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资平论文_张向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资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小说,基督教,租界,副词,人道主义,德国。

张资平论文文献综述

张向东[1](2019)在《张资平书信辑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文学影响而言,张资平是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分量的作家,但由于他的写作在社会责任承担上的缺失,以及与进步作家之间的矛盾纠葛,尤其是抗战期间落水成为"文化汉奸",是他人生中无法洗刷的污点,这些文学内外的因素,影响到人们对张资平文学成就的客观评价,当然也影响到(本文来源于《新文学史料》期刊2019年02期)

周文晓[2](2019)在《“个人”概念变迁与早期现代长篇小说结构嬗变——以张资平、茅盾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在历史中成长"是现代长篇小说的基本叙事要素,但不同的"个人"概念,会产生不同的"成长"叙事,导致建构主人公的不同原则,进而选择或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布局结构。"五四"以来,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渐次影响下,"个人"从生物性存在至社会性存在的转变过程,与早期现代长篇小说从个人生物时间与历史时间合一的历时性纵轴结构向以人为节点的横向几何网状结构的转折密切相关。这一关联性及其所引发的转折,在开创者张资平与范式确立者茅盾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此后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星月[3](2018)在《张资平性爱小说伦理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史上一个既复杂又颇有争议的作家,其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西方新伦理蜂拥而入,中国传统伦理不断被挑战的时代。张资平作为五四变革时代中的个体存在,对其性爱小说的伦理叙事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五四时代中的人的复杂的伦理背景、伦理选择、以及伦理体验有一定的认识,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五四,了解五四,进而走进五四是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的。论文共分六章节。主要从伦理主题和叙事论理两个角度,来论述张资平性爱小说中人物所具有的复杂的伦理取向。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本文绪论: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创作的伦理背景。异域他国的伦理思想观念、开放自由的两性伦理文化,对具有传统伦理思想的张资平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和刺激。文中还阐述了张资平的文艺伦理观,以及表现自我,遵从自己“内心的要求”的文学创作主张。第叁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中人物的生命历程:(伦理主体的个人的觉醒——颓废(沉沦)——消亡)。在新旧伦理相互冲突、交织的混乱状态下,使作为伦理主体个人的本能逐渐彰显,进而觉醒,“颓废”、沉沦,最终走向毁灭的生命历程。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中所表达的叁种伦理形态。境遇伦理下个体的艰难抉择;传统伦理下个体的痛苦自省;生命伦理下个体的迷失、放纵。第五章:主要从叙事伦理的角度论述了张资平性爱小说是如何叙述,叙述的效果、意义,以及契合彼时代语境叙述的意义与价值的。选用了内聚焦的视域,以“病人”和“自白”两个角度,深刻的展现了五四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的本真的伦理需求、伦理体验。第六章:结论:对论文进行综论。张资平性爱小说中对人性、生命本真欲求的真实书写,对认识五四,走进五四人物灵魂深处,无疑是有着启发、借鉴的意义和价值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0)

巫小黎[4](2017)在《《自由谈》“腰斩”张资平引发“倒鲁”事件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33年5月9日,上海出版的《社会新闻》第叁卷第十叁期登出一篇署名"粹公"的文章,题为《张资平挤出<自由谈>》。~①全文如下:今日的《自由谈》,是一块有为而为的地盘,是"乌鸦""阿Q"的播音台~②,当然用不着"叁角四角恋爱"的张资平混迹其间,以至不得清一。然而有人要问:为什么那个色欲狂的"迷羊"——郁达夫却能例外?~③他不是同张资平一样发源于创造吗?一样唱着"妹妹我爱你"吗?我可以告诉你这的确是例外。因为郁达夫虽则是个色欲(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7年11期)

杨一秀[5](2017)在《湮没于历史尘埃的人道主义——浅析张资平的日本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前人有关张资平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张资平的日本书写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肯定人的价值,同情社会弱势者,灵与肉的书写;进一步追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渊源,即源于早年教育的熏染和日本文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7年05期)

董文桃[6](2017)在《论客家文化对张资平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梅县客家人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尊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文化理想,重视文化教育,耕读传家,以培养出读书人为骄傲,家族中有人取得功名,是很大的荣耀,要上文魁匾、竖旗杆。张资平出生并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客家文化对他的成长及创作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长经历是客家人的一个典型,他的人格气质是梅县客家文化的一种代表。一、尚实进取——客家文化从人格气质上塑造了张资平张资平出身于名义上书香门第但实际上早已困顿的贫寒之家。这样的家(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7](2016)在《张资平《文章构造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造法》中所谓的"文章"专指古代诗、文。所谓"文章构造法",实指句子构造法,这算是该书的特点。全书共有11章。分为总论,主词和目的词,代名词之特别用法,倒装句法语动词,颠倒与助动词,否定助动词与疑问副词(一),否定助动词与疑问副词(二),前置词之动用,后置词之动用,表示时限之方法,疑问句的形式。由目录也可以看出该书说的主要是文法。(本文来源于《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12期)

赖丽丽[8](2016)在《论张资平小说与上海租界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资平小说具有媚俗性、性爱描写泛滥、殖民性、颓废色彩等特征,这样的小说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大受欢迎,是由于它与上海租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造成的。(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李博儒[9](2016)在《女性的原罪与救赎——张资平笔下的女性形象背后的基督教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主义"与基督教思想为张资平小说的重大特点,而实际两者也存在着一些联系。我们从张资平笔下的女性行为、心理进行探索,是从另一角度理解张资平作品的基督教思想。(本文来源于《赤子(下旬)》期刊2016年07期)

何霞[10](2016)在《论张资平小说的新异性和局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资平是研究中国“五四”新文学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他是中国新文学重要社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但由于他的中后期创作的偏颇以及政治生涯上不光彩的文化汉奸身份、复杂的历史原因,他一直淡化在人们的视线里。而抛开道德评判和政治视域来看,张资平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作家。本文以张资平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具体的社会和文学背景,全面分析张资平的小说创作情况。回归文本,从文本本身去挖掘作品深层的内涵和价值。除了绪论和结语,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研究张资平的生平及文学创作历程,首先把张资平的创作历程分为前、中、后叁期,梳理其创作过程,阐述各个时期小说的独特之处。第二章分析张资平小说特色的形成原因,包括张资平的人生经历、五四社会背景及外来思想的影响。第叁章、第四章分别论述张资平小说的新异性和局限性,主要从主题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文本特征角度来剖析。在此基础上,最后探讨张资平小说的意义及留给后人的思考。为人们呈现一个真实完整的现代文学作家张资平形象。(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张资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在历史中成长"是现代长篇小说的基本叙事要素,但不同的"个人"概念,会产生不同的"成长"叙事,导致建构主人公的不同原则,进而选择或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布局结构。"五四"以来,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渐次影响下,"个人"从生物性存在至社会性存在的转变过程,与早期现代长篇小说从个人生物时间与历史时间合一的历时性纵轴结构向以人为节点的横向几何网状结构的转折密切相关。这一关联性及其所引发的转折,在开创者张资平与范式确立者茅盾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此后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资平论文参考文献

[1].张向东.张资平书信辑考[J].新文学史料.2019

[2].周文晓.“个人”概念变迁与早期现代长篇小说结构嬗变——以张资平、茅盾为中心的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王星月.张资平性爱小说伦理叙事研究[D].延边大学.2018

[4].巫小黎.《自由谈》“腰斩”张资平引发“倒鲁”事件考论[J].鲁迅研究月刊.2017

[5].杨一秀.湮没于历史尘埃的人道主义——浅析张资平的日本书写[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

[6].董文桃.论客家文化对张资平小说创作的影响[J].学术评论.2017

[7]..张资平《文章构造法》[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

[8].赖丽丽.论张资平小说与上海租界文化的关系[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

[9].李博儒.女性的原罪与救赎——张资平笔下的女性形象背后的基督教思想[J].赤子(下旬).2016

[10].何霞.论张资平小说的新异性和局限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常坟镇锣鼓荣获1986年全国器乐决赛...张资平--图1张资平--图2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1)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2)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3)

标签:;  ;  ;  ;  ;  ;  ;  

张资平论文_张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