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文生态效应论文_王国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水文生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文,森林,效应,植被,生态,巴东县,祁连。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辉[1](2018)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陆地上覆盖面积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水文生态角度对森林植被变化影响降水量、径流量、水质和泥沙等、多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20期)

张愈,尹倬[2](2018)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植被变化会对水文生态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阐述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同时提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研究发展趋势,包括强化森林植被景观的水文效应研究,构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敏感指标,加强植被水文效应的区域性对比整合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8年08期)

陈鑫[3](2016)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植被是影响水文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森林植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从水文生态的角度对泥沙因素的具体变化情况实施了分析,对提升水文生态研究工作的质量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6年07期)

孔维健[4](2010)在《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庙山坞自然保护区选择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两种森林类型,从森林植被冠层、林下灌木层、凋落物层等多层次研究了林内降雨分配规律和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各个层次对水质的影响改善作用,同时探讨了林内降雨各分量与林外降雨量的关系,并进行了方程拟合,为不同森林类型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植被对降雨再分配具有显着效果,森林植被冠层、林下灌木层、凋落物层可有效截留降雨。其中人工毛竹林植被冠层截留率平均达14.5%,凋落物每次降水最大蓄水潜力0.98 mm;天然次生林植被冠层截留率平均达33.8%,林下灌木层截留率平均达7.0%,总截留率平均高达40.8%,凋落物每次降水最大蓄水潜力1.58 mm。天然次生林林冠截留降雨、凋落物蓄水潜力均大于人工毛竹林。(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减少产流量和产沙量具有较好效果。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0.10%和0.20%,产生地表径流的最小降雨量分别是10.1 mm和7.0 mm;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径流泥沙量仅分别为0.262 kg/(hm~2·mm)、1.034 kg/(hm~2·mm),几乎没有泥沙流失。天然次生林水土保持功能较人工毛竹林更好。(3)天然次生林、人工毛竹林林内降雨各分量与林外降雨量的关系均可用数学方程拟合,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显着性水平。其中穿透雨量、树干流量、地表径流量与林外降雨量用线性方程拟合最佳,而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地表径流系数与林外降雨量用对数方程拟合最佳。林冠截留量/率与林外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树干茎流与树木胸径正相关。(4)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冠层、凋落物层、森林土壤和岩石改变了降雨的化学成分,对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大气降雨到地表径流,除pH值外,几乎所有检测指标都呈上升趋势,这主要体现大气降雨对林冠层和凋落物层的淋溶作用。到流域出口,NO_3~-、NH_4~+、K~+、Na~+浓度大幅降低,说明森林土壤在保持NO_3~-、NH_4~+、K~+、Na~+方面有“调蓄库”的作用。Ca~(2+)、Mg~(2+)浓度升高,可能主要是土壤、岩石中Ca、Mg的溶解引起。总之,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在截留降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水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相比较而言,天然次生林林内降雨分配效果更好,水土保持功能更强。(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0-05-01)

白晋华,郭晋平[5](2008)在《流域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应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流域森林植被的水文效应及其与流域水资源关系的研究,多少年来受到各界学者关注,并取得了显着成果。但森林与水的关系问题十分复杂,二者的关系除受到流域森林植被本身高度异质性的影响外,地形、地质、土壤类型、植被等的空间变异性,气象通量诸如降雨、入渗和蒸发等的时空变化性,以及研究方法和尺度对研究成果也有着限制性影响。在综述近年来相关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就当前森林水文研究中的若干定论与争议做出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进一步完善流域内各类型森林景观要素的水文效应研究,探索水文效应敏感型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格局及其动态特征指标,深入研究流域河岸带森林植被的水文生态效应,加强森林植被水文效应的区域性对比和跨尺度整合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期刊2008年03期)

张学龙,成彩霞,敬文茂,苗毓鑫,罗龙发[6](2007)在《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07年02期)

曹云,欧阳志云,李锡全,田育新,郑华[7](2006)在《南方红壤区两种常见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由于长期的砍伐和开垦,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表大面积裸露,导致当地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杜仲和油桐作为退耕还林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树种,在森林恢复和水土保持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其独特的植被结构,改变了降雨的动能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土的流失,因而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研究成为森林学、生态学和水(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期刊2006-08-01)

崔鸿侠[8](2006)在《叁峡库区朱砂土小流域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巴东县朱砂土小流域的6种主要森林类型(柏木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灌草地)从林冠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4个生态作用层次进行了截留与持水特性的研究,然后对6种森林类型的水文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如下: 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成线性相关,回归方程达到极显着水平;6种森林类型的树干茎流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和灌草地;不同树种间的树干茎流量差异极显着,影响树干茎流量的主要树体特征因子是冠型结构、胸径和平均冠幅。 林内透雨量与降雨量也存在极显着的线性关系。6种森林类型的林内透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灌草地、马尾松林、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极显着的幂函数关系。降雨初期,林冠截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林冠吸水饱和,林冠截留量会逐渐趋于一个稳定范围。6种森林类型的林冠截留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灌草地。 林下灌草层不同的物种最大持水量有很大区别,在测定的物种中持水量最大的是糯米条,持水量最小的是柞木,糯米条的持水量接近柞木的3倍。6种森林类型林下灌草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灌草地、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柏木林;灌草层的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具有密切关系,生物量多的持水量相应也多。 6种森林类型林下凋落物存储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混交林、灌草地和马尾松林;各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都以半分解层为主,凋落物的组成以叶子为主枝条为辅,并杂有一些果实、树皮及芽鳞等;凋落物持水量从大到小依次是阔叶林、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和马尾松林,主要原因是除了受凋落物数量的影响外,还受凋落物成分的影响。 林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容重、非毛管孔隙度等有较大影响,而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土壤的渗透性能以及土壤蓄水总量的主要因素。6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稳渗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和灌草地;土壤蓄水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和灌草地。 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Fuzzy综合评判法进行水文生态效应综合评判,6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和灌草地。(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罗雷,何丙辉[9](2005)在《森林凋落物的水文生态效应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的凋落物层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其覆盖于地表可抵挡降雨的击溅,阻缓径流,拦蓄泥沙,减轻面蚀等,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凋落物的持水能力随环境、树种、分解程度及组成的不同而不同,凋落物自身的结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粗糙程度和阻缓径流作用的大小。因此,在南方,凋落物涵养水源的作用较大,而在西北地区,其蓄水保水的能力也相对弱一些。由于凋落物的量越大,其保水量越大,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也更强,所以,保持林地凋落物的完整性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科技情报》期刊2005年05期)

杨国靖,肖笃宁,周立华[10](2004)在《祁连山区森林景观格局对水文生态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环境下,结合1987-2001年的水文资料,用SpatialAnalyst、HydrologicModeling等扩展模块,对祁连山中段北坡大野口河流域和海潮坝河流域的景观格局与水文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野口河流域的景观组分以低海拔的草地和乔木林占优势,草地所占面积最大,整个景观较为破碎;海潮坝河流域的景观组分以高海拔的裸地和灌丛占优势,裸地所占面积最大,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野口河流域的蒸散发占降水量的61%,流域径流系数为0 39;而海潮坝河流域的蒸散发占降水量的41%,流域径流系数为0 59。研究表明,导致两流域生态水文效应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两流域不同的景观格局。(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4年04期)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植被变化会对水文生态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阐述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同时提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研究发展趋势,包括强化森林植被景观的水文效应研究,构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敏感指标,加强植被水文效应的区域性对比整合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辉.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探讨[J].现代园艺.2018

[2].张愈,尹倬.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2018

[3].陈鑫.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农技服务.2016

[4].孔维健.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5].白晋华,郭晋平.流域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应研究展望[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

[6].张学龙,成彩霞,敬文茂,苗毓鑫,罗龙发.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J].甘肃林业科技.2007

[7].曹云,欧阳志云,李锡全,田育新,郑华.南方红壤区两种常见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C].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2006

[8].崔鸿侠.叁峡库区朱砂土小流域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

[9].罗雷,何丙辉.森林凋落物的水文生态效应浅议[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

[10].杨国靖,肖笃宁,周立华.祁连山区森林景观格局对水文生态效应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04

论文知识图

太湖地区有林地森林结构面积比例3.6;CN和TD祠落物、穿透雨和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截留率与大气降...黄前水库上游生态修复区典型森林植被...冰川森林区的水分循环天然坡面径流场林地植被(刺槐)对

标签:;  ;  ;  ;  ;  ;  ;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论文_王国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