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运动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面,强度,参数,表征,峰值,加速度,相关性。
地面运动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凌泽民[1](2012)在《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我国的桥梁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在量大面广的中小跨径及一般大跨径桥梁中,各种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一直占主导地位,而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地震频率逐渐上升,所带来的破坏也逐步加大。随着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和抗震设计(PBSD)理论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使地震学与结构抗震两者得以联系。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和抗震设计理论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地震危险性分析,而选择合理地震动特性的地面运动,符合实际地震灾害环境,使计算结果如概率地震需求等更加真实、可信,从而作为结构设计、分析和加固等的重要依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梁桥结构特点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地面运动特性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对选择合理的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提出建议。该建议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地震灾害环境,能够显着提高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工程需求参数(EDP)危险性曲线等的精确性以及计算效率。综合起来,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通过大量材料试验以及Push-over试验,根据实际图纸,研究如何选择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结构单元等,针对不同的桥梁结构特性,建立更加合理的有限元模型,更加真实、准确地模拟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各种弹性和非线性行为。(2)研究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于梁桥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揭示出具有不同动力特性的梁桥结构对于不同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敏感度。(3)根据梁桥动力特性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高模态效应等,分析地面运动特性与结构动力特性对于梁桥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确定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于不同构件、不同地震反应参数的影响程度。(4)对桥梁抗震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地面运动强度参数,量化地面运动强度水平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陈亮,章劲松[2](2011)在《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中,采用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来量化工程场地的地震活动性。一个理想的IM应该包含足够的关于地面运动特性的信息,可以将地面运动强度水平与结构地震反应水平有效地对应起来,还必须考虑到在地震工程学中,通过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地面运动危险性水平计算的可行性问题。因此,合理地选择IM,可以更加准确地预计在特定地震灾害环境下结构可能遭受到的最大破坏以及破坏规律,显着提高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工程需求参数危险性曲线以及易损性曲线等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陈亮,李建中[3](2011)在《大跨径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中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优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跨径桥梁结构,应结合地震工程学和结构抗震两个方面选择合理的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进行动力分析。针对一座高速公路双塔斜拉桥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的IM对于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对于不同桥向,在累积质量参与系数贡献显着的周期范围内,反应谱对结构地震需求影响显着,且高频区段反应谱的影响大于低频区段。应该采用对结构地震需求影响显着的反应谱区段内质量参与系数较大的短周期谱加速度或PGA作为IM。(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1年10期)
周靖,陈凯亮,方小丹[4](2011)在《基于剪切型结构的速度脉冲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IM)与剪切型多自由度(MDOF)体系顶层非线性变形需求的相关性,并分析IM的有效性。采用20条速度大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基于MDOF体系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恒延性水平(μ)条件下速度脉冲地震动IM与MDOF体系最大非线性顶层位移相关性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和离差分析,分析速度脉冲地震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基本周期与延性水平对相关性和离散性均有较大影响;峰值地面运动速度(PGV)作为IM,相关性系数较大且离差较小,相关性和离差表现较稳定,是较好的速度脉冲地震动IM。(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1年06期)
周靖,陈凯亮,罗高杰[5](2010)在《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强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IM)与单自由度(SDOF)体系非线性变形需求的相关性,并分析IM的有效性。采用72条速度脉冲型地震记录,基于SDOF体系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恒延性水平(μ)和恒强度折减系数(R)条件下脉冲型地面运动IM与最大非线性变形相关性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和离差分析,研究了加速度反应谱(Sa(T1))和峰值地面运动速度(PGV)作为脉冲型地面运动IM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型地面运动IM对体系周期有很强的依赖性,μ和R对相关性和离散性均有很大影响,Sa(T1)和PGV是相对较优的脉冲型地面运动IM。(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0年07期)
褚延涵[6](2010)在《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与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PEER)提出的新一代“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概率决策框架中,地震动的不确定性研究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多采用“记录对记录”的方法进行刻画。其中,如何合理的地震动记录和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择是核心研究内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工程结构的设计和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提出了“最可信地震动”(Maximum Credible Earthquake)的概念,并给出了“最可信地震动”的选择原则。选取4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针对短周期、中长周期和长周期结构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单自由度模型和多自由度模型。其中,单自由度模型的和多自由度模型的动力分析分别在NONLIN软件和OpenSees中进行。分析得到算例结构(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在设计基础地震(Design Basis Earthquake, DBE)和最大可能地震(Maximum Considered Earthquake, MCE)下的最可信地震动。本文选取了36个地震动强度参数,编制MATLAB程序计算得到不同地震动记录的强度参数值。并将前述4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针对算例结构(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由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构反应参数。基于统计方法,对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了相关性、有效性、实用性、有益性、充分性和鲁棒性分析。通过综合考虑不同地震动强度参数在六种统计准则下的指标计算结果,给出了不同周期结构模型统计适宜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结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7-01)
陈凯亮[7](2010)在《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IM)的研究从单个标量发展到向量表征,从普通地震动记录发展到速度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分析对象从单自由(SDOF)体系发展到多自由(MDOF)体系。国外针对强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记录开展表征参数的研究不多,国内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SDOF体系和剪切型MDOF体系动力时程分析,开展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IM与SDOF体系非线性变形需求的相关性,并分析IM的有效性。采用72条速度脉冲型地震记录,基于SDOF体系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恒延性水平(μ)和恒强度折减系数(R)条件下脉冲型地面运动IM与最大非线性变形相关性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和离差分析,研究加速度反应谱(Sa(T1))和峰值地面运动速度(PGV)作为脉冲型地面运动IM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脉冲型地面运动IM对体系周期有很强的依赖性,延性水平和强度折减系数对相关性和离散性均有很大影响,Sa(T1)和PGV是相对较优的脉冲型地面运动IM。2.研究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IM与剪切型MDOF体系顶层非线性变形需求的相关性,并分析IM的有效性。采用20条速度大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基于MDOF体系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恒μ条件下速度脉冲型地震动IM与MDOF体系最大非线性顶层位移相关性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和离差分析,分析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IM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结构基本周期与延性水平对相关性和离散性均有较大影响;PGV作为IM,相关性系数较大且离差较小,相关性和离差表现较稳定,是较好的速度脉冲型地震动IM。3.研究缩放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强度水平引起的SDOF体系非线性位移反应的偏差。采用30条速度脉冲型地震记录,通过SDOF的体系动力时程分析,分析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分别缩放到不同目标谱加速度(Sa)、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水平时,SDOF体系非线性位移反应偏差随系统自振周期和强度折减系数变化的规律;通过对散点数据的对数线性回归确定位移反应偏差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下位移偏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位移偏差对地震动缩放系数、系统的基阶自振周期和系统的强度有一定的依赖性,合理选用缩放系数和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能有效减小估算结构地震位移响应的偏差。(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0-05-15)
叶生[8](2009)在《地面运动强度指标对RC桥墩地震需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地面运动指标(IM)的选择对桥梁结构工程需求参数(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文章分别采用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峰值地面速度PGV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RC桥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等周期的桥墩结构,以PGA作为IM计算的EDP概率估计值离散度明显更大。因此应根据所分析结构的周期范围,选择不同的IM,通过合理的调值对EDP进行概率估计。(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徐雪源[9](2008)在《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RC桥梁地震需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中,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时需要对桥梁结构的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概率估计。其中,强地面运动参数(IM)的选择对EDP的概率估计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正确选择IM。分别采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结构第一模态周期弹性谱加速度(5%阻尼比)Sa(T1,5%)和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作为IM,选择实际地震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IDA分析,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性质EDP的概率估计值,以PGA作为IM计算所得的结果明显偏于非保守,且离散度一般也更大。说明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EDP,根据地面运动强度的大小,选择不同的IM,通过合理的调值对EDP进行概率估计,可以更加精确、高效地建立PSDM。(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王建民,朱晞[10](2006)在《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的目标是估计结构在不同地面运动强度水平下的响应,结构响应的不确定性对采用的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有着很强的依赖.因而,需要比较所采用的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的有效性.这里推荐了一个新的采用向量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来估计结构需求的方法,并把这个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应用于一些不同周期和不同强度折减系数的单自由度结构系统.统计结果表明,推荐的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小估计单自由度结构系统最大变形延性需求时的离散性,而且减少了计算分析工作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地面运动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中,采用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来量化工程场地的地震活动性。一个理想的IM应该包含足够的关于地面运动特性的信息,可以将地面运动强度水平与结构地震反应水平有效地对应起来,还必须考虑到在地震工程学中,通过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地面运动危险性水平计算的可行性问题。因此,合理地选择IM,可以更加准确地预计在特定地震灾害环境下结构可能遭受到的最大破坏以及破坏规律,显着提高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工程需求参数危险性曲线以及易损性曲线等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运动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凌泽民.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2
[2].陈亮,章劲松.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
[3].陈亮,李建中.大跨径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中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优化选择[J].振动与冲击.2011
[4].周靖,陈凯亮,方小丹.基于剪切型结构的速度脉冲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评估[J].工程力学.2011
[5].周靖,陈凯亮,罗高杰.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评估[J].振动与冲击.2010
[6].褚延涵.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与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7].陈凯亮.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研究[D].湘潭大学.2010
[8].叶生.地面运动强度指标对RC桥墩地震需求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徐雪源.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对RC桥梁地震需求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08
[10].王建民,朱晞.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的有效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