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政策论文_韩慧霞,金泽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业内贸易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贸易,产业政策,中美,产业,海关,贸易额。

产业内贸易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韩慧霞,金泽虎[1](2019)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外贸产业升级影响作用机制分析——基于中美贸易政策博弈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分析表明,中美在贸易、金融、投资、科技等领域的摩擦势必造成中国"被动式跟进型"贸易等政策的不确定性,且摩擦的周期性反复将常态化、长期化,对我国正式实施的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本文通过测度2007-2017年中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及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指数,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抑制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进程,分地区样本回归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各个地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影响时间都呈现出差异性。根据上述结论,政府和企业要动态处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制度,要充分考虑贸易伙伴国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以规避贸易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贸产业升级带来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丁鹏[2](2019)在《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以聚氯乙烯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领域的实践越发完善,但在某些行业也存在政策实施效果与政策目标背离的现象。本文以聚氯乙烯产业发展历程为例,分析聚氯乙烯产业在经历不同政策背景后所涌现出的各种问题。本文观点:要想最大程度的惠及各类产业的发展,政府在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需要更加充分地协调。(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实务》期刊2019年05期)

周金凯[3](2019)在《产业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结构性冲击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经贸关系更是双边关系的重中之重。中美贸易总额不断增长的同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中美贸易发展和失衡问题并存,但贸易失衡问题更为敏感突出。特朗普执政后,尤其对此问题高度关注,并试图通过单边主义政策加以解决。中美对于贸易失衡问题的共识与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方关系的未来走向。因此,深入研究中美贸易失衡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贸易逆差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总量概念,但贸易竞争更多体现在产业层面,恰恰正是产业竞争对一国产业发展和就业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在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上,当前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的关注点多集中在贸易逆差这个总量概念上,以两国间产业竞争为视角的研究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产业层面上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究竟如何、这种竞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以及美国单纯以贸易逆差的表象作为其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忽略产业竞争因素,是否是实现其政治意图的一种有意为之等等,这些事关两国切身利益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从产业视角研究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不仅扩展了贸易失衡的理论研究,为中美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贸易格局战略提供政策制定、评估和改进依据。本文从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现状和原因入手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参考美国产业就业率、选举政治、中美贸易逆差程度和美国贸易救济措施等因素选定代表性产业,包括纺织业、塑料和橡胶业、金属制造业、化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器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接下来,文章对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美国对华代表性产业的贸易逆差不断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其与中国全球代表性产业的贸易差额同步变化,二者的比重整体保持平稳,中美贸易逆差变化是相对的。究其原因,中美代表性产业贸易失衡主要是美方贸易统计数据高估、美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与贸易创造效应、中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深入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的关系,本文分别利用贸易与就业、贸易与产出、贸易与工资的回归模型,通过贸易与利润关系的经验分析,研判中美贸易失衡是否对美国代表性产业构成结构性冲击。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对美国代表性产业及其分类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产出、工资和利润的影响具有产业差异性,以正向影响为主,并未对美国代表性产业构成结构性冲击。因此,一直以来,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对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并非基于“产业严重受损”的事实。为了佐证实证分析结果,本文结合“232调查”的主要产品——钢铁和高新技术产品——苹果手机两个典型产业案例,详细剖析了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失衡的本质和中美钢铁贸易是否对美国钢铁产业构成竞争与冲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通过中美与日美对比分析,以历史事实阐释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是客观事实,还是有意为之。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时,美国以日美贸易失衡冲击其产业为由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要求减少双方贸易差额。当前中国与日本面临的情形看似一样,但二者却有本质不同,包括:贸易摩擦全面升级时中美与日美的产业发展阶段不同,日美产业结构以竞争为主,中美产业结构以互补为主;中国对美国出口企业涉及美国在华投资公司,日本对美出口企业主要是日本本土企业;日美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有意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结果表明: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主导产业构成实质性冲击,这与中美贸易失衡有着本质不同。因此,美国大肆宣扬中美贸易失衡对其构成“产业冲击”即存在夸大其词,又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不论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是夸大其词,还是有意为之,其目的都是为制定和实施对华贸易政策服务。在中美贸易失衡、产业冲击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方面,美国产业界不仅鼓吹中美贸易失衡威胁国家产业安全,而且直接游说政府和国会,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因此,本文以美国产业界(企业和产业利益集团)的态度为联结,基于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的影响,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本文通过对美国产业界的态度分析得出:一方面,在美国企业界中,传统“夕阳产业”企业,如钢铁业和纺织业,受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较重,是“中国产业冲击”言论的主要制造者。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美国跨国公司则很少关注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在产业利益集团中,主要关注中美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的是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如美国劳联-产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全国纺织产业委员会等。受益于贸易自由化的利益集团,如美国商会、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等则很少提及中美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基于美国产业界的态度,本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中国入世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经历了以“交往”为主向以“遏制”为主的转变。其中,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主要奉行以“交往”为主的对华贸易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倾向奉行以“遏制”为主的对华贸易政策,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新的考验。这一转变与美国产业利益集团的态度变化密切相关,即长期以来,美国很难通过“贸易交往政策”全面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发展置于“美国规则”约束下。美国需要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改变现有局面,以求在中美战略竞争中进一步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话题正好成为美国实现其对华战略目标的托辞。综合本文分析,在中美贸易失衡的背景下,美国以“产业冲击”为由,对华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贸易政策,并非真的构筑在产业严重受损的事实基础上。美国有意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一方面为迎合利益集团的诉求,以服务于国内选举政治;另一方面旨在借机大肆炒作该问题,将中美贸易问题政治化,最大限度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加快中国产业升级、多措并举应对中美贸易失衡和防止中美金融战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传荣,付婷婷[4](2019)在《中国文化贸易政策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7年商务部等六部门颁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为切入点,利用2005—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中国文化贸易政策对所选择文化细分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效果。所使用的双重差分法符合平行趋势假设,表明文化贸易政策的制定不存在事先的挑选赢家行为,并且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和改变代理变量两种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文化贸易政策可以显着提升所扶持文化产业以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为表征的产业竞争力,其中对文化产品质量即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能力提升程度较大,对文化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小且政策时滞期长,同时政策出口促进效果大于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贺青青[5](2019)在《新形势下我国产业贸易政策的合理选择及其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形势下将对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产生长远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合理选择和调整我国产业贸易政策。在研究贸易政策选择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建立贸易政策干预指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变迁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贸易政策的倾向是对初级产品鼓励进口,对工业制成品长期是鼓励出口,而对于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是鼓励进口与出口并重。我国应依托国内市场调整主动扩大进口贸易,同时注重制造业技术创新,以应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现高端制造业的顺利转型。(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9年02期)

江兴[6](2018)在《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产业是否适合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如果适用,采用哪些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知识外部性,与战略性贸易政策是相容的。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科学家数量质量、强大的应用市场需求、研发补贴和产业集聚、监管等。采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包括加强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家的交流和双向流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充足的研发补贴、放松监管以及国际协调等。(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8年06期)

张秀芳[7](2018)在《我国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变化对进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玉米贸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通过替代效应和经济效应对进出口量和结构产生影响。以玉米为例,利用大量现实数据分析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变化对玉米(替代物)进出口量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研究表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对玉米(替代物)进出口具有显着性影响,且作用方向与理论预期相同,从而证明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的有效性。我国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方向应向推进贸易进出口结构多元化、高质量转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贸导刊(中)》期刊2018年26期)

陈丰[8](2018)在《美国高科技产业贸易政策的实施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90年代,美日半导体贸易争端持续了15年之久。但美日半导体贸易战的本质并非减少美日之间的贸易赤字,而是削弱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全球主导地位。本文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特点、战略地位入手,尝试对美国高科技产业贸易政策的逻辑思路进行分析解读,从而为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提供启示。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日贸易逆差的大幅增加,两国针对汽车、钢铁、电子等制造业产品贸易出现了较多的争端。但并(本文来源于《当代金融家》期刊2018年06期)

王寅龙[9](2018)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探讨——以钢铁产业遭遇的摩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贸易变得频繁,国内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中国的钢铁产业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双重保护之下,从弱势产业一直发展逐步产生产能过剩。中国企业在将国内过剩的产能出口之际,却在国外遭遇了种种摩擦。本文对钢铁行业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之间缺乏某种程度的配合,最终引发了钢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实务》期刊2018年02期)

王旭,吕环宇[10](2017)在《巧做“补链”大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乘长吉城际高铁出吉林市区离“九站”不远,就可以看到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的保税大厦、库房以及四周整齐的围栏。去年7月,这家省内首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即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入驻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简称“保B”)正式通过国家四(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7-07-26)

产业内贸易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领域的实践越发完善,但在某些行业也存在政策实施效果与政策目标背离的现象。本文以聚氯乙烯产业发展历程为例,分析聚氯乙烯产业在经历不同政策背景后所涌现出的各种问题。本文观点:要想最大程度的惠及各类产业的发展,政府在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需要更加充分地协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业内贸易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韩慧霞,金泽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外贸产业升级影响作用机制分析——基于中美贸易政策博弈的检验[J].商业研究.2019

[2].丁鹏.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以聚氯乙烯产业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19

[3].周金凯.产业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结构性冲击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4].王传荣,付婷婷.中国文化贸易政策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经验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

[5].贺青青.新形势下我国产业贸易政策的合理选择及其调整研究[J].对外经贸.2019

[6].江兴.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

[7].张秀芳.我国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变化对进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玉米贸易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

[8].陈丰.美国高科技产业贸易政策的实施逻辑[J].当代金融家.2018

[9].王寅龙.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探讨——以钢铁产业遭遇的摩擦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18

[10].王旭,吕环宇.巧做“补链”大文章[N].吉林日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分析政府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依...42002-2010年中越农产品Tho...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2)中日专利特许服务双边贸易额及GL指数...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②,“”

标签:;  ;  ;  ;  ;  ;  ;  

产业内贸易政策论文_韩慧霞,金泽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