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某矿区9号脉构造带初步分析

南岭地区某矿区9号脉构造带初步分析

一、南岭地区某矿田九号脉构造带初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宇霆[1](2021)在《诸广南长江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流体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花岗岩型铀矿铀矿我国铀矿床主要的工业类型,诸广山铀矿田则是我国华南花岗岩型矿床的重要矿田之一。长江地区作为诸广山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大量研究只针对于单个矿床,对区域中各个矿床的研究和对比存在不足。成矿流体研究一直是热液型矿床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诸广南长江地区热液型铀矿床开展系统性的成矿流体作用研究,可以完善和补充该地区铀矿床的成矿机制问题。长江地区的主要铀矿床分布在主断裂棉花坑断裂、里周断裂、黄溪水断裂、油洞断裂挟持位置的近南北向构造中,矿体产状相对稳定铀矿石类型多样,矿化延伸性好,在长江1号深钻的深部发现的厚大工业矿体,这证明区域上深部有较大的找矿空间。长江地区铀矿化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伴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萤石、伊利石、方解石等。根据各个铀矿床的实际矿化情况,铀矿化可以划分为三期三阶段,即成矿前期、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其中成矿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矿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成矿晚阶段。其中成矿早阶段以红色微晶石英为特征,主成矿阶段主要为白色微晶石英或无色石英脉和紫色萤石,而成矿晚阶段则伴随浅色萤石、方解石和梳状石英的发育。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性质方面,棉花坑矿床的成矿流体由主成矿阶段的低盐度(6.15wt%Na Cleqv)、中高温(308℃)的Na Cl-KCl-Ca SO4-H2O体系逐渐演化为成矿后期低盐度(3.00wt%Na Cleqv)低温(147℃)的简单Na Cl-Ca SO4-H2O体系。长排地区铀矿床(长江1号矿体)成矿流体在成矿早阶段为低盐度(10.77wt%Na Cleqv)、中高密度、中高温(291℃)的高硫的Na Cl(F)-KCl(F)-Ca SO4-H2O的体系,而在成矿后期转化为低温(152℃)、低盐度(3.9wt%Na Cleqv)、高密度的低硫的Na Cl(F)-KCl(F)-Ca SO4-H2O体系。成矿流体为相对富含Ca2+的流体,且在成矿期萤石中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氢气,表明流体具还原性。书楼丘矿床的成矿流体由成矿期低盐度(5.4wt%Na Cleqv)、中高温(284℃)、中密度的流体转化为后期低温(189℃)、低盐度(4.9wt%Na Cleqv)、高密度的流体。水石矿床成矿后期的流体具有低盐度(3.87wt%Na Cleqv)、中高密度、低温(157℃)的特征。蚀变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铀成矿流体为富碱土元素(Ca),大离子的过渡元素(Co、Cr、Mo)且成矿流体富集重稀土、富含成矿元素(U)以及F等挥发分,且成矿流体属还原性流体。成矿流体来源方面,成矿流体具有岩浆热液和深源地幔流体的特征,是岩浆热液作用于深部循环的地下水沿构造上涌与产铀岩体作用萃取成矿物质,并在运移和成矿过程中混入了大气降水,在成矿晚阶段和成矿后期大气降水的比例逐渐增大,并在后期作用于岩体形成较为广泛的伊利石蚀变。成矿流体的演化方面,从成矿前期到成矿期再到成矿后期,成矿流体由含幔源组分的碱性、还原性高温高压高硫流体逐渐经历降温减压和流体混合作用,演化成为具大气降水特征的氧化性、酸性流体。长江地区铀成矿是中生代大陆热点作用下,来自深部地壳和地幔的流体沿着区域深大断裂不断与富铀岩体作用富集了U元素并在浅部与大气降水混合后逐渐将铀矿卸载。长江1号的深部铀矿化表明了该地区向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柏道远,李彬,周超,孙骥,魏方辉,曾广乾,姜文,李银敏,蒋启生[2](2021)在《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事件及其构造背景》文中研究说明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为一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关于带内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流体来源、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多方面资料,对带内各主要金矿区的成矿时代逐一进行详细解析,以此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区域金矿成矿地质事件及其时代,并探讨了各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初步形成以下认识。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主要发生了加里东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等3期金成矿事件。加里东期金矿成矿年代为430~410 Ma(志留纪后期),产于同期雪峰冲断带的中段-西南段和东段东部、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的东北部等3个地区,各区赋矿地层分别为板溪群、冷家溪群、冷家溪群,前两个地区的成矿与加里东运动变质变形和构造活化作用有关,后一个地区的成矿与志留纪后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提供热能和流体有关。印支晚期金矿成矿年代为227~202 Ma(晚三叠世),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缘构造岩浆隆起带,与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热能和热液驱动有关。燕山期金矿成矿年代为152~13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主要分布于同期雪峰冲断带东南部构造岩浆隆起带的东部,与伸展环境下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杨岳清,王登红,孙艳,赵芝,刘善宝,王成辉,郭维明[3](2021)在《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三稀)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矿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矿床地质工作者大家庭中的成员,一直致力于三稀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其中,对世界闻名的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稀有稀土矿床较早就投入了工作,他们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在湖南香花岭含铍条纹岩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1970年后,在内蒙古巴尔哲、福建南平和四川大水沟稀土、稀有和分散元素等矿床发现后,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国首次发现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后,对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确定和分布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三稀资源被确定为关键矿产后,矿产资源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不但取得了理论上的创新,而且发现了一批新的三稀矿产地,尤其是在川西甲基卡和可尔因等地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等工作,其中钻探工作量就达11818.96 m,为把川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建设成为国家大型锂矿基地作出了新贡献。对于卤水型锂及其他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也一直是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重点,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及江汉盆地等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

张宝林,吕古贤,余建国,梁光河,徐兴旺,李志远,张启鹏,史晓鸣,魏竣滨,许道学,李旭,赵鹏[4](2021)在《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资料解译与找矿应用》文中提出基于岩(矿)石物性参数和矿床成因类型建立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在深部找矿预测中出现了多解性的问题,急需找到地球物理方法能够高精度识别的地质体目标。多年的找矿实践表明,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就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业已取得显着的找矿效果。目前,大比例尺的矿区地球物理勘查工作较多,而中比例尺的矿田地球物理研究比较薄弱,且两者均缺乏分层次的战略指导。为了建立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判别标志,需要厘清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间-空间关系,加强地质力学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联系。文章提出分层次处理和解释地球物理信息的思路,即根据研究区构造形迹的"米字型"结构特征和构造体系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从矿田、矿床2个层次解析不同尺度-维度的地球物理勘查资料,提取构造变形岩相带信息。具体操作流程为先在矿田范围内布置面积性物探,解译"米字型"断裂构造系统,选定张性和张扭性含矿断裂构造,预测找矿方向;再在含矿断裂带布置大深度物探剖面,分析剥蚀程度和埋藏深度,结合化探信息圈定找矿靶区位置。文中以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为例,介绍该方法的找矿应用效果。首先从矿田地球物理资料中解译出新华夏构造体系"米字型"分布的构造形迹,然后在2个矿区内确认了北北西和北西西走向的构造变形岩相带是主要的含矿构造带,且两者之间存在时空上的先后关系,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高海东[5](2021)在《相山铀矿田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文中认为在相山铀矿田研究中发现,富大铀矿体中磷含量明显增高,矿石中P2O5与U、Th、REE元素的含量上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开展相山矿田内各地质体中磷与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模拟实验等研究,分析磷对U、Th、REE元素的活化、运移、沉淀富集的影响,探索铀矿石中磷的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意义。首先,测试了各类背景岩石、弱蚀变围岩、强蚀变近矿围岩、不同品位铀矿石和主要造岩矿物及其对应的蚀变矿物等地质体中P2O5、U、Th、REE等的含量,并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各种地质体中这些组分的特征及变化规律,探讨成岩过程、蚀变过程及矿化过程中磷对U、Th、REE等组分富集的影响。其次,应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对富大铀矿体内与铀相关的磷灰石的种类、赋存特征、结构形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大量测试,研究富大铀矿体中磷、铀等组成的矿物学特征及相互关系。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磷和U活化、磷灰石吸附铀沉淀两个方向的模拟实验,了解磷与U、Th、REE等元素的迁移规律,验证磷灰石可吸附U、REE等沉淀富集;再结合已有成矿温度、年代等方面的成果,分析相山铀矿成矿作用中磷对成矿的意义。取得以下成果:(1)各类背景围岩中P2O5的含量相差不大,但U、Th、REE含量相差较大。P2O5含量,变质岩中平均值0.13%,碎斑熔岩中平均值0.03%,花岗斑岩中平均值0.11%。P2O5含量在背景岩石中总体含量较低,且在变质岩与花岗斑岩中相近,略高于碎斑熔岩。U含量,变质岩中平均值2.7×10-6,碎斑熔岩中平均值8.46×10-6,花岗斑岩中平均值5.85×10-6,这几种背景围岩U含量有3倍左右的变化,且铀含量高低顺序为碎斑熔岩>花岗岩>变质岩。在变质岩重熔形成碎斑熔岩、花岗斑岩等演化过程中,U、Th、REE等明显富集,但P2O5含量变化不明显,由此推测相山矿田在成岩过程中从早到晚U、Th、REE等明显富集,P2O5无富集。(2)矿化过程中P2O5与U、Th、REE等元素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1)在含矿剖面中,从未蚀变→近矿蚀变围岩→矿体中,P2O5与U、Th、REE等元素逐渐增加。(2)铀矿石中P2O5与U、Th、ΣREE、LREE、HREE等总体呈正相关关系,U含量越高,P2O5与这些元素正相关性越明显。特富矿石(铀品位高于1%)中,P2O5与Th、ΣREE、HREE等明显富集,为重稀土富集型,P2O5与U等元素总体呈显着正相关。(3)斑岩型和熔岩型矿床内P2O5与U、Th、ΣREE、LREE、HREE均呈非线性的正相关性,P2O5含量熔岩型矿床含量比斑岩型高,U含量也是如此。在相山矿田无论贫富铀矿石中,P2O5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岩石,且与U、Th、REE正相关,是良好的铀矿化标志和找矿标志。(3)蚀变过程中P2O5与U、Th、REE同步增长,显示P2O5对这些成矿组分活化迁移有促进作用。相山矿田中,长石和云母等主要组成矿物蚀变过程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总体上,不同蚀变程度的长石P2O5与U、Th等元素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长石蚀变为绢云母蚀变为绿泥石过程中,U、Th含量增加,P2O5含量减少。不同蚀变程度的黑云母P2O5与U、Th等元素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稀土含量越高,相关性越明显;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过程中,U、Th含量增加,P2O5含量减少。磷铀活化迁移实验表明,P2O5与U、Th、ΣREE、LREE、HREE在酸性条件下,从固态进入液相状态,且酸性越强进入液相状态的比例越高,叠加氧化条件后磷和铀进入液相状态的比例再次提高。以上蚀变过程及活化迁移实验结果都表明,在酸性热液环境中磷对U、Th、REE等从固态进入液相状态有积极作用,利于其活化迁移。(4)P2O5对相山矿田铀沉淀富集形成富大矿体有重要的意义,是相山铀矿田形成富大铀矿体不可或缺的因素。(1)相山矿田富大铀矿体中磷灰石主要为氟磷灰石,可大致分为自形-半自形磷灰石和它形两类。前者不含铀矿物,粒度一般较大,包裹体成群出现,均一温度集中在165~288℃,铀矿物主要成星点状或细脉状分布在其周围或裂隙中。后者表面较为粗糙,为微晶磷灰石堆积而成,包裹体小且少,均一温度233℃、373℃、383℃,一般磷灰石内有粒状或微小的星点状铀矿物。(2)磷灰石在酸性条件下可吸附铀,反应可自发进行,磷灰石吸附铀后无新的U与P的矿物相生成,铀呈非晶质态吸附在磷灰石表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同时伴有物理吸附。(3)结合前人关于相山存在早、晚两期成矿阶段的认识,P2O5在两期铀沉淀成矿阶段意义有一定的差异。早期成矿阶段(115±0.5)Ma,主要是在斑岩形成后期,形成的U矿石品位较低,P2O5活化酸性火山岩和斑岩中的铀等成矿元素,热液温度高,成矿温度约为310℃,与微晶磷灰石包裹体均一温度233℃、373℃、383℃相近,推测微晶磷灰石主要形成于早期成矿阶段。晚期成矿阶段(98±8)Ma,也是红盆形成阶段,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热液主要来源于盆地脱水后的深大断裂增温的盆地水,磷能促进铀等成矿组分从固相进入热液活化迁移,受控盆断裂长期影响热液量大、作用时间长,成矿温度低,约为220℃上下,与中粗粒自形-半自形磷灰石包裹体均一温度165℃-288℃相近。推测中粗粒磷灰石主要形成于晚期阶段。两个成矿期次可以单独成矿,如云际矿床早期铀成矿作用特征较为明显,形成的矿石U品位低;也可两期叠加成矿,两期叠加成矿是相山矿田富大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山南和邹家山矿床。创新性认识主要有:相山矿田铀矿化中P2O5含量与U、Th、REE总体正相关,P2O5是富大铀矿成矿和找矿的重要标志。热液环境中P2O5能促进U、Th、REE等从固相进入液相,在相山两期热液成矿阶段,P2O5对铀活化迁移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变质岩重熔的成岩阶段这两者相关性不明显。相山铀矿成矿过程中磷灰石对铀的吸附沉淀,也是铀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在早晚两期成矿中,磷对铀的迁移、活化、沉淀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刘程爱,易立文,鲁安怀,谷湘平,于娟,张圆圆,李秋平[6](2021)在《青海虎头崖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与成因》文中指出虎头崖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该区岩浆活动强烈,具有Fe、Cu、Mo、Pb、Zn等多金属成矿元素组合。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虎头崖矿床不同矿脉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毒砂6种主要矿石矿物的标型特征,探讨其对于矿床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通过分析虎头崖矿床2号矿脉、6号矿脉、7号矿脉闪锌矿中Zn/Fe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9.62、32.71、24.91)、Zn/Cd比值(均值分别为179.39、148.00、182.33)、Fe含量和FeS含量,以及黄铜矿中S元素含量、(Fe+Cu)/S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97、1.90、1.86),认为虎头崖矿床大致形成于中温环境,成矿温度自主岩体沿断层接触带向围岩逐渐降低,且7号脉闪锌矿成矿温度表现出从第1世代到第3世代逐渐降低的特点。根据磁铁矿中TiO2、Al2O3、MgO、MnO和闪锌矿中Fe、Mn、Cd、Zn等化学成分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虎头崖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矿床。

尹政,赵正,陶建利,吴胜华,李宏伟,甘加伟,陈伟,李小伟[7](2021)在《赣南合龙钨矿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成矿模式》文中研究表明合龙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北-北东向于山构造带交汇部位,是南岭东段于都-赣县矿集区的重要组成。合龙钨矿床是赣南地区近年在石英脉型钨矿勘查取得最重要突破的矿区,新发现钨多金属矿体达48条,新探明黑钨矿资源量3.5万余吨,WO3平均品位2.189%,深部具有大型以上资源潜力。合龙钨矿床以外带石英大脉型矿体与岩体内石英细脉-云英岩型钨矿体分带共生为特色,区别于经典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的"五层楼"分带,也不同于"西华山式"仅岩体内成矿和"盘古山式"的仅岩体外成矿,故对其开展成岩成矿时差研究、内外带成矿过程对比研究和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矿床地质工作基础之上,对该矿床进行了较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对比了不同阶段、不同分带黑钨矿和白钨矿的矿物化学特征;应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深部隐伏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59.0Ma;应用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测定了内带石英脉-云英岩型矿体成矿时代为157.3Ma,外带石英脉型矿体成矿时代为159.6Ma。研究表明,合龙钨矿床形成于燕山早期,是华南东部中生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产物,其成矿作用紧随花岗质岩浆侵入而发生,成岩与成矿时间基本一致。内脉带矿化略晚于外脉带钨矿化,外脉带黑钨矿以相对高温阶段形成的含锰钨铁矿为主,内脉带黑钨矿则以成矿作用中晚期的含铁钨锰矿为主。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合龙式"钨矿床成矿模式,对石英脉-云英岩型钨矿成矿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下一步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蒋宗和[8](2021)在《湘南长城岭矿区风吹罗带岩体稀有金属含矿性与富集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湘南宜章县长城岭矿区地处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叠合部位,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铷矿。矿区铷资源赋存于沿NE向、NW向和SN向断裂构造侵入的花岗斑岩中。论文通过对风吹罗带花岗斑岩进行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开展岩相学、矿物学、岩石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主要造岩矿物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等工作,总结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有金属含矿性、赋铷矿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该矿床岩浆演化程度、稀有金属富集规律及成矿机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风吹罗带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主量元素具富硅、富碱、富铝的特征,指示岩石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Ti等元素呈负异常。稀土元素总量极低(8.31×10-6~31.77×10-6),轻稀土富集,具强负δEu异常,配分模式呈“海鸥型”的四分组,指示了岩浆具较高的分异演化程度。(2)通过风吹罗带隐伏花岗斑岩和隐爆角砾岩(花岗斑岩角砾)中Rb等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分析,表明岩体Rb的平均含量为1525×10-6,达到工业品位,Nb+Ta平均总量为140×10-6,达到边界品位。风吹罗带岩体铷矿化较均匀,具较好找矿潜力。(3)花岗斑岩主要造岩矿物LA-ICPMS原位微区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矿区赋铷矿物以白云母为主,长石次之。白云母具原、次生之分。其中,原生白云母在花岗斑岩中分布均匀,为典型岩浆冷凝结晶析出的白云母。次生白云母主要存在于花岗斑岩角砾中,多沿角砾基质的细小裂隙发育,形成与引发隐爆作用的岩浆热液有关。原生白云母类型介于白云母-多硅白云母之间,次生白云母为富锂多硅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同样指示了岩浆经历了高分异演化。(4)原生白云母与次生白云母中稀有金属含量具有显着差异,原生白云母更富集Nb、Sn、Ga,次生白云母更富集Li、Rb、Cs,指示了Nb、Sn、Ga在岩浆中可能更趋向分配于岩浆熔体,Li、Rb、Cs则在岩浆析出并引发隐爆作用的岩浆热液中进一步富集。(5)综合风吹罗带岩体的稀有金属含矿性分析、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以及两类白云母中稀有金属的富集规律的探讨,认为长城岭矿区的铷等稀有金属成矿与岩浆高分异演化及晚阶段伴随的岩浆热液作用密切相关。

邹超[9](2021)在《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南秧田矿区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地处滇东南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区东侧,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探明矿区矿产资源,扩大矿区矿产资源储量,深边部找矿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南秧田矿区的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等控矿要素进行了研究,借助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地质体模型和矿体模型,并运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找矿预测,辅以信息量法验证,筛选、圈定并评价了找矿靶区。取得了以下4点成果和认识:1.整合了南秧田矿区以往探矿工程的相关资料,创建了南秧田矿区的探矿工程原始地质数据库。构建了南秧田矿区三维地质模型,主要包括矿区地层、构造、岩体和矿体等模型,实现矿区任意方向切地质剖面。2.矿区矿体呈层状产出,受地层南秧田岩组控制,主要赋矿围岩为碳酸盐岩及其受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矿区内的南温河系列花岗岩和都龙超单元花岗岩富含W、Sn等成矿物质,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热动力条件。3.证据权重法和信息量法分析显示,地层对该区矿体的形成有显着控制作用,近EW向断层在200—800米时对矿体有控制作用,斑岩脉在200—550米范围内对矿体具有叠加富集的作用。4.建立了研究区块体模型,以此为基础,运用证据权法进行了找矿预测,辅以信息量法验证,圈定了A、B、C 3级靶区各3处,其中A类靶区对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韦绍成[10](2020)在《广西五圩矿田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提出五圩矿田位于NNW向丹池断裂带东南端,发育一系列不同元素组合的矿床,是丹池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矿田内拔旺(Sn-Zn)矿床、三排洞(Pb-Zn-Sb)矿床和箭猪坡(Pb-Zn-Sb)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质特征、成矿年龄、闪锌矿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以及硫同位素等分析,探讨各矿床成因及相互关系,取得如下结论及认识:(1)丹池成矿带的矿床主要产于中上泥盆统中,而五圩矿田新发现的拔旺矿床产于石炭系中,表明丹池成矿带上,除主要赋矿地层(中上泥盆统)外,其他时代地层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找矿空间。(2)五圩矿田内矿床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矿床主要产于构造断裂带内,显示后生充填成矿特征。(3)五圩矿田内拔旺、箭猪坡和三排洞(Pb-Zn-Sb)矿床的S同位素显示它们的硫来源主要为岩浆硫,混有少量地层硫;拔旺和三排洞(Pb-Zn-Sb)矿床的H-O同位素显示它们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盆地卤水)的混合。(4)锡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五圩矿田内拔旺矿床成矿年龄为92±11Ma(n=18,MSWD=3.6),箭猪坡矿床成矿年龄为103±9.3Ma(n=15,MSWD=1.4),均显示成矿于燕山晚期;三排洞(Pb-Zn-Sb)矿床和箭猪坡矿床相邻,元素组合相似,都受NNW向断裂带控制,故本文推测三排洞(Pb-Zn-Sb)矿床和箭猪坡矿床为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都成矿于燕山晚期。五圩矿田主要矿床成矿年龄与丹池成矿带的大厂矿田主要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98.6~89Ma)及花岗岩年龄(140~77.7Ma)相近,表明丹池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可能都和燕山晚期岩浆作用有关。(5)拔旺矿床和箭猪坡矿床的成矿温度为中-高温,二者中间地段发育中-低温元素组合矿床,及二者成矿年龄有一定差异,约10 Ma左右,因此本文推测五圩矿田可能存在多个热源矿化中心,并据此初步建立该矿田成矿模型。

二、南岭地区某矿田九号脉构造带初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岭地区某矿田九号脉构造带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诸广南长江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流体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铀矿床流体作用研究现状
        1.2.2 长江地区铀矿床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主要创新成果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构造发展史
        2.3.2 长江地区构造特征
3 典型矿床地质
    3.1 棉花坑矿床
        3.1.1 矿区地质特征
        3.1.2 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1.3 围岩蚀变
    3.2 书楼丘矿床
        3.2.1 矿区地质特征
        3.2.2 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2.3 围岩蚀变
    3.3 油洞地区铀矿床矿床地质
        3.3.1 油洞铀矿床矿区地质特征
        3.3.2 油洞矿床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3.3 长排地区铀矿床矿床地质特征
        3.3.4 长排地区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3.5 长排地区的围岩蚀变特征
    3.4 水石矿床
        3.4.1 矿区地质特征
        3.4.2 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4.3 蚀变特征
    3.5 “长江1 号”钻探成果和论文采样情况
        3.5.1 “长江1 号”钻探成果
        3.5.2 论文采样情况
4 成矿流体组成与性质
    4.1 蚀变分带和成矿阶段
        4.1.1 蚀变分带
        4.1.2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4.2 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4.2.1 样品特征及试验方法
        4.2.2 棉花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2.3 书楼丘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2.4 长排地区铀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2.5 水石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3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流体
        4.3.1 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和压力
        4.3.2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流体的演化
    4.4 蚀变岩石和矿石的化学成分与成矿流体作用
        4.4.1 样品特征和测试方法
        4.4.2 元素质量平衡的计算
        4.4.3 铀矿化蚀变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4 元素地球化学活动性规律和意义
    4.5 小结
5 成矿流体的来源
    5.1 H-O同位素特征
        5.1.1 分析样品及分析方法
        5.1.2 H-O同位素特征
        5.1.3 H-O同位素演化特征
    5.2 C-O同位素特征
        5.2.1 分析样品及分析方法
        5.2.2 C-O同位素特征
        5.2.3 C-O同位素演化特征
    5.3 其他同位素特征
        5.3.1 脉石矿物的Rb、Sr同位素特征
        5.3.2 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
    5.4 热液蚀变伊利石的H-O同位素特征
        5.4.1 样品特征和分析方法
        5.4.2 伊利石X射线粉晶衍射特征和H-O同位素特征
        5.4.3 伊利石H-O同位素分析
    5.5 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5.5.1 成矿流体演化
        5.5.2 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5.6 小结
6 铀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
    6.1 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和铀成矿关系
    6.2 铀成矿模式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事件及其构造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金矿基本特征
3 成矿地质事件
    3.1 金矿成矿时代研究的资料应用和分析方法
    3.2 主要金矿区成矿时代的厘定
        3.2.1 雁林寺金矿区成矿时代
        3.2.2 黄金洞-万古金矿区成矿时代
        3.2.3 半边山金矿区成矿时代
        3.2.4 板溪-符竹溪金矿区成矿时代
        3.2.5 柳林汊-沃溪金矿区成矿时代
        3.2.6 渣滓溪-大溶溪金矿区成矿时代
        3.2.7 古台山-龙王江-铲子坪金矿区成矿时代
        3.2.8 漠滨-平茶金矿区成矿时代
        3.2.9 金坑冲矿区成矿时代
    3.3 成矿地质事件的厘定
4 多阶段金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
    4.1 加里东期金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
    4.2 印支晚期金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
    4.3 燕山期金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
5 结论

(3)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三稀”研究起步阶段
    1.1 典型矿床
        (1)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
        (2)内蒙古白云鄂博铌-铁-稀土矿床
    1.2 香花石和含铍条纹岩的发现
    1.3 其他地区的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工作
        (1)广东首次发现花岗岩型稀有元素矿床
        (2)江西发现多种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
2“三稀”研究全面发展阶段
    2.1 稀有金属矿产领域的重大进展
        2.1.1 对新疆3号脉及阿勒泰稀有金属成矿带有了全新的认识
        2.1.2 对福建南平富钽矿床的深入研究,显着提升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理论水平
        2.1.3 对香花岭含铍条纹岩的成岩成矿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发现了特殊的431脉
        2.1.4 青藏高原盐湖中锂,铯等稀有金属的探寻获得重大进展
    2.2 稀土矿产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2.1 对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首次提出与碳酸岩有成因联系的观点
        2.2.2 对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Y-Be-Nb-Zr矿
        2.2.3 确定了川西牦牛坪等稀土矿床和在成因上有联系的碱性岩-碳酸岩是喜马拉雅期产物
        2.2.4 江西足洞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及其成矿机理的揭示,使稀土资源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2.3 首次发现具工业意义的独立稀散元素矿床
    2.4 从矿床成矿系列角度深化“三稀”成矿规律认识
3 21世纪新阶段
    3.1 地质找矿成果显着
    3.2 重点矿床的研究水平又上新台阶
        3.2.1 对川西甲基卡、可尔因伟晶岩矿田成矿作用有新认识
        3.2.2 在幕阜山伟晶岩矿田,稀有金属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成矿作用认识也上一新台阶
        3.2.3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
    3.3 发现了新类型矿床
    3.4 深化总结了中国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
        3.4.1 稀有金属矿床
        (1)锂矿
        (2)铍矿
        (3)铷铯资源
        (4)铌钽矿
        (5)锆(铪)矿
        3.4.2 稀土金属矿床
        3.4.3 稀散金属矿床
4结语
    (1)稀土矿产
    (2)稀有矿产
    (3)稀散矿产

(4)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资料解译与找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学与固体地球物理学的复杂时空关系
    1.1 两大学科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1.2 地球物理资料解释与注意事项
        1.2.1 对断裂带的识别
        1.2.2 划分隐伏地质体的边界
        1.2.3 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自身的问题
    1.3 地质力学与地球物理勘探有共同的研究对象
2 构造变形岩相带的物性特征
    2.1 依靠岩石物性参数难以区分单个构造变形岩相
    2.2 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识别构造变形岩相带
3 构造变形岩相带与地球物理解译
    3.1 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变形岩相带的结构
    3.2 构造体系阶段性与地球物理信息的分层次解析
    3.3 应用实例:柴胡栏子地区构造格架与金矿预测
        (1)柴胡栏子-红花沟金矿田和邻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识别和圈定。
        (2)大陆深断裂带圈定与区域成矿分带。
        (3)成矿预测。
4 讨论
5 结论

(5)相山铀矿田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实物工作量
    1.4 创新点
2 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2.4 相山铀矿化特征
3 相山矿田各类背景围岩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3.1 变质岩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3.2 熔岩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3.3 斑岩中P与 U、Th、REE等相关性
    3.4 不同背景围岩中P与 U、Th、REE等含量和相关性比较和启示
    3.5 小结
4 典型矿床矿石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4.1 熔岩型矿体剖面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4.1.1 邹家山矿床矿化剖面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1.2 云际矿床矿化剖面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2 熔岩型矿床矿石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4.2.1 邹家山矿床不同品位铀矿石中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2.2 云际矿床不同品位铀矿石中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2.3 王家边勘查区不同品位铀矿石中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3 斑岩型矿体剖面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4.3.1 山南矿区矿化剖面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3.2 沙洲矿床矿化剖面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4 斑岩型矿石中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4.4.1 山南矿区不同品位铀矿石中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4.2 沙洲矿床不同品位铀矿石中磷与成矿元素的特征及相关性
    4.5 小结
5 主要矿物蚀变过程P与U、REE等元素变化特征
    5.1 概述
    5.2 长石蚀变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5.2.1 蚀变长石岩相学特征
        5.2.2 取样和测试方法
        5.2.3 蚀变长石微区成分及磷与成矿元素特征
        5.2.4 长石蚀变的绢云母微区成分及磷与成矿元素特征
    5.3 云母蚀变P与 U、Th、REE等特征及相关性
        5.3.1 蚀变黑云母微区成分及磷与成矿元素特征
        5.3.2 黑云母蚀变的绿泥石微区成分及磷与成矿元素特征
    5.4 小结
6 磷灰石特征及对U成矿的意义
    6.1 相山矿田磷灰石及其相关组成的特征
        6.1.1 磷灰石组分特征
        6.1.2 磷灰石类型
    6.2 磷灰石对铀活化、迁移和沉淀成矿的实验研究
        6.2.1 不同矿石浸泡过程P与 U、Th、REE等迁移特征
        6.2.2 磷灰石吸附U成矿实验模拟
        6.2.3 磷灰石包裹体测试及挥发分
    6.3 磷灰石对U成矿的意义讨论
7 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6)青海虎头崖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与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
    1.1区域地质背景
    1.2矿床地质特征
2采样与测试方法
3矿相学特征
4矿石矿物化学成分标型
5讨论
    5.1矿床成矿温度
    5.2矿床成因类型
6结论

(7)赣南合龙钨矿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成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2.2 矿石特征
    2.3 矿物组合与围岩蚀变
3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3.1 LA-ICP-MS锆石U-Pb定年
    3.2 辉钼矿Re-Os测年
    3.3 电子探针分析
    3.4 黑钨矿和白钨矿原位LA-ICPMS成分分析
4 测试结果
    4.1 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
    4.2 辉钼矿Re-Os年龄
    4.3 黑钨矿和白钨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4.4 黑钨矿和白钨矿原位LA-ICPMS成分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成岩成矿时代
    5.2 黑钨矿与白钨矿共生关系
    5.3 成矿模式
6 结论

(8)湘南长城岭矿区风吹罗带岩体稀有金属含矿性与富集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1.1.1 交通位置
        1.1.2 自然经济地理
    1.2 铷资源概况
        1.2.1 国内外铷资源分布
        1.2.2 铷的富集矿物
        1.2.3 铷矿床成因类型与富集机制
    1.3 长城岭矿区研究现状
        1.3.1 锑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1.3.2 岩浆岩研究进展
        1.3.3 矿区铷矿床的发现
    1.4 存在的问题与选题依据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选题依据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大地构造位置
    3.2 地层
    3.3 构造
    3.4 岩浆岩
第四章 岩体稀有金属含矿性
    4.1 岩体地质特征
    4.2 主量元素特征
    4.3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
    4.4 岩体含矿性
第五章 稀有金属富集规律与成矿机制
    5.1 矿物化学组分
        5.1.1 白云母化学组分
        5.1.2 长石假象的化学组分
        5.1.3 石英化学组分
    5.2 岩浆演化程度
    5.3 稀有金属元素富集规律
    5.4 稀有金属元素成矿机制
第六章 结论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6.1 结论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9)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三维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2.2 成矿预测理论矿研究现状
        1.2.3 南秧田白钨矿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岩浆岩及岩浆活动
    2.5 区域变质作用
    2.6 区域矿产资源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3 控矿因素分析
        3.3.1 地层及岩性控矿
        3.3.2 地质构造控矿
        3.3.3 岩浆活动控矿
        3.3.4 变质作用控矿
第四章 三维地质体建模
    4.1 矿床地质模型
        4.1.1 地表模型
        4.1.2 数据库
        4.1.3 地质体模型
    4.2 矿区数据库
    4.3 矿区地表模型
    4.4 矿区地质模型
    4.5 矿区矿体模型
第五章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找矿预测
    5.1 证据权法成矿预测
        5.1.1 证据权法原理与优势
        5.1.2 证据权重模型的实现
    5.2 信息量法验证
        5.2.1 信息量法计算
        5.2.2 验证
    5.3 矿化规律
    5.4 找矿靶区综合分析
        5.4.1 靶区圈定原则
        5.4.2 圈定找矿靶区
        5.4.3 靶区综合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广西五圩矿田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锡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现状
        1.2.2 五圩矿田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1.4 区域矿产
    2.2 五圩矿田成矿地质背景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第三章 五圩矿田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1 拔旺锡锌矿床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矿体特征
        3.1.4 矿物组合
        3.1.5 矿石结构、构造
        3.1.6 围岩蚀变
        3.1.7 成矿阶段划分
    3.2 三排洞矿床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矿体特征
        3.2.4 矿物组合
        3.2.5 矿石结构、构造
        3.2.6 围岩蚀变
        3.2.7 成矿阶段划分
    3.3 箭猪坡矿床
        3.3.1 地层
        3.3.2 构造
        3.3.3 矿体特征
        3.3.4 矿物组成
        3.3.5 矿石结构、构造
        3.3.6 围岩蚀变
        3.3.7 成矿阶段划分
    3.4 主要矿床特征对比
第四章 五圩矿田主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4.1.1 围岩成矿元素分析样品
        4.1.2 闪锌矿的微量元素样品
        4.1.3 锡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样品
        4.1.4 S同位素样品
        4.1.5 H-O同位素样品
    4.2 地球化学特征
        4.2.1 拔旺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2 三排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3 箭猪坡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 矿床控矿条件及成因探讨
    5.1 控矿条件探讨
        5.1.1 地层条件
        5.1.2 构造条件
        5.1.3 岩浆岩条件
    5.2 成矿年代探讨
    5.3 S、H-O同位素指示
        5.3.1 S同位素指示
        5.3.2 H-O同位素指示
    5.4 闪锌矿微量元素对矿床温度的指示
    5.5 成矿温度分带性
    5.6 矿床成因探讨
        5.6.1 成矿物质来源
        5.6.2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南岭地区某矿田九号脉构造带初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诸广南长江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流体作用研究[D]. 赵宇霆.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21
  • [2]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事件及其构造背景[J]. 柏道远,李彬,周超,孙骥,魏方辉,曾广乾,姜文,李银敏,蒋启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1(05)
  • [3]矿产资源研究所“三稀”矿产研究与找矿实践70年历程——回顾与启示[J]. 杨岳清,王登红,孙艳,赵芝,刘善宝,王成辉,郭维明. 矿床地质, 2021(04)
  • [4]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资料解译与找矿应用[J]. 张宝林,吕古贤,余建国,梁光河,徐兴旺,李志远,张启鹏,史晓鸣,魏竣滨,许道学,李旭,赵鹏. 地质力学学报, 2021
  • [5]相山铀矿田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D]. 高海东.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6]青海虎头崖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与成因[J]. 刘程爱,易立文,鲁安怀,谷湘平,于娟,张圆圆,李秋平. 矿物学报, 2021(06)
  • [7]赣南合龙钨矿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成矿模式[J]. 尹政,赵正,陶建利,吴胜华,李宏伟,甘加伟,陈伟,李小伟. 岩石学报, 2021(05)
  • [8]湘南长城岭矿区风吹罗带岩体稀有金属含矿性与富集规律研究[D]. 蒋宗和.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9]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找矿预测[D]. 邹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广西五圩矿田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D]. 韦绍成. 广西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南岭地区某矿区9号脉构造带初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