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分类论文_刘洋,毕军,吕建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系统分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系统,水环境,进阶,模型,概念,体系,旅游。

生态系统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毕军,吕建树[1](2019)在《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综述与流域尺度重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趋势,而构建符合人类管理需求的分类体系则是其基础。通过综述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体系发现:目前研究多从生态系统的产出特征及与人类收益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类,欠缺针对某一特定管理目标、有助于人类管理决策的分类体系。据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流域普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管理需求,构建一套适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分类体系,并探讨与已有分类的异同。该分类体系将水环境健康作为总体管理目标,根据与该目标的关系确定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及生态收益3大类:直接服务是管理目标的具体表征,主要以物理量度量;间接服务有助于支撑管理目标的实现,应综合多学科方法量化;生态收益则体现管理目标的最终效果,可通过价值化方法表征。该分类体系有助于流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及特征分析,为后续开展相应模拟、制图及评价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婧贤,王钧[2](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及制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与制图是合理利用海岸带自然资源,协调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矛盾的重要基础。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在海岸带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对该区域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识别、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地图大数据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制图。共识别出35种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并对其中的31种服务进行制图。结果表明,建立的这套方法能较为系统地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而言,该区域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在城市中心区较为集中,而调节服务多分布于城市周边。对识别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迭加分析,可将研究区分为文化服务主体区、供给服务主体区、调节服务主体区。建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体系和制图方法可操作性强,能为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育、修复和重建提供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唐耿义,胡云[3](2019)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核心概念学习进阶探析——以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相关核心概念为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科学课程文件和已有研究,利用SOLO分类理论划分进阶水平,得出"生态系统"相关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假设,最后分别对学习进阶的研究及"生态系统"的教学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余中元,李波,张新时[4](2019)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用地概念及分类——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域旅游的实施,旅游用地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旅游用地的综合性、复合性、多效益性以及空间分布的迭加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旅游用地概念内涵不清,分类支离破碎,过分强调功能,缺乏系统时空结构的阐述,导致旅游用地规划难以与其他规划相协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整合发展受阻,旅游用地概念和分类面临严峻挑战。在分析旅游用地概念及分类现状,探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分析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分类。设旅游用地为一级类,下设资源系统用地、用户系统用地、基底系统用地、相互联系用地4个二级类,资源管理用地等20个叁级类用地和地文景观用地等53个四级类。并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讨论,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理念涵盖了全域旅游的全部内涵,重视系统的层级、结构、功能、演进和相互联系,利于构建不同时空阶段的旅游用地类型的用地结构标准,促进旅游用地的规范化、分类化管理,旅游用地的时序化和动态化预测和引导;重视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旅游用地生态环境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提升;涵盖核心景区及外围要素,有利于解决景区与社区的矛盾,促进全域旅游的开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用地的复合性、综合性,有利于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融合。(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鹏,樊宝敏,何桂梅,李智勇[5](2018)在《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森林分类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森林的内涵与分类现状,构建了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森林分类体系,即综合服务类城市森林、供给服务类城市森林、调节服务类城市森林、支持服务类城市森林、文化服务类城市森林、康养服务类城市森林6个大类,涵盖13个亚类。其中,综合服务类是生态系统服务最为全面的一类城市森林,在系统内部居主体地位;康养服务类有别于其他类型城市森林,它是基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药物、食物等供给服务,以医学疗养为基础,同时结合文化服务衍生出的一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8年06期)

杨子睿,侯湖平,丁忠义,王慧[6](2018)在《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重分类及生态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研究,有利于明晰区域耕地可保有容量与煤矿区生态修复预期目标。以典型煤粮复合区——江苏省徐州市沛北煤矿区2000、2004、2008年地球观测系统(SPOT)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内耕地生态系统重新划分为未沉陷一般耕地子系统、沉陷未积水耕地子系统、季节性积水耕地子系统和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等4类,进而对位于我国东部平原的徐州市沛北煤矿区范围内的耕地生态系统功能状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粮复合区内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变化主要源自未沉陷一般耕地、沉陷未积水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减少与季节性积水耕地、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增加,2000—2008年采煤活动对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产生了较大影响; 4类耕地子系统在2004—2008年期间产生的生态效应强度均远远小于2000—2004年,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变化对研究区耕地生态效应的贡献率最大。结果可为我国东部平原高潜水位煤矿区耕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2期)

吴舒尧,李双成[7](2018)在《基于传递媒介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总结已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发现大多数研究未考虑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溪流等)的组分、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无法有效地反映不同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同生态过程与服务。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媒介,从服务传递媒介角度建立以水、岩石和土壤、大气、生物系统及生态系统整体为媒介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以水为媒介的服务有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等,以岩石和土壤为媒介的服务有土壤形成和土壤保持等,以大气为媒介的服务有固碳释氧和空气净化等,以生物为媒介的服务有食物生产和生物控制等,基于生态系统整体作为媒介的服务有景观美学和休闲娱乐等。以期用此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框架更有效地研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特征,以及相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共同点。(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毛碧琦,敖长林,宁家靖,高琴[8](2018)在《基于潜在分类模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公众生态偏好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中,把握公众的生态偏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以叁江平原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实验法获取公众的生态偏好和支付意愿,构建潜在分类模型,探究公众对湿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各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显着的偏好异质性,资源偏好型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最大(68.78%),景观偏好型的受访者对自然景观的支付意愿显着较高,而价格敏感型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明显低于其他两类。分析各潜在类别可知,公众的社会经济特征及环境意识对其偏好具有显着影响。教育水平越高的受访者越偏好于资源保护,高收入和到景区旅游次数多的受访者更偏好于景观保护,而价格敏感型受访者的环境意识相对较低。研究不仅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偏好异质性的研究提供新途径,也为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何向武,周文泳[9](2018)在《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分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判别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Lotka-Volterra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价体系;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7-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生产经营水平、研发创新活动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协同关系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大陆31省市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估结果和优化对策。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总体态势较好,不同类型省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经营水平差距悬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研发创新活动效率,并促进研发创新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发展,是相对落后省市改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为我国不同类别省市优化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提供了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高会,刘金铜,朱建佳,李晓荣[10](2018)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垂直分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管理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太行山区虽然没有明显的垂直带谱特征,但仍呈现较明显的生态特征垂直分异规律。本文选取生态要素指标,确定了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2个垂直分异关键线带和3个生态类型区。根据单位面积垂直梯度生态系统服务特征,确定生态系统服务调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目标为:亚高山区为非供给服务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外溢区与调控区;中山区为4种服务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外溢廓道和供给服务人工调控提升区;低山丘陵区为以供给服务为主导兼顾协调其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过程控制与调整区。(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生态系统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与制图是合理利用海岸带自然资源,协调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矛盾的重要基础。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在海岸带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对该区域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识别、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地图大数据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制图。共识别出35种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并对其中的31种服务进行制图。结果表明,建立的这套方法能较为系统地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而言,该区域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在城市中心区较为集中,而调节服务多分布于城市周边。对识别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迭加分析,可将研究区分为文化服务主体区、供给服务主体区、调节服务主体区。建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体系和制图方法可操作性强,能为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育、修复和重建提供科学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系统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洋,毕军,吕建树.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综述与流域尺度重分类研究[J].资源科学.2019

[2].李婧贤,王钧.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识别、分类及制图[J].生态学报.2019

[3].唐耿义,胡云.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核心概念学习进阶探析——以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9

[4].余中元,李波,张新时.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用地概念及分类——社会生态系统视角[J].生态学报.2019

[5].王鹏,樊宝敏,何桂梅,李智勇.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森林分类体系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8

[6].杨子睿,侯湖平,丁忠义,王慧.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重分类及生态效应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7].吴舒尧,李双成.基于传递媒介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毛碧琦,敖长林,宁家靖,高琴.基于潜在分类模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公众生态偏好异质性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

[9].何向武,周文泳.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分类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8

[10].高会,刘金铜,朱建佳,李晓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垂直分类管理[J].自然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云计算产业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与经济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分类厦门滨海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分类...一1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分类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分类图

标签:;  ;  ;  ;  ;  ;  ;  

生态系统分类论文_刘洋,毕军,吕建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