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茎石斛论文_仇硕,郑文俊,夏科,唐凤鸾,赵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茎石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斛,霍山,细菌,叶绿体,铜皮,子目,兰科。

细茎石斛论文文献综述

仇硕,郑文俊,夏科,唐凤鸾,赵健[1](2019)在《细茎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细茎石斛花朵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特点,该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了花色为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不同花期、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还比较了黄绿色、白色和白色带淡紫色等叁种花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挥发性化合物成分总计为59种,其中盛花期最复杂(含有41种),这些成分归属于烯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酯类、醇类和醛酮类。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中,(1R)-(+)-α蒎烯相对含量始终最高,保持在27%以上;始花期和盛花期释放且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顺-芳樟醇氧化物、β-水芹烯、柠檬烯、罗勒烯、(1S-cis)-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1,2,3,5,6,8α-六氢萘和乙酸芳樟酯,相对含量均高于5%;衣兰烯于花蕾期相对含量最高,衰落期消失。这8种化合物可能是细茎石斛花香释放的主要香气成分或特征成分。在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盛开期的两个开花部位中,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蕊柱17种,其中烯类物质分别占74.16%和79.06%,花瓣可能是细茎石斛主要的释香部位。叁个花色的细茎石斛盛花期挥发性化合物均在40种左右,既有成分的差异又有含量的差别,其中有25种为共同含有,叁个花色均是(1R)-(+)-α蒎烯相对含量最高,含量在27%左右。这表明烯类物质是影响细茎石斛花香的重要化合物,不仅对细茎石斛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而且还为其花香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9年11期)

林先兵,张旭锋,王宇,孙丽芬[2](2018)在《细茎石斛中1种中性多糖的纯化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从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中得到的中性多糖DMP2-A的化学结构和在水溶液中的构象。方法利用单糖组分分析、甲基化分析、红外光谱(IR)、尺寸排除色谱-激光光散射仪联用等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和溶液构象。结果 DMP2-A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其中木糖残基主要以1-链接的末端糖存在;葡萄糖残基链接方式为1,3-链接、1,4-链接和1,3,6-链接;半乳糖残基链接方式为1,3-链接、1,4-链接和1,3,6-链接;阿拉伯糖残基以1,3,5-链接;甘露糖残基以1,3,6-链接。该多糖在0.15 mol/L的Na NO3水溶液中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7×104,存在少量聚集体,聚集数约为38。结论 DMP2-A为多分枝、结构复杂的多糖,其化学结构及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为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23期)

Muhammad,Naeem,Asghar[3](2018)在《细茎石斛多糖的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细茎石斛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研究细茎石斛多糖(DMP)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体外试验评价细茎石斛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在料液比为1∶53,时间为3 h,温度为83℃的提取条件下,DMP最高产量可达185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DMP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中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DMP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效果比较适中。[结论]该研究揭示细茎石斛多糖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为基于多糖的药物及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巫晓璐[4](2017)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生理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茎石斛是兰科石斛属植物,花朵娇小,花色清丽,花期较长,常作为切花与盆栽花卉,此外,细茎石斛是一种抗旱作物,同时,是一种珍贵的草药,并广泛应用于食用和保健药品,因此细茎石斛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对细茎石斛的研究仅为其多糖的提取工艺、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以及组织培养。作为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对其生物碱报道较少,对其是否具有黄酮含量几乎为空白,同时,也没有研究指出其对水分的利用情况。应合理利用细茎石斛,寻找最适宜的灌溉方式,发挥经济效益。此外,干旱胁迫能影响植物的生长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复水操作对植物有补偿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人工控水法设置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对细茎石斛进行干旱胁迫与复水操作,研究不同干旱梯度与复水条件下细茎石斛的生理状况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以叁年生的细茎石斛为材料,设置四个干旱梯度,试验持续20天,在达到设定时间(第0,5,10,15,20天)后对其进行复水操作。在各时间点测定细茎石斛的生理指标,包括: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此外,还测定了细茎石斛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包括: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总生物碱含量。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细茎石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忍受干旱胁迫对其叶片含水量的影响。在叁个干旱梯度的处理下,细茎石斛的叶片含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叶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对轻度干旱胁迫组的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24h后,其干旱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没恢复至正常水平。对中度干旱胁迫下的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后,其干旱状况虽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仍不如处在轻度胁迫状况下的细茎石斛。对重度胁迫下的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其叶片表现出的严重失水状况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未得到缓解。2.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干旱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细茎石斛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干旱前期略有上升,在干旱后期均低于对照组。对细茎石斛复水24h后,仅在轻度干旱胁迫的前期、中度与重度胁迫的后期,细茎石斛的叶绿素含量会增加,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对细茎石斛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不可复原的。在各干旱梯度下,仅在试验前期或中期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其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组。3.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轻度胁迫与中度胁迫下,细茎石斛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后期低于对照组;在重度胁迫下,细茎石斛的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并在后期高于对照组。在试验前期,轻度胁迫下的细茎石斛CAT活性较强。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其CAT活性有所下降。复水后,细茎石斛的POD活性在轻度与中度胁迫下,其POD活性在某些时间点有所上升;在重度胁迫下,其POD活性显着增强。在对各干旱梯度的细茎石斛复水后,轻度胁迫前期的细茎石斛CAT活性略有上升。4.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有机物质代谢的影响在叁个干旱梯度下,细茎石斛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是,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细茎石斛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幅逐渐减小,并在重度胁迫条件下表现出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的现象。此外,适当的干旱强度有助于细茎石斛蛋白质含量的积累。细茎石斛在一定的干旱强度下,复水后其可溶性糖含量会上升,但超过一定干旱强度后其可溶性糖含量会呈现下降趋势。此外,细茎石斛在轻度与中度胁迫时,复水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5.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在轻度胁迫下,细茎石斛的细胞膜在初期遭受了破坏,在后期逐渐适应了干旱环境,细胞膜遭受的破坏不明显;在中度与重度胁迫下的细茎石斛其细胞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保护酶体系活性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重度胁迫下的细茎石斛在干旱后期细胞膜受损严重,产生了较多丙二醛。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已经不能缓解干旱对细茎石斛带来的伤害。并且,仅在轻度与中度胁迫下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有利于其体内保护酶活性的恢复。6.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在试验初期,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细茎石斛多糖的积累;在试验后期,重度干旱胁迫有助于细茎石斛多糖的积累。在试验前期,中度干旱更有利于细茎石斛总黄酮含量积累;在试验中期与后期,轻度干旱更有利于细茎石斛总黄酮含量积累。轻度胁迫的前期与中度胁迫的初期有助于细茎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积累;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与干旱天数的增加,不利于细茎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积累。在轻度胁迫与中度胁迫的初期,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有利于多糖含量的积累;在重度胁迫时,在试验期间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均会提高其多糖含量,且会在重度胁迫结束时得到多糖含量的最大值。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更有利于总黄酮含量的积累。此外,在轻度胁迫的前期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可以增加其总生物碱含量;在中度干旱的试验初期对细茎石斛进行复水操作有利于其总生物碱含量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聪,刘守金,杨柳,胡江苗[5](2017)在《GC-MS法检测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细茎石斛花挥发性化学成分,为细茎石斛花茶质控标准以及与其他石斛花区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回流法从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了91个色谱峰,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二十一烷(38.957%)、二十叁烷(13.558%)、二十二烷(5.245%)、2-十七烷酮(2.072%)等。云南产细茎石斛花的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烷烃、烯烃、醇、酮、酸、酯、酚等,其中长链烷烃含量最多,该研究为对云南产细茎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张礼,童文君,薛庆云,丁小余[6](2015)在《细茎石斛内生和根围细菌多样性及促生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湖北省英山县的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inn.)Sw.〕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细菌及其根围苔藓内生细菌和根围土壤细菌进行分离,并采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与UPGMA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细菌菌株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检测技术测定了这些细菌菌株的解磷、解钾、产生长素和嗜铁素的能力。结果显示:从细茎石斛根和茎以及根围苔藓和根围土壤中共分离获得75株细菌菌株,从叶中未分离出内生细菌。其中,源自根和茎的内生细菌菌株分别为14和7株;源自根围苔藓的内生细菌菌株偏少,仅14株;源自根围土壤的细菌菌株最多,达到40株。75株菌株可被分成33个ARDRA簇,通过16S r DNA序列测定及比对,它们分别隶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拉恩氏菌属(Rahnella)、潘多拉菌属(Pandorae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泛菌属(Pantoea),其中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优势属。在75株内生和根围细菌中,有22株菌株兼具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25株菌株具有解钾能力、64株菌株具有产生长素能力、39株菌株具有产嗜铁素能力,其中有9株菌株兼具解磷、解钾、产生长素和嗜铁素的能力。总体上看,细茎石斛的内生和根围细菌数量多且多样性较高,其中9株兼具4种促生潜力的菌株可作为促进细茎石斛生长的候选菌株。(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叶梅荣[7](2015)在《东亚珍稀濒危植物细茎石斛的亲缘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诉rme(Linnaeus)Swartz)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石解属(Dendrobium),是间断分布于东亚地区的珍稀濒危物种,它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因人类过度采挖和生境的恶化,细茎石斛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所以迫切需要开展东亚濒危细茎石斛的亲缘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和持续地开发该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我们收集了代表细茎石斛自然分布范围的18个野生居群,分别来自日本(1个居群),韩国(1个居群),中国内陆(15个居群:分别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湖北和河南等省)及中国台湾(1个居群)用于本研究。然后利用筛选出来的两条叶绿体片段和两条线粒体片段分析细茎石斛的进化动态历程和时空分布成因;利用荧光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法进行了细茎石斛野生居群和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和遗传结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叶绿体序列和线粒体序列的细茎石斛亲缘地理学研究筛选了两条叶绿体基因间隔区片段(trnC-petN和和trnE-trnT)和两条线粒体内含子片段(nad1/b-c和nad7/2-3)分别对细茎石斛18个野生居群进行亲缘地理学研究。两种片段分别检测到35种叶绿体(cpDNA)单倍型和30种线粒体(mtDNA)单倍型;两个标记均表现出高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cpDNA:Hd=0.8862;mtDNA:Hd=0.8733)和总遗传多样性(cpDNA:HT·= 0.9011;mtDNA:HT=0.8886),而且两个标记均揭示了 NST显着大于其相应的GST(cpDNA:NST=0.586>GST= 0.328,P<0.05;mtDNA:NST= 0.722>GST= 0.451,P<0.05),表明了现存的细茎石斛居群存在明显的亲缘地理结构。根据cpDNA数据失配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分析和中性检测表明本研究的细茎石斛总居群和中国内陆的居群分别在0.56 Ma和0.54 Ma时经历了明显的扩张事件;而mtDAN数据的失配分布分析未揭示出存在近期扩张事件。cpDNA和mtDNA分子数据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二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有关。cpDNA和mtDNA单倍型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可将所有细茎石斛单倍型分为2支(CladeA和CladeB)。中国内陆与日本无共享单倍型,可能是由异域进化造成的。根据cpDNA和mtDNA的结果,我们推测细茎石斛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2.基于荧光AFLP分子标记野生细茎石斛居群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法对细茎石斛15个野生居群160个样本进行居群遗传学研究。我们发现细茎石斛具有高水平遗传多态性(100%)、低水平的总遗传多样性(Ht=0.1520)和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 0.1026)的特征。STRUCTURE分析表明细茎石斛居群分成中国西南部和中国中部-东南部和岛屿叁组与居群的地理分布一致。AMOVA(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分析揭示了居群内的遗传变异(80.80%)显着高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19.2%)。Mantel test证明细茎石斛居群存在IBD(Isolation by distance)现象,但IBD不存在邻近居群里,这可能是由于地理距离远和高度片段化造成的。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为细茎石斛的合理利用和发展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策略。3.基于荧光AFLP分子标记人工栽培细茎石斛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为了促进野生濒危植物迁地栽培保护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对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定期评估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为了评价迁地栽培细茎石斛对保护其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性,我们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法对4个栽培细茎石斛居群(共80个样本)和其相应同地区的4个野生细茎石斛居群(共47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细茎石斛居群的遗传多样性(Ht= 0.1868)稍微低于野生细茎石斛居群的(Ht=0.1955),但差异不明显;聚类分析揭示同地区的野生和栽培居群里的样本明显被聚在一起,这暗示迁地栽培能有效地保护濒危植物细茎石斛的种质资源。根据以上的居群进化历程和居群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1)对细茎石斛就地保护时,将中国西南部、中国中部-东南部及岛屿居群确立为叁个进化显着单元,就地保护所有居群,并对进化显着单元里的遗传多样性高和单倍型多样性高的居群应优先保护;另外为促进居群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应加强种子基因流。2)迁地保护时,为尽可能地保护细茎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应从细茎石斛的所有分布区收集样本和种子建立保护园和种质库,同时需防止远交衰退。(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18)

[8](2015)在《细茎石斛》一文中研究指出兰科多年生草本;叶二列,互生于茎的中部以带淡紫红色。花期通常3~5月。江西井冈山、叁清上,长3~4.5 cm,宽5~10 cm,基部具鞘;总状花山等地有分布,海拔1 200 m以上。全株入药;园序;花序柄长0.3~0.5 cm;花黄绿色、白色或白色林观赏。(本文来源于《南方林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卓孝康,陈燕琼,李淑娴,漆子钰,彭东辉[9](2014)在《金钗石斛♀×细茎石斛♂杂交F_1代的离体快繁与试管开花(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钗石斛♀×细茎石斛♂杂交F1代种子为材料,探索两种石斛杂交后代的快繁技术和诱导试管开花。结果表明,适于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1+NAA 2.0 mg·L-1+IBA 2.0 mg·L-1+香蕉100 g·L-1;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0.2 mg·L-1+NAA 1.0 mg·L-1+香蕉100 g·L-1,增殖系数达4~5倍;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1+NAA 0.2 mg·L-1+蛋白胨2 g·L-1,诱导率达93.3%,诱导系数达3.7;生根培养基为TH+6-BA 0.5 mg·L-1+NAA 1.0 mg·L-1,生根率可达91.7%,根数3~5条;花芽诱导培养基为6-BA2.0 mg·L-1+NAA 0.5 mg·L-1+IBA 0.5 mg·L-1,花芽诱导率达8%。(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黄晓洁[10](2014)在《不同产地细茎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斛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伤津、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腰膝软弱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石斛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降低血糖等多种活性。石斛需求量日益增加,已成享誉国内外的绿色产品。细茎石斛,俗称铜皮,在石斛传统道地产地安徽、浙江等地区,经考证,也是石斛的主要应用品种之一。但被认为比霍山石斛、铁皮石斛功效稍逊。在江浙一带,常以茎干偏黄的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冒充浙江本地的铁皮石斛,常以茎干偏黄的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冒充霍山石斛。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多为黄铜皮;云南产地的细茎石斛多为紫铜皮;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则分为黄铜皮和紫铜皮。本文选择不同产地细茎石斛、霍山石斛、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比较研究,以期区分不同产地细茎石斛以及为其质量控制及鉴别提供方法依据,同时与霍山石斛和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比较,尝试作出真伪优劣的判断。目的:1、建立不同产地细茎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区分不同产地细茎石斛,为其质量控制及鉴别提供方法依据。2、初步比较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霍山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3、初步比较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1、采用HPLC特征图谱技术,建立不同产地细茎石斛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生成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并比较叁个产地的细茎石斛特征图谱的共性及差异。2、比较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霍山石斛特征图谱的异同,并进行相似度评价。3、比较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特征图谱的异同,并进行相似度评价。成果:1、建立的不同产地细茎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1)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共标示出24个特征共有峰,其中峰15和峰16为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较专属的特征峰,相似度为0.821~0.995;云南产地的细茎石斛(紫铜皮)标示出27个特征峰,相似度为0.869~0.937;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紫铜皮)标示出22个特征峰,相似度为0.907~0.942;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标示出28个特征峰,相似度为0.972~0.973。(2)以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共有模式为对照,浙江产地细茎石斛(黄铜皮)相似度为0.378。结果显示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HPLC特征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很低,差异明显。(3)以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共有模式为对照,浙江产地细茎石斛(紫铜皮)、云南产地细茎石斛(紫铜皮)的细茎石斛相似度分别为0.426、0.490。结果表明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云南或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紫铜皮)HPLC特征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很低,差异明显。(4)以云南产地的细茎石斛(紫铜皮)共有模式为对照,浙江产地细茎石斛(紫铜皮)的相似度比较高为0.960。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紫铜皮差异不明显。(5)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特征图谱最大的区别是在保留时间80~120 min内,呈现峰值比例明显较大的2个特征峰。2、建立可鉴别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霍山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1)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共标示出24个特征峰,相似度为0.821~0.995;霍山石斛共标示出40个特征峰,相似度为0.959~0.988。(2)以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共有模式为对照,霍山石斛的相似度为0.492,结果表明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霍山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之间的相似度低,差异大。(3)结合两种石斛在各保留时间段的特征峰紫外光谱分析,霍山石斛与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特征图谱最大的区别是在保留时间80~120 min内,霍山石斛的特征峰个数、峰位、峰形与峰值比例与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不同,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基本呈一组典型的黄酮类特征峰,而霍山石斛具有峰面积虽不大但专属性较强的一组特征峰。(4)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特征图谱最大的区别是在保留时间80~120 min内,呈现峰值比例明显较大的2个吸收峰,由此便可检测出霍山石斛中是否掺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3、建立可鉴别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1)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共标示出28个特征峰,相似度为0.972~0.973;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共标示出31个特征峰,相似度为0.920~0.937。(2)以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共有模式为对照,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的相似度为0.775。结果表明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与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存在差异。结论:1、细茎石斛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细茎石斛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依据。2、由于不同产地的细茎石斛HPLC特征图谱有较大差异性,本方法可用于区分安徽产黄铜皮与浙江产黄铜皮,同时也可用于区分黄铜皮与紫铜皮。3、本研究的价值之一在于安徽市场多用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假冒霍山石斛,本方法可有效区分霍山石斛与安徽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4、本研究的价值之二在于江浙市场上多用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假冒浙江产地的铁皮石斛,本方法可有效区分浙江铁皮石斛与浙江产地的细茎石斛(黄铜皮)。(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细茎石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从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中得到的中性多糖DMP2-A的化学结构和在水溶液中的构象。方法利用单糖组分分析、甲基化分析、红外光谱(IR)、尺寸排除色谱-激光光散射仪联用等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和溶液构象。结果 DMP2-A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其中木糖残基主要以1-链接的末端糖存在;葡萄糖残基链接方式为1,3-链接、1,4-链接和1,3,6-链接;半乳糖残基链接方式为1,3-链接、1,4-链接和1,3,6-链接;阿拉伯糖残基以1,3,5-链接;甘露糖残基以1,3,6-链接。该多糖在0.15 mol/L的Na NO3水溶液中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7×104,存在少量聚集体,聚集数约为38。结论 DMP2-A为多分枝、结构复杂的多糖,其化学结构及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为首次报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茎石斛论文参考文献

[1].仇硕,郑文俊,夏科,唐凤鸾,赵健.细茎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分析[J].广西植物.2019

[2].林先兵,张旭锋,王宇,孙丽芬.细茎石斛中1种中性多糖的纯化与结构分析[J].中草药.2018

[3].Muhammad,Naeem,Asghar.细茎石斛多糖的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4].巫晓璐.干旱胁迫与复水对细茎石斛生理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

[5].张聪,刘守金,杨柳,胡江苗.GC-MS法检测云南产细茎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6].张礼,童文君,薛庆云,丁小余.细茎石斛内生和根围细菌多样性及促生能力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

[7].叶梅荣.东亚珍稀濒危植物细茎石斛的亲缘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8]..细茎石斛[J].南方林业科学.2015

[9].卓孝康,陈燕琼,李淑娴,漆子钰,彭东辉.金钗石斛♀×细茎石斛♂杂交F_1代的离体快繁与试管开花(简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4

[10].黄晓洁.不同产地细茎石斛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2.1细茎石斛居群的地理分布...2.4细茎石斛的35种叶绿体单倍...美花石解在中国的般大生态相似度区域...4.1细茎石斛居群的采样位点...3-17白及在中国的分布点图Fig...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

标签:;  ;  ;  ;  ;  ;  ;  

细茎石斛论文_仇硕,郑文俊,夏科,唐凤鸾,赵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