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昆[1]2004年在《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在于人,在于培养具有合格政治素质的人。而人才的培养问题,关键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他们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政治素质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在国际形势影响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青年教师面对着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他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说青年教师政治素质总体是好的,但是也不免存在着不足,对青年教师进行的政治观教育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一方面是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还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研究青年教师的政治观现状,研究如何加强青年教师政治观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对象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理论基础,运用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问题本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述,立足当代,总结经验,前瞻未来,拟对“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现状及教育对策”问题做有益的探讨。 第一部分,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概述。本部分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础知识进行论述,奠定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教育。本部分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的基础知识进行论述,同时,阐明研究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也即回答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第叁部分,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本部分在进行实证调查和借鉴他人调研材料的基础上,立足于江泽民关于政治观内涵的六个方面的界定,归纳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现状中的积极与消极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消极方面的情况从国际、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师本人四个方面作原因分析,为第四部分的对策探讨奠定基础和根据。 第四部分,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教育对策探讨。本部分立足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理论奠基与第叁部分的实践素材准备,针对第叁部分分析原因的结果,探讨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教育的对策。对策探讨主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把政治观教育过程作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考察,重点考察教育过程各要素的情况,因而提出了教育主体方面认识上要高度重视,教育内容要切实选择编制,教育方法要科学综合运用,教育环境要精心营造,从而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教育。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现状教育对策
盖逸馨[2]2016年在《价值多元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年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社会中,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创新性的一个群体。高校青年教师则是这些青年当中最为优秀的群体之一。他们喜欢较为新鲜的事物,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了解更多的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研究,事关中国未来走向和发展势头。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价值多元化、价值多样化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当前我们国家的价值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一多元化趋势逐渐变成我国价值的显着特征。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研究高等院校青年老师的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这不只是增强队伍建设方面的战略需求,还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的迫切需求,也是进一步丰富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具体需求。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其自己的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着作对于价值观也有着丰富的洞见。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体现的民主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体现的平等思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体现的诚信友善思想以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体现的主体意识,都是当今价值观的一个理论源头。而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语境下,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对价值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蕴含着诸多有关价值观的论述,例如自由、民主、仁爱等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路人,邓小平同志有关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在今天看来越来越具有时代意义,其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追求国家富强、追求社会发展以及追求个人幸福等方面。进入新时期,江泽民同志的“叁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都是对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当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既有来自“多元化”社会的质疑,也面临“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对传统价值观进行现代转化与再造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价值观的传统内容才会与现代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是青年教师在自身的实践过程当中形成对价值的认识的具体观念部分,这是在他们需求和利益这一基础之上产生的对于价值方面的稳定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青椒”们的愿望和诉求,影响着他们的相关行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年代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每一代高校教师的价值观无不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建国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高校教师价值观的突出特点是高度统一的重国家轻个人。当时的高校教师以及全国人民的价值观显着特征就是整齐划一,可以概括为在抹平每个人个性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高度统一的国家至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不仅在经济上开放了,更是思想上的开放,高校教师的自我意识得到重视,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个人利益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完美的集体主义容易把集体方面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进一步对立,虽然在某些方面更加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过长时间下去这种脱离实际的集体主义将无法继续。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自我意识得到确立。如今,肯定个人合理利益诉求的正当性以促进个人才智的发挥已成为一种风潮。十六大以后,随着党对于改革开放中问题的反思,特别是对金钱过度看重和强调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反思,让人们以及高校教师群体看待金钱以及个人利益也更为理性。当代高校教师不再是没有自我的一元集体主义,也不是盲目放大个人利益的功利主义,而是在集体中寻找自己的价值,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主体意识。他们充分意识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兼容性,努力平衡国家和个人之间关系,寻求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的统一。为了真实、清晰地认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现状,笔者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进行了一手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到当前受访人群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所体现出的最新的思想变化和价值观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和内容支撑。本次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调查的受访人群是年龄在35岁(包含35周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本次调研采用匿名问卷调查。问卷按照研究需要和设想,分别派发给全国26所高校中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各个层次的青年教师共400人进行问卷填写,问卷的内容设计主要分为基本信息、目前的工作及思想状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和对当前社会文化多元现状的看法等四个部分。调查发现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在现实层面表现为重视物质价值而忽视精神价值、重科技价值轻人文价值、重眼前价值轻长远价值、重个人功利轻社会公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学校将不利于高校职能的实现,不利于提升高校师德建设,也不利于人文校园的建设。对于科研,一方面会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严重毁坏了高校教师的信誉和形象,不利于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教学过程,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把上课仅仅只当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备课不认真。对于学生,不利于引导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利于更全面地引导学生。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时代的变迁是不能分开的,这些变迁在经济上呈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的特征,在社会上呈现阶层架构和相关利益划分的深层次变动的具体特点,在文化上呈现历史性变化的共时性迭加、由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变、由政治导向到经济导向的转变的特征。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权力的转移、价值评价的多元、社会发展的变革都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等院校青年老师必须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相关价值观部分,这是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中华传统师德为渊源,以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为榜样,以时代要求为标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他们的教育和引领。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实现的保障机制,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高校青年教师诉求正当性,准确定位青年老师的核心位置,更好地打造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积极营造高等院校文化创新的氛围。
谭予涵[3]2012年在《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更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重要群体,其思想状况、精神境界、专业素质、价值观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价值观的涌入使高校青年教师的主导价值观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此,在新时期引导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从高校青年价值观的现状入手,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多方面研究,以达到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正确把握,并提出加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进行文献综述,阐述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剖析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基本理论问题。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是进一步探求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问题的前提。论文分析了价值观以及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知识价值观等角度提出新时期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新要求,并阐述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第叁部分,研究分析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认真梳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积极表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积极表现,从个人主义价值倾向、理想价值追求于现实价值追求、物质价值观与精神价值观等角度分析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面临的问题,以及从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西方价值观的冲击、高校对青年教师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教师自身的缺陷等方面分析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面临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研究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教育对策。论文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四个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用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等丰富教育内容;以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教育引导和自我塑造相结合等完善教育方法;以优化学校政策环境、教师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教师生活环境来改进价值观教育环境。
沈艳霞[4]2014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深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扑面而来,文化多元化己成为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日趋激烈,大学生成为各种对立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和焦点。因此,“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是新时期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现阶段,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教师队伍迅速壮大,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希望,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这支队伍具有怎样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具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精神要求,“要大力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是实现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当前青年教师职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梳理了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多元文化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进行概述,阐述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等,为接下来的研究和论述奠定基础;第叁部分主要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主要问题,为下一章的对策研究提供标靶;第四部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多角度、多举措探索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创新以及机制创新等。本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语,以简洁的文字表述文章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中的不足,同时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做出展望。
张燕[5]2013年在《山西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被列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的内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行为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中华民族的未来。高校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异,高校教育侧重于青年教师的能力培养,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强调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缺失所引发的问题,我们应理性地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现状,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缺失的现象,并深刻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对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素养。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革。如何通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模式的改革,让青年教师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联合起来,它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高校的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列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年教师遵守的原则,探索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法,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实现人的科学发展。本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一章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章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相应的阐述了对于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叁章山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通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内容,阐释山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并作出结果分析;第四章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五章深入剖析造成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现状历史的、家庭的、现实的原因并且结合工作和实践,提出了一些尽量行之有效的改善建议:即遵循道德发展规律,完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遵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
王婷[6]2013年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代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国际上又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多种社会思想的冲击,使人们的信仰状况越来越多元化和务实化。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民办高校日益增多,民办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和我国高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团体,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工作。本文首先在文献综述和前言对研究所处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研究方法。本文的第一部分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及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进行了概述。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思想特点和作用叁个方面入手,对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涵义及意义进行初步分析。认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主力军,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及其作用,因此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民办青年教师与公办学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上的区别。本文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现状调查并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首先介绍了对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问卷调查概括,将调查问卷中的基本情况及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状况、情感状况、信仰状况和¨运用状况分别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分析了对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调查问卷的结果,认为从认知上大部分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有所了解,从情感上大部分青年教师自身不重视,淡漠无感情,从信仰上大部分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从运用上大部分青年教师即使有运用,也不知是否运用。最后找出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的最后,从对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在马克思主义认知、情感、信仰和运用方面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引导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解决策略,认为在认知上学校应该不断强化对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注意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情感上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发展,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在信仰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运用上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为青年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马克思主义工作平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实际提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是我党和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张丽丽[7]2018年在《驻青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治信仰是一种政治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一定环境下对政治价值产生较为稳定的心理判断,是在政治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对主体内心政治产生的情感认同及政治行为倾向一致性表现。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政治信仰状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和教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厘清信仰和政治信仰的相关概念,是深入研究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基础。通过对信仰的内涵、特征、功能等理论进行了梳理,进而明晰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本质和特征,并归纳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结合对驻青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和政治行为四个维度,深入调查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新时代政治信仰的教育对策。通过全面分析调研数据得出以下认识:大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都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合理的政治认知、健康的政治情感、坚定的政治意志、理性的政治行为。同时,少数大学生确实存在着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情感漠然、政治意志不坚定、政治行为不理智及知行不统一等问题。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存在的相关问题,亟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观念教育和政治观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通过政治信仰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氛围和积极优化家庭氛围来增进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塑造;通过坚持正确的人生导向、树立典范、转变观念、关注差异、以人为本来锻炼大学生的政治意志;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拓展政治参与渠道和开辟网络政治信仰教育新阵地来规范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提出可参考的教育对策。
陈霞[8]2018年在《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当代大学生是庞大且重要的网络用户群体,网络话语作为网络内容的重要载体,能够对其思想产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成熟理论与方法,论证了网络话语折射并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现实,总结出网络话语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征与原因,并提出运用网络话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论文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网络话语与思想的概述。对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和界定,从理论的角度阐释话语与思想、网络话语与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关系。第二部分,网络话语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实证研究。通过对2860名不同背景的在京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话语的使用、认知、态度及评价情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五个角度分析网络话语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具体表现及基本特征。第叁部分,网络话语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成因分析。从社会环境、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辩证地剖析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状况产生影响的优势及弊端。第四部分,完善及运用网络话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方法。应以加强理论保障为基石,确立网络话语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依托法治社会、主流文化、教育阵地等元素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育人素养,积极运用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给予引导和培养。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对论文重要结论进行凝练,提出今后网络话语与大学生思想的理论研究、实时研究及跟踪研究的发展空间。发展至今,网络话语已经超越网络局限,渗透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广泛又无形、持续且易变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正确认识、运用和主动改造网络话语及其环境,既是突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的必要方法,也是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吴敏[9]2014年在《新疆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认识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特殊的区情和严峻的现实凸显了新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情操的重要性。对12所新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对新疆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思考。
郑碧莲[10]2017年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生活总的看法、评价、态度及行为倾向。它的正确树立不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自身,也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前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维护我国民主法治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顺利完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必要环节。我国一贯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改革开放至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首先,国家保证了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其次,高校作为政治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基本建立;最后,大学生积极的政治价值观总体形成。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政治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欠合理化,忽视大学生的差异性和实际需求;教育方法缺乏吸引力,大学生的主体性未能有效激发;教育载体运用不足,难以激发大学生的选择性接受;教育的实施主体单一,尚未形成合力;教育环境存在诸多消极因素等方面。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成绩和问题分析,为了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对策就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有效的反馈机制及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对政治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度;要通过做好党政领导班子、教育师资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来打造高素质的政治价值观教育者队伍;要通过强化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赋予教育内容以层次性来完善政治价值观教育内容;要通过政治理论灌输法、政治文化熏陶法、政治价值澄清法、政治实践锻炼法和政治信仰确立法来创新教育方法;要通过发挥传统教育媒介的优势和选择新兴教育媒介来整合教育传播媒介;最后,要进一步强调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来努力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政治价值观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 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何嘉昆.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2]. 价值多元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研究[D]. 盖逸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3].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谭予涵. 重庆工商大学. 2012
[4].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沈艳霞. 信阳师范学院. 2014
[5]. 山西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 张燕. 太原理工大学. 2013
[6].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调查研究[D]. 王婷. 西南大学. 2013
[7]. 驻青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张丽丽. 青岛科技大学. 2018
[8]. 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 陈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9]. 新疆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认识现状分析[J]. 吴敏. 兵团党校学报. 2014
[10].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郑碧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民办高校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社会现状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大学生论文; 中国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