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城东医院康复科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内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康复训练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毒素A;康复训练;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
足下垂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后遗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足部背屈能力降低或者足部无法背屈,行走其间患者的足尖首先触地;对于足下垂患者来讲,其步态存在异常,进而对行走稳定性造成影响,增加跌倒发生率[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内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患者。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满足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CT检查或者MRI检查证实;神志清楚,基本情况稳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肾功能衰竭患者、药物过敏患者以及注射部位具有感染的患者等。全部10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54例、46例;患者年龄为33-58岁,平均年龄为(47.1±5.6)岁。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50例,在基线资料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康复训练:①选择Brunnstrom、Bobath等神经促通技术,对患者小腿后肌群、侧方肌群痉挛进行显著改善。②给予良肢位摆放,避免出现肌张力,除此之外还能利用休息时佩戴支具来对肌张力发生进行预防。③针对患侧小腿外侧肌群和小腿前侧肌群,给予运动诱发训练和加强训练,让患者患足的外力和背伸力增强。④通过电动起立床和站斜坡板,进而来对小腿肌肉挛缩和痉挛进行抑制。⑤利用平衡功能训练让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⑥加强步行时迈步相足背屈能力训练和肢体负重训练,让患者的不行能力显著提高。
实验组患者选择肉毒素A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在低温冰箱内保存A型肉毒素冻干结晶,利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为50U/ml,选择浓度为5%的碘酊对偏瘫侧小腿后主要肌群进行消毒,通过肌电图辅助,进针部位选择对肌电最敏感部位。属蛇钱应将地塞米松针、肾上腺素、心电监护仪和氧气准备好,避免出现过敏反应,按照肌电图选择4-5处肌肉敏感点,每一处敏感点给予5-10U肉毒素A注射,每块肌肉的肉毒素A注射量为20-50U,每次进行2-4块肌肉的注射,每次注射的总剂量应小于200U。注射后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在上肢屈肌张力下降后,则给予康复训练,训练方法同对照组一样。两组患者均给予为期1个月时间的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经治疗患者肌痉挛强度下降幅度为1-2个等级,足下垂度数小于5度则为显效;肌痉挛强度降低1个等级,足下垂度数小于10度则为有效;肌痉挛没有发现显著变化,足下垂度数超过10度则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对照组中,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3例、14例、3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0%(17/50);50例实验组患者中,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28例、18例、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痉挛性足下垂会对患者站立和步态造成严重影响,长期足下垂会引起踝挛缩、跟腱缩短,进而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应对痉挛进行及时缓解[3]。所以在对痉挛性足下垂进行治疗,对痉挛状态进行缓解时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加强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患者的康复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痉挛程度严重、时间长的患者来讲却并不合适。A型肉毒素作为选择性乙酰胆碱阻断剂,能和神经肌肉终板快速结合,对神经递质的传递和释放进行有效阻断,能产生长时间的局部去神经支配效应;A型肉毒素的制备比较方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长时间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而且副作用比较轻微。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小义.对脑卒中所致足下垂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47-48.
[2]王飞,王秋彬,王丹.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垂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304-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