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力学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力学,混凝土,骨料,抗压强度,力学性能,损伤。
力学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任仲恺,杨文华,张爱华[1](2019)在《高强度间位芳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高强度间位芳纶的制备及产品力学性能特点。通过优化聚合反应釜径高比,改进搅拌设备,在聚合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改性剂,制备了一种高强度间位芳纶,对其表面形态和系列制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制备出的间位芳纶表面致密,纤维内部分子取向性增强,断裂强度达到4.7 cN/dtex以上,断裂伸长率不低于30%,其纱线和面料力学性能较同规格的常规间位芳纶纱线和面料有明显提升。认为:高强度间位芳纶的制备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樊川,杨小聪,郭利杰,刘光生[2](2019)在《充填体包裹下矿岩点柱强度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充填体与其包裹下矿岩点柱的相互作用,揭示不同充填体作用下点柱强度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考虑岩体的应变软化特征,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了充填体包裹作用下点柱的单轴压缩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充填体力学参数和充填率(即充填体宏观结构)条件下点柱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力学参数和充填率对点柱峰值强度无显着强化影响;充填体弹性模量和充填率对点柱残余强度有显着强化效应;点柱残余强度随充填体内聚力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充填体泊松比和内摩擦角对点柱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无显着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空区残留点柱回采采场结构参数与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耿福宝,张凤[3](2019)在《混凝土强度弱化对结构力学性能影响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混凝土在工程中愈加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在施工之后进行强度加固的复杂程度问题开始显露,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现实依托,对混凝土剪力墙强度不足等问题通过两大有限元分析软件,PKPM和ANSYS建模之后进行了模拟计算,为之后的实际工程提供具体的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32期)
孙柏焕[4](2019)在《盐酸侵蚀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退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材料是当今运用最广泛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其在极端环境下的耐久性性能变化是研究重点。以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腐蚀对常用的叁种强度等级混凝土(C25, C45, C55)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对比了腐蚀后的损伤形貌。将所有的混凝土小梁试件(100 mm×100 mm×600 mm)标准养护250 d后浸泡于4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测试腐蚀后的试件重量损失、动弹性模量损失、抗弯强度损失和抗压强度损失。结果表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退化程度随着盐酸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强混凝土(C55)和普通强度混凝土(C25)的抗压强度衰减具有相似规律;盐酸腐蚀后混凝土抗弯强度明显降低,高强混凝土(C55)比起普通混凝土(C25)抗弯强度降低更多;根据试验结果,可为今后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21期)
刘颖,陈芳,邹晨阳[5](2019)在《基于蠕变力学试验的岩石长期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开挖岩质边坡后缘裂缝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选取边坡表面出露的砂岩试样,通过干燥与饱和状态下单轴蠕变力学试验,比较不同含水状态下岩石瞬时应变、蠕变应变、总应变变化情况,分析其蠕变速率及长期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作用下,该类砂岩饱和状态下的应变均大于干燥状态,干燥和饱和砂岩的蠕变应变差异最大,比值范围为20%~31%;受水的作用影响,饱和试样蠕变长期强度较干燥试样下降28. 6%,应加强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降雨量及径向蠕变的监测。(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12期)
冯家伟,牛梦超,王威,单以银,杨柯[6](2019)在《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力学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等手段研究了2.4 GPa级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在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演化规律及其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对组织观察的结果表明,马氏体时效钢在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演化规律分为叁个阶段:时效初期富Ni和富Ti团簇的形成、峰时效期金属间化合物Ni_3Ti及其界面处富Mo相的形成、过时效阶段Ni_3Ti的粗化和富Mo相过渡为Ni_3Mo。力学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时效时间为4 h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2560 MPa。断裂韧性呈现与抗拉强度相反的变化趋势,时效时间为4 h时的断裂韧性值最低,仅为20 MPa·m~(1/2)。根据不同时效阶段材料中析出相的演化规律,探讨了马氏体时效钢的力学行为与析出相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丁小蒙,陈忠范,刘琼,陈阳[7](2019)在《不同强度废混凝土对再生细骨料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不同抗压强度的原废弃混凝土(SC)对以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细骨料(FRCA)100%替代河砂而配置的再生砂浆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基本物理性能试验表明,随着SC强度的增加,FRCA的吸水率和破碎指数降低,同时有较高的密度.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单轴抗压应力-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SC强度的增加而提升.所提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表明,再生砂浆配合比成分可与普通砂浆配合比设计相同,再生细骨料做预处理;同时,使用高强度SC制备再生细骨料取代河砂,可保证再生砂浆达到与普通砂浆相似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9年03期)
付红亮[8](2019)在《裂隙数量对低强度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TS815电液伺服控制试验机对不同裂隙数量条件下的低强度岩体试件进行常规单轴压缩试验,基于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每种类型裂隙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强度、变形参数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隙数量可使试件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后破坏阶段由快速下跌转变为台阶式下跌,最后变为水平延伸式缓慢下跌,呈近似塑性流动变形破坏;②受结构效应的影响,试件峰值强度只在水平和倾斜裂隙条件下才随裂隙数量的增加呈明显减小趋势;③裂隙数量对不同裂隙倾角条件下试件的变形特征均有较大影响;④裂隙数量对倾斜和垂直裂隙试件破坏模式的影响要比水平裂隙试件的明显,但影响规律不明确。(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6期)
何志洋,刘希月,晏麓晖,张昭,叶嘉毅[9](2019)在《不同应变率下Q460JSC和HQ600两种高强度结构钢材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Zwick/Roell Z100万能材料试验机和Zwick--HTM5020高速拉伸试验机开展了Q460JSC和HQ600两种高强钢的准静态与动态高速拉伸试验,得到了两种高强度钢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动态力学性能指标。运用LS-DYNA有限元模拟结合试验数据,通过逆向外推法处理试件颈缩后的应变硬化关系,并获得了不同应变率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采用Allen,Rule&Jones应变率强化模型和Ludwik应变硬化准则对两种高强钢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进行修正,并拟合得到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两种高强度钢材均为应变率敏感材料,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极限延伸率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并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但均匀延伸率对应变率并不敏感。Ludwik准则可以很好地描述两种钢材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变硬化关系;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很好地反应了两种钢材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马舒琪,吕淑然,梁维,黄刚[10](2019)在《基于损伤力学模型胶结尾砂充填体强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下矿山尾砂充填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充填体试块损伤力学模型和岩石力学试验机对胶结尾砂充填体在不同质量浓度、灰砂比和养护时间下的强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引入充填体损伤力学模型和损伤因子来描述胶结尾砂充填体的强度特性和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着质量浓度、灰砂比和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且灰砂比和养护时间对充填体强度影响较大;结合试验结果,利用充填体损伤力学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充填体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得出的损伤因子值随应变增加而增大,且质量浓度和灰砂比越大、养护时间越长,损伤因子值越小,充填体越不容易破坏。(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力学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充填体与其包裹下矿岩点柱的相互作用,揭示不同充填体作用下点柱强度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考虑岩体的应变软化特征,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了充填体包裹作用下点柱的单轴压缩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充填体力学参数和充填率(即充填体宏观结构)条件下点柱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力学参数和充填率对点柱峰值强度无显着强化影响;充填体弹性模量和充填率对点柱残余强度有显着强化效应;点柱残余强度随充填体内聚力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充填体泊松比和内摩擦角对点柱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无显着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空区残留点柱回采采场结构参数与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学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任仲恺,杨文华,张爱华.高强度间位芳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J].棉纺织技术.2019
[2].樊川,杨小聪,郭利杰,刘光生.充填体包裹下矿岩点柱强度力学性能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2019
[3].耿福宝,张凤.混凝土强度弱化对结构力学性能影响计算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
[4].孙柏焕.盐酸侵蚀下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退化行为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
[5].刘颖,陈芳,邹晨阳.基于蠕变力学试验的岩石长期强度研究[J].水力发电.2019
[6].冯家伟,牛梦超,王威,单以银,杨柯.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力学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化的关系[J].材料研究学报.2019
[7].丁小蒙,陈忠范,刘琼,陈阳.不同强度废混凝土对再生细骨料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9
[8].付红亮.裂隙数量对低强度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9].何志洋,刘希月,晏麓晖,张昭,叶嘉毅.不同应变率下Q460JSC和HQ600两种高强度结构钢材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10].马舒琪,吕淑然,梁维,黄刚.基于损伤力学模型胶结尾砂充填体强度特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