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琪周文敬(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047-03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收治的11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影像表现、治疗转归等特点。结果在11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占绝大多数;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多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咳痰,明显消瘦和淋巴结肿大;CT表现89.8%为继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仅占10.1%,但有32.2%的患者伴有一侧或双侧胸膜腔积液;有3例治愈,18例未愈,31例死亡,66例好转出院。结论在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开展常规结核病的筛查工作,尤其对颃固性发热1个月以上,伴有明显消瘦、咳嗽、咳痰者,更应列为重点筛查对象,反复查痰,注意临床症状及CT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特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遏制该病的蔓延。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并发症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体感染HIV后,由于机体免疫缺陷,免疫力降低,其中1/3会发生结核菌感染[1]。近年来,艾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病例也逐渐增多,而结核病(TB)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和并发症。我院感染科2011年共收治了537例AIDS患者,其中有118例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TB/AIDS),现对11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感染科收治的537例AIDS患者中筛取11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TB/AIDS)患者病例资料,118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46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2岁,青、壮年105例(89%)占绝大多数。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83例(70.3%)为主,其次是性接触32例(27.1%)。
1.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发热118例(100%),咳嗽、咳痰118例(100%),明显消瘦103例(87.2%),淋巴结肿大116例(98%),皮肤溃烂6例(5%)。118例患者均无盗汗、午后潮热、咯血、胸痛等结核典型的中毒症状表现。
1.3实验室检查118例患者检测“HIV”抗体阳性,痰涂片检出抗酸杆菌37例(31.4%),肺泡灌洗液抗酸杆菌检出5例(4.2%),血清结核抗体阳性76例(64.4%),其中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和结核抗体同时阳性的12例(10.2%)。
1.4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继发型肺结核者106例(89.8%),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者12例(10.1%);118例患者伴有一侧或双侧胸膜腔积液者38例(32.2%)。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相比较,发现有以下不同特点:(1)以浸润渗出性病灶为主,而无一般肺结核“多形性改变”的影像学特点。(2)病灶所在部位不是肺结核的好发部位。(3)病变进展快,治疗有效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反之则病灶迅速恶化,播散至全肺。
1.5诊断艾滋病诊断:根据WHO1996年AIDS诊断标准,云南省疾控中心确认试验“HIV”抗体检测阳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肺结核诊断:①有肺结核临床症状;②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③血清结核抗体阳性;④符合活动性肺结核X线或CT表现。
1.6治疗及转归抗结核治疗及抗“HIV”病毒治疗。治愈:症状消失,痰菌持续阴性,X线病灶吸收;好转有效:症状减轻,痰菌阴转,X线病灶吸收减少;未愈:治疗无效。118例中3例治愈(2.5%),附3例治愈的胸部CT影像(图1-8);18例未愈(15.2%);31例死亡(26.2%);66例好转出院(55.9%)。
图1双肺弥漫性病灶,肺泡灌洗液涂片检出抗酸杆菌
图2经抗结核治疗3月复查,双肺弥漫性病灶吸收
图3入院检查CT片显示;右肺中叶大片状影,形成空洞,并可见引流支气管。
图4治疗后肺内病灶明显吸收,空洞闭合,肺内出现弥漫间质性感染病灶。
图5两肺纹理增强呈毛玻璃样
图6左锁骨上包快,病理确诊结核性淋巴结肿大,液化坏死
图7胸部螺旋CT显示;两肺纹理增强呈毛玻璃样改变,其内可见粟粒样影像,双侧胸膜腔内可见低密度液样影像
图8治疗后;肺内病灶明显吸收,胸膜腔积液吸收消散
2讨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常诱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随着艾滋病(AIDS)的流行,结核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TB/HIV)病例呈上升趋势,结核病(TB)与艾滋病(HIV/AIDS)双重感染目前已成为全球极其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发布的“遏制结核病策略”中亦明确提出要减少TB/HIV双重感染。近20年来,结核病(TB)流行和艾滋病(AIDS)流行互为促进:TB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或)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3]。一旦罹病,与普通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又有许多迥异之处,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和治疗的延误。
继发性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成人。临床症状分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①结核中毒症状:如发热多呈午后低热、面部潮红、夜间盗汗、脉搏加速、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和消瘦等。②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X线影像学表现特点为:①病变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和肺下叶背段,多肺段浸润常见。②X线影像常呈多形态表现共存(同时呈现渗出、增殖、纤维和干酪性病变),可伴有钙化,易合并空洞,常伴有同侧或对侧支气管播散灶,空洞或病灶内侧可有引流支气管征。③病变经治疗吸收缓慢(1个月内变化较小)。尤其是多形性病灶共存是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4]。
本文118例病例在肺部CT影像学、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面有以下特点:(1)肺部病变以浸润渗出性病灶为主,而“多形性”改变的特点不明显。(2)病灶所在部位不是肺结核的好发部位。(3)病变进展快,治疗有效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反之病灶则迅速恶化,播散至全肺而在1-2个月内死亡。(4)合并一侧或双侧胸膜腔积液者占32.2%。(5)临床表现均无盗汗、午后潮热、咯血、胸痛等结核中毒症状。(6)治愈病例所占比例极小仅有3例(2.5%),未愈及死亡病例比例较大(49例占41.4%),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效果较差。这些特点与肺结核的典型表现均有不同,临床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应予注意。
鉴于TB与HIV双重感染对全球健康问题的威胁,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5]:在一般人群HIV感染率达到1%或TB患者HIV感染率达到5%的国家或地区,应为TB患者提供HIV检测,为所有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进行TB筛查。据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2010年3月23日《健康报》刊载):据估算,我国TB/HIV双重感染人数约为31.3万(24.5万-37.8万),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人数约2.1万(1.9万-2.3万)。云南省为HIV和/或AIDS感染流行居全国第一位及结核病疫情高发的省份[6],本文11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占全年收治537例AIDS患者总数的21.9%,118例患者存在有与普通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学表现不相同的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拯明.艾滋病和结核病[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2):735-737.
[2]王喜文,董柏青.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1—1332.
[3]HarriesA,MaherD,GrahamS.TB/HIV:aclinicalmanual[M].2nded.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4:3-37.
[4]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4.
[5]WorldHealthOrganization.InterimpolicyoncollaborativeTB/HIVactivities[M].Geneva,Switzerland:WHO,2004:8-11.
[6]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M].北京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