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金属间化合物论文_金莎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三元金属间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合金,金属,结构,原理,组织结构,电子。

三元金属间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金莎城[1](2019)在《叁元稀土化合物对等离子喷涂Ti-Al/WC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稀土化合物添加到金属陶瓷涂层中对复合涂层实施改性,由于不同稀土化合物原子结构和化学活性不同,对复合涂层强韧化机制的影响不尽相同,包括与Ti-Al/陶瓷复合涂层其它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改变第二相的形态和性质或涂层中的有害夹杂物,改善涂层的组织结构,增加液体金属陶瓷的流动性,固溶强化的效果,晶格的变形和活化等,所以探究CeO_2、La_2O_3和Y_2O_3对复合涂层强韧化机制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添加CeO_2、La_2O_3、Y_2O_3稀土氧化物的Ti-Al/WC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机、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设备分别测定涂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物相成分及残余应力,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形貌,并用拉伸试验机对涂层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分析CeO_2、La_2O_3、Y_2O_3对其组织及摩擦学等性能的影响,探索叁元稀土化合物添加在Ti-Al/WC陶瓷复合涂层的强韧化和互相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1)添加叁元稀土氧化物涂层的组织明显细化,稀土氧化物能吸附有害元素,使得涂层结构由层状向团絮状转变,提高力学性能,促进熔滴的流动性,使得气孔变小和数量减少,降低了孔隙率,涂层致密性更好;通过物相发现涂层发生了固有强化,生成了第二相,使分布在组织中的硬质相增多,改善组织性能,并且促进熔滴蠕动,使得硬质相更加均匀分布在组织中,提高了涂层的强度和硬度。(2)改变了摩擦属性,由黏着磨损转变成磨粒磨损,改善了涂层力学性能,减少表面裂纹的生成,自润滑性良好,降低了摩擦系数,表现出更加优良的性能。(3)添加叁元稀土氧化物涂层的残余应力大大减少,能够提高涂层的抗破坏强度。晶粒的细化使得涂层与基体的面积增加,促进涂层元素渗透到基体,由机械结合变成了扩散结合,减小了涂层与基体的间隙,增大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能够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6)

孟令健[2](2017)在《稀土钴基叁元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磁性和磁热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制冷技术被认为是未来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制冷技术之一。相比与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技术,磁制冷技术有诸多的优点,例如高效环保,可靠性高等等。其中磁性材料所具备的磁热效应是磁制冷技术的基础,磁热效应通常可由等温磁熵变(ΔSm)或绝热温变(ΔTad)来表征。在磁制冷的研究中,寻找具有大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材料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研究任务。本文利用电弧熔炼结合高温退火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单相多晶的RECoC_2(RE=Gd,Ho,Er),RECoC(RE=Gd,Tb,Er)和RE2CoA13(RE = Gd,Tb,Dy,Ho)叁种金属间化合物,并对其结构、磁特性以及磁热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RECoC_2(RE=Gd,Ho,Er)金属间化合物为CeNiC_2型结构,空间群为Amm2。随着温度的升高RECoC_2(RE=Gd,Ho,Er)经历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磁结构相变,居里温度分别为15 K,11 K,14 K,计算得到的有效磁矩与稀土离子理论磁矩接近。RECoC_2(RE=Gd,Ho,Er)在外加磁场为0-5T下熵变的最大值-ΔSMmax分别为28.4J/kg K,15.6J/kg,17.2J/kgK,且没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出现,这对于磁制冷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RECoC_2(RE=Gd,Ho,Er)在外加磁场为0-5T下相对制冷能力(RCP)分别为566J/kg,242J/kg,378J/kg,制冷能力(RC)分别为 369J/kg,183J/kg,243J/kg。RECoC(RE=Gd,Tb,Er)均为YCoC型结构,空间群为P4/mmm。随着温度的升高RECoC(RE=Gd,Tb)经历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磁结构相变,居里温度分别为14 K,22 K;ErCoC存在反铁磁到顺磁的磁结构相变,奈尔温度为10 K,并且随着磁场的变化发生具有一级相变特征的反铁磁到铁磁的变磁性转变。计算得到在外加磁场为0-5T下RECoC(RE=Gd,Tb,Er)熵变的最大值-ΔSMmax分别为32.0 J/kgK,16.5 J/kgK,18.7J/kgK,相对制冷能力(RCP)分别为 567 J/kg,470 J/kg,371J/kg,制冷能力(RC)分别为 415J/kg,363J/kg,289J/kg。RE_2CoA1_3(RE=Gd,Tb,Dy,Ho)均为 MgCu_2 型结构,空间群为 Fd-3m,晶格常数a分别为7.708,7.688,7.629,7.626 A。随着温度的升高RE_2CoAl_3(RE=Gd,Tb,Dy,Ho)经历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磁结构相变,居里温度分别为70K,47 K,33 K,20 K。计算得到在外加磁场为0-5 T下RE_2CoAl_3(RE=Gd,Tb,Dy,Ho)熵变的最大值-ΔSMmax分别为 13.2 J/kg K,8.6 J/kgK,7.7 J/kgK,14.1 J/kgK,此外伴随着较大的熵变值并没有滞后现象的出现,这对于磁制冷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制冷能力(RCP)分别为602J/kg,368J/kg,340J/kg,382 J/kg,制冷能力(RC)分别为 450J/kg,285J/kg,268J/kg,294J/kg。(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7-05-01)

杨赛[3](2016)在《叁元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两个问题日益突出,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日益锐减,寻求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显得愈发迫切,近几十年,光催化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光催化剂能有效光解水,得到清洁环保的氢气,同时光催化剂能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大分子,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中的水污染问题。本论文以Ca In2S4和CuWO_4两种催化剂为主体,对它们的制备、改性方法以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探究。一方面重点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对Ca In2S4光催化剂控制合成的结构性能影响,另一方面制备出了g-C_3N_4/Ca In2S4、g-C_3N_4/CuWO_4两种复合光催化剂;采用一系列分析手段对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化学组成、光学吸收性能、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溶液测试表征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发现改性后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以Ca(NO3)2·4H2O,In(NO3)3·4.5H2O和CH3CSNH2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Ca In2S4光催化剂,并且通过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对Ca In2S4进行控制合成。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BET比表面积测试(BET)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得,通过水热法合成的样品的纯度较高,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对Ca In2S4进行控制合成,改变其形貌,结构与光学性质。在可见光光照下,用制备的样品对罗丹明B(Rh B)溶液进行降解。(2)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g-C_3N_4/Ca In2S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UV-Vis、BET等表征方式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形态和光学性质。XRD结果表明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得g-C_3N_4/Ca In2S4样品,并且g-C_3N_4的加入不会改变Ca In2S4晶型;观察SEM、TEM图片g-C_3N_4与Ca In2S4成功复合形成复合光催化剂;UV-Vis谱图说明了g-C_3N_4的加入可以略微降低Ca In2S4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催化降解Rh B结果表明g-C_3N_4/Ca In2S4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更强的催化性能,同时探讨了g-C_3N_4/Ca In2S4复合光催化剂样品高光催化活性的机理。(3)使用沉降法制备CuWO_4光催化剂前驱体,并在700℃下进行煅烧,得到CuWO_4样品,接着选取了g-C_3N_4作为复合的材料,使用化学吸附法制备g-C_3N_4/CuWO_4复合光催化剂,分别制备1 wt%g-C_3N_4/CuWO_4,3 wt%g-C_3N_4/CuWO_4,5 wt%g-C_3N_4/CuWO_4,7 wt%g-C_3N_4/CuWO_4,10 wt%g-C_3N_4/CuWO_4,最后对得到的样品进行XRD晶像、SEM形貌、UV-Vis图谱、红外光谱分析和光催化降解MB活性测试,最后确定了7 wt%是g-C_3N_4的最佳复合量,该条件下制备的g-C_3N_4/CuWO_4光催化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0)

朱兆强,杜卫民,郭威,朱文娟[4](2016)在《过渡金属叁元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叁元化合物由于其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并被应用于电子、光学和光电设备等领域。本文对近几年过渡金属叁元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比讨论了其电化学性能与优缺点,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张来启,黄永安,林均品[5](2016)在《Mo-Si-B叁元系金属间化合物超高温结构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Mo-Si-B叁元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具有高熔点,存在韧脆转变,且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相对低的密度,是极具潜力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是也存在低温脆性大,高于1 300℃时高温强度尤其抗蠕变能力不足的缺点,阻碍了其应用。本文从制备工艺、组织结构、高温抗氧化性能、力学性能和合金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T2,Moss+Mo3Si+T2和T1+T2+Mo3Si叁个相区合金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原位合成制备技术和"少量多元"合金化是Mo-Si-B叁元系合金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彭思雯,毛萍莉,刘正,王峰,王志[6](2015)在《Mg-Zn-Cu合金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第一性原理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Castep程序软件,分析了Mg-Zn-Cu合金系Mg Cu2,Mg Zn2及Cu Zn叁种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力学性质和德拜温度。合金形成热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叁种金属间化合物中Mg Cu2具有最强的合金形成能力及相结构稳定性。利用电子结构计算结果中的态密度、布居分析及金属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计算了MgC u2、Mg Zn2及Cu Zn的力学性质(弹性常数、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结果表明:Cu Zn的抗变形能力最强、刚度及硬度最大,叁种金属间化合物均为延性相。由弹性常数可以推导出德拜温度,Cu Zn的德拜温度最高。(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5-10-25)

马振宁,蒋敏,王磊[7](2015)在《Mg-Y-Zn合金叁元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及其相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Mg-Y-Zn合金叁元金属间化合物X-Mg_(12)YZn相和W-Mg_3Y_2Zn_3相的晶格常数、形成焓和电子结构.形成焓的计算结果表明,X-Mg_(12)YZn相和WMg_3Y_2Zn_3相都具有负的形成焓,并且W-Mg_3Y_2Zn_3相的形成焓更低;电子结构的计算分析表明,WMg_3Y_2Zn_3相成键峰主要来自Mg的2p轨道、Zn的3p轨道和Y的4d轨道的贡献.而X-Mg_(12)YZn相成键峰主要来自Mg的3s和2p轨道、Zn的3p轨道和Y的4d轨道的贡献.对W-Mg_3Y_2Zn_3相(011)面和XMg_(12)YZn相(0001)面的电荷密度分析表明,两相中Zn-Y原子间都形成了共价键,且W-Mg_3Y_2Zn_3相的共价性比X-Mg_(12)YZn相的共价性更强.在费米能级低能级处,W-Mg_3Y_2Zn_3相具有更多的成键电子数,决定了W-Mg_3Y_2Zn_3相比X-Mg_(12)YZn相有更好的相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18期)

邹恒野[8](2015)在《新型叁元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位聚合物用途广泛,在气体存储与吸附、分子磁体、光学、电学、声学等多方面都有所应用。但是,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定向合成依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合理地选择有机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对构筑成配位聚合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选用几种不同的有机羧酸和不同的中性含氮配体,在水热和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十二个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并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和发光、磁性等方面的性质。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以刚性配体9,9’-二甲基-2,7’-二咪唑芴(bimf)作为配体,通过水热、溶剂热的方法,分别合成出以下七个化合物:[Zn5(μ3-OH)2(bdc)2(bimf)2]·4H2O(1),[Zn(bdc)(bimf)]·2H2O(2),[Cd(bdc)(bimf)(H2O)]·2H2O(3),[Cd4(cdc)4(bimf)2(H2O)2]·2H2O(4),[Cd(cdc)(bimf)](5),[Zn2(Hbtc)2(bimf)2]·H2O(6)和[Cd3(btc)2(bimf)3(H2O)]·2H2O(7)(H3btc=均苯叁甲酸,H2bdc=对苯二甲酸H2cdc=间苯二甲酸),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测定。化合物1是具有五核Zn簇的12-连接fcu拓扑结构的化合物。化合物2拥有4重穿插的Sr Al2拓扑网络结构,化合物3具有一个2重穿插的(4,4)网络结构。化合物4为8-连接的hex拓扑网络结构。化合物5拥有双节的Pt S拓扑骨架结构。化合物6是一个具有罕见的(66)·(64·82)双节点拓扑网络结构。化合物7具有一个包含了3,4,8-节点的拓扑网络结构。我们对这七个化合物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2、以半刚性二羧酸H2pdda和不同构型的含氮化合物作为配体,使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五个新型配位聚合物8-12:[Zn(pdda)(bpy)](8),[Ni(pdda)(bib)]·H2O(9),[Ni(pdda)(bpp)](10),[Cd2(pdda)2(bit)(H2O)2](11),[Mn4(pdda)4(phen)2]·H2O(12)(H2pdda=4,4'-(1,3-亚苯基双氧)二苯甲酸)和含N配体(bpy=2,2’-联吡啶,bib=1,4-二咪唑丁烷,bpp=1,3-二(4-吡啶)丙烷,bit=1,4-双(咪唑-1-甲基)苯,phen=1,10-邻菲罗啉)并对他们进行了X射线(XRD)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分析以及热重分析(TA)。化合物8展示的是一个相互缠绕的单螺旋链。化合物9为一个类聚轮烷(4,4)层网状缠绕结构。化合物10为互相包接的两个(4,4)层。化合物11为一个可拆为双螺旋的(4,4)层。化合物12具有Nb O拓扑网络结构。我们对这些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艾桃桃,王芬[9](2015)在《柔性叁元碳化物增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温轻合金,但是室温塑性差和脆性大,超过850℃氧化抗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实用化进程。复合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手段被广泛用于制备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此时增强相的类型影响着产物的性能。与大多数脆性硬质陶瓷相相比,柔性层状叁元化合物Mn+1AXn(简称MAX)兼具金属和陶瓷的双重优异特性,是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最为理想的增强相。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MAX相增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种思路,进一步推动高性能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5年02期)

刘智超,崔雪菡,顾广瑞,吴宝嘉[10](2014)在《高压下叁元金属间化合物SrAlSi的电学和晶格动力学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叁元金属间化合物SrAlSi在高压下的电子性质和晶格动力学性质.叁元金属间化合物SrAlSi具有和MgB2类似的六角蜂巢状结构,Sr原子取代了Mg原子的位置,Al、Si原子无序地占据B原子的位子.通过对SrAlSi叁元金属间化合物能带和叁维费米面的计算,发现在压力的作用下SrAlSi费米面附近的能带发生电子拓扑变化,压力可以导致电子拓扑结构相变(ETTs).通过晶格动力学研究发现,在压力的作用下,SrAlSi的光学支沿着A-L-H方向逐渐软化,声学支逐渐变硬,说明金属间化合物SrAlSi在压力作用下结构不是很稳定,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大,会有新的结构出现.(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4年06期)

三元金属间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制冷技术被认为是未来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制冷技术之一。相比与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技术,磁制冷技术有诸多的优点,例如高效环保,可靠性高等等。其中磁性材料所具备的磁热效应是磁制冷技术的基础,磁热效应通常可由等温磁熵变(ΔSm)或绝热温变(ΔTad)来表征。在磁制冷的研究中,寻找具有大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材料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研究任务。本文利用电弧熔炼结合高温退火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单相多晶的RECoC_2(RE=Gd,Ho,Er),RECoC(RE=Gd,Tb,Er)和RE2CoA13(RE = Gd,Tb,Dy,Ho)叁种金属间化合物,并对其结构、磁特性以及磁热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RECoC_2(RE=Gd,Ho,Er)金属间化合物为CeNiC_2型结构,空间群为Amm2。随着温度的升高RECoC_2(RE=Gd,Ho,Er)经历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磁结构相变,居里温度分别为15 K,11 K,14 K,计算得到的有效磁矩与稀土离子理论磁矩接近。RECoC_2(RE=Gd,Ho,Er)在外加磁场为0-5T下熵变的最大值-ΔSMmax分别为28.4J/kg K,15.6J/kg,17.2J/kgK,且没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出现,这对于磁制冷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RECoC_2(RE=Gd,Ho,Er)在外加磁场为0-5T下相对制冷能力(RCP)分别为566J/kg,242J/kg,378J/kg,制冷能力(RC)分别为 369J/kg,183J/kg,243J/kg。RECoC(RE=Gd,Tb,Er)均为YCoC型结构,空间群为P4/mmm。随着温度的升高RECoC(RE=Gd,Tb)经历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磁结构相变,居里温度分别为14 K,22 K;ErCoC存在反铁磁到顺磁的磁结构相变,奈尔温度为10 K,并且随着磁场的变化发生具有一级相变特征的反铁磁到铁磁的变磁性转变。计算得到在外加磁场为0-5T下RECoC(RE=Gd,Tb,Er)熵变的最大值-ΔSMmax分别为32.0 J/kgK,16.5 J/kgK,18.7J/kgK,相对制冷能力(RCP)分别为 567 J/kg,470 J/kg,371J/kg,制冷能力(RC)分别为 415J/kg,363J/kg,289J/kg。RE_2CoA1_3(RE=Gd,Tb,Dy,Ho)均为 MgCu_2 型结构,空间群为 Fd-3m,晶格常数a分别为7.708,7.688,7.629,7.626 A。随着温度的升高RE_2CoAl_3(RE=Gd,Tb,Dy,Ho)经历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磁结构相变,居里温度分别为70K,47 K,33 K,20 K。计算得到在外加磁场为0-5 T下RE_2CoAl_3(RE=Gd,Tb,Dy,Ho)熵变的最大值-ΔSMmax分别为 13.2 J/kg K,8.6 J/kgK,7.7 J/kgK,14.1 J/kgK,此外伴随着较大的熵变值并没有滞后现象的出现,这对于磁制冷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制冷能力(RCP)分别为602J/kg,368J/kg,340J/kg,382 J/kg,制冷能力(RC)分别为 450J/kg,285J/kg,268J/kg,294J/k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元金属间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金莎城.叁元稀土化合物对等离子喷涂Ti-Al/WC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9

[2].孟令健.稀土钴基叁元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磁性和磁热效应研究[D].东北大学.2017

[3].杨赛.叁元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朱兆强,杜卫民,郭威,朱文娟.过渡金属叁元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6

[5].张来启,黄永安,林均品.Mo-Si-B叁元系金属间化合物超高温结构材料研究进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

[6].彭思雯,毛萍莉,刘正,王峰,王志.Mg-Zn-Cu合金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第一性原理计算[C].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5

[7].马振宁,蒋敏,王磊.Mg-Y-Zn合金叁元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及其相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5

[8].邹恒野.新型叁元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

[9].艾桃桃,王芬.柔性叁元碳化物增强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金属热处理.2015

[10].刘智超,崔雪菡,顾广瑞,吴宝嘉.高压下叁元金属间化合物SrAlSi的电学和晶格动力学特性(英文)[J].计算物理.2014

论文知识图

铝与镀锌钢板和低碳钢板焊接时的主路...Ni_Al_M叁元金属间化合物的声子...Ni_Al_M叁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比热...用Ni球球磨wA1-33.2%wcu熔体后产物的X射...不同球磨(200r/min)时间粉末热压烧结...(a)含有1.2wt.%TiC的Al-20wt.%Si合金...

标签:;  ;  ;  ;  ;  ;  ;  

三元金属间化合物论文_金莎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