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剪切滞后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侧面角焊缝,轴心受力板件,剪切滞后,应力扩散
剪切滞后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钟炜辉,谭政,郝际平[1](2018)在《侧面角焊缝连接轴心受力板件的剪切滞后模型及设计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连接钢构件由于存在剪切滞后现象,截面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在设计中应予以足够重视.针对侧面角焊缝连接轴心受力板件,基于应力扩散概念,建立弹性和弹塑性剪切滞后模型,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应力扩散角的计算可较为准确地获得危险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通过与国外相关标准、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危险截面的塑性区范围,提出了剪切滞后系数的实用计算公式,以便工程设计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高明,卞立春,潘静[2](2017)在《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界面剪切滞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的基本网络是由C=C共价键组成,这使得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因此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修正后的剪切滞后模型,建立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代表性体元模型,将碳纳米管看做一个有效纤维,模拟分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主要形态特性。研究重点集中在碳纳米管与基体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假设有效纤维与碳纳米管具有相同的直径和长度,运用弹性理论,应力连续条件和位移连续条件以及相关平衡方程等,推导得出计算需要的应力表达式,以及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切应力表达式,作为校核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因滑动位移而产生破坏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期刊2017-08-13)
韩俊[3](2014)在《基于剪切滞后模型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界面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焦点,碳纳米管能够起到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传递荷载的接触界面,深入探讨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传递规律将对其发展及应用起到促进作用。复合材料的剪切滞后模型大多采用完全粘结(perfect bonding)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Element),并且使用的是两端只受轴向正应力作用的代表性体积单元,这些假设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因此,本论文将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外表面上受轴对称均匀剪切应力作用,并且碳纳米管与基体接触界面不完全粘结的剪切滞后模型,这样更与实际情况相接近。利用有限元建立碳纳米管与基体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模型,计算了基体表面剪切应力以及表观率对代表性体积单元界面应力的影响。将有限元结果与建立的剪切滞后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剪切模型Ⅰ和Ⅱ都能够有效的预测数值结果。本论文主要结论:(1)利用代表性体积单元的剪切滞后模型得到:外表面剪切应力荷载对代表性体积单元的影响比只受到端部轴向正应力作用的影响大很多。所以要尽量防止或者降低代表性体积单元表面受到剪切荷载的作用,否则很容易使代表性体积单元达到极限荷载而遭到破坏。如果在基体中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材料,就能很好的帮助基体抵抗这种外剪切荷载的影响。(2)复合材料中的基体与碳纳米管接触程度及摩擦系数是影响碳纳米管能否起到增强基体作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制作碳纳米管与基体结合的过程中,使其达到接近完全粘结,即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相对小一些,碳纳米管仍然能够起到很好的增强基体作用。(3)拥有巨大表观率的碳纳米管使得复合材料中的基体能够承载更大的外荷载作用,但是当碳纳米管的表观率增加到一定的值后,其轴向应力就趋于定值。(4)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和规律总结,分析发现其结果与建立的碳纳米管增强基体的剪切滞后模型Ⅰ和Ⅱ能够有效的预测数值结果。(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4-01)
张品乐,李青宁,潘文,陶忠[4](2013)在《考虑剪切滞后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单元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垂直杆单元模型是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分析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宏观模型。现有的分析方法不能考虑翼板剪滞效应的影响,然而翼板上正应力非均匀分布必然影响剪力墙承载力的充分发挥。其次现有的分析方法大多不能较好地考虑垂直杆中正应力对剪切刚度的影响。本文在多垂直杆单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把垂直杆的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相结合,并引入剪滞位移自由度,摒弃平截面假定的限制,对一工程结构模型的静力分析显示其变形状态符合受力机理,对3片短肢剪力墙模型和1片剪力墙模型进行弹塑性静力加载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应用可行。(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3年01期)
崔昭霞,李庆芬,曹茂盛,杨尚林[5](2001)在《考虑分层损伤的完全抛物线剪切滞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横向基体开裂和分层损伤是正交层板复合材料的主要损伤类型.与现有完全抛物线剪切滞后分析模型不同,本文提出了包含横向开裂裂尖引起分层损伤的完全抛物线模型.依此模型计算了材料的刚度衰减,并与不包含分层的完全抛物线、不完全抛物线等剪切滞后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作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在应力较高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型所得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最好.(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1年10期)
剪切滞后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纳米管的基本网络是由C=C共价键组成,这使得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因此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修正后的剪切滞后模型,建立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代表性体元模型,将碳纳米管看做一个有效纤维,模拟分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主要形态特性。研究重点集中在碳纳米管与基体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假设有效纤维与碳纳米管具有相同的直径和长度,运用弹性理论,应力连续条件和位移连续条件以及相关平衡方程等,推导得出计算需要的应力表达式,以及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切应力表达式,作为校核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因滑动位移而产生破坏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切滞后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钟炜辉,谭政,郝际平.侧面角焊缝连接轴心受力板件的剪切滞后模型及设计建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高明,卞立春,潘静.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界面剪切滞后模型[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2017
[3].韩俊.基于剪切滞后模型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界面应力分析[D].重庆大学.2014
[4].张品乐,李青宁,潘文,陶忠.考虑剪切滞后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单元模型及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
[5].崔昭霞,李庆芬,曹茂盛,杨尚林.考虑分层损伤的完全抛物线剪切滞后模型[J].金属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