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醇论文-钱文浩,黄玮,丛玉凤,李富盛

芳香醇论文-钱文浩,黄玮,丛玉凤,李富盛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香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7,芳香醇,氧化

芳香醇论文文献综述

钱文浩,黄玮,丛玉凤,李富盛[1](2019)在《UiO-67-Sal-CuCl_2在空气中催化芳香醇的选择性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UiO-67-Sal,并将3种铜盐固定在其表面,研究了3种铜MOFs材料催化芳香醇选择性氧化的性能.结果表明,UiO-67-Sal-CuCl_2催化剂对芳香醇选择性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且在重复使用4次后,依然保持较好的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逸龙[2](2019)在《负载型有机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中制备芳香醇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流动化学(Continuous-flow chemistry)是利用微反应技术与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因其安全性高、传热传质速度快等优点在石油化工产品和药物中间体体的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我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系列负载型手性有机金属催化剂,采用连续流动化学的方法,研究这些负载型催化剂在X-Cube填充床反应器中应用,重点探讨其催化芳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偶联/不对称氢转移反应方面的性能,为其潜在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可支撑的实验室数据和最优化条件。本论文的研究集中在一下两个部分:(1)研究负载型手性有机金属铑催化剂在不对称还原反应的连续流中的应用:利用后嫁接的策略,通过在手性二胺功能化的硅材料(两种二维六方结构的介孔硅(SBA-15和PMO类型)和一种球型介孔无机硅),分别与相应的有机金属铑配位,获得了叁种不同类型的手性铑/二胺功能化的负载型手性有机金属铑催化剂。通过将上述叁类催化剂填装在X-Cube反应器中,研究了在连续流动体系下对苯乙酮进行不对称氢转移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对反应温度、共溶剂等因素的筛选,已经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了具有二维六方结构的PMO类型的催化剂具有高反应性能和高稳定性能,能在十一个小时内持续获得高达96%的产率和97%的对映体选择性的手性苯乙醇。(2)研究组合的负载型有机金属卡宾钯催化剂和手性有机金属钌催化剂在偶联/还原串联反应的连续流中的应用:通过卡宾钯功能硅源与乙基桥联的硅源共缩聚获得具有二维六方结构的PMO类型的负载型有机卡宾钯催化剂;通过优化卡宾钯催化剂在X-Cube填充床反应器中的偶联反应,获得了最优化的芳香酮与芳硼酸的连续流的反应条件;通过优化负载型有机金属钌/二胺催化剂在X-Cube填充床反应器中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获得了最优化的联芳酮类化合物的连续流的还原反应条件;组合两个负载型催化剂,优化出的两个催化剂在进行偶联反应以及不对称氢转移还原反应的反应条件,实现了高效地制备手性联苯乙醇的制备,能在十二个小时内持续获得高达96%的产率和97%的对映体选择性的手性苯乙醇。(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常苏生[3](2019)在《一种新型光热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选择性氧化芳香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醛在药物的合成,香水的制备以及其他一些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工业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工业上制备芳香醛的过程耗能高而且需要用到有毒的重金属强氧化剂(KMnO_4,Cr~(IV)等),对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化学的宗旨。光催化有着绿色环保耗能低的众多优点,在选择性氧化芳香醇生成相应的芳香醛方向吸引了大量学者的注意力。本文中,我们成功将光催化剂与热催化剂结合起来,制备出一种新型光热催化剂Cr_2O_3-Al_2O_3/CdS。所制备的光热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和BET吸附脱附分析等表征方法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热催化剂Cr_2O_3-Al_2O_3的含量为50%时,光热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的活性最佳,目标产物苯甲醛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51.6%和99.0%。相比于单体热催化Cr_2O_3-Al_2O_3和单体光催化剂CdS,苯甲醛的产率分别提高了3.1倍和2.8倍。经分析,提高的催化活性主要是归功于光催化和低温热催化的协同作用。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实验机理,在光热催化剂Cr_2O_3-Al_2O_3/CdS上,当温度升高时热催化剂Cr_2O_3-Al_2O_3可以与芳香醇的醇羟基相互作用,从而使芳香醇上的C-Hα和O-H键被弱化。当光照射到催化剂表面,光催化剂CdS可以产生光生电子与空穴,电子与催化剂表面的氧气相互作用产生超氧自由基(.O_2~-),进而可以更加易于脱去H原子,使得芳香醇转化为芳香醛。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了热催化剂与光催化剂结合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选择性氧化芳香醇生成芳香醛的可行性,在热催化和光催化领域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研究了低成本的石墨粉与贵金属Pt的复合体在低温下选择性还原肉桂醛生成苯丙醇,与此同时催化剂C和Pt/C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并提出相应的可能机理。(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梁辉,陈登峰,黄申林[4](2018)在《一种新型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在芳香醇常温水相氧化反应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香为原料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态性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笔者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松香基表面活性剂(脱氢枞醇-聚乙二醇-550-琥珀酸单甲醚,DAPGS-550-M)。合成反应以脱氢枞醇为原料,分两步进行:脱氢枞醇在碱性条件下与琥珀酸酐反应得到脱氢枞醇琥珀酸酯,再与甲基聚乙二醇-550(PEG-550-M)进行酯化反应生成所需DAPGS-550-M。再利用DAPGS-550-M在水溶液中形成纳米胶束,分析各种芳香醇于室温水中的氧化反应,筛选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室温下催化量为摩尔百分比2%的AgNO_3和摩尔百分比0. 5%的Bi(OTf)3,相同物质的量的K_2S_2O_8,以及2%DAPGS-550-M的水溶液为反应介质。试验结果表明,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底物适用性广,14种芳香醇顺利氧化得到较高产率的酮或醛产物,且均通过核磁共振进行了鉴定。此外,进一步对该新反应体系的E因子(废物与期望产物的质量比和原子经济性)以及催化体系的可循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因子较低,且包括水、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在内的整个催化剂体系均易于回收利用,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袖洞,侯丹丹,李会静,马小军[5](2018)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固定化酵母生产芳香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过程在医药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领域开始替代传统化工工艺,显示出巨大的工业潜力。然而,在一些有机醇和有机酸的生物加工过程中,因底物/产物水溶性差、底物/产物抑制等限制,使得水相中生物催化与转化难以进行,近年来,发展出了非水相中生物催化技术。但有机溶剂的引入对生物催化剂的活性保持以及催化效率提出挑战,采用固定化技术能保护酶或微生物免受有机溶剂、pH、温度等恶劣环境的破坏。海藻酸钠-壳聚糖(AC)微胶囊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制备过程温和、价格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因此,我们将AC微囊引入水-有机溶剂两相中微生物发酵生产芳香醇的过程,考察了AC凝胶微囊载体的制备及性能,和两相培养过程参数对酵母细胞生长及转化生产芳香醇的影响规律。在水与某些有机溶剂(如油酸乙酯、癸二酸二丁酯)组成的两相介质中,AC微胶囊能够保持较好的分散性和球形度,平均粒径400μm左右。AC微胶囊粒径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介质中振荡培养12小时,粒径有所增加,完整率仍保持80%以上。发现制备参数对酵母细胞生长及转化能力有明显影响;在两相介质中培养24h后,微囊化酵母细胞浓度为7.41×108/mL,产物浓度可达5.71 g/L,明显高于游离酵母细胞的产物浓度;而且连续5个批次培养后,微囊化酵母细胞表现出稳定的生产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2018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9)

方坤[6](2018)在《氧气选择性氧化芳基烷烃类化合物制备芳香醇/芳香醛/芳香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以清洁绿色的氧气为氧化剂,对硝基取代的烷基芳烃类化合物氧化为芳香醛、芳香醇和芳香酸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该论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部分,采用金属铁卟啉衍生物为仿生催化剂,对氧气氧化邻硝基甲苯制备邻硝基苯甲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底物浓度和氧气压力等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以甲醇作为溶剂,以金属卟啉T(o-Cl)PPFeCl作为催化剂,在40℃条件下,的当底物浓度为0.1 mol/L时,邻硝基苯甲醛的分离收率可以达到47%。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无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NaOH促进的氧气直接氧化硝基烷基芳烃类化合物制备芳香酸和苄醇衍生物。此反应体系在经济、绿色的NaOH/EtOH混合物中进行,以清洁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并且具有高化学选择性。研究发现底物中烷基取代基的位置和类型对反应产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硝基的邻位和对位的甲基可以选择性地被氧化得到相应的羧酸,而处于间位的甲基则不能被氧化,且反应的转化率和分离收率分别高达>99%和95%;如果硝基的邻位是非甲基的直链烷基、或其对位是二级烷基取代基,则只生成苄醇衍生物,且反应的转化率和分离收率分别高达97%和87%。此外,此反应体系亦可以克级规模制备芳香酸和苄醇衍生物。且反应可在高压釜中进行,节省氧气、可防止溶剂散发、并且利于环境保护。(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姣[7](2018)在《Cu(Ⅰ)催化芳香醇与甲基酮缩合反应合成查尔酮衍生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酮衍生物的制备合成一直是有机反应中的研究热点,其独特的烯醇式结构可以与多种受体相结合,从而为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都提供了可能。与传统的合成查尔酮衍生物方法相比较,本论文直接使用醇酮两种原料进行缩合反应,使用一锅煮的合成方法,减少了反应步骤,降低了反应成本,提供了一种更加绿色经济的合成方法。具体研究如下:1.苯甲醇和苯乙酮反应合成查尔酮的反应条件优化。探索了在苯甲醇和苯乙酮反应合成查尔酮的实验中,所需要的最佳条件,在底物苯甲醇1.2mmol,苯乙酮1mmol,催化剂碘化亚铜(5mol%),配体2,2-联吡啶(5mol%),TEMPO(10 mol%),氢氧化钠(110 mol%),溶剂水2ml,最佳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48h条件下,查尔酮合成产率可达到88%;2.在筛选的催化条件下,进行系列芳香醇与甲基酮合成查尔酮衍生物的拓展反应。结果表明,Cu催化体系适用于卤素、甲基、甲氧基等单取代、双取代以及一些特殊特殊取代的原料进行的反应,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查尔酮衍生物,产率可达30-88%之间;3.对苯甲醇与苯乙酮合成查尔酮这一反应进行理论计算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探究了醇酮缩合反应的中间过程,推测其可行的反应路径,本论中阐述了醇氧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两种过渡态TS1与TS2,并通过能量数据比较,△E2<△E1,即醇氧化过程进行TS2过程的可能性更大,同时进行了羟醛缩合反应过程中的过渡态研究,通过计算得到TS3的结构构型,并得到过渡态能量值△G=8.1Kcal/mol,从高斯计算层面说明醇酮缩合反应的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期刊2018-05-30)

汤佳伟[8](2018)在《羰基还原酶酶库的构建及其在手性芳香醇类化合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芳香醇类化合物如(R)-3,5-双叁氟甲基苯乙醇((R)-3,5-BTPE)、(S)-2-氯-1-(3,4-二氟苯基)乙醇((S)-CFPL)等是一类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使用羰基还原酶不对称还原潜手性芳香酮是合成手性芳香醇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相较于化学法具有诸多优势。本课题主要从自行构建的羰基还原酶酶库筛选出合适的羰基还原酶,并用于合成一些重要手性药物中间体。首先,本课题成功构建了一个含有17种羰基还原酶的酶库,从中筛选到了多个能高效催化合成(R)-3,5-双叁氟甲基苯乙醇、(S)-2-氯-1-(3,4-二氟苯基)乙醇、(S)-2,2’,4’-叁氯苯乙醇等手性芳香醇的羰基还原酶,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其中,表达来源于Leifsonia sp.strain S749的羰基还原酶KR01的重组工程菌E.coli/pET-28a(+)-KR01,对催化3,5-双叁氟甲基苯乙酮(3,5-BTAP)和2-氯-1-(3,4-二氟苯基)乙酮(CFPO)展现出最高的活性及对映体选择性;表达来源于Lactobacillus kefir的羰基还原酶LK05的重组工程菌E.coli/pET-28a(+)-LK05,对催化2,2’,4’-叁氯苯乙酮展现出最高的活性及对映体选择性。其次,通过响应面优化反应条件,确定了E.coli/pET-28a(+)-KR01重组工程菌全细胞催化合成(R)-3,5-BTPE的最佳反应条件为:78%异丙醇(%,v/v),28℃和300 g/L湿菌体。在最佳反应条件下,E.coli/pET-28a(+)-KR01重组工程菌全细胞催化3,5-BTAP的底物浓度和时空收率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在10小时内KR01能催化600 g/L的3,5-BTAP底物合成(R)-3,5-BTPE,转化率达到98.3%,时空收率达到230.26 mmol/L/h,ee值大于99.9%。并且首次发现E.coli/pET-28a(+)-KR01重组工程菌全细胞在90%异丙醇反应体系中形成的颗粒状物,能被反复使用催化600 g/L的3,5-BTAP合成(R)-3,5-BTPE至少7次,这大大简化了酶催化的后处理过程。最后,在中试规模下,我们确定了E.coli/pET-28a(+)-KR01重组工程菌全细胞催化合成(S)-CFPL的最佳反应条件。在pH值为6.5时,不仅可以高效合成(S)-CFPL,而且还能降低杂质生成。E.coli/pET-28a(+)-KR01重组工程菌全细胞在4小时内和24小时内分别能催化150 g/L的CFPO底物和400 g/L的CFPO底物合成(S)-CFPL,转化率都达到99%以上,时空收率最高达到196.8 mmol/L/h,ee值大于99.9%。并且通过吨位级放大,本课题证明了E.coli/pET-28a(+)-KR01重组工程菌全细胞能工业化高效生产(S)-CFPL。(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期刊2018-05-01)

严俊杰,仝宗军,刘媛媛,张磊,张云[9](2018)在《草菇芳香醇氧化酶基因vvaao1的序列特征与差异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芳香醇氧化酶编码基因vvaao1序列特征及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vvaao1在草菇基质降解与子实体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应用ZOOM软件分析基因结构与序列准确性;通过生物信息分析网站预测氨基酸序列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叁级结构;采用MEGA 5.1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数字基因表达谱(DGE)、荧光定量PCR(RT-q PCR)、蛋白质组(i TRAQ)分析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vvaao1全长3 091 bp,含有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1 803 bp,编码60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Vv AAO1具备信号肽,为分泌蛋白;其叁级结构由20个α-螺旋和19个β-折迭组成,与模式蛋白3FIM的一致性(Identity)达到48%。进化树结果显示,Vv AAO1属于AAO家族,与侧耳属菌株Pleurotus.eryngii和P.pulmonarius的AAO序列最为接近。DGE、RT-q PCR及i TRAQ的分析结果表明,vvaao1在可孕异核体菌丝上的表达量分别是两个同核体菌株之和的51.0、49.8和2.13倍;进一步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子实体样品进行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vvaao1在原基时期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其他时期的样品。Vv AAO1具备信号肽,为分泌蛋白,其编码基因在异核体菌株H1521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两个同核体菌株之和,存在协同增效表达,且在原基时期表达量最高,vvaao1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草菇子实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Anne,E,Shanahan,Mary,McNamara,James,A,Sullivan,Hugh,J,Byrne[10](2017)在《单壁碳纳米管作支撑的杂化金纳米催化剂比TiO_2和炭黑具有更优氧化芳香醇的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还原技术制备出以单壁碳纳米管、炭黑(P90)和TiO_2为支撑的3种金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来探讨物理性能。再将他们作为1-苯基乙醇、2-苯基乙醇和苯甲醇的绿色需氧氧化杂化催化剂来测试稳定性。在所有反应中,与P90和TiO_2相比,以单壁碳纳米管作支撑的金纳米杂化催化剂呈现出最优的反应效率和特异性。这些金纳米杂化催化剂经多次反应循环后反应活性衰减很小,从而能被重复使用。同时探讨了金纳米杂化催化剂活性高的原因,包括颗粒形貌、尺寸和支撑体性能。可以推断,基底上功能团迁移的位置、支撑材料的性质和活性金纳米颗粒相的颗粒尺寸分布均有助于使这些催化剂在反应中显示出高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7年03期)

芳香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续流动化学(Continuous-flow chemistry)是利用微反应技术与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因其安全性高、传热传质速度快等优点在石油化工产品和药物中间体体的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我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系列负载型手性有机金属催化剂,采用连续流动化学的方法,研究这些负载型催化剂在X-Cube填充床反应器中应用,重点探讨其催化芳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偶联/不对称氢转移反应方面的性能,为其潜在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可支撑的实验室数据和最优化条件。本论文的研究集中在一下两个部分:(1)研究负载型手性有机金属铑催化剂在不对称还原反应的连续流中的应用:利用后嫁接的策略,通过在手性二胺功能化的硅材料(两种二维六方结构的介孔硅(SBA-15和PMO类型)和一种球型介孔无机硅),分别与相应的有机金属铑配位,获得了叁种不同类型的手性铑/二胺功能化的负载型手性有机金属铑催化剂。通过将上述叁类催化剂填装在X-Cube反应器中,研究了在连续流动体系下对苯乙酮进行不对称氢转移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对反应温度、共溶剂等因素的筛选,已经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了具有二维六方结构的PMO类型的催化剂具有高反应性能和高稳定性能,能在十一个小时内持续获得高达96%的产率和97%的对映体选择性的手性苯乙醇。(2)研究组合的负载型有机金属卡宾钯催化剂和手性有机金属钌催化剂在偶联/还原串联反应的连续流中的应用:通过卡宾钯功能硅源与乙基桥联的硅源共缩聚获得具有二维六方结构的PMO类型的负载型有机卡宾钯催化剂;通过优化卡宾钯催化剂在X-Cube填充床反应器中的偶联反应,获得了最优化的芳香酮与芳硼酸的连续流的反应条件;通过优化负载型有机金属钌/二胺催化剂在X-Cube填充床反应器中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获得了最优化的联芳酮类化合物的连续流的还原反应条件;组合两个负载型催化剂,优化出的两个催化剂在进行偶联反应以及不对称氢转移还原反应的反应条件,实现了高效地制备手性联苯乙醇的制备,能在十二个小时内持续获得高达96%的产率和97%的对映体选择性的手性苯乙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香醇论文参考文献

[1].钱文浩,黄玮,丛玉凤,李富盛.UiO-67-Sal-CuCl_2在空气中催化芳香醇的选择性氧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李逸龙.负载型有机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中制备芳香醇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常苏生.一种新型光热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选择性氧化芳香醇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4].梁辉,陈登峰,黄申林.一种新型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在芳香醇常温水相氧化反应中的应用(英文)[J].林业工程学报.2018

[5].刘袖洞,侯丹丹,李会静,马小军.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固定化酵母生产芳香醇[C].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2018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2018

[6].方坤.氧气选择性氧化芳基烷烃类化合物制备芳香醇/芳香醛/芳香酸[D].浙江工业大学.2018

[7].李姣.Cu(Ⅰ)催化芳香醇与甲基酮缩合反应合成查尔酮衍生物的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8

[8].汤佳伟.羰基还原酶酶库的构建及其在手性芳香醇类化合物中的应用[D].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8

[9].严俊杰,仝宗军,刘媛媛,张磊,张云.草菇芳香醇氧化酶基因vvaao1的序列特征与差异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18

[10].Anne,E,Shanahan,Mary,McNamara,James,A,Sullivan,Hugh,J,Byrne.单壁碳纳米管作支撑的杂化金纳米催化剂比TiO_2和炭黑具有更优氧化芳香醇的性能(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7

标签:;  ;  ;  ;  

芳香醇论文-钱文浩,黄玮,丛玉凤,李富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