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结合蛋白论文-赵珂,许瑞青

受体结合蛋白论文-赵珂,许瑞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体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葡萄糖转运蛋白

受体结合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赵珂,许瑞青[1](2019)在《性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及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组织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的表达及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开医院产科定期产检,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孕妇,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孕妇12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实时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1、IRS-2、PI3K-p85β、GLUT1、GLUT3、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2、PI3K-p85β、GLUT3、GLUT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IRS-1、GLUT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1、GLUT3、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IRS-2、PI3K-p85β、GLUT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Pearson分析显示,SHBG与IRS-2、PI3K-p85β、GLUT3、GLUT4 mRNA表达呈正相关; IRS-2与GLUT1、GLUT4 mRNA表达呈正相关; IRS-1与PI3K-p85β、GLUT3 mRNA表达呈负相关。SHBG与IRS-2、GLUT3、GLUT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IRS-2与GLUT1、GLUT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IRS-1与GLUT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及GLUT表达异常; SHBG浓度降低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胎盘葡萄糖利用障碍,最终引发妊娠期糖尿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2期)

贾文磊[2](2019)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4E结合蛋白1的表达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TOR信号通路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其下游分子4E结合蛋白1(P-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表达异常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1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该111例浸润性乳腺癌EGFR和4EBP1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与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在不同分子生物学亚型中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同时分析两者的表达的相关性及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的关系。结果:EGFR和4EBP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结果显示两者均在叁阴型乳腺癌中表达较高,分别为21例(43.8%)、20例(41.7%),其中EGFR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2=7.000,P=0.030),而4EBP1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2=1.722,P=0.423)。EGFR与4EBP1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表达在α=0.01(r=0.453,P=0.000)水平显着相关。EGFR与4EBP1的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r=0.520,P=0.000;r=0.444,P=0.000)和肿瘤TNM分期(r=0.533,P=0.000;r=0.273,P=0.004)在α=0.01水平显着相关。结论:4EBP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EGFR的高表达相关。EGFR和4EBP1的高表达对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黄义侠,张慧云,王维,杨蕊铭,何韶衡[3](2018)在《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中IL-18、IL-18结合蛋白和IL-18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银屑病(psoriasis)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8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BP)和IL-18受体(receptor,R)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7例银屑病患者和18例健康人血液,用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及IL-18R的表达,SPSS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静息状态下,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R+细胞比例较正常人分别升高了3.7倍和4.1倍(Z=-3.070,P=0.002;Z=-4.753,P=0.000),而IL-18BP+细胞降低了87%(Z=-4.556,P=0.000);尘螨过敏原刺激银屑病患者血液后,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细胞比例升高约1.5倍(Z=-3.548,P=0.000);梧桐花粉刺激银屑病患者血液后,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IL-18BP+细胞升高约1.1倍(Z=-3.445,P=0.000)。此外,静息状态下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IL-18BP+细胞比例和IL-18+细胞比例均呈高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7,P=0.013。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IL-18、IL-18BP和IL-18R极可能参与银屑病。抗IL-18制剂和IL-18R阻断剂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尹致丹,肖志明,李阳,刘晓露,王石[4](2018)在《青霉素结合蛋白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分析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结合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蛋白,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位。本文简要阐述了青霉素结合蛋白的发现与分类及其制备方法,分析比较了几种基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分析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期刊2018年03期)

于领[5](2018)在《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的筛选及对其宿主大肠杆菌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常见于医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可引发膀胱炎、肾盂肾炎、肠炎、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多种局限性及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不断加剧与蔓延,可用抗生素濒临枯竭。因此,研发新的抗生素替代药物及抗菌生物制剂变得迫切而必要。噬菌体,作为细菌的“捕食者”,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群体。自2011年第一届噬菌体大会召开以来,科学家们在应用噬菌体治疗细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应对日渐严重的细菌耐药,噬菌体或将大有可为。本实验室前期分离得到的一株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_ep3)对多重耐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大肠杆菌O78-6具有更加明显的裂解效果(与敏感菌株相比),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筛选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并对其结合作用进行研究,为解析噬菌体及其宿主菌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基础。GeneBank上对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_ep3(gene ID:KM360178.1)的全基因注释结果显示,vB_EcoM_ep3共有56个开放阅读框(ORFs)。为了能够在众多噬菌体蛋白中行之有效地找到能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的蛋白,我们首先建立了随机表达噬菌体蛋白的大肠杆菌文库,并对所建文库的准确性及分子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以大肠杆菌O78-6为靶分子对构建的噬菌体蛋白文库进行筛选及初步鉴定,筛得的阳性克隆经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序列,最终经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可能与宿主菌互作的两种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噬菌体衣壳蛋白和噬菌体尾丝蛋白。其中,尾丝蛋白作为最主要的RBP,在噬菌体感染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证噬菌体vB_EcoM_ep3尾丝蛋白Dpo41的功能,构建了该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将Dpo41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以制备高免血清,应用硫酸铵沉淀法分离和纯化IgG。Western blot检测证实,Dpo41多克隆抗体的纯度及特异性良好。Dpo41抗体添加实验显示,Dpo41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封闭尾丝蛋白Dpo41,从而显着降低噬菌体vB_EcoM_ep3对宿主菌O78-6的吸附效率及裂解效率。本研究初步阐明:尾丝蛋白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过程中,通过高效吸附到宿主菌表面进而促进噬菌体的裂解。尾丝蛋白的关键作用位点及其如何在噬菌体与宿主菌互作过程中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论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马腾跃[6](2018)在《草鱼白介素22及其受体和结合蛋白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介素22(IL-22)是IL-10家族中的一员,作为一种多功能性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机体组织中适量的IL-22有抗菌抑炎、修复黏膜损伤、促进细胞再生等保护机体的功能,但是过量的IL-22会导致机体发生功能性紊乱,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疾病。另外,IL-22受体(IL-22RA1)能够介导IL-22信号的转导,IL-22结合蛋白(IL-22BP)能够调控IL-22信号。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明确了哺乳动物中IL-22、IL-22RA1、IL-22BP的重要性,但是它们在硬骨鱼中的关系和功能地位还有待阐明。本文以草鱼为研究模型,首先分离克隆得到IL-22,其全长CDS序列包含510个核苷酸,共编码169个氨基酸,和其它几种物种IL-22氨基酸序列比对有14.77%到39.91%的相似度。课题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变复性处理包涵体蛋白、真核表达系统等方法获取草鱼IL-22重组蛋白并验证了其生物学活性。另外,在验证了IL-22定制抗体的特异性后,利用该抗体在蛋白水平证明了PMA刺激草鱼头肾白细胞促进IL-22分泌。随后,通过染色体基因定位方法分离鉴定了草鱼IL-22RA1,其CDS序列包含1533个核苷酸,编码510个氨基酸,首次获悉了硬骨鱼IL-22RA1编码序列信息。最后分离克隆了草鱼IL-22BP,其CDS序列全长702 bp,共编码233个氨基酸,和其它几种物种IL-22BP氨基酸序列比对有31.20%到82.83%的相似度。通过IL-22BP的组织分布分析发现:IL-22BP在小肠、肝脏中分布较多,在头肾、中肾、脾脏、鳃中分布较少。另外体内细菌感染草鱼实验显示,嗜水气单胞杆菌感染草鱼叁天后,草鱼各组织中IL-22B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其中在小肠和肝脏中变化最为明显,提示IL-22BP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炎症调节。以上研究获悉了草鱼IL-22、IL-22RA1、IL-22BP的分子和表达信息,为探究它们在硬骨鱼免疫调控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徐健强,王燕,盘艳君,喻思扬,曾高峰[7](2018)在《冠心病患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炎性体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性体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0)、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49)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55)。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SREBP-1、NLRP1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1)的RNA和蛋白表达,分析SREBP-1表达水平与NLRP1、Caspase-1、IL-1β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ACS组和SAP组血浆IL-1β、IL-18表达和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增高,且ACS组患者较SAP组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S组和SAP组PBMCs内SREBP-1、NLRP1和Caspase-1的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增高,且ACS组患者较SAP组显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REBP-1表达水平与NLRP1、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SREBP-1与NLRP1炎性体表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杨丽萍[8](2018)在《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调控钙结合蛋白28K在骨骼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机体内钙和骨稳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骨骼结构的完整性依赖于血液中充足的钙供应,也间接的来自于肠钙吸收和肾钙的重吸收。而在另一方面,在负钙平衡状态下,钙也可以从骨骼释放出来以维持血钙水平。在调节钙转运的过程中,钙结合蛋白28K(CaBP28K)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与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VDR)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关系尚未阐明。本研究意在探讨维生素D/VDR与CaBP28K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一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产妇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25(OH)D_3与CaBP28K的相关性及其与新生儿骨骼发育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产妇与其新生儿脐血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_3]和CaBP28K的含量;收集新生儿的骨骼生长发育指标:体重(WT),体长(BL),头围(HC),胸围(CC),股骨长(FL),双顶径(BPD);分析产妇与新生儿脐血血清中25(OH)D_3与CaBP 28K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血清中25(OH)D_3与CaBP 28K和新生儿骨骼发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第二部分:胚胎小鼠股骨中CaBP28K的时空表达以及成骨细胞中1,25(OH)_2D_3/VDR与CaBP28K的调节关系在胚胎小鼠股骨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定位CaBP 28K的表达并分析随着胎龄的变化股骨中CaBP 28K的表达变化趋势。在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及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中分别通过加入1,25(OH)_2D_3、转染腺病毒过表达VDR以及转染VDR siRNA干扰VDR的表达后,分析CaBP 28K的表达变化,同时在1α羟化酶敲除小鼠股骨中分析了CaBP 28K的表达变化趋势,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了VDR与CaBP 28K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活性;第叁部分:在MC3T3-E1中过表达CaBP28K对其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骨发育相关基因的影响在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中,调节CaBP28K的表达,分析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变化,同时分析下游的成骨细胞分化、矿化、增殖指标的变化。筛选可能的下游基因;在产妇和新生儿脐血血清样本中检测筛选指标的含量,分析该指标与CaBP28K和骨代谢物CTX、OPN、OPG、PYD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产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25(OH)D_3与CaBP28K含量的相关性及其与新生儿骨骼发育指标之间的关系1、在产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25(OH)D_3的含量呈显着正相关,N=58,R=0.836,P=0.000;2、在产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CaBP28K的含量呈显着正相关,N=56,R=0.278,P=0.038;3、在产妇血清中,25(OH)D_3与CaBP28K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N=58,R=-0.308,P=0.019;4、产妇血清中CaBP28K的含量与新生儿脐血血清中25(OH)D_3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N=58,R=-0.365,P=0.005;5、产妇血清中CaBP28K的含量与新生儿体长呈显着正相关,N=58,R=0.287,P=0.029;6、新生儿脐血血清中CaBP28K的含量与新生儿体长,头围,胸围均呈显着正相关N=69(R=0.242,0.386,0.273;P=0.045,0.001,0.023)。第二部分:胚胎小鼠股骨中CaBP28K的时空表达以及成骨细胞中1,25(OH)_2D_3/VDR与CaBP28K的调节关系1、胚胎小鼠股骨中,CaBP28K主要表达在生长板肥大细胞区以及原始成骨区;2、随着胚胎小鼠胎龄的增加(E14-E16-E18),CaBP28K在胚胎小鼠的股骨中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和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加入外源性的1,25(OH)_2D_3刺激后,VDR的表达增加,CaBP28K的表达下调;4、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和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转染过表达VDR的腺病毒后,VDR的表达增加,CaBP28K的表达下调;5、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和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转染VDR si RNA后,VDR的表达减少,CaBP28K的表达增加;6、对比于野生型小鼠,1α羟化酶敲除小鼠股骨皮质厚度显著降低;7、对比于野生型小鼠,1α羟化酶敲除小鼠的股骨中,VDR的表达减少,CaBP28K的表达增加;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VDR与CaBP28K的基因启动子区域有结合位点。第叁部分:在MC3T3-E1中过表达CaBP28K对其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骨发育相关基因的影响1、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中过表达CaBP28K可以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促进其分化;2、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中利用质粒转染过表达CaBP28K后,MMP13的表达下调,DMP1的表达上调;3、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中,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可以抑制CaBP28K对MMP13的调节作用;4、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中,CaBP28K与MMP13存在蛋白的相互作用;5、在产妇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CaBP28K与MMP13呈显着负相关,N=73,R=-0.251,P=0.032;6、在新生儿脐血血清中,MMP13的含量与对骨代谢指标OPG和CTX的含量呈现显着正相关N=85(R=0.22,0.26;P=0.04,0.01);7、在产妇血清中,CaBP28K的含量与骨代谢指标OPN和CTX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N=58(R=-0.249,-0.264;P=0.025,0.045)。结论:1、在新生儿骨骼发育过程中,CaBP28K与新生儿的体长、头围、胸围显着正相关,CaBP28K是胎儿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并且与25(OH)D_3的作用密切相关;2、CaBP28K通过调节胚胎小鼠骨骼生长板原始成骨区域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参与调节胚胎小鼠骨骼的生长发育;3、1,25(OH)_2D_3/VDR在骨骼和成骨细胞中与CaBP28K负相关,CaBP28K可能是1,25(OH)_2D_3/VDR对骨骼负性调节作用的一个中间桥梁;4、1,25(OH)_2D_3/VDR/CaBP28K通过调控MMP13和DMP1的表达调节骨骼发育,p38-MAPK通路参与CaBP28K对MMP13的调节,1,25(OH)_2D_3/VDR/CaBP28K/MMP13同时参与调控骨骼发育过程中的合成和分解代谢。(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王小亭[9](2018)在《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ZZ1受体结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于该菌具有强大获得耐药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因此,随着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广泛应用和滥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逐渐升高,已成为目前医院感染非常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重耐药、泛耐药、甚至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呈世界流行,尤其是在重症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尽管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抗生素的研发,但近年来新型抗生素的研制速度显着减缓,难度日益加大,其研发速度远滞后于细菌抗药性的变异。由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导致该菌的感染致死率高,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噬菌体是一种可以裂解杀菌的病毒,用它治疗细菌感染被称为噬菌体治疗或噬菌体疗法(bacteriophage therapy)。由于噬菌体杀菌机制与抗生素完全不同,近年来其作为天然杀灭“超级细菌”的生物抗菌剂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与广谱抗生素相比,噬菌体杀菌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也就是说,噬菌体的抗菌谱很窄,只杀灭对其敏感的宿主菌,对其他细菌无作用。其中,噬菌体对细菌的特异性识别和吸附是决定噬菌体噬菌特异性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噬菌体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噬菌体尾部受体结合蛋白(phage receptor-binding protein,RBP)与噬菌体宿主菌表面噬菌体受体(phage receptor)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非常重要。但在目前,人们对噬菌体尾端吸附结构,以及细菌表面噬菌体受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肠杆菌属的噬菌体,对不动杆菌属噬菌体的研究非常少。噬菌体ZZ1是本课题组分离和研究的一株噬菌体,这株噬菌体可感染多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电镜下ZZ1的形态与噬菌体T4非常相似,为肌尾型噬菌体,也具有6根长尾丝和6根短尾丝,对ZZ1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我们已经预测到噬菌体ZZ1的两个受体结合蛋白基因(长尾丝蛋白基因ZZ1gp37[GeneID:18114118]和短尾丝蛋白基因ZZ1gp12[GeneID:13165127]),本课题我们将对这两种预测的受体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进一步对两种受体结合蛋白在鲍曼不动杆菌AB09V表面的受体性质进行鉴定。材料与方法1.菌株、噬菌体和质粒鲍曼不动杆菌AB09V为本实验室保存;噬菌体ZZ1为本实验室分离所得;质粒pQE80L、DH5α、BL21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噬菌体ZZ1受体结合蛋白基因ZZ1gp37和ZZ1gp12的克隆和表达针对预测的噬菌体ZZ1gp37基因和ZZ1gp12基因分别设计引物,以ZZ1基因组DNA为模板对ZZ1gp37和ZZ1gp12进行PCR扩增。对两种扩增产物以及质粒pQE80L进行双酶切。用T4连接酶将酶切后的两种扩增产物分别与质粒pQE80L连接构建受体结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QE80L-ZZ1gp37和pQE80L-ZZ1gp12。将两种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内,对阳性克隆菌株进行质粒提取,再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大小以及进一步测序验证,从而鉴定插入目的基因的正确性。再将重组质粒导入表达菌株BL21中,IPTG诱导使重组BL21菌株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3.噬菌体ZZ1重组受体结合蛋白的纯化及鉴定用镍柱纯化两种ZZ1重组受体结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观察两种重组蛋白与噬菌体ZZ1中和抗体的作用,从而鉴定两种重组受体结合蛋白的抗原性。将鲍曼不动杆菌AB09V分别与纯化后的噬菌体ZZ1重组gp37蛋白、ZZ1重组gp12蛋白以及两种重组蛋白的混合物作用,再通过吸附干扰实验,观察叁者对ZZ1吸附鲍曼不动杆菌AB09V的竞争干扰作用。4.噬菌体ZZ1受体结合蛋白受体性质的鉴定用细菌外膜蛋白提取试剂盒和细菌脂多糖提取试剂盒分别对鲍曼不动杆菌AB09V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进行提取。将提取的OMP与LPS包被ELISA板;ZZ1两种重组受体结合蛋白与包被的ELISA板作用,再分别与6×his标签单抗作用、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和底物作用,测OD值,判断两种重组受体结合蛋白受体的性质。分别用蛋白酶K和高碘酸盐对鲍曼不动杆菌AB09V菌进行处理,以破坏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和LPS,测定噬菌体ZZ1对两种方法处理后的AB09V菌的吸附效率,进一步验证两种重组受体结合蛋白对提取纯化的两种受体的吸附作用,与噬菌体ZZ1吸附细菌表面受体作用的一致性。结果1.pQE80L-ZZ1gp37和pQE80L-ZZ1gp12重组质粒的酶切产物电泳后,可观察到线性化质粒和分别约3900bp和约1500bp大小的目的条带,与预测噬菌体ZZ1的两种受体结合蛋白的基因ZZ1gp37和ZZ1gp12的大小一致。对两种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也进一步显示,目的基因与预测基因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ZZ1重组gp37蛋白、ZZ1重组gp12蛋白的电泳条带分别位于约140kDa和约55kDa处,与两种受体结合蛋白预测的大小140.96kb和54.26kb也一致。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噬菌体ZZ1免疫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SDS-PAGE电泳后的ZZ1重组gp37蛋白和ZZ1重组gp12蛋白的电泳条带。而且吸附实验结果显示,纯化后的噬菌体ZZ1重组gp37蛋白和ZZ1重组gp12蛋白以及这两种重组蛋白的混合物与鲍曼不动杆菌AB09V作用后,均能显着干扰噬菌体ZZ1对这叁种预先处理的AB09V菌的吸附。3.ELISA结果显示,ZZ1重组gp37蛋白和ZZ1重组gp12蛋白均不与OMP包被板作用,其OD_(450)值分别为0.038±0.03和0.054±0.03,与对照组OD_(450)值0.041±0.0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ZZ1重组gp37蛋白和ZZ1重组gp12蛋白都能与LPS包被板作用,OD_(450)值分别为0.542±0.09和1.477±0.09,与对照组OD_(450)值(0.216±0.0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完整ZZ1颗粒吸附OMP和LPS分别遭破坏的鲍曼不动杆菌AB09V菌的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以上结果:当AB09V菌表面的LPS遭高碘酸盐破坏后,ZZ1吸附AB09V菌的吸附率大幅度下降,与ZZ1吸附未处理的AB09V菌相比下降了75%。然而,当鲍曼不动杆菌AB09V表面的OMP被蛋白酶K破坏后,ZZ1对此AB09V菌的吸附率与ZZ1吸附未处理的AB09V菌相比并未见下降。结论1.构建了两种噬菌体ZZ1受体结合蛋白的重组基因载体pQE80L-ZZ1gp37和pQE80L-ZZ1gp12并成功表达了噬菌体ZZ1的两种重组受体结合蛋白gp37和gp12。2.噬菌体ZZ1的两种受体结合蛋白gp37和gp12在AB09V表面的受体均为LPS。(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3-01)

赵家熙,崔宝月,董迎辉,姚韩韩,林志华[10](2018)在《缢蛏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基因克隆、时空表达及SNP筛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在缢蛏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实验基于缢蛏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缢蛏GRB2(Sc-GRB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并在外显子中进行了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Sc-GRB2基因cDNA全长1 223bp,开放阅读框711bp,编码23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缢蛏与文蛤、泥蚶等双壳贝类同源性较高(64%、59%),而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为45%~58%,表明GRB2基因比较保守;不同组织的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Sc-GRB2基因在缢蛏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足中的表达量极显着地高于其他6个组织(P<0.01);在8个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稚贝期表达量极显着地高于其他7个时期(P<0.01)。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在Sc-GRB2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共发现11个SNP位点。(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受体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TOR信号通路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其下游分子4E结合蛋白1(P-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表达异常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1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该111例浸润性乳腺癌EGFR和4EBP1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与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在不同分子生物学亚型中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同时分析两者的表达的相关性及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的关系。结果:EGFR和4EBP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结果显示两者均在叁阴型乳腺癌中表达较高,分别为21例(43.8%)、20例(41.7%),其中EGFR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2=7.000,P=0.030),而4EBP1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2=1.722,P=0.423)。EGFR与4EBP1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表达在α=0.01(r=0.453,P=0.000)水平显着相关。EGFR与4EBP1的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r=0.520,P=0.000;r=0.444,P=0.000)和肿瘤TNM分期(r=0.533,P=0.000;r=0.273,P=0.004)在α=0.01水平显着相关。结论:4EBP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EGFR的高表达相关。EGFR和4EBP1的高表达对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体结合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赵珂,许瑞青.性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及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贾文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4E结合蛋白1的表达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9

[3].黄义侠,张慧云,王维,杨蕊铭,何韶衡.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中IL-18、IL-18结合蛋白和IL-18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

[4].尹致丹,肖志明,李阳,刘晓露,王石.青霉素结合蛋白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分析法中的应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

[5].于领.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的筛选及对其宿主大肠杆菌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马腾跃.草鱼白介素22及其受体和结合蛋白的分离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8

[7].徐健强,王燕,盘艳君,喻思扬,曾高峰.冠心病患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炎性体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8

[8].杨丽萍.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调控钙结合蛋白28K在骨骼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9].王小亭.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ZZ1受体结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

[10].赵家熙,崔宝月,董迎辉,姚韩韩,林志华.缢蛏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基因克隆、时空表达及SNP筛查[J].海洋学报.2018

标签:;  ;  ;  ;  

受体结合蛋白论文-赵珂,许瑞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