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装置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装置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徐立章[1]2003年在《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装置的仿真及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脱粒装置是联合收割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整机和其它部件的工作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典型脱粒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对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典型的复脱装置——切向喂入轴流复脱装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论文首先分析了切向喂入轴流复脱装置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首次从整体的、概率的角度建立了该装置相关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包括未脱籽粒量、自由籽粒量、累计分离籽粒量沿复脱滚筒轴向的分布规律;其次,在深入研究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喂入复脱装置梳脱混合物的特点,对单个断穗头在复脱空间中的运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论文最后,对前面所建立的有关模型,在DF-1.5型物料脱粒分离、清选仿真与控制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试验相一致。 本课题的研究大大加深了我们对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切向喂入轴流复脱装置工作规律的认识,这对于改变我国目前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装置的设计多以经验设计为主,缺乏理论指导的局面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本课题对于改善我国联合收割机性能,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新型脱粒装置的研制和开发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李耀明[2]2004年在《水稻梳脱混合物复脱分离、清选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梳脱式联合收割机采用割前脱粒收获工艺,其工作原理是把生长在田间禾秆上的籽粒直接梳脱下来并输送到复脱分离、清选装置进行后续作业,与此同时用割草装置把梳脱后的禾秆割下并输送到侧边或后边成条状铺放。因而具有它独特的优点:结构新颖、动力消耗小、生产率高、工作可靠、湿脱性能好、总损失率及破碎率较小等。目前各地开展的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的研究一般把重点放在割台上,而复脱分离、清选装置大多是借用已有的各种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的结构及理论。由于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在梳脱后其混合物的组成与传统的全喂入或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喂人物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开展梳脱收获工艺中的复脱分离、清选装置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应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种脱粒分离、清选系统的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特点及研究现状。根据当前梳脱式联合收割机上复脱分离、清选系统的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考虑到梳脱式联合收割机收获工艺与传统全喂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明显不同,首次对梳脱式联合收割机上的复脱分离、清选系统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在适当假设的基础上,从整体的、概率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常用的切向喂入轴流复脱分离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得出了包括未脱籽粒量、自由籽粒量、累计分离籽粒量沿复脱滚筒轴向的分布期律以及未脱净损失、夹带损失和复脱滚筒长度的关系。复脱分离系统中的籽粒夹带损失率王要与复脱滚筒长度L、未脱净籽粒量(断穗头)k_1、自由籽粒量k_2以及系数u_1、u_2有关。本文的研究大大力口深了对切向喂入轴流脱粒装置工作规律的认识,从理论上第一次导出了适合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分离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对于改变我国目前复脱分离系统的设计多以经验设计为主,缺乏理论指导的局面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复脱空间等效为单输入双输出系统,输入端口是物料喂入口,输入物料为梳脱混合物,两个输出端是由分离凹板的等效出口和复脱滚筒的出草口组成。将复脱滚筒内的物料视为变质量系统,基于变质量系统的能量系统原理,建立了物料在复脱空间内的功耗模型。博士学位论文水稻梳脱混合物复脱分离、清选特性的研究复脱滚筒功排会漠型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实验系数等。卡那沃依斯基用实验的方法给出了功耗实验系数乙的取值范围为0.4一0.45,但他没能从理论上对毛的取值予以解释。本章从理论上证明了功耗实验系数毛的理论值为0.5,并阐明了功耗实验系数毛的物理意义。功耗实验系数毛反映了复脱空间内物料的质量变化,出口处茎秆速度喇氏以及物料与各脱粒工作部件表面摩擦对复脱滚筒功耗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完善了复脱滚筒的功幸合膜型,并且该复脱滚筒功耗模型具有普遍意义。 在自行设计的复脱分离性能试验台上,对水稻梳脱混合物进行了复脱分离性能试验,分析了复脱分离装置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等因素与复脱分离性能的相关性。验证了复脱分离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水稻梳脱混合物沿轴流式复脱分离装置长度方向上脱分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复脱分离装置的复脱损失率(未脱净损失率和夹带损失率)和复脱滚筒功耗等作了进一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1)约占总籽拉量70%的籽粒已在长度相对较短的喂入口被凹板分离;而脱出物中的杂余相对集中在复脱滚筒轴向的中间1/3处,喂入口对应部分最少,尾部的1/3也较少;梳脱混合物中的短茎秆和部分杂余大部分已从复脱分离装置的排草口排出。 (2)喂入口对应部分脱出物和籽粒较多,中间段的脱出物和籽粒最多,剩余部分的脱出物和籽拉迅速减少。 (3)脱出物中的累计籽粒量沿复脱滚筒轴向分布与仿真分析的累计分离籽粒量沿复脱滚筒轴向分布相近,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 (4)相同』榔兑汤合物喂入量下,郭毛衰筒辱翻定的高低付于脱出物和粉拉的分布影响不大;郭毛衷筒辱劫速越高未佑翱员失率越小,但复脱滚筒辕定的高了邸寸夹带损失率影响不明显。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杭脱下昆合物喂入量的大小对脱出物、籽案讶口杂余的分布影响不太明显。 (5)复脱分离装置的功率消耗较小,复脱损失率(包括断穗头的未脱净损失率和夹带损失率)较低。复脱滚筒功耗与复脱滚筒转速、梳脱混合物喂入量成正比;复脱滚筒功耗的试验结果验证了公式Nl‘一0 .5卫二一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但其中搓擦系数 1一ff的确定比较重要,搓擦系数f与喂入脱拉装置的物料形式(全喂入、半喂入、梳脱混合物)、脱粒元件(打齿、弓齿、纹杆等)及脱粒装置的运动参数等有关。中文摘要 在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分离装置的工作特点,建立了梳脱混合物在复脱空间中的运动模型。丰翩兑混合物在复脱空间中的运动可分为梳脱混合物在复脱滚筒顶盖区、分离凹板区的运动和梳脱下昆合物在分离凹板区与脱粒钉齿或弓齿的碰撞叁个部分。本章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详细讨论了各个部分模型的建立

冀牧野[3]2016年在《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式割台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菜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世界性油料作物,2014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达758.79万公顷,占我国油料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4.03%,油菜籽产量超过1477万吨,约占我国油料作物总产量的42.12%。人工收获油菜效率低、成本高,2014年我国油菜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25.32%,因此研制高效低耗低损的联合收获机对促进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题针对油菜植株生物学特性和成熟期果荚易炸裂的特点,探索性地研制了一种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式割台,以期减少喂入量、提高适应性、降低油菜联合收获机功耗,为油菜联合收获机的结构设计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梳脱式割台结构设计。在对国内外传统联合收获机、梳脱式联合收获机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梳脱滚筒与拨禾轮配合梳脱,以切割装置、防飞溅罩壳等作为辅助的梳脱式收获方式,确定了梳脱式割台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2)开展了果荚机械物理特性试验与分析。通过油菜果荚与茎秆连接处的拉伸试验得到了该位置拉力-位移曲线。试验表明,油菜果荚在与植株脱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预拉伸、弹性拉伸、屈服、断裂四个阶段;油菜果荚与茎秆连接处存在明显的屈服力,屈服力最大值为16.0 N,平均值为11.7 N。(3)提出了梳脱元件运动轨迹的地面投影对作物全覆盖的设计原则。以重梳率、漏梳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得出了梳脱元件尺寸、排列方式、间距和倾斜角度对重梳率、漏梳率影响的变化规律。(4)开展了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和参数分析,确定了拨禾轮、梳脱滚筒、切割装置和防飞溅罩壳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明确了合理的参数组合,提出了根据不同油菜生长状况调整主要工作部件相对位置和运动参数的约束方程。梳脱元件采用弹指式梳脱元件,弹指间距70 mm,轴向弹指数量12根,弹指弯折角度160°,轴向倾角80°,有效伸出长度280 mm;梳脱滚筒半径355 mm,转速为240~340 r/min。根据梳脱作业要求调整了拨禾轮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拨禾轮轴心与梳脱滚筒轴心水平距离375 mm,拨禾轮离地高度1300 mm,半径310 mm,转速20~30 r/min。确定了防飞溅罩壳的覆盖范围,后挡板与梳脱滚筒纵向距离650 mm,相对高度450mm,上罩壳纵向覆盖1000 mm。(5)提出了梳脱式割台的油菜联合收获机整体设计,确定了整机结构、空间布局、工作过程和技术参数。梳脱式割台的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幅0.9 m,喂入量0.21~0.95kg/s,作业速度0.4~1.8 m/s,作业效率0.13~0.58 hm2/h,发动机功率7.5 kW,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满载时接地压强为9.2 kPa。(6)开展了梳脱滚筒、拨禾轮与割台气流场特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梳脱滚筒与拨禾轮的运动参数匹配合理,理论上可以实现拨禾、拨倒、梳脱、抽离等工序;梳脱滚筒结构设计、参数选择、材料选择合理,可以满足梳脱式收获工作需要。气流场仿真结果表明,弧形罩壳比方形罩壳具有更好的气流场特性,主要体现在:弧形罩壳割台内部气压略低于标准大气压,有利于抓取作物、滞留脱下物,可有效减少回带损失、飞溅损失;弧形罩壳内部气流场更加顺畅、稳定,涡流区较少。(7)开展了梳脱式油菜联合收获机整机田间试验。试验表明:梳脱式割台可以实现预期的拨禾、梳脱、抛送、切割等功能;探索了梳脱滚筒转速、高度和机组前进速度对梳净率的影响规律。

张海军[4]2009年在《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农业育种小区是选育良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的基地。实现小区田间育种机械化可以极大的提高育种工作效率、降低育种作业的劳动强度和解放劳动力。田间育种的小区收获是田间育种试验获得正确试验结果的重要环节,是育种小区田间试验的最终环节。小区收获与大田收获不同,单个小区面积小,而且整个试验地内又包含很多的试验小区和试验品种,所以既要提高作业效率,又要防止品种收获带来的混杂。目前我国的小区种子收获仍以人工收割、普通脱粒机脱粒的分段收获方式为主,采取人工收割,收获期较长,易贻误农时,间接损失大,以至于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差。采用普通小麦脱粒机脱粒,籽粒破碎率高、损失率高,脱粒机内部清理困难,种子残留量大,易造成种子混杂,导致试验数据失真。因此,根据农业试验小区种子收获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用于小麦育种的自走式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收获损失。整机由梳脱装置、脱粒装置、传动系统和手扶拖拉机等组成。该机在田间可一次完成切割、脱粒、分离、清选、装袋等作业环节。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梳脱收获方式,简化了机器机构,降低了功率消耗。采用带导向板的轴流式圆锥脱粒滚筒,增强了脱粒能力,减少了种子损伤。采用气流输送和气流清选,去掉了机械输送和分离装置,与传统的联合收割机相比具有脱净率高,破碎率低,防混杂,勿需人工清理等特点。本文主要是应用机械设计方法和机械原理对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的全部零件进行研究设计,对主要的传动零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器的二维图纸,用proe建立整机的叁维模型,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受力复杂的传动轴作结构静力分析。

杨磊[5]2014年在《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改进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此外,随着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油耗低、割茬低、收割含杂率低、能保留完整秸秆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国内研究与开发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和单位也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做了试验研究与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研究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改进设计及其各部分结构组成,详细了解了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及各装置的组成和作用。2)通过有限元对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关键部位割台机架的强度及其合理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将机架的叁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离散化,对其进行模型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进行边界条件施加,然后提交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应力为307.539MPa,发生在机架前端加载部分,大于材料的许用安全应力254MPa,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355Mpa,说明机架有一定风险;通过分析从增加支撑或加强筋、增加工艺倒角过渡、结构对齐调整等方面来增加机架强度。3)根据国家标准及江西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第NJ(X)D01-2009号检验细则对收割机基本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合格。并对收割机的含杂率、破碎率及各项损失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天优998的含杂率为0.70%,破碎率为0.382%,未脱净损失率为1.304%,分离损失率为0.42%,清选损失率为0.652%,割台损失率为0.092%;99优468的含杂率为0.73%,破碎率为0.364%,未脱净损失率为1.146%,分离损失率为0.482%,清选损失率为0.76%,割台损失率为0.11%。两品种的总损失率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未脱净损失率分别占到了总损失率的52.84%和45.88%。为此,我们对收割机进行了水稻喂入深度的调整、更换脱粒弓齿、喂入链与压草板间隙的调整,最终两品种的未脱净损失率降低到0.8%以下。

冀牧野, 廖庆喜, 李海同, 万星宇, 王华[6]2016年在《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式割台设计》文中提出针对油菜植株生物学特性和成熟期果荚易炸裂的特点,设计一种油菜联合收获机的梳脱式割台。通过建立梳脱滚筒、拨禾轮等部件的运动学模型,确定拨禾轮、梳脱滚筒、切割装置和防飞溅罩壳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确定合理的参数组合,并开展梳脱滚筒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梳脱弹指间距为70 mm,弹指轴向倾角小于82°时,可以实现梳脱元件地面投影对作物完全覆盖;当机组前进速度为0.4~1.8 m/s时,为达到较好的梳脱效果,对应的拨禾轮转速和梳脱滚筒转速分别为20~30、220~270r/min,且二者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74mm。仿真和田间试验表明,梳脱式割台可以实现油菜收获的拨禾、梳脱、抛送、切割等功能。

赵建波[7]2009年在《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已广泛采用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联合收割机是现代农业收获机械的主要设备之一,广范地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中。机组的前进速度是影响联合收割机生产率和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表明,通过对联合收割机机组前进速度的控制,保持滚筒角速度的恒定,有利于提高联合收割机工作的质量和减少机组故障的发生率。由于联合收割机收割过程中,脱粒滚筒是一个非线性、时变性且有较大延时的复杂系统,滚筒负荷与影响因素之间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对滚筒的控制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将模糊神经网络及嵌入式技术引入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控制系统中,实现对联合收割机的自动控制,不但可以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生产效率和脱粒质量,而且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此对整个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4LZ-2.0型梳脱式联合收割机,通过对联合收割机滚筒功耗模型、现代控制技术及现阶段控制算法的分析研究,组建了一套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智能控制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联合收割机滚筒功耗模型的建立:对收割机脱粒滚筒各部分功耗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较能准确地反映收割机滚筒功耗的数学模型。2.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对4LZ-2.0型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方案及控制策略。3.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主要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融合方式,并详细介绍了本设计所采用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原理、结构、算法以及在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智能控制系统利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了系统仿真,同时使用4LZ-2.0梳脱式联合收割机进行了田间实验,进一步验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实现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双高的目标。

毛欣, 衣淑娟[8]2007年在《轴流脱粒、分离机理及仿真研究的发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脱粒装置是谷物收获机械的重要工作部件,它直接决定了整机的工作性能。目前,国内外谷物脱粒与分离装置的研究趋势是采用轴流脱粒装置。为此,研究了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的类型;介绍了轴流脱粒分离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脱粒与分离机理的仿真研究现状,并对轴流脱粒与分离机理的仿真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宗望远[9]2013年在《油菜联合收获纵轴流脱离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菜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针对我国油菜联合收获技术研究中存在的脱粒分离装置结构复杂、性能较低,尤其是损失率、含杂率居高不下的现实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油菜脱离系统,将传统割台的割断、输运和脱粒等功能进行集成。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集成作业滚筒,并设计制作台架试验装置;建立油菜输运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的分析与模拟,探求油菜运送机理;利用离散元方法分析油菜在脱粒腔内的受力状态与运动规律,揭示油菜脱粒机理;开展了集成作业滚筒脱粒效果的台架试验。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油菜茎秆与果荚基础力学特性的测试实验,阐释了油菜茎秆与果荚在剪切和压缩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茎杆剪切力和压缩力随时间的变化并不明显,靠近最后收获期的油菜茎杆剪切力并不是实验测得的最大值,因而在确定油菜收获时间时可以不将割断功耗作为影响因素。油菜果荚挤压力变化和其生长日期有一定关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果荚含水率逐步降低,其生物质结构变得易于发生变形和开裂,这有利于油菜的脱粒作业。(2)开展了不同脱粒方式对收获期油菜果荚脱粒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阐释了不同脱粒方式对油菜果荚的脱粒效果。结果表明:果荚脱净率和脱粒功耗之间呈对数关系,在脱粒功耗较低时,油菜果荚脱净率随脱粒功耗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脱粒功耗继续增加,增加速率逐渐变缓并趋于其极限值。同时功耗的增加也易于导致果荚壳的破碎和籽粒的破损,进而增大分离和清选过程的难度和降低收获油菜籽粒的品质,因而不宜为了提高脱净率而一味地增大脱粒功耗;搓擦脱粒油菜果荚脱净率高达99%,而碾压脱粒脱净率小于86%,冲击脱粒脱净率小于66%,在单位脱粒量功耗大于0.5J/g后,相同脱粒功耗下,揉搓脱粒的脱净率高于碾压脱粒和冲击脱粒,油菜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宜选择冲击脱粒和搓擦脱粒组合的脱粒方式。为此论文选择脱粒钉齿和编织筛网组合、轴流方向自下而上的技术实施油菜联合收获后的脱离。(3)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油菜脱离系统。在传统收获机割台的割断和输送功能的基础上,在割台滚筒上增设脱粒钉齿和切刀,使得割台滚筒在输送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脱粒和割断功能;取消传统机型中的链耙式输送装置,将纵轴流脱离滚筒的喂入机构直接和割台滚筒的伸缩拨齿机构相接,缩短了物料传送环节,简化了结构。为有效开展该系统的试验研究,分别配套设计并试制了纵轴流脱离试验装置和组合式脱离试验装置。(4)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和离散元分析方法,对油菜在伸缩拨齿机构作用下进入到纵轴流脱离系统以及在该系统中运动的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在伸缩拨齿作用下按抛物线轨迹运动到纵轴流脱离系统,并在该脱离系统内作不规则圆周螺旋运动,其轴向运动速度呈现出近似脉动变化特征,受到的作用力主要来自于和脱粒钉齿与顶盖螺旋撞击产生的间歇震荡的冲击力。籽粒在脱离滚筒内的轴向运动速度较快,螺旋轨迹线的螺距较大,秸秆的轴向运动速度慢于籽粒,其螺旋轨迹线的螺距较小。物料在上升时段的速度较低,在下落阶段和遭受撞击后的速度较高。(5)开展了纵轴流脱离滚筒对完熟期油菜的脱离试验。结果表明:脱粒滚筒转速、钉齿间距、脱粒间隙和滚筒轴线倾斜角等因素都影响到筛下籽粒脱出比率。筛下籽粒脱出比率与滚筒转速之间呈现出抛物线关系,转速为771r/min时筛下籽粒脱出比率最高。钉齿间距取为100Omm、225mm、前半段间距200mam与后半段间距为100mm组合叁种形式均可得到较高的筛下籽粒脱出比率;脱粒间隙取为25mam和滚筒轴线倾斜角度为250的筛下籽粒脱出比率较高;筛下物由籽粒、颖杂和茎杆等成分组成,筛下脱出各成分沿滚筒轴线呈现出小尺寸脱出物前多后少、大尺寸脱出物前少后多的分布规律,籽粒、杂余等几何尺寸较小的脱出物在滚筒前端脱出量较大后端脱出量较少,几何尺寸较大的茎秆则在滚筒前端的脱出量较小后端脱出量较大。

陶桂香[10]2008年在《组合式轴流装置仿真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稻谷轴流装置脱粒机理的研究现状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稻谷在组合式轴流装置内运动、受力入手,建立其运动、力学模型,为进一步改善稻谷轴流脱粒装置脱粒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1、对组合式轴流装置中稻谷脱粒过程进行运动分析,建立其运动模型,通过仿真得出稻谷在脱粒过程中的角位移、运动轨迹、速度变化规律及参数对位移、速度的影响;2、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组合式脱粒装置稻谷脱粒过程进行采集,得出稻谷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与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相一致;3、对组合式轴流装置中稻谷脱粒过程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动力学原理建立其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获得各作用力的分布规律,分析参数对稻谷脱粒过程中受力分布规律的影响;4、对组合式轴流装置中稻谷脱粒过程进行变形分析,建立其应力模型并进行仿真,得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确定稻谷脱下物分布规律;5、对组合式轴流装置稻谷脱出物分布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脱出物沿轴向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参数对脱出物分布规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装置的仿真及试验研究[D]. 徐立章. 江苏大学. 2003

[2]. 水稻梳脱混合物复脱分离、清选特性的研究[D]. 李耀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3]. 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式割台设计与试验[D]. 冀牧野.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4]. 小区小麦种子联合收获机的研究与设计[D]. 张海军. 甘肃农业大学. 2009

[5]. 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改进与试验研究[D]. 杨磊. 江西农业大学. 2014

[6]. 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式割台设计[J]. 冀牧野, 廖庆喜, 李海同, 万星宇, 王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6

[7]. 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 赵建波. 江苏大学. 2009

[8]. 轴流脱粒、分离机理及仿真研究的发展探讨[J]. 毛欣, 衣淑娟. 农机化研究. 2007

[9]. 油菜联合收获纵轴流脱离系统的研究[D]. 宗望远. 华中农业大学. 2013

[10]. 组合式轴流装置仿真与试验研究[D]. 陶桂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

标签:;  ;  ;  

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复脱装置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