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艳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光明小学444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层次的发展,语文教学形式正趋于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小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新理念要求把课堂和社会实践、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使得实践活动课成为课程的趋势越来越强。新课程理论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师生的认可,大大丰富了授课内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新课程改革;实践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198-02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和山格中心小学在省研究课题《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的研究》的实践下,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和思路。在具体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语文教学现状
正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生活气息,语文教学方法采取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语文课堂缺乏活力。最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厌学,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束缚,就必须要创新,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尤其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
1.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以课堂板书教学为主,形式单一,识字成果检测不科学
课堂板书这种识字教学只能让学生学会一个个字的音、形、义,而人不易识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中,默写率是检测识字成果的最常用方法,种种测试识字成果的考试忽视识字能力这一因素。
2.高年级语文课重内容分析,轻学生亲身体验
语文课上,老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分析课文内容,通过课文内容反映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说教,这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感。
3.着重语言知识训练,忽视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着重剖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探究所谓的微言大义,把浑然一体的文章肢解成缺乏灵气的知识块;技巧上重讲解、轻理解;语言知识巩固以考试为主,缺乏在现实情景中动手实践。
4.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这有碍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
侧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测试,而忽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方面的薄弱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其次,语文教学评价也忽视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一因素。语文源于生活,最终也应归于生活,任何脱离实践的语文教学都是片面的。
语文教学把学生死死限制在学科范围内,缺乏与其他各学科、其他各种准课程资源的整合;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中,不积极引导学生在广袤的现实生活中学习、应用语文知识,这不利于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格局
语文教学试验活动课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其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不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并且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需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草一木零距离”、“辩论会”“探访名胜古迹”“新闻播报”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在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教学实践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安排、并且是由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审时度势地给学生以必要指导。比如“口头作文”“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学生反映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了浓厚的兴趣,语文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必须在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调控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探究过程中,笔者认为取得成败的关建是要合理解决以下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充当引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作壁上观,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在实践活动课之前对活动进行一定的引导点拨,并组织学生活动,还要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水平和应变能力,也就是“导”的艺术。
(2)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要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时,既要注重生动灵活,又要注重效果。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而忽略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实践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语文素质。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测评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丰富多彩,又都各有收获。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源于对传统语文课程结构和操作模式的反思。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原有的知识背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当然,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肯定有不足之处,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敢于、善于实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方式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课对于新课程的推行有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语文教学模式,丰富了语文课堂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意义重大的。在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作为一个探究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胜不骄,败不馁。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共同学习,互相勉励,让语文实践活动课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张正中.灌云县新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概况[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2]冯光国.浅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J].山东教育,2011年Z1期.
[3]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形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