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战略联盟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战略联盟研究

江虹[1]2003年在《我国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战略联盟研究》文中提出这是整合的时代,如果说工业社会的秘密在于“分工”的话,信息社会的精神则在于“整合”。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实力和发展不在于其占有和控制多少资源,而在于它能影响多少资源,而这种对资源的影响力则是一种资源的整合能力。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以战略联盟这种新型资源整合方式为研究平台,探索我国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业扩大对所需资源影响力的途径和模式。 论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和管理咨询业当前所面临的战略环境以及拥有的战略能力资源分析基础上,提出通过战略联盟整合资源是扩大双方资源影响力的最佳途径。并结合当前实践发展,通过对二者资源的分析和定位,设计有较高可行性的俱乐部会员制联盟和网络信息平台B2B联盟方案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为了防范二者联盟风险,建立风险意识,根据其所属的联盟信任程度探讨了相对应的信任产生机制的形成和实施。

董春[2]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论文的研究意义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着的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规模化,但这种规模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庞大。在新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组织创新结果导致的虚拟规模化将会成为规模化的最新注解。二是效率化,没有效率作为支撑的规模化都必然是“规模不经济”,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经济全球化的这两个显着特征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加入WTO是我们走向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标志着我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当然,加入WTO以后,也意味着我国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加入WTO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赋予了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胜败的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不再是规模的大小。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信息网络来寻找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和合作伙伴,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和人力建立的国际联系;开拓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才能开拓的国内、国际市场;进行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因此,知识经济必将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使之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富民强国的战略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开辟了新的广阔道路;中小企业可以从中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加速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使我国劳动力与世界资源相结合,使国际资源为我所用;可以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所以,鼓励中小企业认识、了解、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在我国加入WTO的态势下,在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宏观环境中,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前言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互动关系为论文的切入点,研究论证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已经实现的客观存在,并说明了写作论文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的第二章对所研究问题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和理论上的梳理。论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概念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启示。论文的第叁章对所研究问题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方面的描述,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因、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论文的第四章以开放的视野分析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不仅动态地研究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还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例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各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同时论文也分析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的第五章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制约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论文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构建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上述的分析和论述中,我们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虽然取得了小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国际化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国际化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国际化发展中的信息化问题以及国际化发展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等,因此论文的第六章就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本土化、信息化、融资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在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描述的基础上,论文第七章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集群式发展模式、技术联盟发展模式以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战略联盟发展模式。最后,论文的第八章从宏观政策方面和经营管理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论文的主要观点1、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化发展将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带来新的契机,是中小企业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2、中小企业具有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中小企业在产权、创新、成本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将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3、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受到融资、创新、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还存在着经营程度较低、发展能力较差、管理水平滞后等急需解决问题。4、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中小企业的技术联盟、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战略联盟,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效模式,可以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论文的主要创新1、论文探索性地将研究主题放在大开放的环境中展开探讨;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进行研究;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研究;放在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放在我国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国的战略措施的大机遇中进行研究,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2、论文试图以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互动关系为论文的切入点,研究论证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已经实现的客观存在,说明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然后,再回到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本源的追溯,系统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问题。3、论文试图将信息化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寻求现代国际化经营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动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也改变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传统模式,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在以往的文献中尚不多见,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较新的分析视角。4、论文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分析上,试图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论文不仅强调了中小企业较之国有大型企业具有产权清晰的优势,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充分竞争的“非垄断性市场”环境,从而迫使中小企业要为生存发展而奋斗,这是中小企业特别充满活力的源泉。5、论文在关于企业的“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强调“内向国际化”的方式、速度和规模会影响“外向国际化”的方式和发展速度,认为“只有当一国具备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后,其对外直接投资才可能发展”。这样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两种国际化的互动关系,而且符合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6、论文对一些基本概念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阐释,同时,尽可能赋予这些概念一些新意。在对“企业国际化”的概念阐述中,论文不仅介绍、评价了中外学者的五种相关定义,而且还界定了“国际化企业”、“跨国公司及“跨国经营”等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7、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动态研究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模式设计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外成功经验相结合,以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展现所研究问题的全貌。论文的不足之处由于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数据缺失,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的资料缺乏,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较差,因此,论文在定量分析上只能以一些典型企业或调查为代表来说明总体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欠缺全面性和代表性。另外,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的国际竞争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存在很多不同的定义,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撑,使得论文缺失了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同时,由于笔者缺乏长期在企业第一线的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欠缺,使论文在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行研究时难免存在定义不够准确、分析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等诸多不足之处。

张卓琳[3]2005年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虽然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中小企业同样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所关注。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弱、经营风险大、抵押品不足、又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和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表现之一就是中小企业很难从信贷市场获得足够的间接融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都引入了信用担保制度,以便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贷款信用支持,这是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典范,也是化解金融风险、改善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我国信贷市场上,信用担保机构的加入,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于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尚处在进一步完善的阶段。而信用担保机构也由于前期机构体系设计中,在运作模式、资金来源和损失分担、风险控制,以及配套环境建设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信用担保机构承担了巨大的担保损失风险,且运作效率普遍不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本论文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展开深入研究,试图找到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以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使信用担保这一公共产品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持久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更好地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产生和发展的制度背景,因此本论文首先对这一制度背景进行分析,在清楚界定中小企业概念范围的基础之上,从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超边际分析和分工演进理论的角度解释了中小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核心价值,并通过国内外有关数据的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接着,基于信贷配给理论、均衡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笔者从信用担保机构对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和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与管理两个方面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进行理论分析。并指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是为有发展潜力,但信用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以帮助他们获得银行贷款,而不是为不良中小企业扶贫,进而提出了符合信用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的标准。

刘泮印[4]2007年在《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上的集群化浪潮的推动,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产业集群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原因、政府的原因、市场经济本身的原因和我国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的原因,我国的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妨碍了集群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为我国解决了5232.1万人的就业问题,并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5.6%,对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重大,因此开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尤其是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研究,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显得非常重要。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环境,和日渐严峻的国际化趋势,在要求企业拥有快速灵敏的应对能力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拥有较高的抗拒风险的能力和产品创新的能力。这对于我国的单个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的,通过在产业集群内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帮助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形成抗拒风险的能力,又不会失去中小企业所赖以生存决策灵活的特色,同时更为重要的事是,通过在产业集群中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在不增加企业规模和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实现了企业的边界和可支配自愿的扩大化,这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说推动中小企业的企业战略联盟是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市场行为。同时,这种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也会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的升级和中小企业层次的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进步。正是基于这些目的,本文对我国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战略联盟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把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研究其战略联盟的模式和模式的运行机制。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阐明了企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证并选择了适合我国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并通过环境分析、原则分析等对战略联盟的模式进行了阐述,同时还论述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推动作用进行了论述,作为战略联盟发生作用机制的要求,本文从企业战略联盟的协调机制、协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和自律机制、信任机制、学习机制、文化培养和宣传机制、决策机制、共享机制和政府的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运用和如何发挥企业战略联盟主体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提出了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结合案例提出了战略联盟一个具体运行的组织构想作为参考。

单丽华[5]2009年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创新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完善,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不高等许多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支持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政府支持的视角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问题。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界定了中小企业的标准,并阐释了技术创新的涵义及理论基础,从理论角度讨论了技术创新。第二,对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加以分析,主要从人才、资金、信息叁方面建立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并通过数据分析,揭示政府投入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不足。从中小企业自身的需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叁方面深入阐述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必要性。第叁,对美国、同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分别从组织管理机构、法律法规、资会支持和社会中介服务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并与我国政策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为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提供国际经验借鉴。第四,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支持对策研究。从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环境、设立统一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机构、拓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注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强化中小企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与支持。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对策,可为政府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提供实际可操作性的对策。

许晓舸[6]2013年在《外贸视角下中小五金企业产业集群联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广东五金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大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为恶劣,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大幅度上涨、人民币升值、外需不足、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等不利因素云集。一大批依靠出口贸易为生的中小五金企业正在经受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个寒冬”,同时也出现大批中小五金加工企业倒闭。而尚在苦苦支撑以渡难关的企业,不惜饮鸩止渴低价竞争,全行业陷入无序的恶性循环。对于广东中小五金加工企业而言,上述所有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长期趋势。因此,找出一条解决之路,破解困扰在广东中小五金加工企业头上的外贸困局,对当前广东乃至我国中小五金企业的健康蓬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作者长期从事外贸经营的背景,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和思考,通过对我国中小五金企业产业集群的外贸规律分析,试图从外贸视角研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以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外贸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小五金企业外贸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凝聚五金行业企业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间知识扩散和转移,构筑行业技术壁垒,避免恶性竞争,构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提供借鉴方案。对珠叁角地区的中小企业成功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发挥在国内外同类型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国际经济形势入手,对近年来我国外贸形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我国中小企业外贸规律和现状,分析并找出其在外贸出口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广东阳江中小五金企业产业集群为例,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种摆脱困境的途径——建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战略联盟。同时,详细阐述了构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战略联盟的标准要点和构建内容,提出切合阳江实际的五金产业战略联盟构建路线图。

杨茹[7]2010年在《内置外包联盟——中小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企业的生产必须有物资资源的支撑,就必然有原材料的采购与产成品的供销,也就是物流。物流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国内外发展的重点和许多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专业化盛行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靠自身的实力来发展,尤其是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对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无论是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还是制定优质策略都需要考虑战略问题。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中小企业需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国内的企业环境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运作模式。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物流联盟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从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现有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中小企业应结合我国的物流环境,与中小物流企业建立诚信、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租赁合同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内置外包联盟,将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与中小企业现有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长期合作获得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服务来优化中小企业物流。为了能使内置外包联盟成员之间能够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本文研究了影响内置外包联盟稳定性的两个关键因素即联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和联盟收益分配问题。论文从内置外包联盟的特点出发研究探讨了影响内置外包联盟成员信任关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内置外包联盟信任机制的理论模型,针对内置外包联盟信任的主要因素对如何建立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从联盟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出发,综合考虑了联盟企业各自风险、核心竞争能力的作用以及在联盟中的贡献率,量化各项因素确定综合比例,同时结合内置外包联盟的联盟特点对物流企业固定支付加产出分享模式,而中小企业则采取剩余产出分享模式,为内置外包联盟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最后,论文通过对一个中小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环境分析,证实我国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采用内置外包联盟物流运作模式能够使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发展中求得双赢。

李洋洋[8]2015年在《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不断进步并快速扩张,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不断成长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中小企业因受规模、人员和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招聘合适人才困难、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影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作为一种以网络技术为主的服务模式,云计算充分地发挥并体现了网络的媒介作用,真正地实现了按需计算、按需付费,它的发展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结合云计算的资源共享、按需付费等特征,对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云计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其次,对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现状分析、博弈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云框架;最后,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应用,包括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合作联盟、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咨询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中小企业使用云计算的发展建议。将云计算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帮助。

王维维[9]2007年在《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及对我国的借鉴》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与科技作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在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不仅加速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当今的中小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欧盟多年来成功地运用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使其各成员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欧盟经济中一支重要且活跃的力量。在国际贸易中,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双边的贸易很大部分是来自各方的中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欧盟中小企业发展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因此研究分析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运用了中小企业与外界的共生理论来分析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先总结了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接着介绍了中小企业在欧盟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二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与外界的共生理论,接着运用共生理论研究欧盟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最后对意大利、德国、英国叁个欧盟主要成员国的中小企业典型发展模式进行了例证分析。第叁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接着论述了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最后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总结出我国应借鉴欧盟成功经验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针对第叁部分提到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政府和中小企业自身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观点是:研究分析欧盟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来寻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目前大部分研究中小企业的文章主要是单纯的研究国外的成功政策经验,而本文则选择从中小企业与外界的共生理论的角度分析研究欧盟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问题,从政府和中小企业自身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孙静[10]2015年在《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内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企业发展遇到的资源和技术瓶颈问题,促使中国必须将“走出去”战略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加快迈入国际市场的步伐。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对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我国才算做是真真正正融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了国际化生产的大国。然而,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将国内视为唯一的市场,不愿意“走出去”,不敢“走出去”。意愿对于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唯有中小企业自身愿意走出去,敢于去尝试,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才能够加快。有关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的研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自身力量较为薄弱,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走出去”。因而,企业在决定走出国门之前通常会考虑企业拥有的外部资源能否支撑其“走出去”。中小企业所建立的外部关系网络对于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关系网络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对外部资源的吸收、利用以及创新效率,对企业外部关系网络与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因此,本文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视角,研究外部关系网络对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的直接影响,内部关系网络对于外部关系网络与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把中小企业外部关系网络进一步细分为政企关系网络、中介组织关系网络、企业间关系网络(包括中小企业集群与战略联盟关系网络),分别研究中小企业与不同的主体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的影响以及内部关系网络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建立的关系越紧密,其“走出去”的意愿越弱;中小企业与具有国际化经验的大企业建立的联盟关系网络能够增强中小企业的“走出去”意愿;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关系网络效度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正相关;中介组织关系网络与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之间的关系不显着;内部关系网络的调节作用因外部关系网络对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产生的影响的不同而不同。

参考文献:

[1]. 我国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战略联盟研究[D]. 江虹. 暨南大学. 2003

[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 董春.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研究[D]. 张卓琳. 中南大学. 2005

[4]. 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 刘泮印.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5].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研究[D]. 单丽华. 青岛大学. 2009

[6]. 外贸视角下中小五金企业产业集群联盟构建研究[D]. 许晓舸. 广东工业大学. 2013

[7]. 内置外包联盟——中小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 杨茹. 江苏大学. 2010

[8].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李洋洋.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5

[9]. 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及对我国的借鉴[D]. 王维维.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10].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研究[D]. 孙静. 南开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我国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战略联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