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正韵论文_赵生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洪武正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义,官话,永乐,明代,大典,音韵学,字书。

洪武正韵论文文献综述

赵生敏[1](2019)在《《洪武正韵玉键》对明代后期字书部首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武正韵玉键》是把《洪武正韵》的字头按照部首编排法重新编排的部首索引表,成书于明万历初期。《洪武正韵》的字头是以韵排序,在检字上存在困难:一是既然是不熟悉的字,大多情况是不知道其读音的,更别提以韵检其字了,二是即使知道一个字的读音,但是《洪武正韵》并非完全依据时音编成的,所属哪个韵,没有师承也是很难清楚的。与此相反,字形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根据字形部首来检字查韵的《洪武正韵玉键》,对读书人查阅《洪武正韵》是很有帮助的,这就是《洪武正韵玉键》的编纂目的。《洪武正韵玉键》是为以部首检《洪武正韵》之字而生的,对部首法的创新是随之而生的必然产物。在它之后出现的明代后期字书,如《类纂古文字考》、《洪武正韵汇编》和《字汇》等,都受到《洪武正韵玉键》启发,都是以《洪武正韵》为主,或有增益,按照部首法编排而成的字书。本文把这些字书称为“《玉键》系字书”,这些字书的编纂深受《洪武正韵玉键》部首法的影响。本文包含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正文部分分为六章(包含绪论),其中第二、叁、四章是本文论述重点。分别通过比较《洪武正韵玉键》与它之前的字书如《四声篇海》的立部、归部以及部首属字排序,说明《洪武正韵玉键》在部首法上的创新。再比较《洪武正韵玉键》与明代后期《类纂古文字考》、《洪武正韵汇编》和《字汇》等字书的立部、归部以及部首属字的排序,说明《洪武正韵玉键》对明代后期这叁本字书部首法的影响,进而从宏观上说明《洪武正韵玉键》对明代后期字书部首法的影响。附录包括叁个部分,附录一是《洪武正韵玉键》与《四声篇海》立部比较表,附录二是《类纂古文字考》、《洪武正韵汇编》、《字汇》与《洪武正韵玉键》的立部比较表,附录叁是《洪武正韵玉键》与《四声篇海》、《类纂古文字考》、《洪武正韵汇编》及《字汇》归部比较表。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立部上,《类纂古文字考》等明代后期字书继承了《洪武正韵玉键》对前代字书“精简部首,据形立部”的创新,如归并迭字部首,以大从小归并合体字部首等。在归部上,《类纂古文字考》等字书继承并发展了《洪武正韵玉键》据形归部、减少多开门归部等做法。在部首的排序上,《洪武正韵汇编》和《字汇》把《洪武正韵玉键》属字按照笔画数排序的方法运用到部首排序上。在属字排序上,《类纂古文字考》等字书继承了《洪武正韵玉键》按照笔画数排序的方法。综上所述,《类纂古文字考》等明代后期字书的编纂深受《洪武正韵玉键》部首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丁治民,花友萍,张茜茜[2](2018)在《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纽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永乐大典韵总歌括》每韵各纽字形与顺序与现存八十韵本《洪武正韵》每韵各纽首字字形与顺序均相同,《洪武正韵》所残损的纽数与《永乐大典韵总歌括》也应相同。《永乐大典韵总歌括》纽数为2098,《洪武正韵》纽数当为2098,而不是宁忌浮先生所说的2220。(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花友萍,张茜茜,丁治民[3](2017)在《新发现又一种八十韵本《洪武正韵》》一文中研究指出《永乐大典韵总》每纽"O"之前的韵字与现存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相比,二者的关系为大同小异。大同指韵数、纽数相同,小异为韵字、字形、顺序、反切用字和韵字归纽等方面稍有不同。不同可能是源于不同的版本而得以解释。(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孙莹[4](2017)在《朝鲜时期韵书与明初韵书之比较——以《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国正韵》是朝鲜半岛继"训民正音"创制后编纂的最早的一部官修韵书,而《洪武正韵》作为明初的官修韵书对当时朝鲜李朝时期音韵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对之后包括《东国正韵》在内的《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考》《四声通解》等韵书都是借鉴于《洪武正韵》的音韵学基础发展变化编纂而成的。本文与以往对两部韵书分别进行孤立的研究不同,通过对两部韵书的序文,分韵法,韵部,声类以及入声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存在的异同及二者内在关联性,为中韩音韵学研究及《东国正韵》的渊源考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花友萍,张茜茜,丁治民[5](2017)在《八十韵本《洪武正韵》阳、侵、覃叁韵韵字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十韵本《洪武正韵》阳、侵、覃叁韵韵字残缺,宁忌浮先生虽对叁韵补缺,但未列出叁韵所补缺的具体韵字,而我们通过新发现的《永乐大典韵总》,对八十韵本《洪武正韵》所残缺的叁韵韵字重新补缺,叁韵字数与宁先生所说的有一定的差距。(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曾燕婷[6](2017)在《《洪武正韵》阳声部音义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洪武正韵》阳声部全部韵字的注音和释义,形成了《洪武正韵》阳声部音义综合数据库。全文的研究集中于《洪武正韵》阳声部韵字的本体研究和《洪武正韵》阳声部韵字与其他韵书的音义数量比较研究两方面。前者主要分析的是《洪武正韵》阳声部韵字,特别是多音字内部注音和释义之间的配合变化情况。后者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将《洪武正韵》与《广韵》《古今韵会举要》《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等韵书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分析《洪武正韵》音义结合的演变轨迹与不同时代韵书之间的亲疏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研究时发现的《洪武正韵》阳声部注音释义疏失——“重出切语”、“小韵被合并,却保留有“○”标志”和“释义缺失”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穷尽性的列举,并与《广韵》《古今韵会举要》《集韵》以及《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等韵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编撰疏失的本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4)

郑植军[7](2017)在《《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音义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开国初年的官修韵书《洪武正韵》,成书于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有七十六韵本和八十韵本两种版本,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七十六韵本。《正韵》中包含着大量的又音资料,这些又音字体现着汉语丰富的音义关系,有着复杂的音义来源,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本课题只选取了《洪武正韵》阴声韵中的又音字进行音义综合分析,通过建立《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数据库,对其语音面貌及其语义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全文一开始是对《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的整体统计和数据分析;接着从声、韵、调叁个角度对《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的音义关系进行分析;继而从语义变化途径分析《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的语义传承方式与文献来源;最后通过对比又音字在《洪武正韵》与《广韵》《集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四本韵书中的音义关系,分析《洪武正韵》与前代韵书的传承关系,从而总结出《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体现出来的音义特点,探究其音义来源。通过对《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音义关系系统地梳理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音义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特点,也对传统韵书多有继承和留存。(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4)

王洪君[8](2017)在《《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原》一律归细音梗开叁四,而《洪武》则除影母外一律归洪音曾开一。这一不同,在今官话方言中仍有反映:(1)与《洪武》基本相同的有汴洛和杭州、南京、合肥叁市;(2)与《中原》基本相同的则仅限北京、济南及东北的白读,它们的文读却同《洪武》;其他官话亦同洪武。(2)两书的江开二均归宕开叁,今多数官话亦如此;(3)异于两书,扬州、武汉、成都、长沙的江开二白读却归洪,与非官话方言相同。(3)假蟹效咸山五摄的见开二在两书中仍独立一类,不同于一等也不同于叁四等。当代官话中它们已向不同方向归并:上述(1)(2)两型基本归细而(3)型则白读归洪。此外还有"擦洪塞细"的(4)型,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西北。(4)根据以上四型的地理分布并参考邻近非官话方言,以上四型可分别称为中部、东北部、南部和西北部官话。(5)从见开二的文白异读可以窥见:明代和清前期中期的权威方言是《洪武》型的中部官话,再向前可追溯到南宋皇室南迁之前的中原汴洛音和南迁后的方言岛临安官话,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官话和非官话东南方言的见开二的文读均源于此,并对明代之后的北京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7年02期)

孙建元[9](2015)在《《洪武正韵》的音韵构架和明清“官话”的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韵书所谓“正音”都是人为折中的音类系统,它追求普适性,这是因循韵书传统而来的大“体”。当时的实际语音或者以“时音、俗音”更别出之,或者折中在“正音”中,是为“用”。“体、用”兼顾是明清“正音”韵书的一个主要特点,“体、用”二者的取据不同和折中方法的差异,是明清“正音”韵书“音系”差异的根本原因。这类“正音”韵书的编撰旨归之所以代代相因,皆因其背后有一个大体相同、只在少数音类上略有参差的分布区域广大的方言群支撑。明清“官话”就是这样一个大的方言群的通称,在语用实践上虽然有各自向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靠近的趋势,但是大体上仍然各行其是。因此不能用现代“标准方言”的观念去求其基础音系。明清“官话”,言其所在易而实,举其盛者亦有据,以其盛者为基础则虚。(本文来源于《文献语言学》期刊2015年01期)

王泉[10](2015)在《《洪武正韵》的文字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洪武正韵》的研究多集中于音韵领域,而忽视了其重要的文字学价值:首先,《洪武正韵》是明代的官方汉字规范;其次,相较唐、宋汉字规范,《洪武正韵》有了不少变化;第叁,《洪武正韵》对宋体字字形的定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四,《洪武正韵》对于"新旧字形"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洪武正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永乐大典韵总歌括》每韵各纽字形与顺序与现存八十韵本《洪武正韵》每韵各纽首字字形与顺序均相同,《洪武正韵》所残损的纽数与《永乐大典韵总歌括》也应相同。《永乐大典韵总歌括》纽数为2098,《洪武正韵》纽数当为2098,而不是宁忌浮先生所说的22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洪武正韵论文参考文献

[1].赵生敏.《洪武正韵玉键》对明代后期字书部首法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丁治民,花友萍,张茜茜.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纽数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花友萍,张茜茜,丁治民.新发现又一种八十韵本《洪武正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7

[4].孙莹.朝鲜时期韵书与明初韵书之比较——以《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为中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花友萍,张茜茜,丁治民.八十韵本《洪武正韵》阳、侵、覃叁韵韵字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6].曾燕婷.《洪武正韵》阳声部音义综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7].郑植军.《洪武正韵》阴声韵又音字音义综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8].王洪君.《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J].方言.2017

[9].孙建元.《洪武正韵》的音韵构架和明清“官话”的内涵[J].文献语言学.2015

[10].王泉.《洪武正韵》的文字学价值[J].中国文字研究.2015

论文知识图

《洪武正韵》(洪武正韵)查询系统数据表结构图:《洪武正韵》韵字查询窗口入声一万譬稗浪谷波峰:对比动态感形式-小提琴协奏曲(梁...

标签:;  ;  ;  ;  ;  ;  ;  

洪武正韵论文_赵生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