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病性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鉴定,致病性,牦牛,杆菌,雏鸡,病毒,心包。
致病性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林煜,樊海平,陈斌,薛凌展,钟全福[1](2019)在《大刺鳅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有腹腔积液、肠道发炎、肛门红肿、体表溃烂等症状的大刺鳅的肝、肾等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MaG170114NA。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产生死亡现象。从人工感染鱼体分离纯化得到菌株MaG170808NA,再次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后显示具有比MaG170114NA更强的致病力,证实分离菌株为大刺鳅致病菌。对分离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MaG170114NA对药物敏感性,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红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及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粘菌素B等12种表现耐药。(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佳慧,肖琦,汪伟,秦爱建,何孔旺[2](2019)在《两株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鉴定和小鼠致病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自江苏某猪场临床表现为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组织病料,经PCR检测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阳性病料经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进行PCV2分离并进行测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相关基因序列分析软件进行鉴定、分析。用分离的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2株PCV2毒株,分别命名为X46和5123,两毒株基因全长均为1 767 bp,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显示两毒株分别为PCV2d和PCV2b亚型,分离株P20代毒在PK15细胞上的TCID_(50)分别为10~(5.5)TCID_(50)/0.1 mL和10~(4.5)TCID_(50)/0.1 mL。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PCV2对小鼠增重有抑制作用,对肝、脾和肾有较强的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PCV2的致病机理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李俊娴,李敏捷,李梅荣,程王琨[3](2019)在《赤大袋鼠馆气载需氧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赤大袋鼠馆的运动场、缓冲道、饲养内舍、工作通道和饲料间5个区域一年四季的气载需氧菌浓度进行测定,通过16S rRNA基因和生理生化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气载需氧菌的组成。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致病性分析,采用药敏试纸片法分析致病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赤大袋鼠馆各个区域一年四季气载需氧菌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经生化鉴定及16S rRNA比对结果分析,共鉴定3大类细菌71株,其中葡萄球菌属共8种共37株,占分离菌的52. 1%;肠杆菌科细菌9个属,10种共31株,占分离菌的43. 7%;链球菌属细菌仅分离到2种3株,占分离菌的4. 2%。71株菌中,从饲养内舍分离出44株,其他区域共分离到27株,分离率分别为62. 0%和38. 0%。经致病性分析,2株大肠埃希菌,1株弗氏志贺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1株巴黎链球菌,共计6株菌为致病菌。分离的6株致病菌均对克林霉素耐药,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庆贺,王爽,张莎,张鹏宇,陈曦[4](2019)在《黑龙江省Ⅰ群4型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一种以鸡心包积液、肝炎为主要临床症状疾病的病原,采集3份发病鸡肝脏组织,接种9日龄SPF鸡胚分离病毒,并进行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鸡胚尿囊液中检测出大小约1 032 bp的目的片段,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分离的病毒与禽腺病毒C种4型同源性最高,达98.30%~98.80%。理化特性分析表明,病毒无血凝性,对BUDR敏感,对氯仿、乙醚不敏感。中和试验证实,4型禽腺病毒阳性血清能够有效中和病毒的感染,分离病毒攻毒SPF雏鸡后能够完全复制出与临床自然感染鸡相同的症状,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肝脏组织切片出现大量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心肌纤维间隙炎性细胞浸润。说明分离得到的病毒为禽腺病毒Ⅰ群4型。(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侯晓,徐结,张雪婧,何卓琳,吴润[5](2019)在《甘肃某牦牛场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甘肃地区养殖场牦牛死亡原因,对无菌采集的牛肺组织中的分离菌株进行培养观察、革兰染色、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在TSA培养基上呈迁徙状生长,难以形成单个菌落,在SS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圆形中间带黑点的不透明菌落,分离菌株16 S rRNA测序结果BLAST比对后,与其参考菌株同源性为99.6%~99.9%,确定为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18种药物中11种药物敏感,6种药耐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致病性试验确定该菌分离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0.73×10~9CFU。(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王汉鼎,董海龙,孔新平,钱军[6](2019)在《一株西藏山南牦牛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西藏山南牦牛源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试验选用西藏山南病死牦牛肠道组织的未知菌源,进行分离培养、耐药性分析和致病性研究,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16SrRNA鉴定、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致死试验家兔,致死率高达83%,其同源性与标准大肠杆菌相比,达到了97%以上。结果说明该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较高的病死率。(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9年05期)
方振华,曾玉梅,洪美玲,丁利[7](2019)在《中华条颈龟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一起致中华条颈龟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的中华条颈龟体内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通过对分离菌的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动物攻毒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灰白色、不透明、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且光滑、中间凸起的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浅橘红色、圆形、光滑的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菌体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对排列,并将该分离菌命名为HNJ002;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运动性,且葡萄糖、蔗糖、半乳糖、麦芽糖、果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D-葡萄糖产酸、D-葡萄糖产气、明胶水解、氧化酶、吲哚、V-P试验反应为阳性;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且同源性达99%以上;动物攻毒试验显示,该菌对中华条颈龟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其对多数抗菌药较为敏感,对罗红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中度敏感,仅对少数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研究结果可为防治中华条颈龟维氏气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秦晓冰[8](2019)在《鸡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蛋鸡送检病料中,无菌采集病死鸡肺脏、肝脏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鉴定的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在血琼培养基上呈圆隆、露滴状、表面光滑带荧光的白色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PCR鉴定该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13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该菌对小鼠呈高致死性,表明该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周琦,刘少杰,李蕴玉,张香斋,张艳英[9](2019)在《海兰褐雏鸡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耐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引起海兰褐雏鸡发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无菌采集死亡海兰褐雏鸡的肝脏、关节脓液等病料组织,分离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CL-Z株。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的形态观察、生化特性检验、16S rRNA PCR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CL-Z株被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试验结果表明,CL-Z株对海兰褐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LD_(50))为3.2×10~9 cfu/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L-Z株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林可霉素等4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4种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潘力,吴静,于可响,黄兵,马秀丽[10](2019)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山东分离株S1的测序分析及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山东某地疑似患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死鸡的肝、肺、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SPF鸡胚传代接种、血凝试验、鸡胚矮化试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04/18株。结果显示,经3%胰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分离株有血凝性,未经处理病毒分离株不具有血凝性;鸡胚矮化试验发现该毒株明显抑制胚胎发育;进化树比对发现,该毒株与我国主要流行的QX株同源性最高,S1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3%。分离株用SPF鸡胚连续传3代后接种8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肺、脾、肾、气管等器官出现典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气管环纤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等部位可见抗原聚集。对被感染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进行跟踪检测,直到试验结束,被感染鸡仍有很高的病毒检出率。结果表明,最终确定该毒株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致病性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集自江苏某猪场临床表现为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组织病料,经PCR检测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阳性病料经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进行PCV2分离并进行测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相关基因序列分析软件进行鉴定、分析。用分离的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2株PCV2毒株,分别命名为X46和5123,两毒株基因全长均为1 767 bp,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显示两毒株分别为PCV2d和PCV2b亚型,分离株P20代毒在PK15细胞上的TCID_(50)分别为10~(5.5)TCID_(50)/0.1 mL和10~(4.5)TCID_(50)/0.1 mL。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PCV2对小鼠增重有抑制作用,对肝、脾和肾有较强的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PCV2的致病机理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病性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林煜,樊海平,陈斌,薛凌展,钟全福.大刺鳅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研究[J].农学学报.2019
[2].郭佳慧,肖琦,汪伟,秦爱建,何孔旺.两株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鉴定和小鼠致病性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9
[3].李俊娴,李敏捷,李梅荣,程王琨.赤大袋鼠馆气载需氧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
[4].朱庆贺,王爽,张莎,张鹏宇,陈曦.黑龙江省Ⅰ群4型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9
[5].侯晓,徐结,张雪婧,何卓琳,吴润.甘肃某牦牛场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9
[6].王汉鼎,董海龙,孔新平,钱军.一株西藏山南牦牛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高原农业.2019
[7].方振华,曾玉梅,洪美玲,丁利.中华条颈龟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19
[8].秦晓冰.鸡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9].周琦,刘少杰,李蕴玉,张香斋,张艳英.海兰褐雏鸡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耐药性[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潘力,吴静,于可响,黄兵,马秀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山东分离株S1的测序分析及致病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