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蒸煮过程论文-单文娟,汤伟,王孟效

间歇蒸煮过程论文-单文娟,汤伟,王孟效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歇蒸煮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歇蒸煮过程,模型简化,分数阶,内模控制

间歇蒸煮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单文娟,汤伟,王孟效[1](2019)在《纸浆间歇蒸煮过程的分数阶建模及内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纸浆间歇蒸煮是在高温高压密封的蒸煮锅中进行,是一个复杂的黑箱过程.针对间歇蒸煮过程的非线性和系统参数不确定性问题,在机理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函数拟合及数值逼近对模型的非线性部分进行数学近似,建立了间歇蒸煮过程的分数阶模型.针对分数阶系统,采用内模控制原理设计分数阶PID控制器,以简化分数阶控制器的可调参数,并基于最大灵敏度及稳定裕度整定控制器参数,使系统在保证期望的动态性能条件下,获得较好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间歇蒸煮过程的分数阶内模控制在超调、响应速度和鲁棒性方面优于整数阶控制.(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刁东宇,曹正锋[2](2012)在《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间歇蒸煮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间歇蒸煮过程进行了分析建模,分别建立了纸浆质量、污染指标和制浆成本叁个数学模型,从而构成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典型的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的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的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求解,新算法在全局极值的选择上借鉴了分布估计算法的概率抽样思想来产生新的gbest。最后就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和实际参数进行了对比,说明实际生产在能耗和污染两项指标上确实存在改进的余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2年S2期)

吴新生,谢益民[3](2005)在《间歇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的近红外光谱法在线测量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硫酸盐法蒸煮液在800-900 nm近红光谱波段间的吸收主要来自其中的碱木素,而其中的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D-半乳糖和糖醛酸等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产物及二氯甲烷和苯醇抽出物在此波段基本上没有吸收。并在这段波段建立起的纸浆卡伯值近红外光谱测量模型。该模型显示蒸煮液的吸光度与纸浆卡伯值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6),并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因此,建议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实现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的在线测量,并有望开发出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近红外光谱法在线测量仪,真正实现蒸煮过程的纸浆卡伯值的闭环反馈控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5年06期)

张健,李艳,朱学峰,黄道平,史步海[4](2004)在《基于双取样点的立锅间歇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个基于双取样点的间歇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模型。该模型同时利用了大量脱木素起始阶段和残余脱木素起始阶段两个取样点的有效碱浓度,降低了有效碱浓度测量误差对卡伯值预测精度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比其他单独利用初始有效碱浓度或某个过程取样点有效碱浓度的模型更能反映蒸煮过程卡伯值的变化。通过用工厂实际数据对模型的检验,新模型的优点得到了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远秋,宋海农,王双飞,艾矫燕,郑艳民[5](2004)在《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的数学模型及确定其参数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学模型方法,通过测定蒸煮过程某一点的有效碱浓度,便可对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进行较好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远秋,杨崎峰,艾矫燕,王双飞[6](2004)在《竹子硫酸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机理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的数学模型以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根据蒸煮化学脱木素动力学,利用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卡伯值与木素的函数关系,推导出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机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使用卡伯值机理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时,结果表明其具有理想的预测准确性。由于模型具有较理想的工艺变化适应能力,且方法简单易行,有望应用于生产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远秋[7](2004)在《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在线软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大力发展竹子制浆战略及国内外在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数学模型研究上仍处于空白的状况,我们开展了该课题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合数学分析方法,提出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机理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软测量预测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可以用对数数学模型表示,也可以用指数数学模型表示。定义E_(AO)—H_O综合因子(X_O)后,通过对两种类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的参数研究发现,各参数与X_O之间具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证明,两种类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及确定其参数的数学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模型准确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还表明,结合使用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及确定其参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测定蒸煮过程某特定点的有效碱浓度,而不需对蒸煮原始条件准确知道,也可对整个蒸煮过程的有效碱浓度进行预测。这为指导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预测控制开辟了简单易行的道路。 论文中把研究得出的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应用到江西苦竹硫酸盐法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叩Pa值在线软测量技术研究》蒸煮。研究结果表明,论文得到的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也能适用于江西苦竹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这表明论文研究得出的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论文进行了纸桨Kappa值与木素含量之间关系的讨论,接着根据蒸煮化学脱木素动力学,结合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机理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对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机理数学模型验证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模型准确性及稳定性。论文也进行了Kappa值机理数学模型的预测研究,结果也表明,该机理数学模型也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通过使用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及纸浆Kappa值数学模型,我们只需测定蒸煮前期某点的有效碱浓度,就可以很容易地对后期蒸煮KaPPa值预测。 最后,论文根据工厂生产现场情况,结合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数学模型,提出了纸浆KapPa值软测量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案。通过比较,选定WinCC工控组态软件开发平台后,进行了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软测量系统的工业软件开发。(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4-05-01)

单鸿亮[8](2004)在《间歇蒸煮过程的模型辨识与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歇蒸煮作为制浆造纸生产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一个典型的间歇生产过程。为达到保质、高产、节能的目的而进行的蒸煮过程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控,蕴含很大的经济潜力。提高蒸煮纸浆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实施先进的现代管理体制外,更主要的是要提高控制精度,快速有效地检测过程的异常和故障,保证最终的纸浆质量符合要求。在对蒸煮进行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控时,往往需要建立描述纸浆质量以及生产过程的系统动态模型。利用模型预测纸浆质量,设计最优控制策略。但由于工作条件不断变化,间歇过程系统的数学模型发生变化,使得质量先进控制策略实施面临较大困难,所以通过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型一直是控制和故障诊断领域研究的热点。实际间歇蒸煮过程中,时常有某些干扰影响连续多个批次,导致纸浆质量逐渐漂移出控制限的情况。另外,可能会发生纸浆质量的均值小偏移,这也许不会立刻导致质量超出控制限,但会增大后续批次出现废浆的风险。常规多元统计过程监控在检测上述过程变化时并不十分有效。 本文目的是给出一种间歇蒸煮过程多元统计监控框架,提高检测过程异常的能力。将过程的模型辨识和质量监控结合起来,把连续过程建模中提出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应用到间歇蒸煮过程。建模过程不是独立的考虑单个批次,而是从连续批次这个整体上考虑辨识一个批间相关的随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模型对蒸煮批次整体的运行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控。论文主要在建模理论上做了一些研究,并以间歇蒸煮过程为背景作了一些仿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了间歇制浆蒸煮过程工艺、反应机理,总结了间歇蒸煮过程建模和控制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分析了间歇蒸煮纸浆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控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 2、对多元统计过程控制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如主元分析、多向主元分析。概述和总结了多元统计过程控制中常用的统计量和基本处理方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法包括主元模型、产统计量、Q统计量、多变量统计控制图等。为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3、介绍了基于子空间的状态空间系统辨识概念、原理和优点。提出了间歇过程基于子空间状态空间模型辨识的一般方法,建立了间歇过程变量在线预测模型。介绍了辨识模型用于间歇过程监视的步骤和一些改进措施。 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间歇蒸煮为应用背景,对过程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子空间辨识,建立了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该过程的纸浆质量控制和过程监视。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分析了其结果和作用。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指出了其它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02-01)

李洪田,贾磊,李岐强,李胜广,杨家敏[9](2004)在《间歇蒸煮过程的直接数字PID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计算机工业控制中采用模拟信号与伺服放大器配合使用易出现的问题,省去伺服放大器,采用开关型电动执行器,同时编制了相应的数字PID控制程序。改用法能够降低成本,简化控制环节,提高控制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我们在造纸车间的纸浆蒸煮过程中采用了这种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04年01期)

于玲,潘刚[10](2003)在《间歇蒸煮过程优化控制在福建青山纸业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套应用于纸厂蒸煮车间的间歇蒸煮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自动完成蒸煮各阶段的操作 ,也可用来指导操作工进行操作 .除了实现对蒸煮过程的常规温度和压力控制以外 ,还针对立式蒸锅建立了Kappa的软测量模型 ,实现蒸煮终点的精确预报 .该系统在福建青州造纸厂蒸煮车间的投运后运行稳定 ,Kappa值的均方差减小约 2 0 % ,单锅产量提高约 1 % ,蒸汽压力波动减少 91 % ,化学品用量减少 8% ,增加产量 1 4 1 %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S1期)

间歇蒸煮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间歇蒸煮过程进行了分析建模,分别建立了纸浆质量、污染指标和制浆成本叁个数学模型,从而构成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典型的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的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的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求解,新算法在全局极值的选择上借鉴了分布估计算法的概率抽样思想来产生新的gbest。最后就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和实际参数进行了对比,说明实际生产在能耗和污染两项指标上确实存在改进的余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歇蒸煮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单文娟,汤伟,王孟效.纸浆间歇蒸煮过程的分数阶建模及内模控制[J].信息与控制.2019

[2].刁东宇,曹正锋.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间歇蒸煮过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2

[3].吴新生,谢益民.间歇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的近红外光谱法在线测量的研究(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

[4].张健,李艳,朱学峰,黄道平,史步海.基于双取样点的立锅间歇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模型[J].中国造纸学报.2004

[5].张远秋,宋海农,王双飞,艾矫燕,郑艳民.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4

[6].张远秋,杨崎峰,艾矫燕,王双飞.竹子硫酸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机理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4

[7].张远秋.竹子硫酸盐法间歇蒸煮过程纸浆Kappa值在线软测量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04

[8].单鸿亮.间歇蒸煮过程的模型辨识与监控[D].浙江大学.2004

[9].李洪田,贾磊,李岐强,李胜广,杨家敏.间歇蒸煮过程的直接数字PID控制[J].机电一体化.2004

[10].于玲,潘刚.间歇蒸煮过程优化控制在福建青山纸业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间歇蒸煮过程论文-单文娟,汤伟,王孟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