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

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

毕纯龙[1]2008年在《胰腺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提出前言胰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5%,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且在全世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临床病人发现时多为晚期,而且手术切除率低。到目前为止,CT仍是诊断胰腺疾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imaging)已应用到多种组织器官多种疾病的检查,尤其是64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扫描速度快,采样点密集,使灌注成像数据更加准确。因此,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得深入探讨。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特征。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116例患者行胰腺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正常对照组55例,无胰腺病史。胰腺癌61例,其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余47例胰腺癌为综合临床、影像资料及随访证实。2、检查方法(1)常规平扫定位:64层螺旋CT(SOMATOM Sensation 64,Siemens,Germany)常规平扫,选取正常胰腺或胰腺癌病灶的最大范围(必须包括腹主动脉)。(2)胰腺灌注扫描:高压注射器(使用套管针)肘前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欧乃派克300mlI/ml)50ml,注射流速为5.0ml/s。对所选定层面进行连续同层动态扫描,具体扫描序列如下:准直器宽度7.2mm×4层,扫描一周时间为1s,共扫描70s,获得280幅图像。电压100KV,电流80mA,矩阵512X512,扫描视野(fieldof view,FOV)26cm。3、影像学诊断依据Hemrick的胰腺癌CT4期分期法,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单独诊断,将61例胰腺癌病例进行分期。4、灌注数据及图像分析灌注数据传输到西门子syngo工作站,应用Body PCT(Siemens,Germany)软件处理数据,腹主动脉作为供血动脉,测得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peakenchancement,PE)、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及渗透(permeability,P)。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各组数值采用均值±标准差,两组样本间的各参数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E、TTP及P的平均值分别为150.30±51.55ml/100ml/min、26.02±11.93ml/100ml、56.62±11.17Hu、23.99±5.06s、24.86±15.72ml/100ml/min;胰腺癌组BF、BV、PE、TTP和P的均值分别为47.94±27.25ml/100ml/min、11.85±7.40ml/100ml、32.04±9.40Hu、55.50±9.40s、61.92±28.31ml/100ml/min。胰腺癌组织的BF、BV及PE明显小于正常胰腺组织,而TTP及P明显大于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的灌注参数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配对t检验对46例胰腺癌病例的癌组织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值的配对资料进行分析,证实胰腺癌组织的BF、BV、PE明显小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而TTP及P明显大于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各灌注参数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各灌注参数值问均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血流灌注参数中的BF、BV和P值随着Hemrick的CT分期增高而明显增加,BF、BV和P与Hemrick的CT分期成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胰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方法可行,灌注数据获得简单快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胰腺组织血流灌注变化,无创性地辅助诊断胰腺癌。2、胰腺癌的血流灌注参数中的BF、BV和P与Hemrick的CT分期呈正相关。3、胰腺癌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有助于胰腺癌诊断。

宋秀宇[2]2004年在《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的肿瘤灌注软件,对胰腺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方法 2004年1月至4月60例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 16 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120kV,60mA或80mA,5mm层厚4层,矩阵512×512;扫描前肘部静脉埋置20G留置针,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 I/ml),注射速率4.0ml/s,延迟5s,总扫描时间50s。所得数据传输至GE AW4.1工作站,利用Perfusion 3中的胰腺灌注软件(去卷积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测量30例正常胰腺和30例胰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正常对照组各项灌注参数的平均值不随年龄、性别及胰腺部位的不同而存在显着性差异(均P>0.05)。正常对照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163.403±50.220 ml/min/100g、13.693±2.672ml/100g、9.324±3.504s、20.017±8.841 ml/min/100g。胰腺癌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29.698±11.751 ml/min/100g、3.842±1.663 ml/100g、10.848±4.128 s、10.762±5.967 ml/min/100g。其中胰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BF、BV、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PS平均值及PS/BF比值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尸<0.05);MTT平均值差异无显着性意义仔)0.05)。进而对胰腺癌组中的10例病例分别进行癌灶区、癌灶周围(距病灶边缘ICm范围以内)及正常组织(距病灶边缘Zcm以上)间各项灌注参数的比较,其中癌灶周围与正常组织间除PS/BF比值具有显着性差异,余各项参数均无显着性差异;癌灶周围与癌灶区间BF、BV、PS的平均值具有显着性差异,PS/BF比值无显着性差异。MTT平均值在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 结论多层螺旋CT的胰腺灌注成像能反映胰腺癌的灌注特点,显示灌注异常的范围,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各项灌注参数中,胰腺癌组的BF、BV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S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S/BF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诊断意义较大,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解骞[3]2013年在《256层螺旋CT全器官灌注成像在胰腺癌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全胰腺CT灌注成像测量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灌注特征,探索全胰腺灌注成像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对胰腺癌病理标本MVD的检查,探索胰腺癌CT灌注参数值和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第一部分正常胰腺组织的256层螺旋CT全器官灌注成像研究目的:通过对无胰腺疾病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全器官CT灌注成像,获得相关灌注参数,探索正常胰腺的全器官灌注的特征。材料和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集26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全胰腺CT灌注。采用256层Philips Brilliance iCT,100kVp,100mAs,5mm层厚,350mm重建视野,512×512矩阵。扫描前经肘静脉置20G留置针,以5ml/s流速,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帕醇(Iopamidol,370mgI/ml)50ml,后继续以相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30ml。胰腺全器官CT灌注扫描方案共包含扫描13组,每组扫描7s:2s的扫描时间和5s的间隔时间,总扫描时间85s。数据重建算法:iDose4Level4。数据处理采用第叁方灌注软件MIStar (Version3.2),测量26例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 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of product, PS)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将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器官CT灌注正常胰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值分别为:114.08±20.62mL/100g/min,19.34±2.45mL/100g,29.01±4.10mL/100g/min,7.12±2.19s。正常胰腺组织头、体、尾部灌注参数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器官CT灌注正常胰腺表现为组织血流量、血容量、毛细血管平均通透性及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均匀一致的实质性脏器。第二部分胰腺癌的256层螺旋CT全器官灌注成像研究目的:通过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胰腺CT灌注成像,获得相关灌注参数,探索胰腺癌的CT灌注的特征。材料和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集36例胰腺癌病患者行全胰腺CT灌注。数据处理采用第叁方灌注软件MIStar(Version3.2),测量36例胰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及PS/BF,将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的BF、BV、PS、MTT和PS/BF分别为:30.59±9.46mL/100g/min,6.59±2.41mL/100g,15.56±4.29mL/100g/min,7.69±3.11s和0.533±0.189。胰腺癌组织BV、BF、PS和PS/BF值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的CT灌注特征表现为组织血流量降低、血容量降低、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降低、PS/BF比值升高、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变化不明显的恶性肿瘤。第叁部分胰腺癌256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对手术切除的胰腺癌肿瘤标本进行CD31染色,测定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合胰腺癌的术前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功能性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血管生成评价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并获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胰腺癌标本19例,对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行CD31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组织中的CD31阳性表达并进行微血管计数,分析胰腺癌CT灌注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的MVD分别为122.25±40.21,245.85±40.17,311.35±52.03。胰腺癌组织的MVD显着低于瘤周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叁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VD与灌注参数BF显着正相关(P<0.0001,r=0.874),其余灌注参数未发现与MVD的显着相关性。结论:胰腺癌CT灌注参数血流量与胰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全胰腺CT灌注成像可作为活体评价胰腺癌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

梁宗辉[4]2005年在《多层螺旋CT胰腺病变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非胰腺疾病者的正常胰腺、各类胰腺疾病和一些累及胰腺的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寻找正常胰腺和各类胰腺疾病的CT灌注特征,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对胰腺肿瘤微血管密度的检查,探讨CT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第一部分 正常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正常基准值。 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 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120kV,60mA或80mA,5mm层厚4层,矩阵512×512。扫描前肘部静脉埋置20G留置针,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l/ml),注射速率4.0ml/s,延迟6s,总扫描时间50s。所得数据传输至GE AW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2中的胰腺灌注软件(去卷积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测量39例正常胰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讲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正常胰腺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product,PS)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均匀一致的实质性器官。BF的测量值为9684.05±1701.43ml·min~(-1)·kg~(-1),BV的测量值为1362.26±827.10ml·kg~(-1),MTT的测量值为3.72±3.06Sec,PS的测量值为829.80±278.99ml·min~(-1)·kg~(-1)。 结论: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相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 第二部分 胰腺病变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对各类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各类疾病的CT灌注特征,分析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诊断胰腺疾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53例各类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所得数据传输至GE AW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2中的灌注软件进行数据处

张喜荣[5]2012年在《胰周脏器恶性肿瘤状态下正常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正常胰腺的头、体和尾部血流灌注特点进行分析。方法:1、选择临床行中上腹增强CT检查并符合正常胰腺纳入标准的患者35例,并测量其身高、体重。2、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先行常规腹部平扫。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采集层厚1mm×16,旋转时间1.0s/r,重建层厚7mm,重建间隔7mm,螺距15(0.986),滤波函数FC10。3、平扫结束后在胰腺头、体和尾部显示完整的中心层面进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1.0s/r,矩阵512×512,采集层厚2mm×4,间隔1s,螺距15,于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50ml(300mgI/ml),6ml/s,延迟6s,数据采集45s。4、将扫描后所得影像数据传输到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采用Toshiba体部灌注软件包(去卷积算法)对正常胰腺各部位灌注参数做叁点测量,其每部叁点测量的平均值视为各部灌注参数最后值,并对各部所得最后灌注参数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胰腺头部、体部和尾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测量值分别为:头部(128.34±29.23)ml·100g~(-1)·min~(-1), (43.19±13.77) ml·100g~(-1), (218.39±99.21) ml·100g~(-1)·min~(-1),(299.26±81.99)0.1s;体部(136.20±23.00) ml·100g~(-1)·min~(-1), (44.63±13.74)ml·100g~(-1), (223.20±73.82) ml·100g~(-1)·min~(-1), (310.99±59.00) 0.1s;尾部(128.04±27.67) ml·100g~(-1)·min~(-1), (46.04±20.14) ml·100g~(-1), (232.24±76.65)ml·100g~(-1)·min~(-1), (299.96±71.45) 0.1s。叁组参数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胰腺灌注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灌注参数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胰腺灌注参数BF与身高呈负相关,PS与身高呈正相关,并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V、MT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正常胰腺头部、体部和尾部供血动脉虽有所差异,但各部血流灌注基本一致。2、正常胰腺灌注参数BF与身高呈负相关,PS与身高呈正相关,并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胰腺灌注参数与年龄、体重无明显相关性,其中灌注参数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目的:通过对正常胰腺与胰腺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的灌注成像对比分析,评价胰腺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1、选择临床行中上腹或全腹增强CT检查患者70例,按纳入标准分为A、B两组,A组26例为正常胰腺,B组44例为正常胰腺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24例,转移性肝癌7例,贲门癌或胃癌11例,胆管癌2例)。2、两组均先行平扫,后选择胰腺的正中层面行CT灌注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旋转时间1.0s/r,矩阵512×512,采集层厚2mm×4,间隔1s,螺距15,于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50ml(300mgI/ml),注射速率6ml/s,延迟6s,数据采集45s。3、扫描后的影像数据传输到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采用Toshiba体部灌注软件包(去卷积算法)进行A、B两组胰腺灌注参数叁点测量,其平均值视为灌注参数最后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测量值分别为:(159.60±68.13) ml·100g-1·min-1, (48.61±23.55) ml·100g-1, (235.03±176.25)ml·100g-1·min-1, (300.54±55.79)0.1s和(136.41±56.08) ml·100g-1·min-1, (49.01±18.89)ml·100g-1, (221.52±51.55)ml·100g-1·min-1, (325.67±147.72)0.1s。两组参数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常胰腺与胰腺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的胰腺组织血供较为一致。结论:1、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较好的观察胰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正常胰腺与胰腺合并胰周脏器恶性肿瘤的血供一致,与胰腺血运关系较为密切的邻近脏器发生恶性肿瘤时并不影响胰腺组织的血流灌注。

叶荣, 郭顺林, 周怀棋, 杜富会, 郭吉刚[6]2007年在《64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并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正常胰腺40例,胰腺癌患者15例,行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测量所有病例的正常胰腺实质和胰腺癌部位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灌注起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渗透性(permeability)、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90.7±29.26)ml.100 ml-1.min-1、(192.31±43.81)ml/L、(20.63±16.02)0.1 s、(142.38±33.4)0.1 s、(99.33±49.95)0.5 ml.100 ml-1.min-1和(157.72±52.48)ml/L;胰腺癌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22.91±10.64)ml.100 ml-1.min-1、(52.28±18.06)ml/L、(19.43±7.58)0.1 s、(154.92±30.83)0.1 s、(115.23±33.55)0.5 ml.100 ml-1.min-1和(83.06±41.68)ml/L。胰腺癌组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表明胰腺癌时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的血流灌注量;胰腺癌组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两组间的BF、BV、pBV及Permeability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灌注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胰腺组和胰腺癌组的CT灌注参数比较有显着性差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郝强[7]2004年在《胰腺癌CT灌注成像和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通过胰腺 CT 灌注成像探讨了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CT 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别;通过对胰腺癌、癌旁胰腺组织及慢性胰腺炎病理标本的 MVD 和 VEGF 检测,了解胰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最后讨论了胰腺癌 CT 灌注值与胰腺癌 MVD、VEGF 关系。 第一部分 CT 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灌注值及其它灌注指标的差别,了解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 CT 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胰腺癌的患者 39 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12 例,正常胰腺 8 例,以 4.0ml/s 的速度团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优维显 300)50ml,注射造影剂后 8 秒,采用 Siemens Bodyperfusion 体部灌注成像序列,对选定部位相邻两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扫描参数为:120kv,35mAs,扫描时间与扫描周期均为 1.0s, X 线剂量为 90.3CTDIw。动态增强扫描结束后追加造影剂40-50ml、 2ml/s 进行常规胰腺扫描。扫描分为动脉期、胰腺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 25s、45s。将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传至工作站 MV300,用 SIEMENS Perfusion CT/VA11A软件进行后处理,生成表示腹部器官血流的 256 色彩色灌注图,将各图转入 ROI Evaluation 子菜单,分别选取两个感兴趣区,可于该图像 2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右上角直接得到 ROI 的具体值,结果采用 One-way ANOVA LSD、SNK 及 Dunnett’s C 统计学方法。 [结果]:多层螺旋 CT 多期扫描对胰腺疾病的诊断、胰腺癌的术前分期、可切除性评价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BodyPerfusion 序列动态扫描胰腺,可同时覆盖 2cm,充分体现了多层螺旋 CT 的优越性。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病人所受辐射剂量的增加,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间的矛盾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试验获得的胰腺癌与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的血流量、血容量、强化峰值、MIP、累积值,经统计分析,胰腺癌较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低,除强化峰值外,急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灌注起始时间叁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胰腺癌较急性胰腺炎灌注峰值时间长,与正常胰腺无差别;反映了胰腺癌作为低血供且易坏死肿瘤,其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指标普遍下降。彩色灌注图直观、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要定量分析,仍需测量灌注值。采用去卷积算法的 SIEMENSPerfusion CT/VA11A 软 件 得 到 的 正 常 胰 腺 灌 注 值 为84.11ml/min/100ml,较采用最大斜率法计算值低,进一步的原因尚待探讨。 [结论] :与急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的血流量、血容量、强化峰值、MIP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胰腺癌普遍下降;彩色灌注图直观、方便,在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作用。 3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 第二部分 胰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标本中的 MVD及 VEGF,了解胰腺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合术前患者胰腺 CT 灌注成像测得的灌注值,探讨功能性 CT 成像在胰腺癌血管生成评价中的应用可能性。 [材料和方法]:胰腺癌标本 26 例,慢性胰腺炎标本 7 例,癌旁胰腺组织采用胰腺癌标本中无肿瘤浸润的组织。MVD 检测在 200 倍显微镜下计数 5 个视野最高数目的微血管,以其平均数表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阳性判断标准为 VEGF 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值的乘积。统计分析采用 T 检验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法。 [结果]:MVD 及 VEGF 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癌旁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胰腺癌组织的 MVD 及 VEGF 表达均高于慢性胰腺炎及癌旁胰腺组织,统计学上有意义。26 例胰腺癌组织 MVD 及 VEGF值,经采用参数相关分析 Spearman 法和非参数相关 Pearson 法计算,认为胰腺癌组织内 MVD 及 VEGF 统计学上有相关性。胰腺癌组织CT 低灌注值与 MVD 及 VEGF 高表达,可能由于肿瘤内纤维成分过多所致,并不说明肿瘤细胞占有血管的比例少于高强化肿瘤,胰腺癌及其它低灌注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显微病理基础,仍需大量基础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进一步验证。 [结论]: MVD 及 VEGF 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癌旁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胰腺癌组织的 MVD 及 VEGF 表达均高于慢性胰腺炎及癌 4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摘要旁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内 MVD 及 VEGF 统计学上有相关性;胰腺癌 CT 灌注成像无法真实反映胰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

李敏[8]2010年在《胰腺癌的多种影像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影像对比研究,与手术病理对照,评价常规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和CT灌注成像、MRI常规及相关新技术等影像技术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方法: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45例患者行CT及MRI检查;采用GE Light Speed Pro 32多排螺旋CT机行胰腺平扫、多期增强及CT灌注检查和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MRI机,使用体部相控阵列线圈,行平扫、MRI灌注及延时增强扫描。CT和MRI平扫常规方式和序列;CT增强及灌注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通道注射,以5.0ml/s的速度团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50m(l优维显300 mgI/ml),采用电影模式(每圈0.55),分析病灶和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均值;常规增强扫描,扫描期相分为:动脉期25s ,胰腺期45s ,门脉期70s。图像以5mm的间隔进行扫描,0.625mm或1.25mm层厚进行重建;MRI灌注以T1WI序列进行扫描,以高压注射器通过手背大静脉或肘正中静脉注射马根维显20 ml,速率2.5 ml/s,采用手动模式,分析病灶及正常胰腺组织的灌注参数平均强化信号均值,延时扫描观察病变区和正常胰腺组织的信号强度。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1.5进行统计。对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情况应用百分率法;对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肿瘤组织间各期参数及各项灌注参数的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以检验二者差异显着性。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的秩和检验等。以Z检验方法分析ROC面积间的差异。P>0.05为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为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结果:第一部分1. 45例患者中,胰头癌17例,胰颈癌2例、钩突癌6例、胰体癌8例、胰尾癌7例,累及胰体尾胰腺癌5例;肿块最大直径在0.9-12cm之间,平均直径为3.44cm大小。其中小于1cm 2例,1-3cm 9例,3-5cm24例,大于5cm 10例。2.共31例取得病理(其中包括手术25例,穿刺6例):胰腺腺癌17例,囊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其中3例呈恶性浸润性生长,腺体不典型增生1例,穿刺结果为阴性1例,胸水中找到腺癌细胞1例,肝内发现腺癌结节2例,大网膜转移腺癌结节2例。3.平扫期16例呈等密度;动脉期8例呈等密度;胰腺期1例呈等密度;门脉期2例呈等密度。平扫、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各期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有差异(χ2=24.880,P=0.000)。检出率分别64.44%、82.22%、97.78%和95.56%,胰腺期最高。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及CT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4.癌灶与正常胰腺组织间的BF、BV、MTT及PS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的BF、BV及PS值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而MTT值则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第二部分1.MRI扫描T1WI序列等信号8例;T2WI序列等信号6例;T1WI压脂序列等信号4例;T2WI压脂序列等信号3例,增强及DWI序列上均可发现病灶;各序列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χ2=16.299,P=0.000)有统计学意义。T1WI、T2WI、T1WI压脂、T2WI压脂、增强及DWI序列的检出率分别64.44%、82.22%、97.78%、95.56%、100%和100%。2.胰腺癌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的ADC值测量结果显示,胰腺癌病灶的ADC值为1.236±3.53×10-3mm2/s,正常胰腺组织的ADC值为1.565±3.71×10-3mm2 /s,(u=-3.995,P=0.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胰腺癌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强化信号值测量结果显示:胰腺癌病灶的为25.65±9.03,正常胰腺组织为45.79±7.36,(u=-4.815,P=0.0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叁部分1.CT及MRI两种检查方法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n=33,χ2=60.099,P=0.000),分别为CT 87.88%、MRI 66.67%。2.CT、MRI及CT/MRI(系列诊断实验)诊断胰腺癌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的诊断效率(n=33)。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6.29%,特异性为50.00%,准确性为87.88%,阳性预测值为89.66%,阴性预测值为75.00%。MRI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77.78%,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78.79%,阳性预测值为95.45%,阴性预测值为45.45%。CT/MRI联合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78.79%,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45.45%。3.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叁种方法曲面下面积:CT(0.731,CI:0.466-0.997),MRI(0.806,CI:0.607-1.004),CT/MRI联合(0.889,CI:0.778-0.999);对叁种检查方法分别做两两Z检验,CT和MRI比较的Z=0.449,P>0.05;CT和CT/MRI联合比较的Z=0.3587,P>0.05;MRI和CT/MRI联合比较的Z=0.4944,P>0.05; CT、MRI及CT/MRI联合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四部分1.29例病人手术切除,其中多层螺旋CT判断Ⅰ、Ⅱ期患者共21例,可切除率为72.41%,判断为Ⅲ、Ⅳ期者共8例,不可切除率为100%。术前分期正确率I期50%;II期36.36%;III期85.71%:IV期100%。其可切除性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0%,准确性为72.41%,阳性预测值为61.9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第一部分1.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胰腺期最高,增强扫描多期明显高于平扫期。2.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胰腺癌的灌注参数BF、BV及PS值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而MTT值则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第二部分1.MRI常规序列中T1WI压脂序列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其它常规序列;而MRI增强扫描或弥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MRI常规序列。2.胰腺癌的ADC值小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胰腺癌的平均强化信号值小于正常胰腺组织平均强化信号值。第叁部分1. CT及MRI两种检查方法对胰腺癌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T、MRI。2.超声先筛选,CT或MRI用于定性诊断,首选超声联合CT检查,MRI可作为有CT禁忌症的有益补充。第四部分1.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较高,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较低;不可切除的准确性高。2.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分期、指导临床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郝思介[9]2008年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正常胰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征,测量相关灌注参数,提供正常胰腺灌注参数参考值。2.探讨胰腺癌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征,描述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评价灌注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3.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描述胰腺其他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初步探讨灌注CT在其他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间于华山医院外科诊治的149名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检查。扫描前于肘正中静脉留置16G静脉留置针。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 CT扫描仪的连续容积扫描模式,7.2mm层厚(4层/3cm),120kV,150mA,512×512像素。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 50ml,注射速率5ml/s,延迟6s,总扫描时间50s。所得数据传输至Syngo Multi-Modality工作站,利用Syngo VX66C for Win NT 5.1,Service Pack 2软件包处理数据(去卷积算法)。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正常胰腺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135.24±48.36 ml·min~(-1)·kg~(-1)、200.55±54.96 ml·kg~(-1)、1.59±0.46 sec和49.75±24.27 ml·min~(-1)·kg~(-1),且在胰头、颈、体和尾部分布均匀一致。2.胰腺癌组织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31.77±19.36ml·min~(-1)·kg~(-1)、66.84±39.49 ml·kg~(-1)、2.79±3.66 sec和37.64±27.14 ml·min~(-1)·kg~(-1),与正常胰腺相比,血流量降低、血容量降低、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下降、平均通过时间不变。3.十二指肠乳头癌的BF和BV明显下降,PS无变化,其平均值分别为93.04±48.13 ml·min~(-1)·kg~(-1)、97.12±89.80 ml·kg~(-1)和41.08±18.85 ml·min~(-1)·kg~(-1);胰腺囊肿的3项指标平均值接近为零。【结论】1.正常胰腺的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一,对比剂通过时间相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2.胰腺癌的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明显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不变的恶性肿瘤。3.胰腺CT灌注成像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李震[10]2006年在《MSCT在胰腺癌和急性轻症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MSCT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术前量化评价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进行量化评价,以确定其在临床手术可切除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胰腺癌患者,扫描前饮水500ml,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常规10mm层厚平扫后,经周围静脉3ml/秒高压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300 mg I/ml)80ml,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5秒、50秒以10mm层厚分别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并将得到的图像重建为1.25mm,应用多层面容积重建法(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MP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分别对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1.25mm薄层图像进行重建,结合原始图像和1.25mm薄层图象分析,并进行量化检测,根据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做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结果:探查42例胰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252只血管,其中76只血管不同程度的侵犯。其中腹腔干受侵9例(敏感度88.9%,特异度90.6%),肠系膜上动脉受侵13例(敏感度92.3%,特异度86.2%),肝动脉受侵8例(敏感度75%,特异度93.9%),门静脉主干受侵16例(敏感度93.3%,特异度92.6%),下腔静脉受侵犯7例(敏感度71.4%,特异度97.1%),肠系膜上静脉受侵23例(敏感度82.6%,特异度97.4%)。在侵犯长度方面,仅肠系膜上动静脉各有3例欠准,其余各主要血管分支分别各有1—2例不准。在受侵段与血管分支部位的距离测量方面,各主要血管分支分别各有1—2例不准。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叁维重建在术前评价胰腺癌及其周围血管侵犯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正确性,能够准确量化地反映血管侵犯的范围和程度,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第二部分:轻症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轻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53例患者分两组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对照组30例,为临床上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1.6岁。实验组为23例临床上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CT诊断为A级11例,B级12例。增强扫描前先行常规腹部平扫,然后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患者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总量50ml,流率3.5ml/s,延迟5s扫描,数据采集45s,共获得5毫米厚的396幅原始图像,原始图像在CT机上重建成为10mm层厚,获得198幅重建图像。随后立即进行常规胰腺实质期扫描。结合CT平扫和胰腺实质期扫描的情况,将观察组患者CT分级,并对正常组和观察组不同部位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胰腺炎组织中,23例患者平均BF为4751.5±2239.9ml·min~(-1)·kg~(-1),BV为421.9±215.9ml·kg~(-1),PS为439.7±262.3ml·min~(-1)·kg~(-1)。当观察组中CT评级为A级时,胰腺炎组织的BF为6532.2±1867.3 ml·min~(-1)·kg~(-1),BV为569.2±223.2 ml·kg~(-1),PS为642.7±227.0 ml·min~(-1)·kg~(-1),MTT为3.93±1.56秒。观察组中CT评级为B级的胰腺炎组织的各项指标中,BF为3119.3±887.5 ml·min~(-1)·kg~(-1),BV为286.8±79.3 ml·kg~(-1),MTT为6.27±2.54s,PS为253.6±108.2ml·min~(-1)·kg~(-1)。本研究结果提示轻症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为较高的灌注,对于A级胰腺炎高灌注更为明显,而B级病变由于水肿的存在局部产生了“等灌注”或“低灌注”的效应。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是一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第叁部分:胰腺癌MSCT灌注成像研究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测量评价胰腺癌组织的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本研究对46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对照组30例,皆为临床上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1.6岁。观察组26例,皆为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6~69岁,平均48.9岁。先行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的中心层面,然后进行灌注扫描,扫描层厚为5mm/4i,120kv,电流60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造影剂300mg/mI,总量为50ml。并传送到GE work station 4.0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2软件包计算获得伪彩色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图,并进行分析。结果:胰腺CT灌注的各项指标个体差异较大。胰腺癌组织BF(t=5.85)、BV(t=4.45)值较无胰腺疾病的胰腺组织明显减低,PS(t=5.40)值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着性意义(t=0.96,P>0.05)。结果发现胰腺癌组织比胰腺癌周围的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t=5.02)、BV(t=4.31)低,PS(t=6.16)高,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着性意义(t=0.20,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可较好地诊断胰腺癌,胰腺癌主要表现为低灌注和较高的PS值。但由于CT灌注值个体差异较大,在同一患者中,比较不同部位的CT灌注值的差异,并由此判断病变性质,这样具有更显着的临床意义。第四部分:胰腺癌MSCT灌注成像与CD34、VEGF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胰腺癌与CT灌注、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26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进行16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扫描,先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的中心层面,然后进行肿瘤的灌注扫描,扫描层厚为5mm/4i,120kv,电流60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总量为50ml。并传送到GE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2软件包计算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图,并进行分析。同时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肿瘤组织的VEGF的表达。CD34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微血管,测定微血管密度。HIF1-α染色反映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果:(1)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6例,高分化腺癌8例。(2)低分化腺癌表现为更低的灌注,高分化腺癌表现为稍高灌注,高、中、低分化的腺癌BF值t检验,t值为6.88、6.79和13.19,P均小于0.01,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BV值t检验,仅高分化和低分化腺癌间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1),与中分化腺癌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TT各项比较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1.17,t=0.89,t=0.16,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与MTT无关。低分化腺癌PS值较高,高分化腺癌PS值较低。(3)低分化腺癌MVD,VEGF和HIF-1α值分别为53.6±12.0、72.3±17.3和64.4±16.4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的35.1±12.8、49.3±16.1和40.6±13.6,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3.29,t=2.99和t=3.39,P<0.01)。(4)MSCT各灌注参数与肿瘤MVD值,HIF-1α值和VEGF平均光密度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胰腺癌的BF,BV值与肿瘤的MVD值,VEGF平均光密度值和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MTT值与肿瘤的MVD值,VEGF平均光密度值和HIF-1α的表达无相关(P>0.05),PS值与肿瘤的MVD值,VEGF平均光密度值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1)胰腺癌的MSCT能准确反映胰腺癌的病理学基础。(2)胰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与VEGF、HIF-1α的表达及肿瘤MVD计数存在着内在联系,可以据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并预测其远处转移、局部侵犯的可能性。(3)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灌注及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术前分级,并在胰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胰腺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D]. 毕纯龙. 中国医科大学. 2008

[2]. 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D]. 宋秀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04

[3]. 256层螺旋CT全器官灌注成像在胰腺癌中的研究[D]. 解骞. 复旦大学. 2013

[4]. 多层螺旋CT胰腺病变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D]. 梁宗辉. 复旦大学. 2005

[5]. 胰周脏器恶性肿瘤状态下正常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D]. 张喜荣. 川北医学院. 2012

[6]. 64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J]. 叶荣, 郭顺林, 周怀棋, 杜富会, 郭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7]. 胰腺癌CT灌注成像和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D]. 郝强. 第二军医大学. 2004

[8]. 胰腺癌的多种影像学研究[D]. 李敏. 河北医科大学. 2010

[9].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郝思介. 复旦大学. 2008

[10]. MSCT在胰腺癌和急性轻症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D]. 李震.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标签:;  ;  ;  ;  ;  

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