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论文-张妍,赵长胜,李春耕,丛坤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论文-张妍,赵长胜,李春耕,丛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论文文献综述

张妍,赵长胜,李春耕,丛坤[1](2018)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中心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显效时间、退热时间、激素减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电解质紊乱及血糖升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害、肾损害、口腔感染、尿路感染及败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病例数量较少有关;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有利于改善TEN临床症状,撤减激素,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8年09期)

张妍,赵长胜,李春耕[2](2018)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辅助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机及证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属于临床重症药疹,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笔者采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验案以佐证。(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8年05期)

陈雨露[3](2018)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安全性及效果,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确诊为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人共30人。采用中药(忍冬藤15g、生地黄15g、连翘15g、薄荷10g、柴胡10g、蒲公英20g、黄芩15g、玄参15g、黄芪15g、茯苓15g、桔梗10g等)口服,持续治疗8周。使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比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沉、甲功的改变,以及主要症状、体征及血沉改善的时间。随访统计受试者接受治疗后半年内的复发情况。全部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30例受试者中女性25例(83.33%),男性5例(16.67%),男女比例为1:5。其中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20岁,平均43.62±9.50岁,以41-50岁阶段最多。30例受试者中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7天,平均37.73±30.84天。30受试者中仅发热者有3例(10%),仅出现甲状腺部位疼痛者11例(36.67%),发热与疼痛并见者16例(53.33%)。疼痛者中,仅有压痛者8例(26.67%),疼痛、胀痛者12例(40%),伴放射性痛者7例(23.33%)。发热者中,轻度(≤37.5℃)者9例(36.67%),中度(37.6-38℃)者8例(26.67%),重度(38.1-39℃)者2例。30例受试者中甲状腺肿大者18例,全部为I度肿大。2.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体征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受试者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的积分均比治疗前显着下降,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疼痛、发热消失及血沉改善时间:通过治疗,30例受试者中,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最短者6天,最长者45天,平均31.92±7.58天。退热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35天,平均14.21±8.17天。血沉降至正常的时间最短者7天,最长者42天,平均25.84±11.64天。4.治疗前后血沉比较:治疗前30例受试者ESR增快者18例,正常者12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疗后ESR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甲功变化:治疗前30例受试者中,甲亢或亚临床甲亢者11例(36.67%),甲减者1例(3.33%),甲功正常者18例(60%)。治疗8周后甲亢或亚临床甲亢者0例,甲减者2例(6.67%),甲功正常者28例(93.33%)。6.总体疗效:30例受试者中,临床控制者19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7.复发情况:随访半年时间内,受试者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33%。8.安全性比较:治疗8周内所有受试者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可使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沉均明显好转,复发率较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15)

祝家梁[4](2017)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副反应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防治鼻咽癌放疗近期副反应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评估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在防治鼻咽癌放疗近期副反应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纳入50例初次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5例,治疗组放疗期间加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中药治疗。比较两组在KPS评分、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分级及出现时间、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分级及出现时间、急性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分级、放疗后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异,并评价试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在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分级及出现时间方面,治疗组出现1级与2级急性口咽粘膜反应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3级急性口咽粘膜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减少严重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反应方面,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在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分级及出现时间方面,治疗组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比观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程度方面,入组患者唾液腺损伤均集中在1-3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不同程度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程度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级唾液腺损伤中治疗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12%,说明治疗组可以减少严重层级的唾液腺损伤发生率。在放疗后生存质量比较方面,放疗后两组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口干、痰多表现。其中两组患者在咽痛、口干、疲劳、痰多程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失眠程度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PS评分方面,我们分别在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KPS基线平衡性良好,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在保持鼻咽癌放疗后患者行为体力状态方面未见显着疗效。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血液系统、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所使用中药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可以减少严重程度的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反应、减少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减少严重层级的唾液腺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放疗后生存质量,试验药物耐受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李丽圆,周晋华[5](2015)在《益气养阴法、清热解毒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方联合痰热清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性。方法:观察68例胸部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使用激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痰热清静滴,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开始第2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同时予益气养阴方,连服8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指数为(14.93±3.49),对照组治疗指数为(11.71±1.0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Watters呼吸困难评分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76±5.27);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19±4.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症状疗效试验组无效率为32%,对照组无效率为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氏评分状况试验组提高、稳定、降低分别为31%、52%、17%,对照组分别为19%、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继发感染概率试验组为41.7%,对照组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联合清热解毒之痰热清、益气养阴之生脉散治疗放射性肺炎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王云启,梁慧,何欣,陈铭[6](2014)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将8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体重、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近期疗效获益率治疗组为65.0%,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77.5%,对照组为5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比较,治疗组NK细胞数、IL-2、CD4+/CD8+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散结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近期疗效,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体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15期)

李荣华[7](2014)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洛丁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洛丁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干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20例,西药治疗组20例,中西医结合组20例。各组在基础控制血糖的情况下,中药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为基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西药组服用洛丁新,10mg,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上述中药制剂和西药洛丁新,服用方法和前面相同。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观察时间为8周,主要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干预后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症状积分等较前有明显改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洛丁新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证属气阴两虚兼热毒血瘀型患者有显著疗效。本方法优于单纯的中药以及西药治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指出新的出路及方法,最大限度的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20)

沈效军[8](2012)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方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含量、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查,以及前S1抗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续,观察组治疗后1年HBsAg,、HBeAg、前S1抗原转阴率分别为25.00%、18.33%、28.33%,治疗后6个月3项转阴率分别为15.00%、11.67%、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时HBV-DNA含量为(3.23±1.48)拷贝/ml,低于治疗后6个月的(5.39±1.59)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明显提高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的转阴率,降低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2年23期)

张丹,朱庆均,毕经旺,李秀丽[9](2012)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抗肿瘤作用观察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肺癌气阴两虚型的病机特点,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为治疗原则,同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我们自组方-肺复康,经初步的临床观察发现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机理进行观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分别采用肺复康大中小剂量、紫杉醇以及肺复康加紫杉醇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及抑瘤率;运用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肺复康大剂量组(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2-08-24)

朱青山,焦智民,洪永贵,何志杰[10](2011)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中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放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放疗的顺利进行,寻找配合治疗措施以减毒增效,成为食管癌放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医药能够辨证加减,个体化实施,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运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中药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取得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属于临床重症药疹,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笔者采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验案以佐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论文参考文献

[1].张妍,赵长胜,李春耕,丛坤.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

[2].张妍,赵长胜,李春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辅助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机及证治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8

[3].陈雨露.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4].祝家梁.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副反应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5].李丽圆,周晋华.益气养阴法、清热解毒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

[6].王云启,梁慧,何欣,陈铭.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

[7].李荣华.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洛丁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8].沈效军.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

[9].张丹,朱庆均,毕经旺,李秀丽.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法抗肿瘤作用观察及机理研究[C].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2012

[10].朱青山,焦智民,洪永贵,何志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中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

标签:;  ;  ;  ;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论文-张妍,赵长胜,李春耕,丛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