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线虫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虫,基因,抗性,基因工程,植物,秸秆,番茄。
抗线虫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乔芬[1](2016)在《甜菜抗线虫基因Hs1-2鉴定及禾谷孢囊线虫RNAi致死基因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Beta vulgaris L.)是重要糖料作物,世界范围内约四分之一糖料来源于甜菜。甜菜孢囊线虫(BCN,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是甜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25-50%。抗性育种是甜菜孢囊线虫防控的主要方式。最有效的甜菜抗病资源为野生甜菜Patellifolia procumbens,甜菜抗病易位系TR363和TR520带有来自其1号染色体的易位片段也具有甜菜孢囊线虫抗病性。但是只有TR520带有之前克隆的抗病基因Hs1~(pro1),并且Hs1~(pro1)只有部分抗病性,因此在两个易位系的共有区域内一定存在第二个抗病基因,命名为Hs1-2。通过γ-射线照射TR520,将易位片段打断,从中筛选获得两个感病易位系TR320及TR659。Hs1-2位点应位于两个抗病易位系TR363和TR520易位片段的共有区域,而不存在于感病易位系TR320及TR659携带的易位片段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对TR520、TR363及TR65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找到Hs1-2位点。共获得了1,822,146,316读长序列,经过扣除法的生物信息分析,去掉属于感病品种的序列,最终将Hs1-2位点定位到375kbp范围内。来自TR520的RNA-seq数据映射到这一区域,从中筛选了10个基因进行下一步分析。以TR520植株在线虫侵染后3、7、15及25天的根组织为材料,应用RT-qPCR检测筛选的10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ORF901、ORF903、ORF906及ORF910的表达量在线虫侵染后7dpi及15dpi显着下降。ORF902含有2个钙离子结合结构域,与钙调磷酸酶B类基因(CBL)高度同源,在线虫侵染后7dpi上升表达。ORF904与MAP3K蛋白激酶基因具有较高相似度,并且在线虫侵染后3dpi上升表达,因此,ORF902及ORF904筛选为Hs1-2位点的抗病候选基因,可能参与线虫抗病性的早期反应。ORF905类似于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b ZIP),bZIP类转录因子在水杨酸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能够增加作物的抗逆性,并且ORF905在线虫侵染后的3dpi、7dpi及15dpi均上升表达。ORF908类似于一个F-box蛋白,在线虫侵染后的3dpi、7dpi、15dpi及25dpi均上升表达。因此ORF905及ORF908也筛选为Hs1-2位点的抗病候选基因。通过甜菜发根体系,应用RNAi方法对ORF902及ORF904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当靶标基因沉默后,植物的抗病表型并没有改变,表明ORF902及ORF904没有参与Hs1-2位点介导的线虫抗病性。最终筛选ORF905及ORF908为Hs1-2位点的抗病候选基因,基因功能验证需要进一步分析。应用体外RNAi技术,结果表明2个far基因及2个致死候选基因dsRNA处理后,禾谷孢囊线虫的侵染率,与对照针对e GFP的dsRNA处理相比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12-01)
叶德友,陈劲枫[2](2012)在《植物抗线虫基因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寄生线虫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原生物,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损失。抗线虫基因在植物抗线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掘抗线虫基因并培育抗线虫品种是防治线虫病害的一条有效途径。抗线虫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对解析植物抗线虫性的分子机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明确线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抗线虫机制,可以为制定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2年02期)
依米努尔·斯迪克江[3](2011)在《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一种植物病原物——植物寄生线虫,而且它的种类比较复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这样就给全世界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过大量科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的植物寄生线虫具有各自的寄生策略,可以把各自的根细胞分化成供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取食结构,给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已经对寄生线虫和植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我国对分子遗传技术的掌握逐渐走向成熟。就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看,在防治植物线虫时一般采用喷洒杀线虫的药物、轮作、加大抗性品种的应用等技术,但是,这些措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防治植物线虫。所以,对植物线虫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对利用基因工程策略研究已经成为我们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深入的探讨了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在分子抗病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植物抗线虫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年35期)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4](2010)在《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2%,4%)转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和普通番茄秸秆分解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番茄秸秆相比,添加低量(2%)秸秆,23d前,抗线虫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着提高,9d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提高,23d时则显着降低,23d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着提高。添加高量(4%)秸秆,4d时抗线虫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着提高,91d时则显着降低,9d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提高,23d,42d时则显着降低,9d,23d时,抗线虫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着提高。抗线虫处理与普通处理间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差异在秸秆添加量为2%和4%时都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罗亚丹,李桂斌,陈国华,肖启明[5](2010)在《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原物,其种类繁多,环境适应性强,每年给世界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部分植物寄生线虫具有特定的寄生策略,能够诱导根细胞分化形成专门的取食结构来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因此防治困难。随着植物与寄生线虫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遗传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防治线虫病害也有了许多新策略。重点论述了近年来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1期)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孙盼盼[6](2009)在《转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试验方法,研究添加不同用量(2%、4%)抗线虫番茄和普通番茄秸秆分解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低量秸秆时,与普通处理相比,培养23 d时,抗线虫处理显着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培养9 d时,抗线虫番茄秸秆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普通处理,23 d时显着低于普通处理;施入中量秸秆时,在培养91 d时,抗线虫处理显着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在培养9 d时显着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23 d、42 d时显着降低了碱性磷酸酶活性。无论是施入低量还是中量秸秆,各培养时期蔗糖酶活性均为抗线虫处理大于普通处理,但二者之间差异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1-01)
陈国华,杨宇红,谢丙炎[7](2007)在《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新途径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寄生线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给世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防治线虫通常采用轮作、杀线虫药剂、生物防治和应用抗性品种等措施,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植物与寄生线虫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的逐渐成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环保、方便、有效的线虫防治策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植物抗线虫基因、抑制线虫的外源活性蛋白、特异表达启动子,以及RNAi介导的抗线虫基因工程策略等方面,简要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新途径研究进展以及在分子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张世清,任文彬,王华,黄俊生[8](2006)在《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和抗线虫基因工程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着重说明植物寄生线虫天敌真菌、细菌和杀线植物的开发利用,列举了已取得成效和有应用前景的种属。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线虫生防中的应用,着重说明抗线虫基因的克隆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罗兰,谢丙炎,杨之为[9](2004)在《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分子定位与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线虫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并造成产量损失。抗线虫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克隆是抗线虫基因工程的基础。现就几种植物中的抗线虫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进行了综述 ,同时针对已克隆的抗线虫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和克隆新方法进行评述 ,并对通过遗传途径发展抗线虫品种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4年06期)
陈平华,许莉萍,陈如凯[10](2004)在《抗线虫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化甘蔗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利用德国引进的抗线虫基因Hs1pro 1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甘蔗 (SaccharumofficinarumL .) ,以获得抗线虫转基因植株。提取克隆载体P1832用NcoⅠ酶切、Klenow补平和SacⅠ酶切 ,回收基因片段 ;提取表达载体pBIL 1用KpnⅠ酶切、T4DNApolymerase补平和SacⅠ酶切 ,回收大片段 ;目的片段用T4DNAligase连接并转化E .coli,鉴定重组质粒 ;用基因枪轰击转化甘蔗品种“ROC”16获得 16株再生苗 ,其中 4株经PCR检测呈阳性 ,通过Southern杂交 ,证明Hs1pro 1基因已整合到其中 3株甘蔗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抗线虫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寄生线虫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原生物,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损失。抗线虫基因在植物抗线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掘抗线虫基因并培育抗线虫品种是防治线虫病害的一条有效途径。抗线虫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对解析植物抗线虫性的分子机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明确线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抗线虫机制,可以为制定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线虫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乔芬.甜菜抗线虫基因Hs1-2鉴定及禾谷孢囊线虫RNAi致死基因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2].叶德友,陈劲枫.植物抗线虫基因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2
[3].依米努尔·斯迪克江.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
[4].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
[5].罗亚丹,李桂斌,陈国华,肖启明.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
[6].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孙盼盼.转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C].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7].陈国华,杨宇红,谢丙炎.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新途径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2007
[8].张世清,任文彬,王华,黄俊生.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和抗线虫基因工程综述[J].热带农业科学.2006
[9].罗兰,谢丙炎,杨之为.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分子定位与克隆[J].生物技术通报.2004
[10].陈平华,许莉萍,陈如凯.抗线虫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化甘蔗研究初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