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论文_特约记者,杨萍,通讯员,于姗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髓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血液科,细胞,基因,免疫,白花蛇。

骨髓瘤论文文献综述

特约记者,杨萍,通讯员,于姗姗[1](2020)在《多发性骨髓瘤精准分型有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特约记者杨萍 通讯员于姗姗)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靳凤艳教授代表课题组在2019年美国血液学协会年会上作口头报告,介绍了该院肿瘤中心血液科与肿瘤精准医学实验室联合完成的一项关于“IRF4在MM细胞中表达和功能的调节”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20-01-03)

刘淑艳,黄畅,林圣云[2](2019)在《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提取物(HDE)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PMI 8226及NCI-H929细胞,分别按终浓度1.25、2.50、5.00、7.50、10.00、12.50μM加入As_2O_3,按终浓度12.5、25.0、50.0、75.0、100.0、125.0nM加入硼替佐米,按终浓度25、50、75、100、125、150μg/mL加入HDE。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不同浓度As_2O_3、硼替佐米及HDE对RPMI 8226及NCI-H9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HDE浓度为50~75μg/mL对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100nM硼替佐米作用于RPMI 8226及NCIH929 24h,分别使G2/M期所占比例升至70.10%、73.99%,150μg/mL HDE作用于RPMI 8226及NCI-H929 48h,分别使G0/G1期所占比例升至45.15%、36.18%,而10μM As_2O_3作用于NCI-H92924h,使G0/G1期所占比例升至40.59%;3种药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150μg/mL HDE作用于RPMI8226及NCI-H929 48h,凋亡率为(14.44±0.50)%、(24.90±0.76)%。结论 HDE可能通过诱导RPMI8226及NCI-H929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来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婷婷,杨桂斌,张文娟,刘寅寅,朱文刚[3](2019)在《2例多发性骨髓瘤影响ABO血型鉴定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MM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等。M蛋白的过度生成会使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影响了血型鉴定结果[1]。现就临床工作中遇见的MM引起(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马池[4](2019)在《电话随访式延伸护理服务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电话随访式延伸护理服务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话随访式延伸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医学应对问卷评分(MCMQ)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结果试验组MCMQ评分整体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延伸护理服务有效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整体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陈旭端,骆晓峰,祖燕萍,叶洪,李琳琳[5](2019)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 FL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初诊MM且有行s FLC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的肾功能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方法分析s FLC在初诊MM患者肾损害和预后中的作用。结果:70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肾功能损害,相比于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损害组的血红蛋白(Hb)水平低,血尿酸(Uric acid)、校正血钙(Corrected calcium)、血肌酐(Scr)、血清β2微球蛋白(S-β2-MG)、受累s FLC(Involved s FLC)水平均高;ISS III期、受累s FLC≥500 mg/L、行血液透析的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430μmol/L、ISS III期和受累s FLC≥500 mg/L均是初诊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用ROC曲线分析提示受累s FLC为705.0 mg/L,这是预测初诊MM患者发生肾损害的最佳阈值(AUC为0.727,P=0.003,敏感性为65.0%,特异性为82.0%)。患者中位随访31.0(1-84)个月,受累s FLC≥500 mg/L组和受累s FLC <500 mg/L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和5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s FLC高比率组(κ/λ>32或<0.03)和低比率组(0.03≤κ/λ≤32)的中位生存期同样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7 vs 40个月,P=0.436)。结论:初诊MM患者肾功能损害组的受累s FLC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血尿酸≥430μmol/L、ISS III期和受累s FLC≥500 mg/L是初诊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s FLC有助于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受累sFLC的水平或sFLC比率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马成成,柴晔,王鑫,香雪,高英[6](2019)在《化疗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化疗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用淋巴细胞数与单核细胞数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的变化来反应免疫状态的改变。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MM分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治疗方案等临床因素与LMR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上述指标对初诊MM患者的预后价值。亚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通过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应用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来比较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以及LMR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LMR变化的临床因素。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ALC的中位数从1. 25(0. 84-1. 81)×109/L升高至1. 39 (1. 02-1. 9)×109/L (P=0. 029); AMC的中位数从0. 37(0. 23-0. 47)×109/L降低至0. 29(0. 2-0. 44)×109/L (P=0. 026); LMR的中位数从3. 552(2. 405-5. 208)升高至5. 138(3. 22-6. 471)(P=0. 00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MR的升高(HR 0. 459,95%CI 0. 241-0. 875,P=0. 018)和LDH≥240(U/L)(HR 2. 368,95%CI 1. 123-4. 995,P=0. 024)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后LMR水平的升高预示初诊MM患者将拥有较长的生存时间。联合LMR不但可以反映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而且可以更好的预测MM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丁婕,顾炎,赵四书,吴雨洁,史青林[7](2019)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以评估T淋巴细胞亚群在初诊老年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定量检测39例初诊老年MM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计数,以及CD4/CD8比值,评估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在初诊老年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1.5(3.0-66.0)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绝对值、CD4/CD8比值与预后正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低CD4+T细胞绝对值和低CD4/CD8比值是影响中位生存(OS)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诊时CD4/CD8比值和CD4+T细胞计数减低是老年MM不良预后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作为影响临床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闫岩,李燕郴,耿传营,刘超[8](2019)在《不同临床分期骨髓瘤的C-MYC蛋白和MDSC、Th17细胞与发病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临床分期骨髓瘤的C-MYC蛋白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Th17细胞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骨髓组织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外周血MDSC细胞比例以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不同ISS分期MM患者的C-MYC蛋白和MDSC、Th17细胞与发病的相关性,C-MYC蛋白表达情况与MDSC、Th17细胞比例情况及MM临床参数的关系。比较单一与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结果:MM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和外周血MDSC与Th17细胞比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 ISSⅠ、Ⅱ、Ⅲ期MM患者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DSC和Th17细胞均呈升高趋势(r=0. 432,r=0. 401,r=0. 351); MM患者的MDSC、Th17细胞比例均与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0. 415,r=0. 417);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显着大于单一指标诊断(C-MYC蛋白、MDSC细胞、Th17细胞)的ROC曲线下面积(P <0. 05); MM患者C-MYC蛋白表达MDSC/Th17细胞比与性别、年龄均无相关性(P> 0. 05)。结论:MM患者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DSC、Th17细胞比例均显着升高,并与临床ISS分期呈一定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罗涛,夏海龙[9](2019)在《卡非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卡非佐米(Carfizomi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数据库关于卡非佐米治疗MM的研究,提取临床特征和结果,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确定12个符合条件的关于卡非佐米的Ⅰ/Ⅱ期、Ⅱ和Ⅲ期临床试验,涉及2 487名可评估的MM患者。汇总分析显示,卡非佐米治疗MM达到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28%,非常好的部分反应(≥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率为73%,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0RR)为93%。MM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93%,2、3年PFS率分别为85%和74%。3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MM患者的ORR [OR=1.644,95%CI=(1.056,2.560)](P=0.028)及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OR=1.595,95%CI=1.044和2.435](P=0.031)均得到显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卡非佐米的患者发生心脏毒性(P=0.01)的OR显着升高,而周围神经病变(P=0.25)无明显变化。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卡非佐米明显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未增加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但心脏毒性的发病率似乎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佳,高晓娟,王亚奇,刘帅,岳保红[10](2019)在《骨髓瘤U266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NS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关联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瘤U266细胞内Nucleostemin(NS)基因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的关联性以及NS表达下调对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影响,评价NS、PD-L1关联性与MM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关系以及二者联合作为反映MM肿瘤细胞状态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通过NS-RNAi-GV248重组慢病毒下调U266细胞的NS基因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NS、 PD-L1及相关PI3K/AKT/mTOR通路基因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检测NS及PD-L1蛋白表达;采用Annexin V-APC/7-AAD双染法检测敲除NS基因前后的U266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在MOI=10条件下,NS-RNAi-GV248重组慢病毒转染U266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转染效率达到75%以上;real-time PCR显示,与阴性对照组(1.002±0.026)相比,转染组(0.415±0.089)的NS、PD-L1及PI3K/AKT/mTOR基因的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低(P <0.05);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慢病毒转染后PD-L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U266细胞凋亡增加(P <0.05)。结论:骨髓瘤细胞U266中存在NS及PD-L1基因的异常高表达。下调NS基因表达后出现PD-L1基因及相关PI3K/AKT/mTOR通路基因表达的下调,说明二者引起的细胞生物学改变存在联动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骨髓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提取物(HDE)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PMI 8226及NCI-H929细胞,分别按终浓度1.25、2.50、5.00、7.50、10.00、12.50μM加入As_2O_3,按终浓度12.5、25.0、50.0、75.0、100.0、125.0nM加入硼替佐米,按终浓度25、50、75、100、125、150μg/mL加入HDE。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不同浓度As_2O_3、硼替佐米及HDE对RPMI 8226及NCI-H9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HDE浓度为50~75μg/mL对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100nM硼替佐米作用于RPMI 8226及NCIH929 24h,分别使G2/M期所占比例升至70.10%、73.99%,150μg/mL HDE作用于RPMI 8226及NCI-H929 48h,分别使G0/G1期所占比例升至45.15%、36.18%,而10μM As_2O_3作用于NCI-H92924h,使G0/G1期所占比例升至40.59%;3种药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150μg/mL HDE作用于RPMI8226及NCI-H929 48h,凋亡率为(14.44±0.50)%、(24.90±0.76)%。结论 HDE可能通过诱导RPMI8226及NCI-H929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来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髓瘤论文参考文献

[1].特约记者,杨萍,通讯员,于姗姗.多发性骨髓瘤精准分型有新思路[N].健康报.2020

[2].刘淑艳,黄畅,林圣云.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机制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刘婷婷,杨桂斌,张文娟,刘寅寅,朱文刚.2例多发性骨髓瘤影响ABO血型鉴定的处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4].马池.电话随访式延伸护理服务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5].陈旭端,骆晓峰,祖燕萍,叶洪,李琳琳.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6].马成成,柴晔,王鑫,香雪,高英.化疗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7].丁婕,顾炎,赵四书,吴雨洁,史青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8].闫岩,李燕郴,耿传营,刘超.不同临床分期骨髓瘤的C-MYC蛋白和MDSC、Th17细胞与发病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9].罗涛,夏海龙.卡非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10].李佳,高晓娟,王亚奇,刘帅,岳保红.骨髓瘤U266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NS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关联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双标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醇对KM3细胞组蛋白H3K4me3...显示H3K4me3在IGF-1R、c...人类组蛋白H3K4甲基化转移酶复合物示...重组腺病毒表达的外源性MDR1在荷瘤兔...骨髓序贯移植后、多疗程大剂量化疗中...

标签:;  ;  ;  ;  ;  ;  ;  

骨髓瘤论文_特约记者,杨萍,通讯员,于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