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新生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儿科收支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2例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我院积极的治疗与护理,92例患儿中,有78例成功治愈,治愈率为84%,有8例患儿其他原因未完成治疗,占8.7%;6例患儿虽经积极的救治与护理,仍然无效发生死亡,占6.5%;并对78例患儿进行跟踪随访,所有患儿神经、运动、发育智力均正常,占90%。结论: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可提高窒息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有效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出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型酸中毒、伴有中枢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它是新生儿生后常见的紧急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新生儿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复苏是抢救生命的关键,然而复苏成功后患儿依然会出现反复窒息以及伴发多种并发症。所以,复苏后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密切的观察患儿病情,可以有效地阻止因窒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文中将2017年10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9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复苏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着2017年10月-2018年1月我可收治的9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轻度窒息(1min内Apgar评分4-7分)26例,占28.2%,重度窒息(1min内Apgar评分0-3分)66例,占71.8%。对本组患儿实施有效的复苏后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2结果
本组9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中,有78例成功治愈,占84.7%,有8例由于其他因素未完成治疗,占8.7%,死亡6例,占6.5%。
3护理措施
3.1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3.1.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胎儿娩出后挤出口鼻内的羊水和黏液,这是预防羊水吸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摆正婴儿的体位,使患儿头部后仰,颈部伸展,可在其肩胛下垫一块毛巾,将肩部抬高2.0~2.5cm,使婴儿的鼻孔朝向天花板,也可将头转向一侧,这样会使液体积聚在口腔,而不是咽后部。
3.1.2刺激呼吸新生儿擦干全身和清理呼吸道后,倘若自主呼吸不能建立,可给予短暂刺激,如拍打足底或快速有力地拍打背部,挤压胸部,对原发性呼吸暂停通常1~2次能刺激呼吸。
3.1.3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的主要手段,取头稍高,右侧卧位,吸痰以低负压,气管插管所用的吸痰管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2/3,一般情况下,每隔2小时吸痰1次,每次操作不超过15s,操作过频,时间过长必将影响患儿通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还可结合肺部听诊或分泌物多少来决定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本组16例患儿吸痰黏稠不易吸出,经0.9%NS10ml+沐舒坦15mg雾化后较容易吸出。
3.2合理供氧
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后仍有发绀时,可以给氧,氧气的流量为6~8L/min,皮肤苍白或发绀,可采用气囊面罩正压给氧。无论何种方法给氧,均应注意氧气的湿化,吸氧时,一定要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分泌物阻塞,影响给氧效果,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选择最佳供氧方式,可选择头罩,CPAP正压,用人工呼吸机。
3.3气管插管
如果要求长时间正压呼吸,而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需进行气管插管。足月新生儿用1号喉镜片,早产儿用0号喉镜叶片。根据患儿体重情况选择气管导管。操作者站在婴儿头侧,让患儿平卧,颈部适当仰伸,接通喉镜电源,左手持喉镜,用拇指与示指、中指、无名指持镜柄,叶片朝前方,用右手稳住患儿头部,喉镜叶片插入应沿舌面滑入,顶端达会厌根部,上抬叶片(不要用力撬),声门及声带暴露后,插入气管导管,看准声门将管子推入,直到管子上的声带线达声门,右手将管子固定于患儿面部,左手小心退出喉镜叶片,接上复苏囊开始人工呼吸,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方可停止。
3.4保暖及有效的复温
在抢救患儿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暖。新生儿散热时,代谢率增加,需氧量上升,造成热量丢失,不利于抢救。正常室温应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50%左右,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温度逐渐上升,使新生儿体温在12-24h内逐渐恢复正常,忌体温骤然增高,以免突然发生肺内出血而死亡。WHO将36.5~37.5℃定为新生儿正常体温,称为最佳体温。
3.5病情观察
3.5.1意识状态患儿可有兴奋及抑制交替出现,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肌张力增高及抽搐,继而可出现嗜睡,昏迷,反应低下。
3.5.2呼吸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吸气三凹征,呼气性呻吟。
3.5.3心率低氧早期可使心率增快(>150次/min),低氧严重时出现心率减慢(<120次/min),心率紊乱等严重症状。
3.5.4尿量准确记录排尿时间、量、颜色,如第一次排尿时间>24h,量<30ml/d或尿量<1ml/kg,连续8-12h,提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上皮受损。
3.6合理喂养
患儿脱离危险后,要注意营养供给。因窒息致胃肠道缺血,低氧,应适当延迟开始喂奶时间,吸奶能力缺乏,宜用鼻饲管喂养,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不能接受胃管者应静脉补液,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母乳喂养。
3.7纠正酸中毒
因窒息常伴有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3-5ml/kg,用等量的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滴入。因新生儿窒息后易患吸入性肺炎,给予预防性抗炎治疗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还应予止血药,及时肌注鲁米那2-5mg/kg,以减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8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能充分刺激脑细胞发育,对改善患儿智力状况,挖掘智力潜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9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
播放音乐,多抚摸患儿,定期为其改变姿势及活动四肢。
4讨论
本组有8例复苏后4-5h后突然出现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减慢(<10次/min),不哭不动,即行口腔清除分泌物后气管吸痰,吸出2ml白色黏稠分泌物加压给氧后心率恢复(100次/min),呼吸40次/min,哭声响。笔者认为复苏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再次发生窒息极为重要。
根据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4h内出血分析结果:中重度低氧血症,酸中毒占78.5%。提示大部分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在4h内出现低氧血症。因此合理供氧及纠酸对窒息的预防至关重要。
本组重度窒息复苏新生儿有7例在复苏后4-12h内仍出于低体温状态,尤其是早产儿。因它们本身处于低氧和酸中毒的情况下,产热能力减弱,如较长时间处于低体温状态,导致代谢率增高,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加重脑细胞的低氧和损害,如果没有良好的外部热源,复苏反应就会延长,减少或缺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室温不宜太低,复苏后的新生儿第一天环境温度须比正常高。
病情变化是协助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预见性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的重要保证。本组有10例CT确诊有脑出血,而脑损害最早出现在复苏后3h,一般在5-9h出现脑低氧先兆。所以复苏后12h内的监护至关重要。呼吸是监护的重点,新生儿呼吸监护的方法及评分有标准参照。目前临床已证实,肾损害先于脑损害,窒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和尿量的观察可反应肾脏是否受损,同时可预测其他系统损害情况,对指导临床用药、氧疗、输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美如.30例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护理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5(4):360-361.
[2]朱建明.新生儿窒息50例的复苏抢救及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8(32):7937-7938.
[3]胡冰.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8(34):144-145.
[4]王艳.新生儿窒息50例复苏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17(22):31.
[5]刘慧玲.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和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1(6):74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