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菜基因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菜,基因工程,脂肪酸,甘蓝,基因,油脂,含油量。
油菜基因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何丽珊[1](2015)在《青蒿琥酯与双氢青蒿素试纸条的制备及油菜素内酯基因工程抗体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蒿素类药物综合疗法(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ACT)是当今疟疾治疗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假冒、伪劣青蒿素类药物的泛滥却严重地影响着疟疾的治疗效果。目前,大多数对青蒿素类药物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均需要昂贵的检测仪器和复杂的操作流程。还没有一种基于免疫学技术、能够用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质量评价的现场快速诊断方法。油菜素内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和提高作物的产量。国外已有将基因工程抗体应用于植物激素生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报道,主要通过将激素的抗体基因转入植物中,表达出该激素的抗体,实现激素的免疫调节,从而达到对该激素进行研究的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研究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是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油菜素内酯的基因工程抗体被报道。本研究分别制备了青蒿琥酯和油菜素内酯的单克隆抗体,并以单克隆抗体为材料对免疫学技术(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和基因工程抗体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制备了青蒿琥酯单克隆抗体3D82G7,抗体效价为3.2x104,其对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及蒿甲醚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2%、70%和0.3%:(2)制备了油菜素内酯单克隆抗体4D81C11,抗体效价为2~4×103,抗体为IgG1类,与IAA、GAS、ABA、ZR、iPA等其他激素均无交叉反应。用其建立了油菜素内酯的icELISA, IC50为0.9ng/mL,检测范围在0.26ng/mL~3.83ng/mL。对所制备的油菜素内酯单抗进行了十字花科材料(小白菜和油菜)的添加回收实验,发现对提取样本进行5-10倍稀释可基本排除基质背景干扰,添加回收率均在90-120%范围内;(3)以筛选到的青蒿琥酯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制备了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对青蒿琥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判别浓度分别为100-200ng/mL,2000-5000ng/mL和200-500ng/mLo用标准品奎宁、磷酸氯喹、磷酸伯氨喹、乙胺嘧啶、本芴醇、阿莫地喹、磷酸哌喹及磷酸咯萘啶分别制备的5000ng/mL检测液均不能使试纸条上的检测线抑制;不同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会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4)应用试纸条对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及其原料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半定量检测,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一致性好;(5)对油菜素内酯基因工程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分泌油菜素内酯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提取了总RNA,反转录得到了cDNA。以cDNA为模板克隆了抗体的VH和VL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吴磊[2](2014)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低芥酸油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芥酸含量是影响菜籽油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常规遗传育种技术已经育成了低芥酸油菜,菜籽油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仍然有高芥酸油菜的种植,菜籽油的品质得不到保证。本研究试图利用RNAi技术抑制芥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培育显性低芥酸油菜品系,从而确保菜籽油的优良品质,并同时拓宽杂交亲本谱,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本文针对低芥酸形成的分子机理,重点研究“中双6号”C基因组的FAE1基因第1422-1423位点2个碱基的缺失对芥酸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芥酸合成相关基因对油菜种子芥酸合成的影响,培育子转基因低芥酸油菜品系。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低芥酸突变体研究:对第一个低芥酸油菜品种Oro、中国30个低芥酸栽培种及高芥酸油菜‘中油821’的FAE1基因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了栽培种FAEl的突变类型。外源基因的酵母表达分析显示,eC2不能表达完整的蛋白酶,不能缩合形成C22:0和C22:1。在低芥酸油菜中,ECR和KCR都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协同表达,与突变后的FAE1不协同表达。2、干扰芥酸合成相关基因对油菜芥酸合成的影响:以芥酸合成途径中的FAE1、 ECR、KCR和HCD作为靶标基因,分别构建了反义抑制载体和ihpRNA干扰载体,转化高芥酸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反义和ihpRNA抑制载体获得转基因株系共计109株。反义抑制FAE1的转丛因株系T2代种子平均芥酸含量为34.36%,反义抑制HCD的转丛因株系平均芥酸含量为34.33%,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6%、8.63%(p<0.01);最低芥酸含量的株系是aFAE1189B134,为13.33%。ihpRNA转基因株系中,干扰FAEl的转基因株系平均芥酸含量降至34.29%(p<0.01),单株芥酸含量最低降至24.56%(iFAE1229B75)。iKCR株系平均芥酸含量降至32.03%,最低降至16.09%。iHCD株系平均芥酸含量为33.76%(p<0.01),单株中芥酸含量最低的是iHCD368,芥酸含量为8.53%。干扰超长链复合体中FAE1、KCR、ECR和HCD后均影响油菜种子中芥酸的合成,说明这4个基因在芥酸合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都可作为选育转基因低芥酸品种的靶标基因。3、转丛因低芥酸油菜的选育:转p121NapDsfaelD500(i500-821株系)、p121NapDsfael D800和pl21NapDsfael D1500的转基因株系的平均芥酸含量分别降至28.03%(p<0.01)、18.23%(p<0.01)和31.0%(p<0.05)。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确定了部分转基因株系的拷贝数。部分转基因株系中靶标基因FAE1的表达量发生了下降,降幅在60%以上;其中i800-821059A17株系的表达量下调最大,表达量下降了97%,同时,KCR和ECR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着下调(p<0.01)。利用Western杂交分析了各转基因株系40DAF种子中FAE1蛋白的表达,转基因株系i800-821023A16、i800-821059A17、i800-821068A18蛋白有微弱表达。转基因株系i800-821068A18的T2代种子中芥酸含量为1.58%,T3代种子中芥酸含量为3.11%,低芥酸性状能稳定遗传。T2代种子中含油量为35.18%,与对照相比下降6.43%;其硫甙含量为108.06μmol/g左右,蛋白含量在24%左右,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05%。转基因株系i800-821068A18种子中,芥酸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与高芥酸品种正反交杂种后代种子中芥酸含量为5.47%和2.95%,达到低芥酸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4-11-01)
田亚红,王丽萍,徐传远[3](2014)在《油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基因工程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该文综述油菜转化筛选标记和转化方法,较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是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目前用于油菜基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直接转化法;介绍了转基因油菜的应用,探讨了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问题。(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4年05期)
王会,刘佳,付丽,梅德圣[4](2013)在《基因工程技术在油菜油脂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中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油脂合成的生物化学过程,介绍了目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叁个主要途径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在油菜油酸、芥酸及月桂酸等脂肪酸品质改良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对基因工程技术在油菜油脂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24期)
贾明珍,官春云[5](2012)在《油菜抗寒性生理生化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是限制油菜生长和分布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在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油菜在低温胁迫下生物膜、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综述了油菜抗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油菜抗寒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吴尚虹,胡家金,施春霖,刘聪,官春云[6](2012)在《油菜高含油量基因工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世界上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是世界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近十年来,随着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植物油来源,因此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具有重大的经济利用价值。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优化油菜品种资源的新方法。叁酰甘油对种子油脂的形成十分重要,它是油菜种子最主要的储藏脂类。将叁酰甘油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及一些转录因子转入到油菜组基因中,一方面增加种子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增加转录因子表达以增强糖酵解和叁酰甘油形成的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底物浓度和叁酰甘油合成的速度,期待获得高含油量的转基因油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油菜油酯代谢关键酶基因及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提高油菜含油量的发展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2年20期)
沈奇,秦信蓉,杜才富[7](2008)在《植物中短碳链脂肪酸的产生及其在油菜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短链脂肪酸在工业、医药、能源方面有广泛的用途,靠天然植物物种提取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用油菜生产中短链脂肪酸已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中链脂肪酸的种质资源,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克隆,以及转基因油菜产生中短碳链脂肪酸等几方面介绍了植物中链脂肪酸产生及在油菜基因工程中的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08年11期)
刘丹,刘贵华,王汉中[8](2008)在《油菜抗性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抗性研究一直是油菜基因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特别是近期在抗性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主要包括抗病、抗逆、抗虫和抗除草剂等。抗病和抗逆方向主要还局限于基因克隆方面,未培育出优异的抗性基因工程品系;而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研究较早,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一些相关转基因油菜品种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商业化,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它们的应用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08年03期)
任佑华,任佐华[9](2008)在《基因工程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发展迅速,从遗传转化方法、所采用的外源基因以及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等方面综述了基因工程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08年08期)
魏颖[10](2008)在《甘蓝型油菜中高α-亚麻酸基因工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亚麻酸(ALA;C18:3-Δ9,12,15)是一种对人体具有重要营养、保健和医疗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其生物资源非常匾乏。因此,利用转基因油料作物大规模的生产AlA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Δ12-脂肪酸脱氢酶和Δ1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连接,农杆菌介导转化油菜,旨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传统油料作物油菜α-亚麻酸含量,进而满足功能食品和生化制药的需求。论文首先通过RT-PCR和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中分别克隆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2)、Δ1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3)和NapinA基因5′端上游调控区,分别将其PCR产物克隆到pBI525表达载体上。将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构建在35S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上、将Δ1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构建在种子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上。然后将两个脱氢酶基因融合构建到改造后的pZP212载体上,在其两端构建了核基质结合区(MARs),从而增加两脱氢酶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好的融合表达载体导入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通过RT-PCR检测得到16株阳性植株。(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08-03-01)
油菜基因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芥酸含量是影响菜籽油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常规遗传育种技术已经育成了低芥酸油菜,菜籽油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仍然有高芥酸油菜的种植,菜籽油的品质得不到保证。本研究试图利用RNAi技术抑制芥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培育显性低芥酸油菜品系,从而确保菜籽油的优良品质,并同时拓宽杂交亲本谱,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本文针对低芥酸形成的分子机理,重点研究“中双6号”C基因组的FAE1基因第1422-1423位点2个碱基的缺失对芥酸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芥酸合成相关基因对油菜种子芥酸合成的影响,培育子转基因低芥酸油菜品系。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低芥酸突变体研究:对第一个低芥酸油菜品种Oro、中国30个低芥酸栽培种及高芥酸油菜‘中油821’的FAE1基因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了栽培种FAEl的突变类型。外源基因的酵母表达分析显示,eC2不能表达完整的蛋白酶,不能缩合形成C22:0和C22:1。在低芥酸油菜中,ECR和KCR都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协同表达,与突变后的FAE1不协同表达。2、干扰芥酸合成相关基因对油菜芥酸合成的影响:以芥酸合成途径中的FAE1、 ECR、KCR和HCD作为靶标基因,分别构建了反义抑制载体和ihpRNA干扰载体,转化高芥酸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反义和ihpRNA抑制载体获得转基因株系共计109株。反义抑制FAE1的转丛因株系T2代种子平均芥酸含量为34.36%,反义抑制HCD的转丛因株系平均芥酸含量为34.33%,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6%、8.63%(p<0.01);最低芥酸含量的株系是aFAE1189B134,为13.33%。ihpRNA转基因株系中,干扰FAEl的转基因株系平均芥酸含量降至34.29%(p<0.01),单株芥酸含量最低降至24.56%(iFAE1229B75)。iKCR株系平均芥酸含量降至32.03%,最低降至16.09%。iHCD株系平均芥酸含量为33.76%(p<0.01),单株中芥酸含量最低的是iHCD368,芥酸含量为8.53%。干扰超长链复合体中FAE1、KCR、ECR和HCD后均影响油菜种子中芥酸的合成,说明这4个基因在芥酸合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都可作为选育转基因低芥酸品种的靶标基因。3、转丛因低芥酸油菜的选育:转p121NapDsfaelD500(i500-821株系)、p121NapDsfael D800和pl21NapDsfael D1500的转基因株系的平均芥酸含量分别降至28.03%(p<0.01)、18.23%(p<0.01)和31.0%(p<0.05)。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确定了部分转基因株系的拷贝数。部分转基因株系中靶标基因FAE1的表达量发生了下降,降幅在60%以上;其中i800-821059A17株系的表达量下调最大,表达量下降了97%,同时,KCR和ECR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着下调(p<0.01)。利用Western杂交分析了各转基因株系40DAF种子中FAE1蛋白的表达,转基因株系i800-821023A16、i800-821059A17、i800-821068A18蛋白有微弱表达。转基因株系i800-821068A18的T2代种子中芥酸含量为1.58%,T3代种子中芥酸含量为3.11%,低芥酸性状能稳定遗传。T2代种子中含油量为35.18%,与对照相比下降6.43%;其硫甙含量为108.06μmol/g左右,蛋白含量在24%左右,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05%。转基因株系i800-821068A18种子中,芥酸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与高芥酸品种正反交杂种后代种子中芥酸含量为5.47%和2.95%,达到低芥酸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菜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何丽珊.青蒿琥酯与双氢青蒿素试纸条的制备及油菜素内酯基因工程抗体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2].吴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低芥酸油菜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3].田亚红,王丽萍,徐传远.油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4
[4].王会,刘佳,付丽,梅德圣.基因工程技术在油菜油脂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
[5].贾明珍,官春云.油菜抗寒性生理生化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
[6].吴尚虹,胡家金,施春霖,刘聪,官春云.油菜高含油量基因工程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
[7].沈奇,秦信蓉,杜才富.植物中短碳链脂肪酸的产生及其在油菜基因工程中的应用[J].种子.2008
[8].刘丹,刘贵华,王汉中.油菜抗性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
[9].任佑华,任佐华.基因工程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
[10].魏颖.甘蓝型油菜中高α-亚麻酸基因工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