,深入了解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的优缺点,同时,对四种高粘度沥青进行发泡试验,得到最佳发泡参数,揭示发泡性能与物理性能的关系;最后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具体结论如下:通过对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研究发现,其软化点、粘韧性和动力粘度可以满足高粘度沥青的技术要求,但是其抗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差以及135℃旋转粘度太大。通过掺加增塑剂和交联剂可以显着的改善以上问题。同时通过中试生产,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生产工艺适用于沥青产品的正式投产。对SM、SPM和SPCM进行流变性能测试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增塑剂使SBS颗粒分散得更加充分;交联剂使SBS形成聚合物网络结构,显着的改善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对自制和市售成品高粘度沥青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均较好,而抗疲劳性能较差。为了了解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施工和易性及泡沫沥青对其的影响。首先对自制和市售成品高粘度沥青进行发泡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高粘度沥青进行发泡所需要的温度较高,为180℃左右,同时分析得到,高粘度沥青的发泡性能与其135℃旋转粘度具有相关性。同时对和易性测试发现,对高粘度改性沥青进行发泡,可以显着改善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综合以上研究得到,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集料裹覆性能具体表现:动力粘度约为105Pa.s,软化点为88.8℃,粘韧性为26.2N·m,韧性为21.lN·m,同时研究得到,对沥青发泡可显着改善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泡沫沥青热拌混合料改善了 20%左右,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改善了10%左右。基于以上,可为南方地区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生产与使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杨劲[8](2015)在《高粘度改性剂对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改性沥青作为常见的路用材料,在国内外都得到大量的研究和使用。其中高粘度改性沥青,因其与集料粘附性强,以及能够改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特点,被大量应用于大空隙沥青路面中,如排水沥青路面。因此,本文主要基于HVA高粘度改性沥青与集料界面粘附性的研究,综合分析HVA高粘度改性剂的掺入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影响。首先,本文采用加热剪切方法自行制备HVA高粘度改性沥青,研究了HVA改性剂掺量(0%,5%,10%,15%,20%)与其改性沥青基本性能之间的关系,测试了上述HVA改性剂掺量下沥青的60℃动力粘度值。此外,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进一步研究了HVA改性剂掺量对沥青高温流变性能和疲劳抵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VA改性剂掺入量的提高,其改性沥青针入度逐渐下降,软化点不断提高,15℃延度逐渐减小;HVA掺量越高,其改性沥青60℃动力粘度明显增大,沥青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有所增长,但疲劳抵抗能力下降。其次,本文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浸水飞散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排水沥青混合料常规水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分析HVA改性剂掺量和矿料种类与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模拟排水沥青路面在水、温度、孔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加压浸水马歇尔试验,并和常规浸水马歇尔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使用不同种类沥青的马歇尔试件进行多次冻融循环处理并采用CT扫描技术从试件内部孔隙构造改变的角度分析沥青混合料水损机制。研究表明,在适当的范围内增加HVA掺量有助于提高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孔隙水压力作用环境下也具有相同规律;HVA掺量不宜过高,采用HVA掺量为15%的改性沥青对于改善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具有较理想的效果;由CT扫描试验可知,冻融循环15次后试件空隙率均有所增大,初始空隙率大的层位空隙增大最明显,提高HVA改性剂掺量有助于减小试件内部空隙结构的受冻融影响的破坏。然后,本文通过沥青/集料界面拉拔试验测试了不同HVA掺量的改性沥青与集料界面粘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沥青/集料界面的破坏形式,以及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集料与同种沥青粘附性的差异;此外,从集料表面形态特征的角度,采用BET吸附试验测定上述叁种矿料的比表面积;最后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矿料表面结构形态,对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进行辅证。研究表明,拉拔试验中沥青/集料界面在低温下(0℃)主要发生粘附性破坏,而在常温下(20℃)主要发生粘聚性破坏;HVA掺量越高,其改性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以及沥青自身粘聚性越强;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与同种沥青的粘附应力依次降低;由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可知叁种矿料中石灰岩SSA为玄武岩的1.18倍,为花岗岩的1.44倍;SEM观测结果表明,石灰岩矿料表面最粗糙,玄武岩其次,花岗岩最为光滑致密。可知,矿料SSA值越大,表面形态越粗糙,与沥青的粘附效果也更好。最后,通过HVA改性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与掺HVA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关联分析得出,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越好,其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越好。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掺加HVA高粘度改性剂能改善改性沥青自身粘聚力、高温稳定性以及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从而提高其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10-09)

朱曼[9](2015)在《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pen-Graded Asphalt Friction Course,简称OGFC)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降噪性、排水性,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高粘度改性沥青作为OGFC的核心材料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OGFC路面性能的优良。而目前为止,国际上缺少能较好适用于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方法,对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的技术要求也不甚明确。因此本文对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以两种高粘度改性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0#基质沥青作为试验对照,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感温性能、抗老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对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适用性。本文采用针入度及针入度指数、软化点及当量软化点、60℃动力粘度、动态剪切流变试验、零剪切粘度、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采用低温针入度、延度、当量脆点及弯曲梁蠕变试验对其低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采用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粘度指数PVN、粘温指数VTS、粘温曲线对其感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采用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压力老化试验及原子力显微镜试验研究了其抗老化性能。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可知,高粘度改性沥青较70#基质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好,其在本文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有着较低的温度敏感性,且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较好,但长期老化会极大地恶化其低温抗裂性。通过对各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可知,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较其他评价方法能更好的评价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弯曲梁蠕变恢复试验适合于评价其低温性能。高粘度改性沥青中低温范围的温度敏感性可用针入度指数PI进行评价,采用WLF方程回归粘温曲线能较好地评价其中高温范围的感温性能,采用Brookfield粘度试验得到粘温曲线可评价其高温范围的感温性能。原子力显微镜试验可以从微观组成结构上更好的揭示沥青的老化过程,理解高粘度改性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宏观路用性能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0)

黄绍龙,金帆,李明,唐勤学,何唯平[10](2015)在《活性橡胶粉改性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应力吸收层普遍采用的橡胶沥青粘结性能不强、贮藏稳定性差等不足,该文采用活性橡胶粉对高粘度改性沥青进行改性,研究活性橡胶粉掺入量、胶粉细度、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对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以及60℃粘度等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当活性橡胶粉掺入量为15%、胶粉细度为40目、加工温度为190℃、剪切时间为60min情况下所制得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具有最佳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5年01期)

高粘度改性沥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粘度改性沥青是多孔沥青路面的关键材料,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各方面性能优良的高粘度改性沥青相对较少,且对于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方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对于高粘度改性沥青研制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各组成材料对叁大指标及60℃动力粘度的影响规律,根据不同SBS结构及是否添加B(增粘剂)制备了同一类型的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并以基质沥青、海川高粘和日本TPS高粘沥青为对照进行以下研究:采用显微镜及红外光谱研究其微观结构;采用高温常规指标、60℃零剪切粘度、多应力重复蠕变评价其高温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采用5℃延度、当量脆点T_(1.2)、PG分级温度、临界分级温度T、综合柔量评价其低温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采用感温常规指标、低温流变指标、动态剪切流变指标及粘温曲线评价其感温性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采用RTFOT、PAV、疲劳因子及LAS试验评价其耐久性并分析各评价方法合理性。选用四种高粘度改性沥青,通过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及评价方法准确性。通过微观分析表明,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中聚合物改性剂分散均匀,热稳定性好,且发生了一定的化学改性。通过性能分析表明,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感温及耐久性均较好,且优于海川高粘和TPS,但四种自制高粘度改性沥青之间的性能有一定差异,因为SBS结构和B会对其性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高粘度改性沥青评价方法的分析表明,60℃零剪切粘度、多应力重复蠕变评价高温比较合理,临界分级温度T评价低温比较合理,、GTS′、M(叁个指标均为感温系数)评价低、中、高温度区间感温性比较合理,LAS试验评价疲劳性能比较合理。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与沥青指标相关性分析证明其结果与沥青指标评价结果一致。综合考虑性能及成本,本文优先推荐HMA-2(线型SBS加增粘剂)用于多孔沥青路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粘度改性沥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政.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2].严江.高粘度改性沥青研制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刘永伟,张楠楠,彭仕军,刘华,杨光勋.高粘度沥青改性剂SPSC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9

[4].程金梁,熊子佳,黄冲,洪锦祥.高粘度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

[5].周开宇.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

[6].卢杰.透水沥青路面专用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7].庄伟龙.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6

[8].杨劲.高粘度改性剂对排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2015

[9].朱曼.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0].黄绍龙,金帆,李明,唐勤学,何唯平.活性橡胶粉改性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开发[J].中外公路.2015

标签:;  ;  ;  ;  

高粘度改性沥青论文-李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