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埕岛海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域,沉积物,油田,管线,通量,黄河口,海洋。
埕岛海域论文文献综述
杜星,孙永福,宋玉鹏,赵晓龙,周其坤[1](2019)在《黄河口埕岛海域粉土波致孔压现场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会对海床产生反复的作用力,由此引起的土体颗粒间孔隙水压力变化是造成土体液化的主要原因。使用自行研发的孔压监测设备,对黄河口埕岛海域易液化区海底孔压进行了长时间、高精度的观测,并对孔隙水压力、波高以及潮位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监测结果显示,本次监测条件下波浪最大作用深度介于0.5~1.5 m之间,超过该作用深度后孔压无明显变化。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主要由潮位和波高决定,潮位的作用可使孔压缓慢平滑的变化且对超孔压无影响;波高的作用可使孔压快速、剧烈地振荡并导致超孔压的出现。(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沈朴[2](2018)在《埕岛地区中浅层河流相砂体输导性研究——以渤海海域埕岛地区新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相砂体是埕岛地区中浅层主要的油气输导层和储集层,研究其输导性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断层相连是中浅层河流相砂体输导油气的前提,构造背景影响着油气输导方向;河道沉积砂体输导性最好,堤岸沉积砂体次之,泛滥平原沉积的砂体最差。不同岩性中细砂岩输导性最好,中砂岩次之,粉砂岩第叁;输导砂体物性下限随着埋深增加而减少;砂体连通性越好,输导性越好。根据砂体宏观连通基本类型,建立了厚砂体直接连通型、微断层连通型和薄砂体或物性较差砂体连通型叁种输导模式,并提出中浅层河流相砂体输导性的评价思路。(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吕佳霖[3](2017)在《浅谈埕岛油田开放海域溢油处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利埕岛海上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域,自1993年正式开发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建成了以中心一号、二、叁号平台为中心的埕岛主体区域(以下简称埕岛油田老区)海上生产系统,以及以埕北30A为中心的埕岛油田东部区域海上生产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期刊2017年07期)
张少同,贾永刚,郭磊,刘晓磊,文明征[4](2016)在《黄河口埕岛海域悬浮沉积物沉降规律原位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原位捕获了黄河口埕岛海域某观测点的沉降沉积物,并结合同步的波浪、海流、水深等水动力参数观测以及后续土样粒径分析等研究手段,计算了沉降通量,推断了沉降沉积物的来源,并结合理论计算探讨了悬浮沉积物沉降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沉降量在再悬浮量中所占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埕岛海域的悬浮沉积物沉降通量约为120~280g·m~(-2)·d~(-1),与该海域的再悬浮通量有着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很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在该海域,即使过剩剪切力持续大于0,悬浮沉积物仍然会发生沉降,并且可以大于过剩剪切力小于0时的沉降量,推测与该地区粉质土海床的液化特性有关;再悬浮沉积物大约有5%发生原位沉降,绝大部分沉积物保持悬浮或者被输运至异地,这与该地区海底遭受强烈侵蚀的现象相一致。(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沈朴,刘丽芳,吴克强,刘春成[5](2016)在《渤海海域埕岛油田新近系油气差异聚集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海域埕岛油田新近系油气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聚集的前提;宏观上,构造背景和距生烃中心距离决定油气聚集的区带,断层的活动性、断距和盖层厚度的关系决定油气聚集的最浅层系,储盖组合决定油气富集的层系;微观上,砂体展布控制油气的分布。划分有利区带、确定有利层系、寻找有利井位是(低)凸起带及周缘地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效步骤。(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杜星,孙永福,胡光海,宋玉鹏,董立峰[6](2016)在《埕岛油田海域沉积物沉积分类向工程分类的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埕岛海域长期以来的海洋沉积物工程分类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并总结了黏粒质量分数与塑性指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下,只利用沉积物的粒级组分就可进行工程分类。研究发现:粉土与粉质黏土的黏粒质量分数界限为20%,粉质黏土与黏土的黏粒质量分数界限35%。使用该分类界限,在研究区只使用粒度对沉积物的工程分类命名准确率可达90%以上,做出沉积物分布图准确率在80%以上。(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张亮,叶芳,王尽文,张乃星,宿凯[7](2015)在《黄河口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黄河口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油田周边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历年跟踪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对该油田周边海域海洋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2009—2011年无机氮,2011年磷酸盐外,埕岛油田周边海域历年监测水质要素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水质标准;历年监测沉积物要素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一类标准。2006—2011年调查海域水质和沉积物油类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埕岛油田年产油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调查海域生物环境状况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海洋石油开发对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崔华,曹立华,陈义兰,刘臻,黄牧[8](2015)在《埕岛海域平台周围悬跨海底管线仿生草治理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埕岛海域平台周围管线悬跨问题突出,近几年来,普遍采用仿生草技术进行治理。通过对实测资料的解译和统计,对仿生草的治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所调查的22个平台端中,18个平台端有明显泥沙淤积现象,泥沙淤积厚度为0~1 m,海底管线部分或全部被重新埋藏;19个平台端在桩脚处涡流区仍存在管线裸露或悬跨现象;仿生草的治理效果受管线走向和潮流方向的影响,与潮流方向一致或与潮流方向夹角较小(<40°)的海底管线,治理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陈同彦,王保计,冯春健[9](2015)在《埕岛油田极浅海域大型平台上部组块整体安装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埕岛油田极浅海域某中心平台为对象,模拟半潜驳船浮托法安装平台上部组块的主要阶段和过程。分析驳船和上部组块等的运动、受力情况以及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该海域上部组块整体安装系统驳船选择及系泊系统、安装海洋环境参数等关键技术参数。(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崔华[10](2014)在《埕岛海域悬跨海底管线仿生草处理方法适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埕岛海域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一家海上油田,自1993年建成投产之后,海上石油平台林立,海底管线纵横交错,至今已有海底输油管线和注水管线共计一百余条。海底管线是海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对油田的安全和高效生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的勘测资料显示,石油平台周围冲刷严重,管线裸露、悬跨问题突出,亟需合理有效的处理。埕岛海域海底管线裸露、悬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波浪、潮流等水动力对海床的冲刷、侵蚀,使埋藏之下的海底管线出现裸露、悬跨;石油平台、海底管线等人工海上构筑物的存在,引起差异冲蚀,加剧了海底管线周围海床的冲刷,使之更容易出现裸露、悬跨;二、海底滑坡、塌陷凹坑、侵蚀残留体、水下斜坡等不稳定地质因素的存在,容易引起海底地形的变化,导致海底管线的裸露、悬跨。其中,石油平台桩柱周围差异冲蚀引起的管线裸露、悬跨在所勘查管线中占了大多数。传统的处理海底管线的方法主要有桩基支撑、抛填沙袋和碎石、挖沟埋设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暂时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无一例外的都会引起海床的二次冲刷,不是长久之计。单一的实施其中一种方法处理海底悬跨管线,在埕岛海域并不适宜。胜利油田从2006年开始,引进仿生草技术对海底裸露、悬跨管线进行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仿生草技术是基于海洋仿生学原理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海底防冲刷技术。仿生草采用耐海水浸泡、抗长期冲刷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由安装基垫和特殊设计的海底锚固装置铺设于海底。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水流流经仿生草时,波能被吸收、减弱,水流流速降低,对海床的冲刷能力减弱;同时,由于流速的降低和仿生草的阻碍,促使水流中携带的泥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断地沉积到仿生草安装基垫上,起到固沙促淤的作用。仿生草铺设后,可以起到明显的防止海床冲刷、降低水流流速和促进泥沙淤积的作用。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发现,仿生草至少可以降低水流流速15%-20%,10米x30米范围的仿生草,一天之内的泥沙淤积量可以达到160kg。胜利油田曾于2008年至2013年间对埕岛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及仿生草处理效果进行了多次勘查。本论文在对这些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仿生草技术处理海底悬跨管线的效果及适宜性进行了研究。一、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埕岛海域利用仿生草技术处理海底悬跨管线问题,取得的整体效果不错。黄河入海泥沙含量大,悬沙浓度高,沉积物主要由粗粉砂和粘土质粉砂组成,仿生草技术在这一海域可以很好的发挥其促进泥沙淤积的作用,适宜性很好。二、最近几年的仿生草监测资料显示,埕岛海域的采油井组平台端附近,冲刷坑普遍存在,管线裸露、悬跨问题仍然很严重,采用抛填沙袋或碎石与铺设仿生草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受石油平台桩柱周围强烈冲刷作用的制约,仿生草技术对平台桩脚附近裸露、悬跨海底管线的处理并不适宜,这一问题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8)
埕岛海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相砂体是埕岛地区中浅层主要的油气输导层和储集层,研究其输导性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断层相连是中浅层河流相砂体输导油气的前提,构造背景影响着油气输导方向;河道沉积砂体输导性最好,堤岸沉积砂体次之,泛滥平原沉积的砂体最差。不同岩性中细砂岩输导性最好,中砂岩次之,粉砂岩第叁;输导砂体物性下限随着埋深增加而减少;砂体连通性越好,输导性越好。根据砂体宏观连通基本类型,建立了厚砂体直接连通型、微断层连通型和薄砂体或物性较差砂体连通型叁种输导模式,并提出中浅层河流相砂体输导性的评价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埕岛海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杜星,孙永福,宋玉鹏,赵晓龙,周其坤.黄河口埕岛海域粉土波致孔压现场监测[J].海洋学报.2019
[2].沈朴.埕岛地区中浅层河流相砂体输导性研究——以渤海海域埕岛地区新近系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
[3].吕佳霖.浅谈埕岛油田开放海域溢油处理方案[J].中国石油石化.2017
[4].张少同,贾永刚,郭磊,刘晓磊,文明征.黄河口埕岛海域悬浮沉积物沉降规律原位观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
[5].沈朴,刘丽芳,吴克强,刘春成.渤海海域埕岛油田新近系油气差异聚集主控因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6].杜星,孙永福,胡光海,宋玉鹏,董立峰.埕岛油田海域沉积物沉积分类向工程分类的转化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6
[7].张亮,叶芳,王尽文,张乃星,宿凯.黄河口埕岛油田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J].海洋学研究.2015
[8].崔华,曹立华,陈义兰,刘臻,黄牧.埕岛海域平台周围悬跨海底管线仿生草治理效果研究[J].海岸工程.2015
[9].陈同彦,王保计,冯春健.埕岛油田极浅海域大型平台上部组块整体安装模型试验[J].船海工程.2015
[10].崔华.埕岛海域悬跨海底管线仿生草处理方法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