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传释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传,虚词,方法,虚字,连词,开创性,释义。
经传释词论文文献综述
孟小驰[1](2019)在《评介《经传释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虚词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古至今,研究虚词的学者不胜枚举。《经传释词》是清代的一部训释虚词的专着,由经学大师、训诂学家王引之编着。该着作不仅代表了王引之卓越的学术成就,还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李璐笛[2](2019)在《《经传释词》“语助”类虚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王引之《经传释词》(文中简称《释词》)中“语助”作为研究对象,对书中“语助”类虚词逐一对比分析,进行归纳梳理,了解“语助”类虚词在王氏经学研究中的作用及价值,借以管窥当时的虚词、语法研究状况。本文主体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作者、版本、体例等几方面简单介绍《释词》;二是对王引之虚词理论的总结;叁是介绍本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四是分析本文研究价值和意义;五是指明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对《释词》所释之“词”及其相关的“辞”“语词”“语助”等几个术语的内涵比较,由此引出对“语助”类虚词的分析。第叁部分是对《释词》“语助”类虚词的具体分类研究。收集《释词》中关于“语助”的解释、説明,归纳总结“语助”类虚词的上下位关系和相关关系,以理解“语助”类虚词在训诂实践中的作用价值。第四部分由《释词》“语助”类虚词研究引起的对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扩展思考,即通过分析总结《释词》中语言学角度语法萌芽现象,倡导古汉语研究应该立足于本体实践。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全文,概述本文的研究情况,并指出研究不足。(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3-01)
王秋霞[3](2017)在《《虚字说》与《经传释词》训释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我国虚词研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袁仁林的《虚字说》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影响深远的虚词专着。袁仁林的《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正式以“虚字”命名的虚词专着,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代表了我国古代虚词研究的最高成就。《虚字说》和《经传释词》研究虚词侧重点不同,属于不同的学派,前者属于词章学派,后者属于训诂学派,两书在解释虚词时所使用的训释方法既有相同点,又有许多不同之处。袁仁林的《虚字说》主要采用了类比分析、上下文联系、引用故训、虚实结合等方法,最主要的是该书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的理论并结合修辞手法来讲解虚词,注重语言的运用及效果,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主要采用了引用故训、排比归纳、上下文联系、虚实结合、因声求义等方法,目的在于疏通文义,分析语言现象。其中“因声求义”法为后人所称道,因而在中国语言学史上享有突出地位。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古代语言史来说,是极为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4-15)
郑伟,曾成友[4](2016)在《论《马氏文通》对《经传释词》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传释词》和《马氏文通》是汉语语法史上两部重要的着作,而《马氏文通》则是上承秦汉以来的传统训诂学成果,下启分析性语言研究的先河,是中国传统语言研究和现代语言研究的接点,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语言研究新的转向。可以说,《文通》开启了语言研究的一个新时代。因此,全面分析《马氏文通》对传统语言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对于实现西方语法学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儒藏论坛》期刊2016年00期)
贾璐,章也[5](2015)在《论《经传释词》“今”字条的训释与词典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传释词》是清代小学家王引之的代表作。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清代着名学者王念孙之长子。王引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父子二人对经传名物实义的研究成果,都收入《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和《经义述闻》中,而发明虚字古训的心得,则大部分反映在《经传释词》中。王引之在《经传释词·自序》中说:"自九经、叁传及周、秦、西汉之书,凡助语之文,遍为搜讨,分字编次,(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贾璐,章也[6](2015)在《论《经传释词》对古汉语虚词教学的启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虚词教学是古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的重要环节,《经传释词》作为研究虚词的学术专着,在发明虚词古义、虚词的释义方法、虚词的义项分合等方面对古汉语虚词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5年09期)
张颖[7](2015)在《《经传释词》与《词诠》虚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颖[8](2015)在《《经传释词》训诂术语研究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传释词》作为近代虚词研究的重要着作,其所用的训诂方法和训诂术语代表了清代训诂学的成就。通过梳理《经传释词》训诂术语共得出4类31种,分别对其涵义和用途作了解释和举例说明。(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甜[9](2014)在《《经传释词》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的一部重要专着。此书反映的虚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众学者有很大的启发,对今天研究古汉语虚词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王引之着述此书的目的,一是探究经书中语词的用法"窥测古人之意,以备学者采择";二是纠正前人对经书中语词的误释,达到"前人所未及者补之,误解者正之"。(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27期)
李小静[10](2014)在《《经传释词》读后感——关于书中的并列连词》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一部系统地解释"语词"即"虚词"的着作,在中国语言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书中明确标明是并列连词这一术语的只有一个并且只出现了一次,即"连及之词",根据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得知,书中属于并列连词的还有"与、以、爰、越、为、维、惟、有、及、而、如、若、之"这十叁个词。(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4年05期)
经传释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取王引之《经传释词》(文中简称《释词》)中“语助”作为研究对象,对书中“语助”类虚词逐一对比分析,进行归纳梳理,了解“语助”类虚词在王氏经学研究中的作用及价值,借以管窥当时的虚词、语法研究状况。本文主体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作者、版本、体例等几方面简单介绍《释词》;二是对王引之虚词理论的总结;叁是介绍本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四是分析本文研究价值和意义;五是指明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对《释词》所释之“词”及其相关的“辞”“语词”“语助”等几个术语的内涵比较,由此引出对“语助”类虚词的分析。第叁部分是对《释词》“语助”类虚词的具体分类研究。收集《释词》中关于“语助”的解释、説明,归纳总结“语助”类虚词的上下位关系和相关关系,以理解“语助”类虚词在训诂实践中的作用价值。第四部分由《释词》“语助”类虚词研究引起的对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扩展思考,即通过分析总结《释词》中语言学角度语法萌芽现象,倡导古汉语研究应该立足于本体实践。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全文,概述本文的研究情况,并指出研究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传释词论文参考文献
[1].孟小驰.评介《经传释词》[J].青年文学家.2019
[2].李璐笛.《经传释词》“语助”类虚词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王秋霞.《虚字说》与《经传释词》训释方法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郑伟,曾成友.论《马氏文通》对《经传释词》的继承和发展[J].儒藏论坛.2016
[5].贾璐,章也.论《经传释词》“今”字条的训释与词典释义[J].辞书研究.2015
[6].贾璐,章也.论《经传释词》对古汉语虚词教学的启示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7].张颖.《经传释词》与《词诠》虚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8].张颖.《经传释词》训诂术语研究举隅[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
[9].李甜.《经传释词》浅议[J].文教资料.2014
[10].李小静.《经传释词》读后感——关于书中的并列连词[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