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关系论文_耿钱政,李冰,苗力,周凯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缘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缘,关系,中国,能源,经济,辽东,东北地区。

地缘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耿钱政,李冰,苗力,周凯宇[1](2019)在《明代辽东与山东地缘关系及卫城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城池在元代经历了毁灭性破坏之后,明初的造城运动成为我国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筑城高潮"。明初战争中,明军经"登辽海道"渡海攻占辽东地区后,将辽东划入山东布政司,两地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属一省。期间,两地在军事、人口、物资等各个方面都有密切交流,城市建设上亦有相近之处。基于实地调研和街巷复原,通过形态比较和量化分析,对两地19座卫城进行城市形态考察,发现大多十分接近,为"方城十字街"模式,完整的体现出我国明代北方城市的筑城思想。结论:(1)明代辽鲁军事城镇是明代"筑城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2)两地密切的地缘关系下,城市建设手法也相对接近;(3)归纳出两地明代卫城形态的典型模式,对我国相关领域古城研究的缺失有所补充。(本文来源于《建筑史》期刊2019年02期)

贺灿飞,胡绪千,杨文韬[2](2019)在《地缘关系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现有文献中的方法和自身思考构建了地缘关系指标体系,利用Google的GDELT数据库,探索地缘关系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作用。本文发现地缘关系在短期和长期维度上对国家出口贸易带来的涉及政治、地理、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多重影响。一方面,政治关系反映了短期政府间关系的波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较高的政府交往频度不利于中国出口增长,而政府亲密程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则是积极的,中国与出口目的国亲密程度越高,则越有向该国出口的倾向。另一方面,地理关系、制度关系和文化关系同样对中国出口有重要影响。在地理关系中,较大的地理距离会减小中国对一地区出口的倾向,而邻接关系会增大中国对一地区出口的倾向。不同制度关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别,没有证据表明经济制度距离对中国出口有额外的影响,而法律制度距离的增大则会导致中国不向该地区出口的倾向。文化关系同样对中国出口有重大影响,其中较大的文化距离会抑制中国对一地区的出口倾向,而如果中国对一地区文化影响力较大,中国对其出口则更加容易。此外,进一步分行业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产品出口对地缘关系的响应程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其中,地区间的亲密程度对全类别产品和服装类、机械设备类、交通工具类叁类产品的出口都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文波,刘智娟,陈渝[3](2019)在《地缘情感建设于“一带一路”策略的意义——以中孟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是对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新举措。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以及地缘情感的差异,对"一带一路"这一策略的认知和态度有异,影响了其认同与参与。"心通才能一通百通",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合作目标的实现,地域情感的建设也不可或缺。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关系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0期)

熊琛然,王礼茂,屈秋实,向宁,王博[4](2019)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双向互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关系可用来刻画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双向互动。本文通过构建源—汇互动矩阵分析框架,借助商品贸易数据,从出口与进口两个断面,选取偏好率、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3个指标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双向互动时序变化。结果表明:①周边国家出口到中国偏好率整体上升,且高于中国出口到周边国家偏好率;②中国出口到周边国家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周边国家出口到中国市场占有率;③周边国家从中国进口偏好率高于中国从周边国家进口偏好率,中国从周边国家进口的偏好率主要集中在周边发达国家以及部分东盟国家;④中国从周边国家进口市场占有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且高于周边国家从中国进口市场占有率;⑤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双向互动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发展经济体以及东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缘经济合作差异和演化规律,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提升"周边是首要"的地缘边际效应。(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熊琛然,王礼茂,张超,屈秋实,向宁[5](2019)在《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油气资源主要进口国之一。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模型,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为切入点,对该管道建设中的1995—2016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079不断攀升至2016年的0.693,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992下降至2016年的0.266,两条指数变化曲线交汇于2012年并呈现"剪刀差"状。②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1995—2002年)、斜"N"型上升(2003—2008年)和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2009—2016年),2008年后,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快速下降和梯级下降的变化态势,当前日本仅为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份额极少的一个出口目的国。未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推进,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好发展。(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宫小飞[6](2019)在《美土关系恶化与中东地缘战略形势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7月,土耳其爆发旨在推翻埃尔多安总统的未遂军事政变,土方指责美国是政变的幕后黑手,美土间隙日渐扩大。特朗普上台后,美土就牧师事件、引渡居伦和俄土军售等问题摩擦不断,并在叙利亚库尔德人、制裁伊朗、巴以争端等地缘政治议题上冲突频发。面对美土之间的分歧,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制裁逼土就范,使双方关系一度濒临破裂。2019年7月17日,美国防部以土耳其正式接收俄S-400反导系(本文来源于《军事文摘》期刊2019年17期)

程利莎,王士君,杨冉[7](2019)在《中国东北地区地缘关系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相关文献,深入分析探讨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化过程,刻画地缘关系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世纪10~40年代,东北地区地缘关系呈现"半畸形"开放的状态,整个地区长期处于军阀战乱与日本侵略阶段;这一时期,东北地区迎来移民高峰,农业经济、民族工业快速发展,但同时境内日本经济肆意扩张,大量资源与财富被掠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地缘关系由50、60年代的依赖型转向80年代以后的多元和平发展;受其及政策等其他因素影响,地区内工业由蓬勃发展到缓慢波动前行。如今,东北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仍十分复杂,但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开阔;未来应大力推动东北亚国家及次区域间安全与经济合作,同时提高东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及对外开放水平。(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陈小强,袁丽华,沈石,梁晓瑶,王元慧[8](2019)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缘关系研究作为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地缘关系的定量研究,是对传统地缘关系研究的重要补充。利用新闻媒体大数据GDELT从全球性的视角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综合表达为合作与冲突关系,通过有序聚类方法识别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合作与冲突的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关系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利用社区探索等工具对合作与冲突网络进一步剖析和解译,最后对不同时段内突出的双边关系进行对应分析,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均衡度分析。结果发现:1979-2017年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合作与冲突关系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中国逐渐成为网络的中心,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以俄、日、韩为支撑的广泛合作格局;中越、中日、中俄、朝韩等各阶段突出的双边关系表现出各异的发展态势和驱动因素;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均衡,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沈石,袁丽华,叶思菁,程昌秀,高剑波[9](2019)在《近40年中美地缘政治关系波动及背景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DELT数据利用概率分析和自适应分形分析方法,从合作与冲突的角度分析1979年以来历届美国总统任期内中美态度的差异以及中美态度的持久性。结果分析表明:①中美地缘政治关系经历3个时期,分别是冷战期、转变期和经贸合作期。这3个时期的特征是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历经从联合抗苏到经贸关系转变;②美国对华的冲突态度在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发展和提高,在小布什时期和奥巴马前期有所缓和,但是在奥巴马后期趋于严重。③美国对华整体态度持续性存在约4 a时间尺度,而且主要受冲突态度的影响。在当前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地缘政治关系的政治和经济要素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建议中美关系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要重视这种转变,寻求新思维和新途径应对进入新阶段的中美关系。(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乔敏健[10](2019)在《地缘经济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把握地缘经济关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有利于中国企业准确识别海外投资风险。根据欧几里得空间距离测度方法系统构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测度指标体系,动态分析了200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演进;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地缘经济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竞争性减弱还是互补性增强,均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受前期投资的影响较大,"集聚效应"显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国家具有"市场寻求动机",在"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国家不存在该动机。(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07期)

地缘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现有文献中的方法和自身思考构建了地缘关系指标体系,利用Google的GDELT数据库,探索地缘关系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作用。本文发现地缘关系在短期和长期维度上对国家出口贸易带来的涉及政治、地理、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多重影响。一方面,政治关系反映了短期政府间关系的波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较高的政府交往频度不利于中国出口增长,而政府亲密程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则是积极的,中国与出口目的国亲密程度越高,则越有向该国出口的倾向。另一方面,地理关系、制度关系和文化关系同样对中国出口有重要影响。在地理关系中,较大的地理距离会减小中国对一地区出口的倾向,而邻接关系会增大中国对一地区出口的倾向。不同制度关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别,没有证据表明经济制度距离对中国出口有额外的影响,而法律制度距离的增大则会导致中国不向该地区出口的倾向。文化关系同样对中国出口有重大影响,其中较大的文化距离会抑制中国对一地区的出口倾向,而如果中国对一地区文化影响力较大,中国对其出口则更加容易。此外,进一步分行业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产品出口对地缘关系的响应程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其中,地区间的亲密程度对全类别产品和服装类、机械设备类、交通工具类叁类产品的出口都有显着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缘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耿钱政,李冰,苗力,周凯宇.明代辽东与山东地缘关系及卫城形态研究[J].建筑史.2019

[2].贺灿飞,胡绪千,杨文韬.地缘关系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19

[3].文波,刘智娟,陈渝.地缘情感建设于“一带一路”策略的意义——以中孟关系为例[J].国际公关.2019

[4].熊琛然,王礼茂,屈秋实,向宁,王博.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双向互动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9

[5].熊琛然,王礼茂,张超,屈秋实,向宁.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评价[J].资源科学.2019

[6].宫小飞.美土关系恶化与中东地缘战略形势变革[J].军事文摘.2019

[7].程利莎,王士君,杨冉.中国东北地区地缘关系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J].地理科学.2019

[8].陈小强,袁丽华,沈石,梁晓瑶,王元慧.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解析[J].地理学报.2019

[9].沈石,袁丽华,叶思菁,程昌秀,高剑波.近40年中美地缘政治关系波动及背景解析[J].地理科学.2019

[10].乔敏健.地缘经济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验证据[J].现代经济探讨.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可以看到,帝国资本与私人资本向殖民...国际商品贸易总额(1990—2010)地缘关系经济评价的基本思路古镇内四大家族分布格局d.业缘关系的...外来流动人口来沪经介绍比”等以不同...东北亚视角下的中美地缘关系

标签:;  ;  ;  ;  ;  ;  ;  

地缘关系论文_耿钱政,李冰,苗力,周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