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启动效应论文_张掂掂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启动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抑制,加工,选择性,自闭症,假说,范式。

负启动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掂掂[1](2017)在《归类任务中类别材料的代表性程度及时间间隔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相继分步启动显示的NP范式来研究归类任务中类别材料的代表性程度及时间间隔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一,对分步启动显示范式的验证,证明修改后的范式是否仍然会出现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忽略重复条件的反应时显着大于控制条件下的反应时,即出现了负启动效应。预实验,对接下来要用的实验材料进行评定并归类,即对水果类词语和家具类词语材料的筛选和代表性程度的划分。水果类词语和家具类词语分别分成代表性程度高、代表性程度中和代表性程度低叁类。研究二,把预实验筛选好的词汇按启动显示中分心刺激和靶刺激的代表性程度高、中、低分别进行匹配组合。通过E-prime 1.0编程后,采用2×3被试内设计。结果显示,分心刺激代表性程度为高的试验出现了负启动效应且显着,分心刺激代表性程度为中的负启动效应不显着,而分心刺激代表性程度为低的则出现的负启动效应的反转即正启动效应。研究叁,延长启动显示中分心刺激与靶刺激的呈现时间至300ms。结果显示,与第二个实验相反。分心刺激代表性程度高的出现了负启动效应的反转即正启动效应,而分心刺激代表性程度低的则出现了负启动效应且差异显着。通过对无时间间隔和有时间间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差异显着即时间间隔对负启动效应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5)

王亚男[2](2017)在《图形—词基于空间分离范式中负启动效应发生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负启动效应产生机制的大多是从抑制扩散理论或情景提取假说的角度进行阐述。然而,近年来负启动研究表明,该效应机制的产生并非单一理论可以解释。另外,在已有文献中,鲜有研究将启动试次中干扰项显着性与RSI相结合来探讨这两种因素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13年Ihrke等人所使用研究范式的变式,从反应提取理论的角度利用不同实验条件的干扰刺激通过实验探讨基于时空分离的反应提取实验范式下,负启动效应产生机制以及启动试次中显着性不同的干扰刺激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RSI对负启动效应的调节。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支持负启动效应多种机制整合理论,且在缺乏反应提取的负启动范式中,目标选择阶段发生明显的负启动效应,在反应选择阶段发生明显的正启动效应。(2)干扰项显着性对负启动效应量影响明显,干扰项显着性越高,负启动效应量越大。(3)RSI对负启动效应量的整体分析影响不明显,但是在局部反应时分析过程中,RSI为750ms时的负启动效应量比RSI为5000ms时的负启动效应量要高,同时,当RSI为5000ms时,负启动效应消失。(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付馨晨,李晓东[3](2015)在《刺激突出性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字命名任务,对启动阶段目标或干扰刺激进行突出或不突出处理,探讨刺激突出性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反转成正启动,启动量为19.99ms;在目标刺激突出、干扰刺激完全被忽略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实验二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启动阶段目标刺激个数无论是1、2或3、4,负启动效应都消失,反转成正启动。结果不支持知觉负载理论和刺激突出性假说,支持激活—抑制注意模型。(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2015年02期)

王勇慧,王军妮,赵丹,赵丽[4](2015)在《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基于相关低比例的负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启动和探测刺激相同试次低比例时可出现类似负启动的抑制现象。本研究采用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单一探测范式,并操纵相关项(启动与探测词语义相关)的比例及刺激集的大小研究这一抑制机制的特点。实验1在低比例时发现了显着的负启动效应。实验2在低比例时,发现小的刺激集能诱发负启动,而大的则不能。表明在单一探测范式中启动与探测相关试次的低比例确实能诱发抑制控制,该抑制控制由忽视策略所致,并受刺激集大小的影响,支持了干扰项的凸显能够诱发强抑制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王军妮[5](2014)在《单一启动单一探测范式中负启动效应的发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受信息加工系统的限制,我们需要从数以万计的海量信息中选择需要的信息而忽略无关的信息。这些被忽视的信息再次被注意时其加工会受损,即个体对先前受到忽略的刺激词的反应比对一个新异刺激的反应要慢,错误率要高,这一现象称为负启动(negative priming)。经典的负启动范式通常包含启动和探测两个顺次呈现的显示,两种显示均包含目标和干扰项,且探测显示中的目标项与启动显示中的干扰项相同或相关,被试的任务是对目标项进行反应。一般认为,正是由于在启动显示中选择目标的同时忽略了干扰项才导致了负启动效应的发生。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启动显示中仅有一个词(没有选择和忽略),通过操纵其它条件(重复试次的比例、忽视指导语、启动词的意识以及启动-目标SOA),也能引发负启动效应,这对传统的选择抑制说提出了挑战。上述条件提示,自上而下的抑制机制(预期或忽视指导语)似乎对引发单一启动单一探测范式下的负启动起关键作用。但以往研究在探讨这一机制时存在一些明显不足:预期策略是否能够在操纵相关试次比例的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发挥作用不得而知;足够长的启动-目标SOA是抑制形成条件的说法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相关研究;当掩蔽紧随启动词之后呈现时,自上而下的抑制(忽视指导语)到底起什么作用并没有得到澄清。本研究采用启动和目标词具有语义相关关系的汉字材料,由被试做分类判断,探讨了单一启动单一探测范式下操纵相关试次比例时,由被试的预期所导致的自上而下抑制加工对负启动的影响;在等长的启动-目标SOA条件下,启动和掩蔽以及掩蔽和目标之间的空屏(ISI)在抑制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ISI位于掩蔽和目标之间时,自上而下(由忽视指导语引发)和自下而上(由掩蔽刺激引发)抑制的相对作用。具体来说,本研究分为叁大系列,共由十个实验组成。研究一采用单一启动单一探测范式,操纵以往较少受关注的相关项的比例以及增加刺激集的数量,考察在这些条件下由预期所导致的自上而下抑制机制的特点。由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将相关试次的比例设置为20%和80%,结果在20%时发现了语义负启动,80%时发现了语义正启动。实验二在相关项低比例基础上进一步操纵了刺激集的大小,发现仅有小的刺激集可以诱发语义负启动。研究二主要探讨在等长的启动-目标SOA条件下,启动和掩蔽或掩蔽和目标之间的间隔(ISI)在抑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由五个实验组成,在这五个实验中,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简短的(16ms)受到忽视的启动汉字,之后是掩蔽刺激(##),最后出现目标汉字并要求完成分类判断。ISI插入在启动和掩蔽之间(实验叁和实验七)或者插入在掩蔽和目标之间(实验四——实验六)。实验叁探讨是否在启动和掩蔽之间插入一个空屏间隔(470-ms启动-掩蔽ISI)比未插入间隔(0-ms启动-掩蔽ISI条件)更有利于抑制的形成,从而引发负启动效应。结果发现,插入ISI发生了显着的负启动效应,而未插入ISI时是显着的正启动效应。实验四探讨是否将与启动和掩蔽之间相同空屏间隔插入掩蔽和目标之间(470-ms掩蔽-目标ISI)相比未插入间隔(0-ms的掩蔽-目标ISI)同样会诱发负启动效应。结果在470-ms ISI时仅出现了激活的衰退,而0-ms ISI和实验叁类似,发现的是正启动效应。实验五考察是否延长掩蔽-目标ISI(700ms)会相较短掩蔽-目标ISI条件(470-ms)更利于引发负启动,结果发现了长ISI下显着的负启动效应,而短ISI条件下的模式与实验四的相同条件一致。实验六继续使用实验五中的长掩蔽-目标ISI条件(为了与本实验另一条件作对比,称之为114-ms mask/700-ms ISI),与等长启动-目标SOA条件下的短掩蔽-目标ISI (700-ms mask/114-ms ISI)比较,以验证长掩蔽-目标ISI条件下的负启动效应并非由相应变长的启动-目标SOA引发,而确是因增长的ISI所致。结果发现,前者如实验五出现了显着的负启动效应,而后者则没有。因为实验叁至实验六的结果证明,不论ISI插入启动和掩蔽之间还是掩蔽和目标之间,都能引发负启动效应,只是插入掩蔽和目标之间的ISI需要的时间更长。实验七则操纵不同时长的启动-掩蔽ISI(70ms,170ms,470ms),探讨是否可以在更短时长的启动-掩蔽ISI条件下诱发负启动效应,结果只在470ms时发现了类似于实验叁的显着负启动效应。研究叁探讨当ISI位于掩蔽和目标之间时,抑制效应究竟来源于自上而下的忽视指导语还是自下而上的掩蔽。即这两种成分在负启动效应产生中的相对作用。由叁个实验组成。实验八没有忽视指导语,使用研究二部分的“##”作为掩蔽刺激,考察启动刺激处于弱激活条件下的效应,结果发现长掩蔽-目标ISI条件下确有显着的负启动效应发生。但该结果不能排除被试自身采用的忽视策略对抑制形成的作用。实验九则运用密度更大的掩蔽刺激“(?)”,也没有忽视指导语,考察当启动刺激处于无意识状态无需采用忽视策略条件下的效应模式,结果发现,两种ISIs下负启动效应均不显着。实验十仍然使用“(?)”作为掩蔽刺激,对比了有忽视指导语和无忽视指导语时的效应,结果只在有忽视指导语时发现了显着的负启动。综合研究一、二和叁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单一启动单一探测范式中操纵相关试次比例时出现的抑制效应确实由采用自上而下的预期策略所致,而非以往认为的默认效应。但这种自上而下预期策略的实施受刺激集数量的调控,较小的刺激集可以产生较大的抑制过程,较大的刺激集则诱发较低的,甚至不会诱发抑制过程,这与刺激集大小而导致的启动词特征的突显性有关。2.抑制的形成取决于启动和掩蔽或掩蔽和目标之间ISI(空屏)的时长。但ISI位于启动和掩蔽之间(强激活)所需的时长要短于位于掩蔽和目标之间(弱激活)。支持了本研究提出的观点:足够长的空屏是抑制形成的先决条件,其它干扰信息(启动或掩蔽)的存在将会占用认知资源并影响抑制的实施。同时也支持了以往的理论:对强激活刺激的抑制要快于对微弱激活刺激的抑制。3.ISI位于掩蔽和目标之间时的抑制效应来自于自上而下的忽视指导语。单独使用无意识掩蔽策略无法引发抑制效应,还需附加自上而下的忽视策略才能引发明显的抑制效应。(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蔡勇刚,杜晓新,张伟锋,邱天龙,张雷[6](2013)在《自闭症儿童整体-局部范式下的负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12-17岁自闭症儿童在整体-局部范式下的负启动效应,借此考察自闭症儿童认知加工特点和抑制功能。结果发现:(1)自闭症儿童对于启动刺激的反应时间长于普通被试,在注意整体条件下反应时显着长于注意局部条件,呈现出对客体整体加工的不足,普通被试对于注意整体条件下的反应显着快于注意局部条件,表现出认知加工中整体优势效应,自闭症儿童在注意局部条件下与普通被试则无显着差异;(2)普通被试在注意整体条件下出现显着的负启动效应,在其它条件下均未发现显着的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存在整体加工缺陷和抑制能力障碍,并没有产生局部增强的加工偏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3年09期)

李晓东,徐雯,李娜燕[7](2012)在《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完成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是否需要认知抑制的参与。被试为两组11岁的儿童,全部通过了标准皮亚杰重量及液体守恒任务。实验一发现儿童在解决类皮亚杰重量守恒任务时出现了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138.06ms。实验二发现儿童在完成类皮亚杰液体守恒任务时仍然存在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67.4ms。实验结果表明要成功完成潜逻辑运算领域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也需要认知抑制过程的参与。(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王艳[8](2011)在《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分心物抑制上负启动效应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学优生和学困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分心物抑制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2(学优,学困)×2(探测显示中的目标物为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探测显示中的目标物与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无关)×2(男,女)混合实验设计,用动物类和植物类16个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负启动技术,研究学困生和学优生在负启动效应上是否有差异及通过改变指导语是否出现负启动反转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强调速度条件下,学优生和学困生都没有出现负启动反转现象,但在负启动效应上达到显着性的差异,而且学优生负启动量大于学困生;在强调正确率条件下,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负启动效应上出现显着性差异;在强调正确率条件下,男女生在负启动效应上具有性别差异,并且男生出现负启动反转效应。(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11年11期)

佀建锋[9](2011)在《探测任务难度和启动特征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负启动效应是指,当先前刺激中的干扰项在下一个刺激中作为目标再次出现时,被试表现出反应时间延长的现象。人们通过研究不同刺激类型和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来研究选择性注意发生的机制。传统的负启动范式中,通常包含两个刺激,一个是启动刺激,一个是探测刺激,并且两个刺激中都包含有目标项和干扰项。近来,研究发现启动刺激只包含单一项,并且在不需要对启动刺激做出反应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负启动效应,这就是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尽管负启动效应已被大量的实验研究所证明,然而,关于负启动效应背后的发生机制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目前存在两种普遍的观点,抑制理论和情节恢复理论。究竟哪种理论可以用来更好的解释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发生机制呢?本研究探讨了在单一启动负启动范式中,探测任务难度、启动到探测之间的时间和启动刺激特征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产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研究共包含叁个实验。实验一以stroop刺激为材料,操纵探测任务难度和启动与探测之间的时间为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SOA较短时,没有发生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只有在SOA较长时,才产生了明显的负启动效应,并且探测任务难度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没有影响。实验二通过改变启动刺激的特征,使启动刺激特征与探测目标特征保持一致,即都带有颜色特征,考察其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特征与探测目标特征一致时,负启动效应消失,被试表现出的是正启动效应。实验叁在实验二的基础上,使探测目标和干扰项的加工水平保持一致,即都是颜色加工,使用横线来区分探测目标和干扰项,再次考察启动特征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叁的结果与实验二相同,当启动刺激特征与探测干扰项特征一致时,被试表现出负启动效应;而当启动刺激特征与探测目标特征一致时,被试没有表现出负启动效应,相反出现的是正启动效应。综合实验研究结果以及有关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探测任务难度不影响单一启动负启动的大小,但是时间和记忆负载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有记忆负载时,时间较短时,将出现正启动效应;时间较长时,才表现出负启动效应。换句话说,对启动刺激的抑制是需要注意资源的。实验二和实验叁的结果表明,启动刺激特征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有着关键的影响。启动刺激特征与探测目标项特征保持一致时,被试将自动的去注意启动刺激,从而表现出正启动效应;当启动刺激特征与探测干扰项保持一致时,被试将把启动刺激当做干扰来忽略抑制,从而表现出负启动效应。另外,叁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都可以用负启动的抑制理论来进行解释说明,因此,为抑制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甘甜,罗跃嘉[10](2009)在《选择性注意的两种负启动效应研究回顾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特性负启动和位置负启动两种实验范式,对选择性注意的负启动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从研究方法、行为及脑成像结果等方面对特性和位置负启动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简要介绍负启动机制,并从客体与空间选择性注意的分离、视觉加工神经通道和工作记忆等方面对特性和位置负启动异同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对特性和位置负启动及其脑机制的差异研究将有利于对负启动效应及其机制的进一步考察,并指出负启动范式在分心抑制等研究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负启动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直以来,负启动效应产生机制的大多是从抑制扩散理论或情景提取假说的角度进行阐述。然而,近年来负启动研究表明,该效应机制的产生并非单一理论可以解释。另外,在已有文献中,鲜有研究将启动试次中干扰项显着性与RSI相结合来探讨这两种因素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13年Ihrke等人所使用研究范式的变式,从反应提取理论的角度利用不同实验条件的干扰刺激通过实验探讨基于时空分离的反应提取实验范式下,负启动效应产生机制以及启动试次中显着性不同的干扰刺激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RSI对负启动效应的调节。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支持负启动效应多种机制整合理论,且在缺乏反应提取的负启动范式中,目标选择阶段发生明显的负启动效应,在反应选择阶段发生明显的正启动效应。(2)干扰项显着性对负启动效应量影响明显,干扰项显着性越高,负启动效应量越大。(3)RSI对负启动效应量的整体分析影响不明显,但是在局部反应时分析过程中,RSI为750ms时的负启动效应量比RSI为5000ms时的负启动效应量要高,同时,当RSI为5000ms时,负启动效应消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启动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掂掂.归类任务中类别材料的代表性程度及时间间隔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王亚男.图形—词基于空间分离范式中负启动效应发生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付馨晨,李晓东.刺激突出性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5

[4].王勇慧,王军妮,赵丹,赵丽.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基于相关低比例的负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15

[5].王军妮.单一启动单一探测范式中负启动效应的发生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6].蔡勇刚,杜晓新,张伟锋,邱天龙,张雷.自闭症儿童整体-局部范式下的负启动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3

[7].李晓东,徐雯,李娜燕.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12

[8].王艳.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分心物抑制上负启动效应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

[9].佀建锋.探测任务难度和启动特征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0].甘甜,罗跃嘉.选择性注意的两种负启动效应研究回顾及比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

论文知识图

两组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对创...两组被试正、负情绪图片的负启动效应负启动效应的一般实验模式分类与指导语因素交互作用这些相互作...情绪类型与行动控制风格的交互作用对~#...一捕获关联性的时间进程

标签:;  ;  ;  ;  ;  ;  ;  

负启动效应论文_张掂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