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硝基化合物论文_毛康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硝基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基,化合物,芳香,催化剂,负载,儿茶酚胺,芳香族。

芳硝基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毛康成[1](2019)在《两种含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硝基C酸和邻硝基氯苯为原料,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合成了CLT酸和DHB,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转速、氢气压力、反应溶剂、催化剂用量、助剂加入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以载体表面含氧基团和孔道结构为筛选依据,从多种商品化活性炭中筛选出了最适合的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活性炭,并采用硝酸对载体进行预处理以增加载体表面含氧基团。采用浸渍法吸附氯铂酸,在高温下通过氢气还原得到了活性炭负载的铂催化剂,该催化剂在CLT酸和DHB加氢合成中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考察了不同活性炭载体、硝酸用量、还原温度等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SEM、TEM、ICP等手段,发现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反应中产生的有机杂质导致催化剂孔道堵塞,活性位点被覆盖。在90℃的条件下,采用甲苯和DMF对失活的催化剂进行洗涤再生。经再生后,催化剂的性能与新鲜催化剂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7)

杜佳[2](2019)在《丙二酸酯和脒以及腙和烯烃分别与芳香亚硝基化合物的叁组份环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咪唑酮及其衍生物是生物和药物活性分子,可作为荧光蛋白的发色团,尤其是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也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寻找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合成咪唑酮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异恶唑烷类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药理特性和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一些天然产物和合成药物中。由于其具有特殊的N-O键,常用于构建β-内酰胺、β-氨基酸、氨基醇和生物碱等化合物的前体;鉴于其重要的生物和医药应用,寻找简单绿色且高效的合成异恶唑烷的方法变得很有必要。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丙二酸酯与脒类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实验选用亚硝基苯、丙二酸二乙酯与N-苯基苄脒的反应作为模板反应,分别考察了促进剂及其用量、溶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等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出该反应以0.5当量KOH作促进剂,1.2 mL的氯仿(CHCl_3)为溶剂,温度为60℃,物料配比为1.3:1.7:1.0的条件下最终反应可取得94%的收率。接着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分别考察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丙二酸酯和脒类化合物的普适性,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底物均可取得60%~94%的收率;最后,通过设计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接着,研究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N-对甲苯磺酰基醛腙与单取代烯烃的环加成反应,选用亚硝基苯、N-对甲苯磺酰腙与苯乙烯的反应作为模板反应,分别考察了促进剂及其用量、溶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等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1.3当量KOH作促进剂,1.0 mL的甲苯作溶剂,温度为100℃,物料配比为1.1:1.1:1.0,在该条件下收率可达92%。接着在最优条件下,考察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N-对甲苯磺酰基醛腙和烯烃化合物的广普性,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底物均可取得80%~98%的收率,说明该反应的最优条件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最后,通过设计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断。本论文使用KOH作促进剂分别考察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丙二酸酯与脒类化合物以及芳香亚硝基化合物、腙类化合物与芳香烯烃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得到了多官能团取代的咪唑酮衍生物以及异恶唑烷类衍生物。该环加成反应具有以下优点:(1)原料制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2)促进剂KOH廉价易得,避免了过渡金属的使用。(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景培[3](2019)在《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合成胺及醇-胺氧化耦合制亚胺高效催化剂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胺是合成各种医药、农药、染料、聚合物以及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芳香胺主要通过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氢化获得,传统氢化方法包括:金属还原法、硫化碱等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CO/H_2O还原法、催化加氢法。由于催化加氢法不涉及到用强酸、碱介质,绿色环保,所以该方法成为芳香硝基化合物氢化制备芳香胺的首要选择。负载型Pt基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展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但当反应底物中含有其它易还原基团如C=C、C=O、–X等时,在硝基加氢的同时,这些基团也存在不同程度被还原的问题。针对该挑战,我们采用胶体沉积法制备了低负载量的Pt/Fe_2O_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的催化性能,并对加氢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0.2 wt%Pt/Fe_2O_3催化剂在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高于商业5 wt%Pt/C,且经过多次循环反应后,Pt粒子的尺寸、分散状态以及α-Fe_2O_3载体的物相等均未发生变化,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表征结果表明,Pt纳米粒子的高效氢解离能力、α-Fe_2O_3表面的氧空位及适合的氧化还原性是实现温和条件下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氢合成芳香胺的关键因素。进一步从胺类化合物利用的角度考虑,亚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具有C=N不饱和双键,在医用领域、精细化工及农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且醇-胺氧化耦合制亚胺过程除了水没有其它副产物,绿色环保。我们以富含表面官能团的介孔炭为载体,以氧化镁为活性组分,制备了负载型氧化镁催化剂。通过探讨分散性和负载量得到催化性能较优异的催化剂。结果显示,负载型氧化镁对醇-胺氧化耦合制亚胺反应的催化性能明显高于块体氧化镁,且与本课题组前期报道的FeO_x/MC、CeO_x/MC催化剂相比,在反应2 h时,5 wt%MgO_x/MC活性明显优于5 wt%FeO_x/MC,与10 wt%CeO_x/MC结果相近;而MgO_x/MC兼具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表征结果表明,MgO_x/MC催化剂上高分散的氧化镁表面存在大量氧缺陷,有利于分子氧的活化,最终使总反应的速率提高。综上,本论文从胺类化合物合成与利用的角度制备了催化性能较为优异的纳米催化剂,这些探索将为进一步开发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合成胺及醇-胺氧化耦合制亚胺催化剂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云瑞瑞,马婉娇[4](2019)在《铁基催化剂Fe_2P/C的设计合成及其温和条件下对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催化加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节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是催化领域的一个长期课题.本文利用细菌(ATCC 19367)为含磷前驱体通过不同的金属/细菌比例及热解温度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铁基催化剂.过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等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及物相表征.本文针对不同热解时间,热解温度及金属比例系统的研究了催化剂的合成过程,通过分析表明,随着热解温度从600℃升到900℃,催化剂由单一的多孔碳逐渐到Fe_2P及Fe_2O_3转化.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金属纳米颗粒均匀的分布在多孔碳上.该铁基磷化物对硝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加氢还原催化功能,通过对比不同官能团取代的硝基催化加氢可以看出,常温常压下,该催化剂可以选择性的对硝基化合物的硝基进行加氢.通过循环实验证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回收性.(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胡水瑶[5](2019)在《马齿苋中儿茶酚胺类衍生物和硝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为药食两用植物。《中国药典》记载马齿苋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马齿苋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哮喘、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马齿苋中主要包括生物碱、有机酸、黄酮、香豆素、多糖等,但其活性成分并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本课题组前期从马齿苋中已分离30个儿茶酚胺类衍生物,包括苯乙胺、异喹啉、吲哚啉及苯并氮杂卓骨架生物碱,并首次发现马齿苋含硝基化合物。薄层色谱显示马齿苋提取液中尚有大量未知儿茶酚胺类衍生物和硝基化合物。由于儿茶酚胺类衍生物具有β2-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激动和抗炎双活性,推测其可能为马齿苋抗炎平喘活性成分;文献报道硝基化合物具有抗短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等活性,推测其可能为马齿苋抗菌活性药效物质基础。目前,关于马齿苋中上述两类化合物的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马齿苋中儿茶酚胺类衍生物和硝基化合物进行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抗炎、抗菌活性进行筛选。利用717阴离子交换树脂、正相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红外、核磁共振波谱等数据鉴定结构,本文从马齿苋水提取液中共分离鉴定出21个化合物,分别为2-(3,4-二羟基-5-磺酸基-6-氯苯基)-乙胺盐(1)、2-(3,4-二羟基-5-磺酸基苯基)-乙胺盐(2)、5-磺酸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3)、(2S)-焦谷氨酸甲酯(4)、(2R)-(-)-2-甲氧基-2-(2-磺酸基-3,4-二羟基苯基)-乙胺(5)、(1R)-(+)-(1-甲磺酸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6)、腺嘌呤(7)、(2S-(-)-2-氯-3-(3-硝基-4-羟基苯基)-丙酸(8)、(2R)-(+)-2-氯-3-(3-硝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9)、顺式-3-(3-硝基-4-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10)、3-甲氧基-4,5-二硝基苯酚(11)、(2S)-(-)-2-氯-3-(3,5-二硝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12)、反式-3-(3-硝基-4-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13)、L-苏氨酸(14)、(2S)-(-)-2-氯-3-(3,5-二硝基-4-羟基苯基)-丙酸(15)、反式-3-(3-硝基-4-羟基苯基)-丙烯酸(16)、(2R)-(+)-2-羟基-3-(3,5-二硝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17)、(1R)-(+)-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18,去甲猪毛菜碱)、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19)、(1R)-(+)-苯甲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20)、L-酪氨酸甲酯(21)。上述化合物中,7个(1、3、5、6、8、15、17)为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马齿苋酸A-G;3个(2、13、16)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4、7、14、18、20、21外,其余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马齿苋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8-13、15-17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中NO过量释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0抗炎活性最强,其EC50值为17.96μM;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硝基化合物8-11进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筛选,发现9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64-128μμg/mL,其余样品无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对化合物11进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志贺氏菌活性筛选,发现11可抑制志贺氏菌生长,MIC值为128-256 μg/mL。以上化合物的抗炎和抗菌活性均为首次发现。(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郭良程,周太刚,钟远海,宋浩,赵胜男[6](2019)在《铁催化硼烷氢转移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以硫酸铁为催化剂,硼烷四氢呋喃为氢源,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铁催化硼烷氢转移高效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的方法,合成了17个芳香胺衍生物,产率68%~90%,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袁满[7](2019)在《氮掺杂碳包裹钴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氢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催化剂在非均相催化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钴作为过渡金属的一员,其低成本、相对低毒性和独特的反应特性使得钴基催化剂在非均相催化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设计构建高效负载型钴基纳米催化剂是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较于纯碳材料,氮掺杂碳材料在导电性、表面活性以及表面亲水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作为催化剂载体时,氮掺杂碳材料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能够很好地改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氮掺杂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应运而生,其独特高效的催化性能使其在催化加氢方面备受关注。然而,钴纳米颗粒裸露负载型催化剂仍无法达到贵金属负载性催化剂的高效催化活性和耐腐蚀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与发展。为了进一步拓展氮掺杂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和研究。本论文设计了以廉价前驱材料通过简单的策略制备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钴纳米颗粒被均匀高分散地限制在碳基质中。氮碳壳层在空间上将钴纳米颗粒隔断,有效地避免了钴的团聚、烧结和流失。钴纳米颗粒与氮碳壳层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得表面氮碳壳表现出类金属性质。这使得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在芳香硝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中表现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所制备的催化剂的特殊结构对催化剂性能和稳定性作出了极大贡献。在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绿色可持续和超高效率的催化加氢方面,本研究制备的一系列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有着优异的催化性能。(1)在使用甲酸作为氢源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催化转移加氢体系中,设计合成的Co@NC-600催化剂有效地克服了甲酸对钴的腐蚀。所制备的催化剂在无碱体系中有着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该工作开拓了芳香硝基化合物的可持续性催化氢化,拓展了钴基催化剂在该领域的应用。(2)此外,我们设计构建了一种yolk-shell结构的多级孔纳米反应器,通过催化剂结构的调控达到了媲美贵金属催化效率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该工作中制备的Co@ZDC@mC-700纳米反应器催化剂在以水合肼作为氢源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的反应中表现出了超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活性几乎是同类型催化剂的50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宇,姜远光,费学宁,张如冰[8](2019)在《TiO_2光催化还原4种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iO_2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4种硝基化合物催化还原为芳胺.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催化剂种类、用量、溶剂种类以及4种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对光催化还原反应进程的影响,找出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1.5 g/L介孔TiO_2为催化剂,甲醇为溶剂,300 mg/L 3,4-二氯硝基苯为底物时,还原反应产率最高,达到98.1%.(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会宁,曹昌燕,刘剑,施杨,司锐[9](2019)在《负载于超薄氮掺杂碳纳米片上的钴单原子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氢转移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氢转移反应制备胺类化合物,具有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高活性、高选择性等优点.单原子催化剂具有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和独特的电子结构,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催化反应性能,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该反应的文献报道.本文制备了负载于氮掺杂超薄碳纳米片上的钴单原子催化剂(简写为CoSAs/NCNS),并将其应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氢转移反应中,在与文献报道类似的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的TOF达110.6 h~(-1),是已报道结果的20倍;且该催化剂对一系列具有其他不饱和官能团(如:卤素,氰基,醛基,乙烯基和乙炔基等)的硝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09期)

吕静[10](2019)在《铁、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及其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合成药物和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具有极高的工业价值。因此,选择性催化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形成对应的芳胺被认为是合成有机化学中最重要和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过渡金属负载或非金属杂原子掺杂的催化剂,由于其丰富的地球储存量,价格低廉,易获得的高比表面积及热稳定性等优点,可替代贵金属用于选择性催化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反应。因此,通过设计开发具备高催化活性且可稳定循环利用的过渡金属或非金属杂原子基多孔碳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以水合肼为氢源,探究不同催化剂体系下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的效果。筛选出最优催化剂的制备条件,最佳催化性能的反应条件,通过催化剂的形态特征、结构组成等表征参数分析影响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综合因素。此外,探讨最优催化剂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中的广泛适用性,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豆粕一步法热解制备含氮量丰富(RNC,6.5 wt%)的多孔碳材料,经KOH活化可得到711.9 m~2/g的比表面积,并且详细地解释了原位合成的丰富氮物种可以导致邻位碳电荷离域并产生更多的缺陷位点,形成类金属活性从而提高还原硝基化合物的速率。最终反应结果表明,对氯硝基苯在5小时达到完全转化而且没有脱氯现象发生,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比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显着的化学选择性,比同类的非金属催化剂所需要的反应温度低。第二部分:将二茂铁甲醛和对苯二胺通过简单的热聚合反应形成多孔有机聚合物(POP),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制备γ-Fe_2O_3纳米颗粒负载的含氮多孔碳材料(γ-Fe_2O_3/NPC)。氮原子和铁原子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双功能催化加氢,其中γ-Fe_2O_3纳米颗粒含量为34.5 wt%。结果表明,反应时间达到80分钟时,催化剂可达到99.8%的转化率和接近100%的选择性。即使重复使用多次,催化剂仍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和超高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芳硝基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咪唑酮及其衍生物是生物和药物活性分子,可作为荧光蛋白的发色团,尤其是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也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寻找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合成咪唑酮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异恶唑烷类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药理特性和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一些天然产物和合成药物中。由于其具有特殊的N-O键,常用于构建β-内酰胺、β-氨基酸、氨基醇和生物碱等化合物的前体;鉴于其重要的生物和医药应用,寻找简单绿色且高效的合成异恶唑烷的方法变得很有必要。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丙二酸酯与脒类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实验选用亚硝基苯、丙二酸二乙酯与N-苯基苄脒的反应作为模板反应,分别考察了促进剂及其用量、溶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等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出该反应以0.5当量KOH作促进剂,1.2 mL的氯仿(CHCl_3)为溶剂,温度为60℃,物料配比为1.3:1.7:1.0的条件下最终反应可取得94%的收率。接着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分别考察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丙二酸酯和脒类化合物的普适性,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底物均可取得60%~94%的收率;最后,通过设计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接着,研究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N-对甲苯磺酰基醛腙与单取代烯烃的环加成反应,选用亚硝基苯、N-对甲苯磺酰腙与苯乙烯的反应作为模板反应,分别考察了促进剂及其用量、溶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等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1.3当量KOH作促进剂,1.0 mL的甲苯作溶剂,温度为100℃,物料配比为1.1:1.1:1.0,在该条件下收率可达92%。接着在最优条件下,考察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N-对甲苯磺酰基醛腙和烯烃化合物的广普性,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底物均可取得80%~98%的收率,说明该反应的最优条件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最后,通过设计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断。本论文使用KOH作促进剂分别考察了芳香亚硝基化合物、丙二酸酯与脒类化合物以及芳香亚硝基化合物、腙类化合物与芳香烯烃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得到了多官能团取代的咪唑酮衍生物以及异恶唑烷类衍生物。该环加成反应具有以下优点:(1)原料制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2)促进剂KOH廉价易得,避免了过渡金属的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硝基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毛康成.两种含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工艺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杜佳.丙二酸酯和脒以及腙和烯烃分别与芳香亚硝基化合物的叁组份环加成反应[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景培.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合成胺及醇-胺氧化耦合制亚胺高效催化剂的探索[D].吉林大学.2019

[4].云瑞瑞,马婉娇.铁基催化剂Fe_2P/C的设计合成及其温和条件下对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催化加氢性能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胡水瑶.马齿苋中儿茶酚胺类衍生物和硝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郭良程,周太刚,钟远海,宋浩,赵胜男.铁催化硼烷氢转移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J].合成化学.2019

[7].袁满.氮掺杂碳包裹钴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氢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8].赵宇,姜远光,费学宁,张如冰.TiO_2光催化还原4种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的影响因素[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9

[9].李会宁,曹昌燕,刘剑,施杨,司锐.负载于超薄氮掺杂碳纳米片上的钴单原子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氢转移反应(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10].吕静.铁、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及其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催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Ag/Pd催化芳硝基化合物的加...–Mo2C/AC催化水合肼还原芳硝基化井卤代芳硝基化合物加氢反应路线...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芳1.8具有协同效应的CkMo2C/AC...

标签:;  ;  ;  ;  ;  ;  ;  

芳硝基化合物论文_毛康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